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形态论文_张骢,刘畅

导读:本文包含了颌骨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颌骨,上颌,测量,形态,下颌,完全性,计算机。

颌骨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张骢,刘畅[1](2019)在《上颌骨形态叁维测量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上颌骨对于面中部的外形和功能十分重要。正畸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患者的牙合因素外,还需要参考颅面部骨骼的结构特征,特别是上下颌骨的形态、大小及相对位置等来改善侧貌,解决突度问题。早期的研究主要通过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二维的测量分析,随着锥状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被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学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面向叁维测量发展。因此本文就上颌骨形态叁维测量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王琳琳,韩景超,马玉新,崔婧[2](2019)在《上颌骨发育不足上颌窦形态的锥形束CT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对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的上颌窦形态及容积进行测量,分析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上颌窦的形态及容积特点。方法:根据上颌长(ANS-Ptm),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牙槽座点间的夹角(SNA),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牙槽座点间的夹角(SNB),上牙槽座点、鼻根点及下牙槽座点间的夹角(ANB)大小,选取10例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及10例上颌骨发育正常者,应用NEWTOM 5G后处理软件分别测量上颌窦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Mimics Research 20软件测量上颌窦窦腔容积;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颌骨发育不足组上颌窦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容积与上颌骨发育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上颌骨发育不足与上颌骨发育正常者的上颌窦形态及容积大小相似,上颌窦的形态及容积并不是造成上颌骨发育不足的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魏雅楠[3](2018)在《数字化赝复体在单侧上颌骨缺损恢复面部形态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单侧上颌骨缺损患者CBCT数据重建出颅颌面软硬组织叁维模型,结合上下颌光学模型,通过镜像功能,设计出数字化赝复体,以光敏树脂为耗材,SLA技术制作出的诊断型赝复体,探索本方法在恢复患者两侧对称的面部形态中的可行性。建立精确的同时包含患者修复侧和健侧的颌面部软硬组织叁维模型及数字化赝复体的叁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不同大小、方向的力学加载,将数字化赝复体唇颊侧磨光面及与之对应的软组织间的受力情况与健侧做对比,确定患侧等效应力分布均匀且大小不超过健侧时的赝复体磨光面的形态,为后续美学分析及此修复体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利用影像学叁维重建分析软件,结合精准医疗观念下的人体测量学,依次对患者修复前缺损状态下、佩戴传统及数字化赝复体时,颅颌面叁维形态进行测量分析,探讨不同工艺制作的赝复体对患者面部形态的影响,进一步精确客观地验证数字化赝复体在恢复患者修复侧与健侧对称性中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一:使用Mimics软件对患者的CBCT数据分别进行软硬组织叁维重建,3Shape扫描仪扫描石膏模型获取上下颌光学模型,将两者于3Shape软件进行配准,得到包含余留牙列、缺损腔及双侧牙龈、黏膜等软组织的叁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3Shape软件的镜像功能设计数字化诊断性赝复体模型,最终以VisiJetS300液态光敏树脂为耗材,通过SLA原理的3D Systems打印机完成诊断型赝复体的制作,随后进行试戴。实验二:用ANSYS软件建立同时包含患者颅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光学模型及数字化赝复体于一体的叁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轻、中、重度咬合力下正中及侧向的力学加载,通过ANSYS软件计算出双侧唇颊部软组织及与之对应健侧和赝复体磨光面间等效应力的大小、分布情况,以健侧作为标准对照,确保修复侧应力分布均匀、大小不超过健侧。实验叁:结合个体化精准医疗观念,以健测为标准参照,用Mimics叁维重建分析软件中,分别对修复前缺损状态下、佩戴传统及数字化赝复体时患者颅颌面叁维模型的双侧上下唇和硬组织形态进行测量分析,对比观察佩戴何种赝复体时患侧颜面形态更接近健侧。[结果]实验一:基于患者CBCT影像资料和上下颌石膏模型,结合数字化叁维重建、扫描技术及SLA原理完成了诊断性赝复体的设计与制作,其实体模型包含了牙龈、黏膜等软组织,患者试戴后可较好恢复与健侧相同的面中部形态。实验二:获得了有四面体单元3623133个,节点635849个的同时包含患者颌面部软硬组织、光学模型及数字化赝复体的精确的叁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不同大小、方向力学加载,整体而言,应力分布均匀,垂直向同时载荷,双侧软硬组织处的等效应力相同或健侧稍大于修复侧,而单侧分别加载相同载荷,修复侧软硬组织处的应力较健侧小。实验叁:与健侧相比,缺损侧上下唇唇嵴向上内方偏斜3.10mm、2.30mm,红唇增厚1.26mm、1.00mm,上半唇缩短3.10mm,唇颊部塌陷4.21mm,戴用数字化赝复体后,修复侧上唇唇嵴、唇厚及唇颊部突度与健侧差值不足1.00mm,下唇不足0.3mm,而传统赝复体各段差值较前者大。对于硬组织,数字化模型各标志点至叁个平面的距离与健侧相比,差值不超过1.00mm,而传统赝复体差值最大可达2.03mm。[结论]1、与传统赝复体相比,戴用数字化赝复体后患者修复侧面部形态更接近健侧,说明此种修复方式更能恢复患者自然美观的颜面形态;2、数字化赝复体模型为后续生物力学及美学分析奠定了坚实基础;3、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高精度,几何相似性良好,同时包含患者颌面部软硬组织、光学模型及数字化赝复体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填补了以往有限元分析未涉及软组织的空缺,大大提高了生物力学分析的精确性,使实验结果更接近客观、更具代表性,同时为后续有限元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叁维测量分析技术结合精准医疗下的人体测量学,可多方位客观的测量研究对象的面部形态。(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薛晓晨,于倩,朱敏[4](2016)在《不同部位气道阻塞对混合牙列期前牙反牙合儿童颌骨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混合牙列期前牙反儿童,单纯腺样体病理性肥大、单纯扁桃体病理性肥大及腺样体合并扁桃体病理性肥大对其颌骨发育产生的影响。腺样体和/或扁桃体病理性肥大伴有或不伴有张口呼吸,对儿童颌骨发育产生的影响。方法:混合牙列期前牙反儿童43例,经临床检查、口呼吸自检及头影测量分析,根据上气道阻塞部位分为对照组、单纯腺样体病理性肥大组(A组)、单纯扁桃体病理性肥大组(T组)、腺样体合并扁桃体病理性肥大组(AT组)。呼吸模式分为无张口呼吸,习惯性张口呼吸和阻塞性张口呼吸。结果:对于混合牙列期前牙反儿童:(1)AT组伴张口呼吸较对照组儿童,面型更趋向凸面型;(2)单纯扁桃体病理性肥大不伴张口呼吸,具有造成凹面型的趋势;(3)AT组伴张口呼吸相较于T组,更趋向于凸面型。结论:对于混合牙列期前牙反儿童,腺样体和/或扁桃体病理性肥大造成颌骨畸形的主要原因是其呼吸模式的改变。腺样体和/扁桃体病理性肥大越严重,造成的颌骨畸形越严重。(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6-10-10)

