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启蒙论文_叶隽

导读:本文包含了战后启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战后,大江健,知识分子,伯尔,批评,历史观,文化。

战后启蒙论文文献综述

叶隽[1](2012)在《启蒙之路与现代性未竞之业——以伯尔、格拉斯、施林克等为代表的战后德国文学的历史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德国文学的进程里,1945年无疑是一道鲜明的界限,因为战败的惨痛经历使得其文学精英不得不长时间地将战争反思作为其历史观的主要内容。本文将德国文学史的二战反思以作者主体为标准(适当兼及代际变迁)分为成年亲历者、少年记忆者、历史继承者叁类,并分别选择伯尔、格拉斯、施林克作为代表性个案,通过典型文本的探究考察其历史观的形成,试图从"战后德国文学的历史观"这一特定角度,来揭示文学史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译林(学术版)》期刊2012年03期)

王新新[2](2008)在《大江健叁郎早期文学的战后再启蒙意识——从《饲育》到《政治少年之死》》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饲育》到《拔芽击仔》前后,大江健叁郎的战后再启蒙意识开始变得脉络清晰起来,及至《十七岁》、《政治少年之死》,大江独特的启蒙话语已经基本形成。此间显现出来的再启蒙意识中,除了对民主主义思想的精神坚守,还有对日本独特的民主主义体制的深切质疑和忧虑。大江正是通过强调在战后的时代状况和生存状态之下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主体性的重要,昭示了容许天皇制存续的日本民主主义的脆弱和天皇制自身所蕴含的暴力因素,并提示了战后价值体系的扭曲是国家主义风潮再起的精神土壤,以此警示日本民众,表达自己的战后再启蒙意识。(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王新新[3](2005)在《唤起“危险的感觉”——试析大江健叁郎早期文学中战后再启蒙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监禁状态”构筑了大江健叁郎的早期文学世界。本文通过探讨这个主题的获得、生成、衍变及其内在必然性,发现大江意在强调:战后日本社会是暧昧而执拗的“监禁状态”,而“我”、亦即“日本青年”已经失去了对这样时代的意识。既然渐渐失去敌意是“监禁状态”带来的最具杀伤力的恶果,那么就有必要像鲁迅要唤醒昏睡在铁屋子里的人们一样,唤起被封闭在其中的人们的“危险的感觉”。在人们身处危险境地却浑然不觉时,这种“唤起”正是大江战后再启蒙意识的显现。(本文来源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王新新[4](2003)在《大江健叁郎早期文学的战后启蒙与文化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叁郎在其文学创作的最初十年里 ,完成了从战后启蒙到文化批评的角色转变 ,找到了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表达方式。他进行启蒙的目的 ,是要建立起自我反思式的文化批评 ,以达到文化人格的再造 ,即试图通过文化批评来解决文化危机。当下 ,整个人类精神 ,尤其是中国国民精神正处于最不安于现状的发展状态 ,我们真正需要的文学 ,正是大江健叁郎所开创的这种既与时代密切相系相关 ,又与时代保有一定距离 ;既不放弃对个我主体性的执着 ,又时时意识到知识分子的责任的文学(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03年06期)

王新新[5](2003)在《从战后启蒙到文化批评——大江健叁郎早期文学试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江健叁郎在其文学创作的最初10年里,从战后启蒙到文化批评,完成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彻悟。大江健叁郎进行启蒙的目的,是要建立起自我反思式的文化批评,即试图通过文化批评来解决文化危机。当下,我们真正需要的文学,正是大江健叁郎所开创的这种既与时代密切相系相关,又与时代保有一定距离;既不放弃对个我主体性的执着,又时时意识到知识分子的责任的文学。(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期刊2003年05期)

