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度退化论文_李龙祥,周凌宇,黄戡,张燕,赵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刚度退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刚度,疲劳,支座,荷载,叶片,节点,弯矩。

刚度退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龙祥,周凌宇,黄戡,张燕,赵磊[1](2019)在《循环荷载下无砟轨道-桥梁结构体系刚度退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预测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梁桥结构体系的长期性能演化规律,在充分考虑轨道层间黏结性能的基础上,建立CRTSⅡ型无砟轨道-简支梁桥结构空间有限元模型。基于材料疲劳力学性能的研究,通过1次静力加载,确定材料刚度退化曲线并构造不同服役期时荷载循环加载N次后的等效静力模型,分析结构在列车荷载、温度作用或它们共同作用下的工作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正温度作用下,结构体系整体在纵向以受压为主;在负温度下,结构体系整体上在纵向以受拉为主;在单线列车荷载下,轨道各层纵向在梁端处受拉、跨中处受压;轨道各层应力随结构服役时间增加不断减小,各层纵向与竖向位移则不断增大;结构各层的应力与位移随结构服役时间的变化规律与材料疲劳性能的3阶段变化规律较相似;结构体系在温度与单线列车荷载共同作用下,有载侧与无载侧的力学反应稍有不同,单线列车荷载的存在仅影响结构服役初期不同侧的响应值,对结构的力学性能随服役时间变化的规律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安宗文,郭旭,马强,寇海霞[2](2019)在《基于疲劳试验数据的风电叶片刚度退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风电叶片的刚度退化是叶片力学性能疲劳变化的重要体现,以叶片疲劳试验数据为依据,对叶片进行刚度退化分析.基于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疲劳破坏机理,将叶片结构等效简化为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悬臂梁,基于悬臂梁模型建立叶片的应力-应变分析模型,通过对叶片的疲劳试验数据的处理,实现叶片疲劳试验下的刚度退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疲劳试验中叶片承受了20 a设计寿命的等效疲劳振动次数后,尚未失效.同时在该疲劳试验过程中,薄弱纤维断裂与基体裂纹饱和引起了纤维排布的改变,导致了叶片疲劳过程中出现了刚度略微上升的现象.(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维国,王亚,孙新阳,王萌,刘佩[3](2019)在《迭层橡胶支座竖向刚度退化对隔震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迭层橡胶支座竖向刚度随剪切变形增加而不断退化,对整体隔震结构产生的影响尚不明确.为此,通过ABAQUS建立不同层数、层高、柱距的隔震框架结构,支座本构采用修正的双弹簧模型结果.通过ABAQUS用户单元子程序UEL,采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能够考虑支座竖向刚度退化的支座单元程序;输入实际罕遇地震波,对结构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支座竖向刚度退化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支座竖向刚度退化对结构柱底剪力、轴力、弯矩及梁弯矩有一定影响,地震响应放大系数结果为1.1~1.3;支座竖向刚度退化对支座剪切变形及上部结构层间位移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的计算分析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卫军,杜永潇,梁曼舒[4](2019)在《梁结构疲劳刚度退化对模态频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梁结构疲劳刚度退化对模态频率的影响,对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疲劳试验和动力测试,得到疲劳历程中疲劳刚度和模态频率的演化规律.建立疲劳全过程变刚度有限元修正模型,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比较分析试验和模拟结果,讨论模态频率退化规律及疲劳刚度退化对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梁结构模态频率具有类似抗弯刚度退化的叁阶段衰减规律,表明疲劳刚度与模态频率退化存在映射关系;在疲劳作用下,第1阶频率的下降幅度最大,第2阶频率次之,第3阶频率的下降幅度最小;提出的变刚度假设在有限元模拟中运用良好,模拟结果显示第1阶频率模拟值的偏差基本在10%以内.提出的疲劳全过程动力特性分析方法为梁结构疲劳分析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戴蒙蒙[5](2019)在《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半刚性节点刚度退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预应力钢筋连接梁柱预制构件可以综合装配式框架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优点,是近年来新兴的新型装配式梁柱节点连接方式。