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迪弗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摘要:城市的发展,不光是新建,也是一个不断完善,局部改造进化的过程。在对旧城街道的空间景观改造上,并不是一味的拆除重建,而是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周边的现状、历史文化、产业业态进行合理分析,选择性的拆除更新或者改造,打碎再重组的设计手法,进行“以人为本、有机更新”的再设计。本文以西安府东一路改造为例,探讨,如何通过“以人为本、有机更新”的手法,来给原有落寞的商业街区重新定位,使其恢复街区活力,打造有温度的街区。
关键词:街道改造;以人为本;有机更新
引言: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街道不仅是连接城市的血脉,也是居民进行生活、交流的公共场所。通过良好的街道形象可以直接感受出这个城市的活力与魅力。所以,旧城改造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产物,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街道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它不光是满足车辆通行的道路,从城市角度来说,人们需要一个更加人性化的、有更强包容性的街区空间,一个可以进入的城市空间。在对城市的街道硬件进行选择性更新的同时,无形中也对软环境进行了提升,如今商业街不再只是狭义的买卖商品进行货物流通的场所,而是更注重综合,使商业街成为人们社交、娱乐和休闲的公共场所,在现代的商业街设计中更强调空间的体验性,使人们在享受购物快感之时更重要的是享受这种现代商业空间所带来的新奇有趣的体验。
在西安府东一路的改造项目上,我们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对街区进行有机更新,找到现状的问题所在,合理分析,结合周边用地业态,延续街区文脉,恢复街区活力。
1府东一路现状分析
1.1项目位置
项目位于西安市,属于长安区区辖街道,位于区境北部,本次改造道路北起韦曲北路,南至学府大街,全长为1.7km,机动车道为双向2车道,宽度约为14米,府东一路紧邻长安区人民政府、西北政法大学、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遗址陈列馆、潏河湿地公园等,地理区位较为优势。
图1.2项目交通现状分析
1.3现状分析-现状道路空间分析
城市道路形成线性的开放空间,由于建筑的退让距离变化和场地的用地功能差异,使得道路的线性空间产生收放变化。
府东一路现状开敞空间中较为宽阔的区域为商业聚集的地段,大部分地段空间较为封闭,街道环境设施较为缺乏,人行道空间和开敞空间分离,使府东一路道路景观空间效果较差。
图1.4项目交通现状分析
小结:1.道路两侧绿化过于封闭,形成视线和空间的阻隔,降低人们进入或停留的欲望。
2.绿化景观和铺装形式过于单一,沿街界面景观凌乱,缺乏现代感。
3.建筑入口和广场入口处无识别性,缺乏聚集的节点空间。
4.街段大部分地段的人行道过窄,人行交通组织过于复杂,人流导向不明确。
5.街道交叉口,广场节点空间景观过于粗糙,缺乏休憩设施和互动空间。
6.街道围墙大多为实墙,可观赏性不高。
7.道路交叉口形象不清晰,交叉口广场没有打开,路口处的绿化种植遮挡视线。
8.道路两侧之间被较长的绿化带阻隔,人流难以穿越,使得道路两侧的联系较弱。
9.街区商业氛围弱,商业街的动态流线不清晰。以上问题直接导致了府东一路整个街区缺乏活力,半地下商业空间的无人气,经营状况不佳的现状。
2.空间上的定位
城市街道立面是一个空间概念,它包括城市街道建筑立面、道路附属物及沿道空间三部分①。应该从整体的空间形象及周边情况上进行分析,根据各个路段的特色来塑造不同段落的景观空间,从而再将段落整合,形成我们街区的整体形象。根据最适宜步行街区长度为400-600米的尺度,我们将府东一路划分为三段不同类型的街区进行景观提升,从学府大街至韦曲北路由南至北分别为三段,南段:创意街区板块、中段餐饮商业街区板块、北段生活休闲街区板块,三大板块空间,通过立体化的景观改造赋予整个街区全新的街区视觉形象。
3更新策略
3.1创意街区板块更新----打开空间、拆旧建新、创意景观
景观空间上,南段,现状整体空间闭塞,交通尺度不合理,两侧人行通道宽度过于狭窄,只有1米,人行道旁边就是封闭围墙,没有任何景观休闲空间及人性化设施,人群无法停留。此段作为府东一路人流集中路段,周边有闲置公园用地、集中商业、大学高校,以及半地下商业南段入口,用地性质丰富,所以在空间处理上,我们建议将重要的路口节点全部打开做广场空间,吸引人流,拆除围墙,释放了公共空间场地,这样人行交通尺度上的不合理也可得到解决,建议将人行道拓宽至3米,同时在目前闲置的规划公园用地上,把公园打造起来,公园的设立,为创意街区的人气活力及环境都会带来极大的优化改善,铺装的上采取黑白灰色系的铺装,在重要节点广场及商业铺装,建议采用花岗岩材质,提升街道的形象档次,景观小品设计上采用现代手法,人性化设置,在起始路口处可树立色彩鲜明标识性构筑物,成为视觉焦点,在节点绿化对景触处可点缀烘托气氛的创意景观雕塑小品,来渲染此地块的艺术及创意街区氛围。