王新新[6](2002)在《大江健叁郎的早期文学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认为,在这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大江健叁郎(1935— )的文学主题、作品风格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然而,回顾大江健叁郎的创作历程就会发现,大江健叁郎在文学创作的最初十年(亦即从以《奇妙的工作》登上文坛到顶峰之作《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发表的十年)里,正好完成了他走上文学道路、摸索自己的文学表现形式、历经探索失败后重新确立自己的文学方向、形成独特文学思想和方法的过程,而此后的所谓风格、主题的变化,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本论认为,大江健叁郎在其文学创作的最初十年里,完成了从启蒙者到文化批评者的转变,文化批评成为他此后创作的主旋律。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启蒙,与启蒙主义运动并无关联,它只不过是大江健叁郎思想主张的一种外化,而所谓文化批评,正是大江健叁郎作为知识分子的意义的显现。 如果将大江早期文学更为细致地分段,我认为可以分为第一段即《奇妙的工作》到《拔芽击仔》的两年,第二段即《我们的时代》前后的五年,第叁段即《个人的体验》到《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前后的叁年。大江健叁郎早期第一段的创作较为明显地体现了他的启蒙意识,对此,本论在第一、二章中加以描述;第二段的创作为大江健叁郎的探索期,可以将其视为大江为摸索新的启蒙话语而进行的尝试,本论在第二章后半及第叁章前半中对此进行了探讨;第叁段是大江健叁郎经过一系列摸索、失败后重新确立自己文学方向、形成独特文学理念及方法的时期,这一时期大江健叁郎的启蒙意识已经由表及里、由外向内,不乏自我启蒙的意味,而此后,文化批评的意味在逐渐显现、加强,对此,本论在第叁章后半和第四章中加以论述。 表面上看,大江健叁郎的早期作品多以时代状况同个我间的压迫·被压迫的关系为主轴,但实际上,大江健叁郎表现<监禁状态>下失去抵抗意志的人们,是意在唤起人们“危险的感觉”;对屈从于美国人的强权、却又对自己的同胞施以强权的日本人,大江健叁郎是持否定态度的,这与其说是一种对日本人生存状况的不满,不如说是对日本现状的批判和对日本国民性的批判;大江健叁郎还通过自己的作品强调了在如此的时代状况和生存状态之下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主体性的重要,并昭示了容许天皇制存续的日本民主主义的脆弱和天皇制自身所蕴含的暴力因素。这都是大江健叁郎早期文学创作中启蒙意识的体现。在大江健叁郎的思路中,启蒙并不只是指向民众的智力开发和政治经济意识的启动,而是指向现代人格的自主与自决。大江健叁郎进行启蒙的目的,是要通过民主主义精神的输入和借鉴,建立起自我反思式的文化批评体系,以达到文化人格的再造,简言之,就是通过文化批评来解决文化危机。 初登文坛时,大江健叁郎曾经坚定不移地表示要以文学参与政治,当他在中学时代开始接受的新宪法和战后民主政治在十几年后面临危机、受到威胁之时,他将目光由现实政治转向深层的历史、文化积淀。应该说,这是一个知识分于的彻悟。估价大江健叁郎在21世纪日本乃至世界的价值也许为时尚早,但我们至少可以根据近年来的文化语境认为,当下,整个人类精神、尤其是发展中的中国国民精神正处于最不安于现状的状态,而现在我们真正需要的文学,正是大江健叁郎所开创的这种既与时代密切相系相关、又与时代保有一定距离,既不放弃对个我主体性的执着、又时时意识到知识分子责任的文学。在这一点上,对大江健叁郎早期文学的研究,将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2-05-01)

战后启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饲育》到《拔芽击仔》前后,大江健叁郎的战后再启蒙意识开始变得脉络清晰起来,及至《十七岁》、《政治少年之死》,大江独特的启蒙话语已经基本形成。此间显现出来的再启蒙意识中,除了对民主主义思想的精神坚守,还有对日本独特的民主主义体制的深切质疑和忧虑。大江正是通过强调在战后的时代状况和生存状态之下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主体性的重要,昭示了容许天皇制存续的日本民主主义的脆弱和天皇制自身所蕴含的暴力因素,并提示了战后价值体系的扭曲是国家主义风潮再起的精神土壤,以此警示日本民众,表达自己的战后再启蒙意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战后启蒙论文参考文献

[1].叶隽.启蒙之路与现代性未竞之业——以伯尔、格拉斯、施林克等为代表的战后德国文学的历史观[J].译林(学术版).2012

[2].王新新.大江健叁郎早期文学的战后再启蒙意识——从《饲育》到《政治少年之死》[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3].王新新.唤起“危险的感觉”——试析大江健叁郎早期文学中战后再启蒙意识[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5

[4].王新新.大江健叁郎早期文学的战后启蒙与文化批评[J].社会科学战线.2003

[5].王新新.从战后启蒙到文化批评——大江健叁郎早期文学试论[J].东北师大学报.2003

[6].王新新.大江健叁郎的早期文学世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2

论文知识图

现代办公楼设计发展时期Fig.2.2Moder...香港汇丰银行大厦资料来源:《诺曼·...

标签:;  ;  ;  ;  ;  ;  ;  

战后启蒙论文_叶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