杨振锟[5](2016)在《鼻部形态与颌骨结构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正畸治疗使面貌得到改善始终是正畸医生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一部分患者就诊的动机。随着近年来正畸美学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正畸医生开始将其中一些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其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鼻位于面中部1/3,对面部容貌的影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正畸的诊断和治疗设计中,正畸医生和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要兼顾鼻形态对整个面部美观的影响。鼻在生长发育中与颌面部软硬组织结构关系密切,鼻与上颌骨在发育中组成鼻上颌复合体而进行生长改建。从这个因素分析,我们推测鼻部形态与颌骨结构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国内外的一些研究也显示,鼻的形态结构与颅颌面骨的结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本研究中,我们先分析了代表鼻突度、高度、侧貌边缘形态的指标与矢状骨面型、垂直骨面型、及性别因素的相关性,在找出与这些因素相关的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相关的鼻结构因素指标在不同矢状骨面型、不同垂直骨面型、不同性别个体中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鼻背生长与下颌生长方向的相关性,以期为在考虑鼻形态的影响因素下的正畸临床诊断和治疗设计提供一些参考。1.鼻侧貌形态与矢状向骨型、垂直向骨型和性别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目的:通过分析鼻侧貌形态与矢状向骨型、垂直向骨型和性别因素的相关性以期找出与这些因素相关的鼻部测量指标。方法:选取我院正畸科2014年-2015年因错合畸形就诊的患者311(男102,女209)例,平均年龄为21.49±3.39岁。对其头影测量片进行定点测量,运用叁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各鼻部形态测量指标与性别、矢状骨型、垂直骨型叁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性别因素相关的鼻测量项目有,鼻垂直长、鼻骨长、鼻背长,鼻尖高度、鼻翼高度、驼峰、鼻小柱突度、鼻底角(p<0.05)。与矢状骨型相关的鼻测量项目有,驼峰、鼻唇角、鼻凸角、sfc(p<0.05)。与垂直骨型相关的鼻测量项目有鼻骨长、鼻背长轴角(p<0.05)。结论:鼻侧貌与矢状向骨型、垂直向骨型和性别因素有着明显相关关系。2.不同性别个体鼻部形态差异性研究目的:研究与性别相关的鼻形态测量指标在不同性别个体间的差异性,以期为正畸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正畸科2014年-2015年因错合畸形就诊的患者311(男102,女209)例,平均年龄为21.49±3.39岁。对其头影测量片进行定点测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鼻垂直长、鼻骨长、鼻背长,鼻尖高度、鼻翼高度、驼峰、鼻小柱突度、鼻底角在不同性别个体间的差异性。结果:在鼻长度方面,男性的鼻垂直长、鼻骨长、鼻背长要大于女性的(p<0.05)。在鼻突度方面,男性的鼻翼高度、驼峰、鼻尖高度、鼻小柱突度是大于女性的(p<0.05);在鼻的侧貌边缘曲线方面,男性的鼻底角要小于女性的(p<0.05)。结论:中国汉族成人个体男性与女性鼻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男性个体的鼻长度要大于女性个体,鼻下部的突度也高于女性个体,女性鼻底则相对于男性更为前上倾斜一些。3.不同矢状骨面型个体鼻部形态差异性研究目的:研究与矢状骨面型相关的鼻形态测量指标在不同矢状骨面型个体间的差异性,以期为正畸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正畸科2014年-2015年因错合畸形就诊的患者311(男102,女209)例,平均年龄为21.49±3.39岁。根据anb角对矢状骨型进行分类。