图3.1街道空间剖面示意图
建筑上,如何将高校的人流引入半地下商业空间也是考虑的重点,我们考虑利用目前高校的闲置地块进行优化改造,增加建筑体量,考虑此地块周边建筑低矮,无视觉焦点,可以考虑将主体建筑拉高至18层,这样既丰满了城市天际线同时也为高校功能外置化提供了条件,也通过此地块联通了高校与半地下商业空间,为商业空间带来人流。
植物的处理上,街道及商业种植设计上,建议事先对现场进行勘察,保留现有优良大乔木,为我所用,将其融入到改造景观中,对现状杂乱无章的种植进行移除重组,绿化必须以人为本,宁整勿碎,化零为整,绿地的形态上尽量纯粹自然,形态简约,通过大乔木搭起骨架,在人亲近的地块,点缀观花观叶中层乔木,下层,草花地被,多层次种植。
3.2餐饮商业街区板块更新-----优化结构、提升街廓品质、竖向一体化
此板块在景观空间上,城市景观设计首先要考虑人的感受,这是由于城市景观主要针对人来进行,所以人性化的尺度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人们在行走中能否获得好的体验⑤,所以合理舒适的尺度,决定了人群在商业街是否可以吸引人流,此地段问题在于商业街的尺度感不合理,闭塞,空间狭窄不畅通,其周边汇集居民、办公及高校人群,但是空间上都没有相互关系,半地下餐饮商业空间与周边区块不联通,餐饮商业街没有标志性的导向标识,识别性差,以及围墙绿化等阻隔了商业与人群的互动空间,所以梳理交通系统,改善人性化的尺度空间,这是首先必须处理的问题。我们拆除阻隔性的围墙及绿化,打开空间场地,拓宽人行道路,释放更多的街道空间,增加半地下餐饮商业的入口广场空间,由于高差关系,半地下餐饮商业街的屋顶和人行道路是同一标高,所以我们用景观的台地手法结合绿化,化解原先生硬的竖向高差,使得人群可以更好的导入半地下商业餐饮空间,同时为了获得更好的体验感,景观设计手法模糊边界化处理,人行系统和自然景观合一体,把屋顶区域也转化成街道景观的一部分,设计屋顶绿化,考虑屋顶的负荷承载,我们以草坪景观为主,设计折线的人行步道穿插其中,使得此区域的景观空间具有时空连续性的韵律和美感。安置小体量,色彩单纯的装饰物,对空间有点缀“提亮”的作用,可在合适位置设计放置座椅、指示牌、灯具、垃圾箱等,对景小雕塑等,使得此段商业街区,使街区更具活力。在西长安街和府东一路的十字路口节点也是作为街区重要的展示区域,我们选择性拆除废旧建筑体量,使其退让出空间,根据竖向,优化成下沉景观休闲广场空间,考虑城市地上地下一体化,人流的线性化处理,我们把路口的地下空间连通,大大方便了人流的穿行,获得更好的行走体验感及提高了到达效率。
图3.3广场剖面示意图
建筑方面,处理手法与其它两段相互统一,包括立面改造风格及色彩上的处理,使得整条街区沿街面整洁、干净。
成功的道路绿地设计都是为人--使用者服务的③,此区域的种植以新增梳理关系为主,广场绿化根据铺装流线进行划分,屋顶绿化与人行步道相互结合统一形成自然一体,避免种植大乔木,可用开花灌木及花卉蒲苇等进行花境处理,街道绿化体系保留现有行道树,常绿落叶相互结合,新种乔木选型必须姿态优美,树形饱满,在节点处组团化、层次化处理,视觉上强调节奏感,形成连续通透的绿化空间。
4结语
在街道改造和更新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人性化的外部空间设计,使之与城市街道生活紧密结合②。街道并不是一个完全冰冷的存在物,会因为人的价值性而被赋予生命④。街道改造,也绝不仅仅是一味的拆除重建,必须挖掘街道的特色,尊重当地文化并进行传承,并通过分析进行选择性的有机改造,立体化的进行思考,尽量通过场地的塑造,加强人与街道的沟通和交流,从大局考虑,通过改善空间、优化铺装、统一建筑及城市家具立面色彩、因地制宜地搭建种植绿化,“以人为本,有机更新”,才能完美的重塑有内涵、有温度的街区形象。
参考文献
[1]段义斌,李加林,国内城市街道建筑立面管理现状及特征[J]2011,10卷第1期:68
[2]钱红滨,钱海荣,国外城市街道改造与更新研究述评[J]2009,第9期:63
[3]陈春贵,张国强,环境心理学在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中应用的探讨[J]华中建筑,2007年第6期:119
[4]王静,试论小城镇街道景观设计[J]科学种养,2016年4月:227
[5]郑源泓,城市街道景观改造设计策略刍议[J]现代园艺,2017年2期: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