在预压装配式PC框架结构设计分析中,有关梁柱节点的文献主要研究其耗能、延性等抗震性能,鲜少有文献基于节点刚度退化的角度进行考察。基于此,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采用理论计算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半刚性节点刚度退化影响因素及退化规律,并进一步提出了节点刚度折减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了预压装配式PC框架半刚性节点刚度退化可能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参数分析,研究预应力、环氧树脂水泥浆、混凝土强度、轴压比、梁柱线刚度比、牛腿钢筋等参数对节点刚度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节点刚度退化主要受到预应力及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其中预应力影响节点刚度退化的过程,而混凝土强度则决定最终的破坏状态。(2)根据节点刚度退化曲线走向,将预压装配式PC框架半刚性节点刚度退化划分为叁个阶段:对中节点而言,第一阶段为前叁个周期,第二阶段为四-六周期,第叁阶段为七-九周期;对边节点而言,其退化速度略低于中节点,第一阶段为前五个周期,第二阶段为六-八周期,第九周期开始为第叁阶段。(3)依据现有的结构受力理论计算公式,本文计算了不同参数变化时预压装配式PC框架半刚性节点的弯矩-转角骨架曲线并进一步与有限元参数分析结果对比,研究表明:节点刚度退化对结构受力有较大影响,在进行理论计算分析时,现有的半刚性节点理论计算公式在考虑节点刚度退化时仅对其进行一次简单的折减,只能在一个特定的阶段符合实际情况,是一个反映总体受力状态的偏安全的取值。(4)根据预压装配式梁柱节点刚度叁阶段退化规律,对预压装配式梁柱半刚性节点刚度分叁阶段进行折减后再进行理论公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对边节点和中节点采用相同折减系数进行刚度折减时,计算误差可控制在10%以内;考虑边节点和中节点刚度退化速度差异的影响,对边节点和中节点采用不同折减系数时,计算误差可控制在5%左右,上述结果充分说明了该刚度折减方法的合理性。综上所述,本文重点研究了预压装配式PC框架半刚性节点的刚度退化影响因素及退化规律,提出的节点刚度叁阶段折减方法可为预压装配式PC框架梁开裂后的结构受力计算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今后节点刚度折减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卓涛[6](2019)在《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混凝土开裂对主梁刚度退化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中跨径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逐渐推广,中支座负弯矩增大导致混凝土面板更容易开裂,裂缝扩展引起主梁刚度退化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因此有必要对负弯矩区混凝土面板裂缝扩展引起的主梁刚度退化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从裂缝产生与扩展的角度出发,采用文献查阅、理论分析、有限元模拟等方法,研究负弯矩区混凝土面板受力开裂的主要规律,提出负弯矩区混凝土面板受力开裂的裂缝模型,分析混凝土面板开裂过程中主梁刚度退化规律,研究组合梁在混凝土面板开裂后主梁受力性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一种提高负弯矩区组合梁刚度与承载能力的措施,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获得了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面板受力裂缝扩展的一般规律。裂缝一般首先出现在中支座处弯矩值最大的顶层横向钢筋位置,随后向两侧扩展,裂缝位置为顶层横向钢筋位置,间距为顶层横向钢筋间距,裂缝长度为混凝土面板宽度,裂缝深度为混凝土面板厚度,裂缝形态为贯穿性主裂缝。(2)提出了反映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面板裂缝产生、扩展过程中主梁刚度退化的有限元模型分析方法。(3)获得了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面板开裂过程中主梁刚度退化的主要规律。组合梁刚度随着裂缝扩展不断折减,由最初的未开裂截面刚度到初始开裂时刚度发生突变,然后裂缝的进一步扩展导致组合梁刚度折减至开裂截面刚度,最后纵筋、钢梁逐渐屈服导致主梁刚度进一步降低。(4)指出了在进行组合梁负弯矩区挠度计算时,应充分考虑混凝土面板受拉刚化效应对主梁截面刚度的贡献,按有关规范不考虑负弯矩区混凝土面板作用的计算方法偏于保守。(5)获得了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面板开裂后各因素对主梁刚度、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作用。