对其头影测量片进行定点测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与矢状骨型相关的鼻形态测量指标在不同的矢状骨面型个体中的差异性,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这些指标与颌面骨结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鼻唇角在ii类样本中比i类和iii类要大(p<0.05),而i类与iii类样本间差异未见显着性差异;鼻凸角和sfc随着iii类到i类、再到ii类骨型的变化而依次减少(p<0.05);矢状向叁类骨型间男性与女性个体间的驼峰均未见明显差异。鼻唇角仅与面凸角呈显着相关性;而鼻凸角则与面凸角、apdi值、snb、下颌骨长度呈显着相关性。sfc与面凸角、snb、mc、上颌骨长度、下颌骨长度、apdi、sna及颌凸角均呈显着相关性。驼峰仅与面凸角呈显着相关性。结论:ii类矢状骨型的个体鼻唇角比i类和iii类个体增大;鼻凸角和sfc随着iii类到i类、再到ii类骨性的变化而依次减小。snb、mc、上颌骨长度、下颌骨长度以及apdi指数等颅颌面骨结构因素可能是造成不同矢状骨型个体鼻凸角和sfc差异性的因素,而面凸角的变化可能是ii类矢状骨型的个体鼻唇角增高的一个原因。4.不同垂直骨面型个体鼻部形态差异性研究目的:研究与垂直骨面型相关的鼻形态测量指标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个体间的差异性,以期为正畸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正畸科2014年-2015年因错合畸形就诊的患者311(男102,女209)例,平均年龄为21.49±3.39岁。根据gogn-sn对垂直骨型进行分类。对其头影测量片进行定点测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与垂直骨型相关的鼻形态测量指标在不同的垂直骨面型个体中的差异性,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这些指标与颌面骨结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高角型个体的鼻背长轴角显着大于均角及低角个体(p<0.05),而均角型个体与低角型个体的鼻背长轴角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男性样本中高角型个体的鼻骨长显着大于均角型和低角型个体(p<0.05),而这项指标在均角型与低角型个体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女性样本中叁类垂直骨型间的鼻骨长未见明显差异(p>0.05)。鼻骨长与pp-sn、下面高、后面高、上面高及y轴角呈正相关关系(p<0.05)。鼻背长轴角与y轴角和下面高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角型个体有鼻背长轴角增高趋势;男性高角型个体的鼻骨长有增高趋势。不同垂直骨型患者间鼻骨长的差异机制可能在于pp-sn、下面高、后面高、上面高及y轴角的不同,而鼻背长轴角的差异可能在于y轴角和下面高的不同。5.鼻背长轴与下颌生长方向的相关性研究目的:分析鼻背生长方向与下颌生长方向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311(男102,女209)例成人正畸患者,平均年龄为21.49±3.39岁。收集其治疗前头影测量片,测量y轴角、背长轴角,分析二者的相关性。计算代表这两个角度差异性的鼻背旋角,并分析影响鼻背旋角的因素。结果:Y轴角与鼻背长轴角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0.489,P=0004)。鼻背旋角的均值为2.25゜±3.89゜,95%可信区间为(1.82゜,2.70゜)。鼻背旋角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但是与矢状骨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即骨性I类患者的鼻背长轴角与Y轴角较接近,骨性II类患者的Y轴相对于鼻背长轴要偏后下旋转,骨性III类患者的Y轴相对于鼻背长轴则出现前上旋转倾向。随着矢状骨型由III类到I类、再到II类,其Y轴角逐渐增大(P<0.01),而不同矢状骨型患者的鼻背长轴角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鼻背长轴与Y轴接近平行,且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不同矢状骨型患者间鼻背旋角的差异机制并不在于鼻背生长方向的不同,而在于下颌生长方向的不同。(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6-05-01)

