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传感器端头区域不传递载荷的装置论文和设计-宋奎运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使传感器端头区域不传递载荷的装置,所述传感器端头区域比非端头区域低,传感器端头区域上表面安装盖板;传感器非端头区域上表面与盖板上表面平齐;盖板与传感器端头区域之间留有缝隙。本实用新型能够使传感器端头区域不传递载荷,消除传感器端头区域偏差对车辆动态称重的影响,使传感器使用时横向一致性提高,提高动态称重系统对异常行车的适用性,提高动态称重系统的准确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使传感器端头区域不传递载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端头区域比非端头区域低,传感器端头区域上表面安装盖板;传感器非端头区域上表面与盖板上表面平齐;盖板与传感器端头区域之间留有缝隙。

设计方案

1.一种使传感器端头区域不传递载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端头区域比非端头区域低,传感器端头区域上表面安装盖板;传感器非端头区域上表面与盖板上表面平齐;盖板与传感器端头区域之间留有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传感器端头区域不传递载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外套有传感器安装槽,传感器安装槽端头区域比非端头区域低,传感器安装槽端头区域比传感器端头区域高,传感器安装槽两端安装盖板,盖板上表面与传感器非端头区域上表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传感器端头区域不传递载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底部与传感器安装槽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传感器端头区域不传递载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安装槽与盖板通过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传感器端头区域不传递载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与传感器安装槽之间缝隙填充弹性密封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传感器端头区域不传递载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传感器端头区域之间缝隙填充弹性密封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传感器端头区域不传递载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是倒“U”型盖板,盖板扣在传感器端头区域,盖板上表面与传感器非端头区域上表面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传感器端头区域不传递载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底部安装有底板,盖板与底板通过螺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使传感器端头区域不传递载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使传感器端头区域不传递载荷的装置交错布置组成模组,使传感器的非端头区域与邻近传感器的非端头区域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使传感器端头区域不传递载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传感器是石英式传感器、窄条式传感器、弯板式传感器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态称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使传感器端头区域不传递载荷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预检、不停车超限检测、超限检测非现场执法等治超系统的应用和普及,直接安装在路面上的石英式传感器、窄条式传感器、弯板式传感器等整体式传感器应用越来越多,在实际应用中,多采用将传感器首尾对接横向铺满整个路面的方式铺设动态称重传感器。但这些整体式动态称重传感器也暴露出一些共同缺陷,当车轮碾压在传感器两端区域时,称量出来的重量值和实际重量值有较大的无规律偏差,很难通过软件修正,超出系统的允许误差范围。随着动态称重系统的发展进步,动态称重传感器精度逐渐提高,但上述测量存在偏差的现象却一直存在,难以克服。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传感器端头区域不传递载荷的装置,能够消除传感器端头测量结果偏小对传感器称重的影响,使得传感器使用时横向一致性提高,提高动态称重系统对异常行车的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使传感器端头区域不传递载荷的装置,所述传感器端头区域比非端头区域低,传感器端头区域上表面安装盖板;传感器非端头区域上表面与盖板上表面平齐;盖板与传感器端头区域之间留有缝隙。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传感器外套有传感器安装槽,传感器安装槽端头区域比非端头区域低,传感器安装槽端头区域比传感器端头区域高,传感器安装槽两端安装盖板,盖板上表面与传感器非端头区域上表面平齐。

进一步,所述传感器底部与传感器安装槽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所述传感器安装槽与盖板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所述传感器与传感器安装槽之间缝隙填充弹性密封胶。

进一步,所述盖板与传感器端头区域之间缝隙填充弹性密封胶。

进一步,所述盖板是倒“U”型盖板,盖板扣在传感器端头区域,盖板上表面与传感器非端头区域上表面平齐。

进一步,所述传感器底部安装有底板,盖板与底板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将使传感器端头区域不传递载荷的装置交错布置组成模组,使传感器的非端头区域与邻近传感器的非端头区域连接。

进一步,所述传感器是石英式传感器、窄条式传感器、弯板式传感器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够使传感器端头区域不传递载荷,消除传感器端头区域偏差对车辆动态称重的影响,使传感器使用时横向一致性提高,提高动态称重系统对异常行车的适用性,提高动态称重系统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感器安装槽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端头区域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实施例1的模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端头区域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实施例2的模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端头区域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模组示意图。

