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冰期系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具盆地,河流阶地,玉龙雪山,冰期系列
冰期系列论文文献综述
贺明月[1](2013)在《金沙江大具阶地与玉龙雪山冰期系列》一文中研究指出玉龙雪山(5596m)更新世存在昆仑冰期(MIS18-16)、倒数第叁次冰期(MIS12)、倒数第二次冰期(MIS6)和末次冰期(MIS2)四次冰川作用,其冰碛物和冰水沉积物在玉龙雪山北部的大具盆地沉积。金沙江从玉龙雪山西北侧突破玉龙和哈巴雪山的挟持后,流入大具盆地并在大具盆地内部形成河流阶地状地形。通过野外系统考察和室内数据分析,综合研究阶地级数、海拔高度、年代以及玉龙雪山冰期得到以下认识:(1)通过对研究区的地球化学元素和磁化率进行分析,指示各级阶地形成时的古环境普遍较为干冷,干冷程度存在差异,结合实地考察时的地貌,认为大具盆地内部发育四级阶地,海拔高度分别为1650m、1700m、1740m、1780m。结合年代资料系统分析了大具盆地阶地的形成规律,大具盆地的阶地是以其他第四纪沉积物作为“基岩”在构造运动和气候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侵蚀阶地,河流阶地级数少于气候冰期-间冰期旋回,发育模式为“冰期堆积,间冰期下切”和“冰期-间冰期转型期下切,冰期堆积”。(2)金沙江大具T1、T2、T3、T4阶地分别对应深海氧同位素的MIS1、MIS2、MIS8-6、MIS18-16阶段,其形成时代分别为全新世、末次冰期、中梁赣冰期和昆仑冰期。大具阶地序列和玉龙雪山冰期序列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3)全新世河流阶地计算得到的下切速率一定会大于河流长期的下切速率,不能简单地用全新世的河流下切速率衡量山体抬升。(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3-04-01)
陈仁容,周尚哲,邓应彬[2](2012)在《末次冰期冰碛垄系列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探讨——以帕隆藏布江谷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冰碛的形态特征是气候变化的标记.以往的野外考察发现末次冰期的冰碛具有近乎统一的发育模式.选取藏东南帕隆藏布江流域的10条冰川,研究其前方末次冰期冰川堆积特征,以揭示其所反映的气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末次冰期MIS2形成最高大的冰碛垄,我们称之为主冰碛垄,这套冰碛垄示意当时冰期气候持续稳定时间最长.为主冰碛垄所部分覆盖而由其底部延伸出来的,尚有至少两套范围更大、但规模较小的冰碛垄,表明MIS2之前冰期气候可能曾更加严酷,但持续时间相对要短,可能反映MIS4和/或MIS3的冰期气候特点.主冰碛垄内侧一直到现代冰川相当长的河谷段,通常呈现多道冰碛垄,规模均较主冰碛小,它们有的不排除作为后退冰碛(recessional moraine)的可能性,但晚冰期(YD)、抑或H1事件应当是值得注意的.临近现代冰川末端,一般能够辨别新冰期和小冰期冰碛垄.因此,藏东南这样一系列的冰川堆积,以其形态、范围和规模特征,辅之以高精度的系统测年,几乎可恢复出气候变化曲线来,了解与全球氧同位素曲线之间的齿合关系.(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12年04期)
盛长滨,吕素琴[3](2007)在《嫩江大赉水文站枯冰期最小流量系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嫩江大赉站1986年野外实测水文资料,分析了叁十多年系列最小流量资料的成因特性以及合理性。根据这部分资料,通过上下游分析,应用上游江桥站流量修正大赉站受回水影响年份的最小流量。本文采用的方法有:枯水径流演算法、综合退水曲线法、上下游相关法。(本文来源于《东北水利水电》期刊2007年11期)
易朝路,焦克勤,刘克新,李玲,业渝光[4](2001)在《冰碛物ESR测年与天山乌鲁木齐河源末次冰期系列》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ESR方法 ,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末次冰期的冰碛石英砂进行了测年 .下望峰组冰碛层的年代与前人推测的年代不同 ,是 5 0~ 70kaBP末次冰期早阶段形成的 ,分布下限可达海拔 2 30 0m左右的红五月桥附近 .与AMS的测年结果相比 ,末次冰期晚阶段底碛的ESR年代与AMS的年代相当 ,而冰上融出碛ESR年代与AMS的年代相差较大 .认为冰下的压碎和磨蚀作用可能导致冰碛中石英砂的ESR信号归零 ,从而使底碛的ESR测年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01年04期)