许远,赵春洋[6](2015)在《上颌中切牙间颌骨解剖形态的CBCT测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分析上颌中切牙区唇舌向牙槽骨量,为微种植体的安全植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0例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用Dolphin 11.0进行叁维重建,测量鼻腭管前壁至上颌牙槽前壁的距离,以及上颌中切牙间矢状面在距离参考平面14.0 mm、16.0 mm、18.0 mm、20.0 mm四个植入高度处唇舌向骨质厚度。结果:鼻腭管前壁至牙槽前壁的距离,从下向上依次为(7.98±1.24)mm、(8.27±1.44)mm、(10.31±2.00)mm,逐渐增大,有显着性差异(P<0.05);不同植入高度间唇舌向骨质厚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高度组唇舌向骨质厚度均为男性大于女性(P<0.05)。结论:上颌中切牙间植入长度为6 mm的微种植体是安全的,可避免微种植体进入鼻腭管。(本文来源于《口腔生物医学》期刊2015年04期)

沈绍莹,张晓蓉,尹康,刘亚丽[7](2015)在《种植支抗后牵引猴上颌骨颌面形态变化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种植支抗后牵引猴上颌骨颌面形态的变化。方法选用生长发育期雄性恒河猴3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只,实验组2只。于双侧颧骨植入钛板,通过镍钛拉簧牵拉上颌骨种植体,向后牵引上颌骨。牵引力值每侧2.94 N,时间3个月。对比研究治疗前后面像、牙模型和X线头影测量数值。结果实验期间,种植体稳定;实验组前牙覆盖及上牙弓长度均显着减小,上牙弓宽度增加;实验组SNA、ANB减小,A点均后移2 mm;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上颌平面角都增加,上颌骨轻度顺时针旋转。结论口内种植支抗后牵引上颌骨能抑制上颌向前生长,为治疗生长发育期上颌前突错畸形新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15年12期)

