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检测台。检测台包括:工作支架;第一载台,设置于所述工作支架上,用于承载待测件;所述第一载台包括至少两组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承载组件,且至少一组位于两端的所述承载组件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工作支架,以靠近和远离相邻的所述承载组件,调整所述第一载台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检测台的至少一组位于两端的承载组件可移动地连接于工作支架,相邻的承载组件相互靠近时,可以减小第一载台沿第一方向的尺寸;相邻的承载组件相互远离时,可以增大第一载台沿第一方向的尺寸。该检测台可以适应多种不同尺寸待测件,不必频繁更换检测设备中的检测台,提高了检测台的通用性和工作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检测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支架(1);第一载台,设置于所述工作支架(1)上,用于承载待测件;所述第一载台包括至少两组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承载组件(2),且至少一组位于两端的所述承载组件(2)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工作支架(1),以靠近和远离相邻的所述承载组件(2),调整所述第一载台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
设计方案
1.一种检测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支架(1);
第一载台,设置于所述工作支架(1)上,用于承载待测件;所述第一载台包括至少两组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承载组件(2),且至少一组位于两端的所述承载组件(2)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工作支架(1),以靠近和远离相邻的所述承载组件(2),调整所述第一载台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2)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支撑条(21),相邻两组所述承载组件(2)能够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台的位于两端的所述承载组件(2)还包括支撑板(24),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所述支撑条(21)的端部连接于所述支撑板(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21)上设置有用于吸附所述待测件的吸附组件(22);及\/或所述支撑板(24)上设置有吸附槽道,且所述吸附槽道内设置有吸附孔(2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2)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工作支架(1)的支柱(23),所述支撑条(21)和所述支撑板(24)均连接于所述支柱(23)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台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三组所述承载组件(2),且位于中间的所述承载组件(2)固定连接于所述工作支架(1),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承载组件(2)可移动的连接于所述工作支架(1),并均能够靠近和远离中间的所述承载组件(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台,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条(21)之间能够插入两个所述支撑条(21),三组所述承载组件(2)能够交叉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台还包括驱动组件(3),所述驱动组件(3)驱动连接于所述工作支架(1)以驱动所述承载组件(2)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
驱动件(31),固定于所述工作支架(1);
第一同步皮带轮(32),与所述驱动件(31)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第二同步皮带轮(33),通过同步皮带(35)与所述第一同步皮带轮(32)传动连接;
丝杆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同步皮带轮(33)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工作支架(1)。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台还包括第二载台,所述第二载台设置于所述第一载台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或两侧,所述第二载台可移动的连接于所述工作支架(1),且能够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一载台,调整所述检测台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台。
背景技术
各类基板,如液晶面板、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面板、触控面板、玻璃基板等,在生产过程中或出厂前需要将其放置于检测台上检测其是否存在缺陷,而一般的检测台仅能承载一种尺寸的面板。例如,在生产液晶显示屏时,上、下基板之间填充有液晶,为了将液晶密封在上、下基板之间,基板的边缘需要涂框胶。由于涂胶机构的机台稳定性及出胶头可能存在溢胶、堵塞及气泡等情况,为了确保上、下基板之间的密封性,所涂框胶须均匀一致且尺寸合格,因此需要将涂胶后的基板放置于检测台上检测框胶的尺寸是否合格。现有技术中的检测台仅对应一种规格的基板,检测不同规格的基板需要更换不同的检测台,检测台通用性较低,从而导致检测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台通用性较低的问题,并提高检测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测台,包括:
工作支架;
第一载台,设置于所述工作支架上,用于承载待测件;所述第一载台包括至少两组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承载组件,且至少一组位于两端的所述承载组件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工作支架,以靠近和远离相邻的所述承载组件,调整所述第一载台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
作为优选,所述承载组件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支撑条,相邻两组所述承载组件能够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载台的位于两端的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支撑板,多个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所述支撑条的端部连接于所述支撑板。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条上设置有用于吸附所述待测件的吸附组件;及\/或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吸附槽道,且所述吸附槽道内设置有吸附孔。
作为优选,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工作支架的支柱,所述支撑条和所述支撑板均连接于所述支柱的上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载台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三组所述承载组件,且位于中间的所述承载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工作支架,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承载组件可移动的连接于所述工作支架,并均能够靠近和远离中间的所述承载组件。
作为优选,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条之间能够插入两个所述支撑条,三组所述承载组件能够交叉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台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连接于所述工作支架以驱动所述承载组件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件,固定于所述工作支架;
第一同步皮带轮,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第二同步皮带轮,通过同步皮带与所述第一同步皮带轮传动连接;
丝杆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同步皮带轮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工作支架。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台还包括第二载台,所述第二载台设置于所述第一载台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或两侧,所述第二载台可移动的连接于所述工作支架,且能够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一载台,调整所述检测台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检测台的至少一组位于两端的承载组件可移动地连接于工作支架,相邻的承载组件相互靠近时,可以减小第一载台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从而承载尺寸较小的待测件;当其相邻的承载组件相互远离时,可以增大第一载台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从而承载尺寸较大的待测件。该检测台可以适应多种不同尺寸待测件,不必频繁更换检测设备中的检测台,提高了检测台的通用性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台的承载组件未交叉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台的右侧的承载组件和中间的承载组件交叉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台的三组承载组件交叉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工作支架;
2、承载组件;21、支撑条;22、吸附组件;23、支柱;24、支撑板;241、吸附孔;
3、驱动组件;31、驱动件;32、第一同步皮带轮;33、第二同步皮带轮;34、正反丝杆;35、同步皮带;36、螺母;
4、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本实用新型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是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定义的,并与图1-3中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台,用于基板尺寸检测或基板上涂覆的框胶的尺寸检测,为基板的放置提供所需的平台,但不限于此,还可以用于其他工件的检测中,以使多种尺寸的工件均能放置于该检测台上进行检测,提高检测台的适用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台包括工作支架1和第一载台。第一载台设置于工作支架1上,用于承载待测件。第一载台包括至少两组沿第一方向(如图1箭头所示的W方向)依次设置的承载组件2,且位于两端的承载组件2中至少一组可移动地连接于工作支架1,以靠近和远离相邻的承载组件2,调整第一载台沿第一方向的尺寸。
至少一组位于两端的承载组件2可移动地连接于工作支架1,当相邻的承载组件2靠近时,可以减小第一载台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从而承载尺寸较小的待测件;当相邻的承载组件2远离时,可以增大第一载台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从而承载尺寸较大的待测件。该检测台可以适应多种不同尺寸待测件,不必频繁更换检测设备中的检测台,提高了检测台的通用性和工作效率。