配筋率、钢梁顶板厚度、钢梁底板厚度、钢梁腹板厚度对混凝土面板开裂后的组合梁刚度及极限承载力影响比较大,混凝土面板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混凝土面板开裂后主梁刚度及承载能力影响较小。(6)提出了一种提高组合梁负弯矩区主梁刚度及承载能力的改善措施并通过有限元对比分析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随后进行参数分析探讨相应规律。在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面板顶层横向钢筋位置设置“Z”字形斜筋,提高局部配筋率、加强裂缝间混凝土面板连接作用、改善混凝土面板局部受力性能,从而提高了组合梁的刚度与承载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寇海霞[7](2019)在《复合材料风电叶片刚度退化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电叶片(以下简称叶片)是风电机组捕获风能的关键部件。近年来,随着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叶片尺寸相应增大,随之引起的叶片质量问题日渐突出。对于结构扁平、轻质、柔性复合材料叶片,在随机变向、变载荷的风力持续作用以及强阵风的瞬时冲击下,其故障概率已高达40%。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高精度、高效率地分析复合材料叶片的疲劳性能对提高叶片疲劳寿命及保障叶片安全高效运行至关重要。本文以探究复合材料叶片疲劳性能的演变规律为目标,选择刚度作为表征复合材料及其构件疲劳性能的特征参数,基于叶片“材料级”-“结构级”-“产品级”的递进式研究思路,分别对叶片复合材料层合板、叶片主梁子结构(复合材料工字梁)以及复合材料叶片的刚度退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为叶片服役寿命预测及风电装备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的贡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叶片复合材料层合板全寿命周期的刚度退化模型。基于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疲劳损伤模式,充分考虑层合板损伤演化过程的阶段性和非线性特征,利用复合材料损伤理论、Paris公式以及非线性数学模型,建立一种叶片复合材料层合板全寿命周期的刚度退化模型,即叶片“材料级”刚度退化模型。案例分析表明,相比于现有的刚度退化模型,本文提出的叶片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刚度退化模型精度更高,能够准确地描述叶片复合材料层合板全寿命周期的刚度退化过程。(2)建立叶片主梁子结构(复合材料工字梁)的刚度退化模型。以探究叶片主梁结构的刚度退化规律为切入点,引入叶片子结构概念,选择一种同时具备叶片梁帽、腹板以及粘接层的复合材料工字梁模拟截面呈“工”字形的叶片主梁结构,采用经典层合板理论、复合材料损伤理论以及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理论,依次对复合材料工字梁的静力学特性和疲劳特性进行分析,并建立基于渐进疲劳损伤的复合材料工字梁(含粘接层)刚度退化模型,即叶片“结构级”刚度退化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表征复合材料工字梁在疲劳载荷工况下的刚度退化过程,且粘接层是该复合材料工字梁的结构薄弱环节。(3)建立基于损伤演化过程的复合材料叶片刚度退化模型。根据全尺寸疲劳试验中对叶片刚度的定义,从宏观唯象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叶片刚度退化过程的阶段性和非线性特征,以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损伤演化过程为依据,结合疲劳损伤累积模型的两个边界条件,采用函数构造法,提出基于损伤演化过程的复合材料叶片刚度退化模型,即叶片“产品级”刚度退化模型,并利用某2.5MW叶片的全尺寸疲劳试验数据对所建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同时将该模型与叶片“材料级”和“结构级”刚度退化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产品级”刚度退化模型在描述叶片的刚度退化过程时,其模型精度相对最高。在此基础上,作为叶片“产品级”刚度退化模型的应用与延拓,对该2.5MW叶片在全尺寸疲劳试验条件下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4)建立基于随机过程的复合材料叶片刚度退化模型。针对叶片刚度退化过程具有的随机性和单调性特征,从统计学角度出发,引入具有严格单调特性的Gamma过程和Inverse Gaussian(IG)过程,建立基于随机过程(Gamma和IG)的复合材料叶片刚度退化模型,即叶片“产品级”刚度退化模型,并利用某2.5MW叶片的全尺寸疲劳试验数据以及叶片的疲劳失效准则,通过预测该叶片在全尺寸疲劳试验条件下的疲劳可靠寿命对所建模型的合理性进行对比性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相比于Gamma过程,IG过程能够更准确地表征复合材料叶片在全尺寸疲劳试验条件下的刚度退化过程。(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3-18)