徐钦琦[5](2001)在《第四纪大冰期或晚新生代大冰期已经在11,000年前结束了——“天地生人”系列讲座(十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第10讲 ,我们提出“第叁个宏冬(或晚新生代大冰期 ,或第四纪大冰期)已经在11,000年前结束了。”严格地讲 ,这一认识并不完全是新的。因为在中国和外国的许多教科书中 ,对第四纪(指过去的160或260万年内)的气候变迁史已有共识。大家普遍承认 ,在(本文来源于《化石》期刊2001年02期)
伍永秋,崔之久,刘耕年,葛道凯[6](1999)在《昆仑山垭口地区的冰期系列》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昆仑山垭口地区冰碛和其它沉积物的物的野外调查及室内分析,并在运用各种年代学手段测定沉积物绝对年代的基础上,建立了垭口地区第四纪以来的冰期系列.即望昆冰期、垭门冰期、玉珠峰冰期、晚冰期、新冰期和小冰期.本区迄今未发现早更新世冰斯.(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1999年01期)
崔之久,谢又予,李洪云[7](1986)在《四川攀西螺髻山第四纪冰川作用遗迹与冰期系列》一文中研究指出螺髻山是我国最东一个有多次古冰川作用而无现代冰川作用的山地,是研究我国东部第四纪冰期历史的理想场所。 螺髻山位于川西山地南部,凉山州首府西昌以南10km处,是一个南北长约80km,东西宽约30km的山脉单一的山地,主峰海拔4359m,比邻近山地如贡嘎山、玉龙山、牦牛山山地的现代雪线高度(4900—5000m)要低近500—600m。 螺髻山西临安宁河断陷谷地(海拔1200m),相对高差3150m左右;东邻邛海普格断裂谷地(海拔1500m左右),相对高差2800m左右。组成螺髻山的岩石主要是震旦系列古六砂岩、白云质灰岩、凝灰岩等,走向多近南北向和北西向,主要断裂方向也大致如此。(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1986年02期)
冰期系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冰碛的形态特征是气候变化的标记.以往的野外考察发现末次冰期的冰碛具有近乎统一的发育模式.选取藏东南帕隆藏布江流域的10条冰川,研究其前方末次冰期冰川堆积特征,以揭示其所反映的气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末次冰期MIS2形成最高大的冰碛垄,我们称之为主冰碛垄,这套冰碛垄示意当时冰期气候持续稳定时间最长.为主冰碛垄所部分覆盖而由其底部延伸出来的,尚有至少两套范围更大、但规模较小的冰碛垄,表明MIS2之前冰期气候可能曾更加严酷,但持续时间相对要短,可能反映MIS4和/或MIS3的冰期气候特点.主冰碛垄内侧一直到现代冰川相当长的河谷段,通常呈现多道冰碛垄,规模均较主冰碛小,它们有的不排除作为后退冰碛(recessional moraine)的可能性,但晚冰期(YD)、抑或H1事件应当是值得注意的.临近现代冰川末端,一般能够辨别新冰期和小冰期冰碛垄.因此,藏东南这样一系列的冰川堆积,以其形态、范围和规模特征,辅之以高精度的系统测年,几乎可恢复出气候变化曲线来,了解与全球氧同位素曲线之间的齿合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冰期系列论文参考文献
[1].贺明月.金沙江大具阶地与玉龙雪山冰期系列[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陈仁容,周尚哲,邓应彬.末次冰期冰碛垄系列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探讨——以帕隆藏布江谷地为例[J].冰川冻土.2012
[3].盛长滨,吕素琴.嫩江大赉水文站枯冰期最小流量系列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07
[4].易朝路,焦克勤,刘克新,李玲,业渝光.冰碛物ESR测年与天山乌鲁木齐河源末次冰期系列[J].冰川冻土.2001
[5].徐钦琦.第四纪大冰期或晚新生代大冰期已经在11,000年前结束了——“天地生人”系列讲座(十一)[J].化石.2001
[6].伍永秋,崔之久,刘耕年,葛道凯.昆仑山垭口地区的冰期系列[J].冰川冻土.1999
[7].崔之久,谢又予,李洪云.四川攀西螺髻山第四纪冰川作用遗迹与冰期系列[J].冰川冻土.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