如图2和图3所示,检测台还包括驱动组件3,承载组件2驱动连接于工作支架1,以驱动承载组件2移动。
具体地,驱动组件3包括驱动件31、第一同步皮带轮32、第二同步皮带轮33、同步皮带35和丝杆组件,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丝杆组件包括正反丝杆34和螺母36。驱动件31固定于工作支架1,驱动件31可以为伺服电机。第一同步皮带轮32与驱动件31的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二同步皮带轮33通过同步皮带35与第一同步皮带轮32传动连接。正反丝杆34传动连接于第二同步皮带轮33,并转动连接于工作支架1上。螺母36螺接于正反丝杆34上,可移动的承载组件2与螺母36固定连接;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31亦可直接驱动正反丝杆34,以实现驱动承载组件2的目的;但不以此为限,两端的承载组件2也可以分别由不同的驱动机构同步或不同步的驱动,实现承载组件2的位置调整即可。
为了提高承载组件2移动时的稳定性,工作支架1和承载组件2的其中之一上还可以设置导轨4,其中另一上设置有滑槽,滑槽滑动连接于导轨4上,使得承载组件2可在工作支架1上稳定平直的滑动。
承载组件2包括连接于工作支架1的支柱23。具体地,固定设置的承载组件2的立柱23的下端连接于工作支架1。可移动的承载组件2的立柱23的下端连接于螺母36和滑块。
承载组件2还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如图1所示的H方向)间隔设置的支撑条21,支撑条21连接于立柱23的上端。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位于水平面内且相互垂直。
如图2所示,相邻的两组承载组件2能够交叉设置。为了实现相邻的两组承载组件2的交叉,优选地,相邻的承载组件2的支撑条21交错设置,一组承载组件2的支撑条21可以插入到另一承载组件2的相邻的两个支撑条21之间,使得第一载台的尺寸在第一方向上达到最小值。(如图2所示,右侧的承载组件2与中间的承载组件2交叉设置。)具体地,也可以是相邻的三组或大于三组的承载组件2能够相互交叉。
为了提高待测件在检测过程中的稳定性,支撑条21上设置有用于吸附待测件的吸附组件22。具体地,吸附组件2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吸嘴,吸嘴与真空泵连通。
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保证待测件沿第一方向的两端能够平整地放置于第一载台上,位于两端的承载组件2还包括支撑板24,多个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支撑条21的端部连接于支撑板24。优选地,支撑板24位于第一载台沿第一方向的两端,支撑板24能够承载和吸附待测件,有效防止待测件沿第一方向的两端翘曲或凹陷。具体地,支撑板24上设置有吸附槽道,且吸附槽道内设置有吸附孔241,吸附孔241与真空泵连通,使得支撑板24可以吸附待测件。
支撑板24也连接于支柱23的上端,支撑板24的上端面、吸嘴的上端面和支撑条21的上端面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保证待测件放置于第一载台时的平整度。
如图1所示,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载台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三组承载组件2。位于中间的承载组件2固定连接于工作支架1,位于两端的两个承载组件2可移动的连接于工作支架1,并均能够靠近和远离中间的承载组件2。
具体地,如图2所示,左侧的承载组件2可以通过螺母36与正反丝杆34的左旋螺纹(或右旋螺纹)连接,右侧的承载组件2可以通过螺母36与正反丝杆34的右旋螺纹(或左旋螺纹)连接。
位于两端的两组承载组件2同时靠近中间的承载组件2,减小第一载台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位于两端的两个承载组件2同时远离中间的承载组件2,增大第一载台沿第一方向的尺寸。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两组或三组以上的承载组件2,可以仅有一组或两组以上的承载组件2可相对于工作支架1移动。
如图4所示,优选地,一组承载组件2的相邻的两个支撑条21之间能够插入两个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的支撑条21,三组承载组件2能够交叉设置。即,左侧的承载组件2的相邻的两个支撑条21之间,能够容纳中间的承载组件2的一个支撑条21、和右侧的承载组件2的一个支撑条21;位于中间的承载组件2的相邻的两个支撑条21之间,能够容纳左侧的承载组件2的一个支撑条21、和右侧的承载组件2的一个支撑条21;位于右侧的承载组件2的相邻的两个支撑条21之间,能够容纳中间的承载组件2的一个支撑条21、和左侧的承载组件2的一个支撑条21。三个承载组件2交叉设置,使得第一载台的尺寸达到最小值。
为了使检测台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也能够调节,检测台还可以包括第二载台(图中未示出),第二载台设置于第一载台沿第二方向的一侧或两侧,第二载台可移动的连接于工作支架1,且能够靠近或远离第一载台,以调整检测台沿第二方向的尺寸。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0736.4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559782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G01N 21/95
专利分类号:G01N21/95;G01M11/00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苏州精濑光电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苏州精濑光电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125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郭巷街道吴淞路892号2幢
发明人:李训吉
第一发明人:李训吉
当前权利人:苏州精濑光电有限公司
代理人:胡彬
代理机构:11332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皮带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