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如何加强高中学生德育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探索如何加强高中学生德育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甘肃省庆阳市第二中学745000

摘要: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是各种意识的传授,比如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政治意识等等。学生不仅是德育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德育的归宿点。要在具体的学校德育中真正坚持“德育为首”,必须牢固树立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这一观念,并在素质教育中不断巩固。

关键词:高中德育管理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关系着学校校园文化的打造亮点和特色。高中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实现教育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为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保障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必须进行教育事业的创新,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极力注重全员德育文化氛围的营造,让更多的任课教师参与到我们的班级管理和学校德育工作中,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标兵,成为班主任德育管理的强有力的后盾和支柱力量。因此,学校在营造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中,注重“学科渗透德育”的亮点打造,注重“全员德育”特色的争创,使学校德育迈上新的台阶。

一、重视德育教育,“育人先育师”加强教师德育学习

教师是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学生所学习的道德理论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因而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对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不仅要重视自我专业水平的提高,更要注重自身人格魅力的培养,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仪容仪表,以此感染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素质养成环境。面对当前德育工作的严峻形势,每个教师都要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德育工作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职责,而不是部分人的职责,任何教师都有权利参与学校德育工作中,坚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在学校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在每一位学生的面前体现出来,并对他们的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自身的各种行为习惯,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教师要用良好的师德来引导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要想让学生养成时间观念,教师就要遵守上下课的时间,要想让学生讲卫生,教师就一定要穿着整洁。教师要在校园内时刻做到以身作则,用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引导影响每一位学生。

坚持精选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适时组织班主任参加研修,以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促进班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做好德育工作队伍的梯队建设,对于新任职的年轻班主任,采用“结对子”的帮扶形式,以使他们尽快胜任德育工作岗位。

二、优化师生关系,培养情感教育

教师是传达德育观念的使者,学生在学校内接受教育,主要目的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自觉地将学生置于教育过程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育,引导学生主动探讨问题,寻找真理,反省自我,完善人格。重视发展受教育者的道德思维,培养其道德实践能力,使其具有较高水平的道德素质,经过对教学效果比对可以发现,生硬的道德知识的传授远不及建立学生的德育情感,通过转变教育模式,由直接变为间接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间接的德育教育模式有很多种,比如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渗透。在实践活动中,特定的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主动寻求自我体验和感受,最终产生情感共鸣,培养起学生的德育情感。

三、培养教师创新,从教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的德育教学多年来一直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且惯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学生总处于被动教育地位,这种教育方法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德育知识的积极性,学生只是迫于学校、教师的威力而不得不坐在那里,不利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培养。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中学德育工作者要善于渗透情感因素,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强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运用渗透性的课堂教育,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励志信息,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够达到提高学生优良品质的功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希望和理想。其次教师在授课期间,可以使用情感教育等方法达到育人的目的。事实上,在提高学生德育水平中除了生活影响外,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是重要环节,情感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转变学生的人生态度,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过程中,朱自清的《背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题材,整篇文章的内容能够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父母,从而感动学生,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信念,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学校德育工作要从重道德规范转变为重道德实践与择善能力的培养,因为单纯的道德规范教育容易使学生言行不一致.学校在道德教育内容上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辨别能力与择善而行的能力,并把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制成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内容,由低到高做起。

参考文献

杨立智高中德育管理工作初探.读与写·下旬刊,(2016),08-0041-02。

标签:;  ;  ;  

探索如何加强高中学生德育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