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弯矩论文_陈多,马芹纲,沈旭东,段亚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控制弯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弯矩,组合,保护层,钢筋,码头,可调,桥面。

控制弯矩论文文献综述

陈多,马芹纲,沈旭东,段亚军[1](2019)在《适用于工业化建造的组合梁负弯矩裂缝控制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照实际工程的材料参数、构件尺寸与施工工艺,运用空间梁单元有限元分析方法,结合工业化建造特点与要求,对组合梁负弯矩区裂缝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研究,计算各种负弯矩裂缝控制措施的实际效果。得出了35m和45 m标准跨径组合钢板梁负弯矩裂缝控制措施效果的定量分析结论,可以为同类型桥梁结构的设计、施工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公路》期刊2019年03期)

郝天之,刘诗媛,毛志刚,谢开仲[2](2018)在《裸梁静载试验加载控制弯矩确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方法将加载控制弯矩简单视为未施工前作用裸梁上的恒载(主要为桥面铺装)和设计车辆荷载之和,未考虑桥面铺装的承载能力,致使试验结果不准确。提出了一种基于应变确定裸梁静载试验加载控制弯矩的新方法。基于成桥状态下设计车辆荷载及桥面铺装联合作用下的最大应变,根据其最大应变值通过裸梁截面惯性矩反向计算确定控制弯矩。该方法充分考虑了裸梁至成桥施工及受力过程,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桥面铺装的恒载完全由裸梁承担,成桥后营运过程中部分桥面铺装与梁体协调工作、形成受力整体,共同承担设计车辆荷载。通过工程实例验证,本方法可实现裸梁静载试验控制弯矩的精准化、试验控制的精细化。(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吴宏业[3](2018)在《曲线组合梁负弯矩区裂缝控制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说明了组合箱梁桥的概念及结构特点。针对连续组合梁的负弯矩区域桥面板裂缝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常用的几种减少中支点负弯矩区桥面板裂缝措施的优缺点,对目前少有研究的曲线连续组合梁在支点强迫位移措施作用下的效应进行了大量的数值分析,总结出其受力特点及不同曲线半径可采用的强迫位移数值对比表,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北方交通》期刊2018年04期)

车文庆,李传琳[4](2018)在《钢-混结合连续梁墩顶负弯矩区应力控制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TDVRMV8i建立钢-混结合连续梁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其墩顶负弯矩区桥面板分别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2种材料,以及桥梁顶推到位后先浇筑墩顶负弯矩区桥面板和先浇筑跨中桥面板2种施工顺序对钢-混结合连续梁成桥后墩顶负弯矩区钢箱梁和桥面板受力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钢-混结合连续梁墩顶负弯矩区桥面板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并采用先浇筑跨中桥面板法施工较为合理。(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8年02期)

张飘[5](2016)在《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控制截面弯矩设计值优化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二阶效应对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受力影响情况.通过理论分析及推导优化出考虑二阶效应之后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控制截面处弯矩设计值计算方法,并由结构工程中实际案例操作,得出结论:优化后的计算方法,计算过程简单,结果更加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秦琼,殷娟,杨俊[6](2015)在《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起着保护钢筋、确保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保障结构承载力和耐久性的作用,因此,在确定现浇结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时,应综合考虑构件的耐久性、粘结锚固以及截面有效高度等因素。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按构件的不同环境类别分别给出了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值,实际工程设计中也将该保护层最小厚度值作为构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设计值。(本文来源于《建筑工人》期刊2015年11期)

汪迎红[7](2015)在《钢-混组合梁负弯矩区应变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焊钉连接件和开孔板连接件对钢-混组合梁应变的影响,设计基于实桥的室内模型试验,以设置焊钉连接件和开孔板连接件的模型试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钢梁、混凝土板、连接件以及纵向受拉钢筋等部位布设应变片测量应变,分析不同加载条件下2种模型试件组合梁截面的应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开孔板试验梁的临界荷载大于焊钉试验梁的临界荷载,即开孔板连接件的钢-混组合梁能承受更大的荷载;焊钉试验梁和开孔板试验梁的危险截面在混凝土板的裂缝控制中应予以考虑;针对该试验模型,开孔板连接件可以有效控制试验梁不同位置处的应变分布和裂缝的间距,并能提高试验梁的整体刚度,在负弯矩区中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桥梁》期刊2015年04期)