崔宇,任青,程镇[8](2019)在《长期循环荷载下透榫节点刚度退化及耗能规律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存的古建筑在经历长期循环荷载作用后刚度和耗能能力均会出现衰减,为研究透榫节点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刚度退化和耗能规律,参照清《工程做法则例》相关构造要求,制作了缩尺比例为1:5.3的透榫节点模型。通过长期循环加载试验,研究透榫节点在不同加载频率、加载次数下刚度及耗能能力的变化。研究表明:长期循环荷载下透榫节点的刚度和耗能能力的退化集中在前10,000次循环加载中,并在后期趋于稳定。研究结果可为透榫节点的抗震性能评估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9年01期)

杨然,张文芳[9](2018)在《隔震橡胶支座刚度退化及其对地震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天然橡胶支座进行了100%水平变形剪切试验、300%以上水平变形极限剪切试验和极限变形后100%水平变形剪切试验,得出橡胶刚度退化与最大剪应变的关系。对基础隔震结构输入不同峰值地震波,得到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天然橡胶支座和铅芯橡胶支座的退化后刚度。计算罕遇地震下顶层加速度、上部结构基底剪力和隔震层位移,研究支座刚度退化对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变形引起支座刚度退化,顶层加速度和上部结构基底剪力有所减小,但隔震层位移显着增加。(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8年06期)

丁选星,杨莹[10](2018)在《循环荷载下桩土动刚度-阻尼退化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以往研究,在砂土和黏土中,循环荷载作用下,单桩基础的动力特性有明显差异。为此,基于长期循环荷载下海洋黏土变形研究的相关成果,建立软化系数经验表达式,并引入Winkler简化模型中,提出了桩土动刚度-阻尼退化模型,进一步结合循环荷载下桩基现场试验,其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此外,基于东部淤泥层的地质条件和ABAQUS软件,提出了动刚度-阻尼退化模型,研究了未来在该海域内新建单桩式基础的自振频率和横向累积变形特性。(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刚度退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风电叶片的刚度退化是叶片力学性能疲劳变化的重要体现,以叶片疲劳试验数据为依据,对叶片进行刚度退化分析.基于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疲劳破坏机理,将叶片结构等效简化为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悬臂梁,基于悬臂梁模型建立叶片的应力-应变分析模型,通过对叶片的疲劳试验数据的处理,实现叶片疲劳试验下的刚度退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疲劳试验中叶片承受了20 a设计寿命的等效疲劳振动次数后,尚未失效.同时在该疲劳试验过程中,薄弱纤维断裂与基体裂纹饱和引起了纤维排布的改变,导致了叶片疲劳过程中出现了刚度略微上升的现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刚度退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龙祥,周凌宇,黄戡,张燕,赵磊.循环荷载下无砟轨道-桥梁结构体系刚度退化性能[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安宗文,郭旭,马强,寇海霞.基于疲劳试验数据的风电叶片刚度退化分析[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9

[3].杨维国,王亚,孙新阳,王萌,刘佩.迭层橡胶支座竖向刚度退化对隔震结构的影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4].卫军,杜永潇,梁曼舒.梁结构疲劳刚度退化对模态频率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5].戴蒙蒙.预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半刚性节点刚度退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6].卓涛.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混凝土开裂对主梁刚度退化作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7].寇海霞.复合材料风电叶片刚度退化模型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8].崔宇,任青,程镇.长期循环荷载下透榫节点刚度退化及耗能规律的试验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9].杨然,张文芳.隔震橡胶支座刚度退化及其对地震响应的影响[J].结构工程师.2018

[10].丁选星,杨莹.循环荷载下桩土动刚度-阻尼退化模型研究[J].路基工程.2018

论文知识图

不同加固条带宽度的不同加固条带宽度对全斗墙全斗墙力-...恢复力模型碳纤维与树脂基体复合形成的复合材料...试件刚度退化曲线双线性模型的本构关系

标签:;  ;  ;  ;  ;  ;  ;  

刚度退化论文_李龙祥,周凌宇,黄戡,张燕,赵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