其中,1是传感器;1a是传感器非端头区域;1b是传感器端头区域;2a是盖板;2b是“U”型盖板;3是螺栓;4是密封胶;5是传感器安装槽;5a是传感器安装槽非端头区域;5b是传感器安装槽端头区域;6是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人员在多次试验以减小动态称重传感器误差时,发现当车辆碾压在称重传感器端头区域时传感器传递的信号总是偏小,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车辆碾压在传感器端头区域时,传感器弹性体端头区域形变程度偏小,端头区域重量输出和非端头区域重量输出存在超出允许误差范围的偏差。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使传感器端头区域不传递载荷的装置,传感器端头区域1b比非端头区域1a低;传感器1外套有传感器安装槽5,传感器安装槽5的端头区域5b比非端头区域5a低;将传感器1安装在传感器安装槽5内,传感器安装槽5的端头区域5b比传感器1端头区域1b高;传感器安装槽5两端安装盖板2a,盖板2a在传感器端头区域1b上表面,盖板2a与传感器端头区域1b之间留有缝隙;盖板5上表面与传感器非端头区域1a上表面平齐。

传感器1底部与传感器安装槽5通过螺栓3连接,传感器1与传感器安装槽5之间缝隙填充密封胶4;用螺栓3固定盖板2a;传感器端头区域1b与盖板2a之间缝隙填充密封胶4。

将使传感器端头区域不传递载荷的装置交错叠加布置组成模组,传感器端头区域1b与相邻传感器非端头区域1a叠加连接,使相邻两个传感器非端头区域1a并列连接。

实施例1的工作过程如下:布置后的传感器非端头区域1a连接,道路横向布满传感器非端头区域1a,传感器端头区域1b较非端头区域1a低,传感器端头区域1b覆盖盖板2a,车辆行驶在道路上,车辆载荷加载在传感器端头区域1b,传感器端头区域1b不传递载荷,无信号输出,临近叠加的传感器非端头区域1a传递载荷,输出信号,仅使用传感器非端头区域1a进行动态称重,消除传感器端头区域1b测量结果超出误差允许范围的问题。

实施例2:

如图6至如8所示,本发明传感器端头区域1b比非端头区域1a低;传感器端头区域1b上表面安装盖板2b,盖板2b是倒“U”型,扣在传感器端头区域1b,盖板2b上表面与传感器非端头区域1a上表面平齐,盖板2b与传感器端头区域1b之间缝隙用密封胶4填充。

将使传感器端头区域不传递载荷的装置交错叠加布置组成模组,传感器端头区域1b与相邻传感器非端头区域1a叠加连接,使相邻两个传感器非端头区域1a并列连接。

本实施例2的工作过程如下:布置后的传感器非端头区域1a连接,道路横向布满传感器非端头区域1a,传感器端头区域1b较非端头区域1a低,端头区域覆盖盖板2b,车辆行驶在道路上,车辆载荷加载在传感器端头区域1b,传感器端头区域1b不传递载荷,无信号输出,临近叠加传感器非端头区域1a传递载荷,输出信号,仅使用传感器非端头区域1a进行动态称重,消除传感器端头区域1b测量结果超出误差允许范围的问题。

实施例3:

如图9至11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传感器1底部安装有底板6,底板6与倒“U”型盖板2b通过螺栓3固定连接,使盖板2b固定以便于安装在道路内。

本实施例3的工作过程相较实施例2的工作过程,在传感器1底部安装有底板更便于安装施工,测量工作与实施例2相同。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使传感器端头区域不传递载荷的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58045.5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197877U

授权时间:20190802

主分类号:G01G 19/03

专利分类号:G01G19/03;G01G23/00

范畴分类:31H;

申请人:中储恒科物联网系统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储恒科物联网系统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50103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广武镇董庄村

发明人:宋奎运;谷建斌;许世俊

第一发明人:宋奎运

当前权利人:中储恒科物联网系统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想;安琼新

代理机构:41109

代理机构编号: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使传感器端头区域不传递载荷的装置论文和设计-宋奎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