摘 要:根据对景德镇陶瓷大学统计学研究生专业进行绩效评价之后的结果,提出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使人才培养过程形成有效的闭环,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质量,以适应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统计学 人才培养模式 绩效评价
景德镇陶瓷大学统计学研究生专业目前所运行的培养计划于2011年10月修订。采用DEA-Malmquist指数评价方法对该专业2004年到2017年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分析,但该方法主要反映过程性节点的评价特征并没有给出一个总结性评价结果。本研究试图进一步梳理该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计划等方面的脉络,对该专业进行结构性、系统性的重构式改革。改革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避免陷入片面的、表层的、环节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陷阱。
一、统计学研究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团队的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5月召开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提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制定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找准专业建设方向,使所建设的专业成为总书记所提及的教育体系中有动能、有活力、有成果、有价值的一分子。这个教育体系正逐步体现出明显的“智能化”特征。专业建设团队需要达成以下共识: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以增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效率和效果为重点。通过批评反思研讨深入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式发展,通过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而融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流中,尊重教育规律,主动应对新时代教育形势变革,以落实“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及“智能+教育”的新型教育理念。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专业建设团队需要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包含要素(见图1),打造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统计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路径,明确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培养需求,绘制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实现导航图,建立统计学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坐标系,规划教学资源(现有及未来1到3年)的配置图,撰写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说明书。
图1 人才培养模式的包含要素
二、课程体系的重构
在中国知网上检索“统计”类期刊(SCI收录期刊、EI收录期刊、核心期刊及CSSCI期刊)在2011年到2019年期间主题为“大数据”的期刊论文,设置检索条件为:“检索条件:[中英文刊名%统计或者ISSN%统计或者CN%统计)并且(SCI收录刊=Y或者E收录刊=Y或者核心期刊=Y或者CSSCI期刊=Y)并且年between(2011,2019) 并且(主题=大数据或者题名=大数据或者v_subject=中英文扩展(大数据,中英文对照)] (模糊匹配),专辑导航:全部;数图2.2011年~2019年主题为‘大数据’的‘统计’类期刊论文的总体发表趋势。据库:学术期刊跨库检索”,检索结果文献总数:400篇;检索分析情况如图2所示。可见,在传统的统计学领域中,研究和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学者越来越多。
图2
文献论述了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重心转移的特征;文献反映了多位顶尖统计学家所达到的共识。该文在小节“大数据背景下应用统计人才的培养”中指出,统计学专业硕士需要“对计算机技能、编程技能、大数据挖掘和统计建模技能、业务和管理技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见,统计学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需要将大数据技术列为其重要内容,需要增加大数据类课程。新技术的涌现要求导师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做到基础与前沿并重。
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在2018年11月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中提到:“课程是教育最微观问题,但解决的是教育最根本问题;课程是中国大学带有普遍性的短板、瓶颈、关键问题;课程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成效’根本标准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所以,在课程体系的重构过程中不仅要增加新的课程,还要不断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使课程更有深度、难度和挑战度。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空间,需要学校及教师的精心营造与呵护。在云计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的当下,利用云端虚拟化技术,打造分别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空间已成为可能。只有在这样的空间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素质提升才会得以有效地协同实施。不仅课程名称及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学形式也要尽量采用与时代匹配的先进的互动性强的形式,这样才能使丰富多样的过程性学习评价模式有用武之地,才能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探究性,学生的各类课程作业才会更富有个性化,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目前,跟国家老龄化研究所其他领域的资助相比,申请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资助要容易得多:对于2018年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资助申请,经过同行评审,排名在前28%的申请都得到了资助;对于非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资助申请,只有排名前19%的申请才能得到资助。霍德斯说:“不过,消息传开后,过去几年中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高质量申请有了大幅增加,因此,争取资助的竞争仍然很激烈。”
三、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课程结构上,通过调整,使公共课、专业课与非学位课程三者之间保持合适的比例;在课程安排上,去掉统计学本科专业已经开设过的课程,增加体现学科发展趋势的数据科学、大数据类课程。目前,我校统计学专业的为期6个学期的培养计划中,前三个学期必须完成的授课学时共有834学时,以每学期16个教学周计算,平均周学时达17学时,在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研究生培养阶段,学时安排尚有较大的压缩空间。专业建设团队需要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出发,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时间还给学生、将方法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但是,EPC总包模式也不是完美的。智慧物流园区建设不同于传统的园区信息化建设。首先,智慧物流园区更加强调的是站在园区的顶层视角,统筹考虑园区信息化发展需求和推进路径,而不是孤立狭隘的建设一个个项目;其次,园区的信息化建设仅仅是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工作的一部分,建设完成后不等于能够用好,要能够让智慧物流园区可持续的运转起来,建设的项目能够产生预期以及持续的效益,这才是智慧物流园区发展的最终目标。
在教学方式上,多尝试各类非结构化、开放性、综合性的教学过程;鼓励教师全面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研究型教学,积极建设数字化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课堂形态及作业形式。例如,让学生成为为教学节奏的带领者,随机分组,任务随机分配,进行答辩汇报、视频制作等,改变教师作为课堂单一的教学主体的现状,激发学生分组协作、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性。
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人才培养的校园智慧环境,利用环境中广泛存在的边缘计算设备打造情境融合,进行专业学生培养全过程的静、动态数据采集和汇聚分析,构建基于数据的人才培养模式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强化学习过程考核理念,使过程化评价方式成为常态。教学方式的改变才能获取到学生和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的过程数据,才能在海量的过程数据集合上形成可量化、可监测、可评价的人才培养模式绩效评价机制。
四、结论
统计学研究生专业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已开办十几年,该专业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将为该校打造核心优质办学资源添砖加瓦,通过该专业人才培养绩效评价的结果可以不断优化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该专业建设的品质和价值,不断提高统计学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学生在模拟教具上进行相应的操作,教师或学生负责使用DV进行录像,其余学生作为评价员负责观看并关注自己要评价的要素点。
参考文献:
[1] 邱 东.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的挑战[J] .统计研究,2014
[2] 田茂再.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重构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J] .统计研究,2015
[3] 朱建平,张悦涵.大数据时代对传统统计学变革的思考[J] .统计研究,2016
[4] 中国人民大学“大数据与应用统计”研究组.大数据时代统计学的重构与创新——首届“大数据与应用统计国际会议”述评[J] .统计研究,2015
[5] Baumer B.A Data Science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Thinking With Data[J] .The American Statistician,2015
[6] Chambers J M. Greater or lesser statistics: a choice for future research[J] .Statistics and Computing,1993
[7] Cleveland W S. Data Science: an Action Plan for Expanding the Technical Areas of the Field of Statistics[J]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Review,2001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9-09-0051
(本文系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方案绩效评价研究——以统计学一级学科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703213-021)
作者简介:柳炳祥(1966—),男,江西九江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数据挖掘与群智能算法
标签:统计学论文; 专业论文; 数据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课程论文;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年第9期论文;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方案绩效评价研究——以统计学一级学科为例”的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703213-021论文; 景德镇陶瓷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