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哲(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医院黑龙江伊春153000)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2-0094-02
【摘要】骨不连为骨治疗的严重晚期并发症,凡骨折后6个月骨折两端未达到骨性连接为骨不连,骨折后一旦发生骨不连将对患肢的功能康复有着极大的影响,而骨不连术后骨仍不愈合对患者的身心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这类病例原因很多,其治疗的要求很缜密。
【关键词】骨不连骨不愈合临床分析
2002年5月至2009年9月共治疗23例骨不连术后骨仍不愈合患者,采用充分植骨,换用合理的内固定,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取得满意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方法
本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21~65岁;肱骨6例,胫骨7例,股骨10例;手术最多达4次,最少2次(不包括最后取内固定次数)。
1.2方法
在合适的麻醉下取出松动、折弯、断裂的内固定,正确处理骨折端,术前阅X光片,有条件术前做核素85检查初步判断骨不连的类型(肥厚型或缺血型),术中结合肉眼所见清理骨折端的纤维瘢痕及骨硬化部分,将闭锁的髓腔开放,取足量的自体骨植骨,量不够时可用同种异体骨。断端不可留间隙,尤其在应力侧应有充分骨组织,换用合理的内固定。
2结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定期随访,23例均一次性愈合,而且关节功能均活动到入院前活动度,有的甚至更好。
3讨论
骨不连后骨不愈合的原因及处理。
3.1内固定治疗原则未被充分认识
AO/ASIF学派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骨折治疗的4大原则,即骨折的解剖复位与骨折块间加压固定,坚强内固定,无创技术和无痛性功能锻炼,研制了系列机械和动力性加压钢板和扩大髓腔髓内针,使许多复杂骨折得以在功能锻炼中愈合,功能在骨折愈合中恢复,收到很好效果。随着基础及临床研究的进展,发现坚强内固定材料(加压钢板及髓内针)治疗粉碎性骨折,特别是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时在早期负重活动中易发生骨不连及内固定弯曲断裂,考虑其原因主要是对骨折内固定4大原则认识不足,未恢复骨折部位骨骼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力学完整性。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避免有骨缺损或间隙,尤其在压力册,小的粉碎骨片无法固定形成缺损,会在肢体活动中导致骨不连。内固定弯曲、断裂任何坚强内固定都不能代替骨结构重建,只有采用充分髓内.髓外植骨。当骨缺损被修复,骨结构完整性得到恢复,不但对骨折早期愈合及肢体活动有利,而且可降低应力遮挡,有利于骨的塑形,避免内固定器材弯曲断裂,防止骨不连术后骨仍不愈合,这是当前内固定术中普遍存在,而且长期被忽视的问题。
3.2未做到监控下的早期合理功能锻炼
如盲目早期负重活动,再次扭伤或跌倒,致使骨折未骨性愈合时,由于受到应力或外力的作用,内固定松动,骨折部缺乏稳定性,骨折难以愈合,直至内固定断裂。对患者要进行定期随访,根据x线片提供的情况,确定患肢功能锻炼的方式及程度,早期进行非持重功能锻炼,主要是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带骨折基本愈合.骨折间隙模糊,有少量外骨痂时,可逐渐进行负重练习。定期复查x线片有无骨吸收,如出现少量连续外骨痂,则可恢复正常活动;如发现有明显骨断端吸收征象,无良好外骨痂,则应限制肢体活动,首先是负重活动,必要时加用外固定。
3.3未能充分保护骨与软组织足够的血供
AO学派所追求的坚强内固定是以折块间的加压为基础,而要达到折块间充分加压,获得骨折端得最大稳定,则往往不得不过多破坏原有血运;另外,髓内固定,强调坚强内固定,扩髓后使用足够粗度针,以提高固定稳定性,但扩髓使本来受损的骨内膜血循环进一步破坏;所以既强调内固定的强度,也重视手术中保留骨与软组织足够的血运,以使折端再血管化,为骨痂形成创造条件,以促进愈合,降低骨不连得发生。
3.4全身因素影响较小,但仍值得注意
骨质软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老年成骨细胞功能、维生素缺乏等,均可降低骨与胶原纤维的形成,维生素D不足可以使新骨矿化降低,需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对这类手术一定要周密而细致,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尽可能找出病因,术中针对病因解除并做好预防是必要的,对骨折愈合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李连生,朱炯,范永前.骨折内固定并发症防治[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9,14(2):75.
[2]周长明,李秀业,王登杰,等.四肢陈旧骨折成因及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9,14(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