刘思孟,黎飞,王庆[8](2015)在《主动控制支点弯矩组合体系临时加固简支梁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公路桥梁日趋频繁地通行大型、超重特种设备运输车辆的现实需求,提出主动控制支点弯矩组合体系临时加固技术。该技术在简支板(梁)下设置顶升力自动、精确可调的千斤顶作为临时支点,将简支体系转化为连续体系。根据重车移动位置千斤顶动态提供顶升力,并运用活载与千斤顶反力两者产生的内力迭加后在千斤顶处梁截面不出现负弯矩的原理,主动控制重载通行的全过程;计算重车通行时加固体系内力,给出了过桥时重车位置与千斤顶顶升力之间的精确数量关系。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能保证重车安全、经济、快速地通行,且具有施工简便、对正常交通无干扰等优点;尤其重要的是,该技术克服了同类方法普遍存在的支点负弯矩难以处理与承载力提高幅度不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5年02期)

贾大钊[9](2014)在《混凝土楼板负弯矩筋保护层及板厚质量控制方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目前的工程施工中,对普通板类构件,特别是悬挑板类构件,钢筋保护层是一个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也是结构构件出现破坏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板类构件的板厚满足不了设计要求,不是偏厚就是偏薄,对工程结构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在工程建设领域有必要对板类构件钢筋保护层和板厚控制进行探讨研究。采用可调钢筋吊凳和探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且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工程质量》期刊2014年S2期)

江义,杨迪雄[10](2014)在《强震作用下全直桩码头桩基泥面以下弯矩控制的抗震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全直桩码头桩基泥面以下塑性损伤往往难以修复,着重尝试探讨强震区基于桩基泥面以下弯矩控制的全直桩码头结构的抗震设计,以确保强震作用下泥面以下桩基保持弹性。提出了基于桩基泥面以下弯矩控制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并重点阐述了其理论依据、主要假定及逐步分析步骤。研究表明桩基泥面以下弯矩是控制全直桩码头抗震设计的重要有效参数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港湾建设》期刊2014年10期)

控制弯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有方法将加载控制弯矩简单视为未施工前作用裸梁上的恒载(主要为桥面铺装)和设计车辆荷载之和,未考虑桥面铺装的承载能力,致使试验结果不准确。提出了一种基于应变确定裸梁静载试验加载控制弯矩的新方法。基于成桥状态下设计车辆荷载及桥面铺装联合作用下的最大应变,根据其最大应变值通过裸梁截面惯性矩反向计算确定控制弯矩。该方法充分考虑了裸梁至成桥施工及受力过程,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桥面铺装的恒载完全由裸梁承担,成桥后营运过程中部分桥面铺装与梁体协调工作、形成受力整体,共同承担设计车辆荷载。通过工程实例验证,本方法可实现裸梁静载试验控制弯矩的精准化、试验控制的精细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控制弯矩论文参考文献

[1].陈多,马芹纲,沈旭东,段亚军.适用于工业化建造的组合梁负弯矩裂缝控制措施研究[J].上海公路.2019

[2].郝天之,刘诗媛,毛志刚,谢开仲.裸梁静载试验加载控制弯矩确定方法[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吴宏业.曲线组合梁负弯矩区裂缝控制措施研究[J].北方交通.2018

[4].车文庆,李传琳.钢-混结合连续梁墩顶负弯矩区应力控制措施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

[5].张飘.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控制截面弯矩设计值优化计算方法[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6

[6].秦琼,殷娟,杨俊.负弯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措施[J].建筑工人.2015

[7].汪迎红.钢-混组合梁负弯矩区应变控制研究[J].世界桥梁.2015

[8].刘思孟,黎飞,王庆.主动控制支点弯矩组合体系临时加固简支梁桥[J].公路.2015

[9].贾大钊.混凝土楼板负弯矩筋保护层及板厚质量控制方法的改进[J].工程质量.2014

[10].江义,杨迪雄.强震作用下全直桩码头桩基泥面以下弯矩控制的抗震设计[J].中国港湾建设.2014

论文知识图

弹簧单元的设置加载端自由度耦合柱顶自由度耦合结构控制弯矩与浅埋隧道覆土厚...结构控制弯矩~偏压隧道地面坡结构控制弯矩和围岩压力百分比关...

标签:;  ;  ;  ;  ;  ;  ;  

控制弯矩论文_陈多,马芹纲,沈旭东,段亚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