曹安怡,葛红珊[8](2014)在《高角成人口咽气道形态与颌骨形态的相关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CBCT影像探讨高角成人口咽气道各段的大小形态与颌面部骨骼形态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60名高角成人患者的CBCT数据,分为男女两组,每组30名患者,每组中骨性Ⅱ类、Ⅰ类、Ⅲ类患者各10名。利用Invivo Dental 5.1分析软件将每位患者CBCT图像的正中矢状平面和轴向平面在冠状、矢状、轴向叁维空间进行调整,对腭咽、舌咽、口咽气道进行线距、体积以及最小截面积测量,将所有口咽气道测量数据分别与ANB角、Go Gn-SN角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口咽气道各项测量值与ANB角不存在相关性,与Go Gn-SN角呈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其中男性组软腭尖矢状径与横径、腭咽气道体积、口咽气道总体积、最小截面积与Go Gn-SN角呈负相关;女性组舌咽气道高度与Go Gn-SN角呈正相关。结论:高角成人颌骨矢状向位置的变化对口咽气道的大小形态影响不大;下颌平面角的变化对男女口咽气道大小形态都会产生影响,其中,对男性口咽气道大小形态影响较大,对女性口咽气道大小形态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第十叁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2014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10-15)

郑松[9](2014)在《45例成年患者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手术后上颌骨形态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成年患者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手术后上颌骨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5例成年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观察组),采用X线头影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拍摄标准侧位头影测量片,选择有标志性的标志点及测量项目,并与同年龄段正常人(对照组)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SNA、∠SNB等8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唇腭裂手术患者较正常人有不同程度、不同表现形式的上颌骨发育受限;唇腭裂手术是影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生长出现不同程度抑制的决定性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4年17期)

陈香,江助子,黄星星,程敏,陈婷婷[10](2013)在《儿童骨性下颌偏斜患者的牙弓形态及颌骨对称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骨性下颌偏斜儿童的牙弓形态,并对颌骨对称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3例骨性下颌偏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模型上以腭中缝为参考标准,测量两侧的牙弓宽度,分析其对称性;在X线片上测量两侧下颌升支高度、下颌体长度及下颌骨综合长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性下颌偏斜患者的牙弓形态存在明显的不对称,偏斜侧的牙弓宽度明显大于对侧(P<0.05);偏斜侧下颌升支高度和下颌体综合长度明显小于对侧(P<0.05),而两侧下颌体长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的下颌骨存在明显不对称,牙齿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代偿,在临床正畸治疗中,应进行综合分析。(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07期)

颌骨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对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的上颌窦形态及容积进行测量,分析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上颌窦的形态及容积特点。方法:根据上颌长(ANS-Ptm),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牙槽座点间的夹角(SNA),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牙槽座点间的夹角(SNB),上牙槽座点、鼻根点及下牙槽座点间的夹角(ANB)大小,选取10例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及10例上颌骨发育正常者,应用NEWTOM 5G后处理软件分别测量上颌窦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Mimics Research 20软件测量上颌窦窦腔容积;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颌骨发育不足组上颌窦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容积与上颌骨发育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上颌骨发育不足与上颌骨发育正常者的上颌窦形态及容积大小相似,上颌窦的形态及容积并不是造成上颌骨发育不足的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颌骨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张骢,刘畅.上颌骨形态叁维测量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9

[2].王琳琳,韩景超,马玉新,崔婧.上颌骨发育不足上颌窦形态的锥形束CT测量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9

[3].魏雅楠.数字化赝复体在单侧上颌骨缺损恢复面部形态的应用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8

[4].薛晓晨,于倩,朱敏.不同部位气道阻塞对混合牙列期前牙反牙合儿童颌骨形态的影响[C].2016中国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6

[5].杨振锟.鼻部形态与颌骨结构关系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

[6].许远,赵春洋.上颌中切牙间颌骨解剖形态的CBCT测量分析[J].口腔生物医学.2015

[7].沈绍莹,张晓蓉,尹康,刘亚丽.种植支抗后牵引猴上颌骨颌面形态变化的实验研究[J].口腔医学.2015

[8].曹安怡,葛红珊.高角成人口咽气道形态与颌骨形态的相关关系研究[C].第十叁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2014年会)论文集.2014

[9].郑松.45例成年患者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手术后上颌骨形态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

[10].陈香,江助子,黄星星,程敏,陈婷婷.儿童骨性下颌偏斜患者的牙弓形态及颌骨对称性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

论文知识图

对照组幼犬颌面正面像:上颌骨形态实验组幼犬颌面正面像:患侧上颌骨形动物与人的上颌骨形态(引自Fac...立体而直观地显示颌骨的表面形态描述鼻部形态的相关变量和果叁维参考平面示意图

标签:;  ;  ;  ;  ;  ;  ;  

颌骨形态论文_张骢,刘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