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考前状态焦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理学,状态焦虑,问卷调查,高中生
高考前状态焦虑论文文献综述
袁殷红,王健[1](2011)在《高叁学生高考前状态焦虑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高叁学生的高考前状态焦虑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宿迁市200名高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高考前状态焦虑显着高于常模(t=7.31,P<0.001);②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呈显着正相关(r=0.80,P<0.001);学业成绩与高考前状态焦虑呈显着负相关(r=-0.28,P=0.001);③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间的考前状态焦虑存在显着差异(t=-3.65,P<0.001);④高考前状态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t=0.30,P>0.05);⑤不同抱负水平下的高考前状态焦虑存在显着差异(t=-2.38,P<0.01)。结论高考事件明显诱发了高叁学生的状态焦虑。(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党彩萍[2](2009)在《减压催眠疗法对高考前状态焦虑的心理干预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学生高考前状态焦虑特点和减压催眠疗法对其心理干预的疗效。方法测量190名学生的高考前状态焦虑,选出焦虑总分高于90分的学生104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仅对干预组进行减压催眠疗法,并在干预后再次测量2组的高考前状态焦虑。结果干预组的躯体表现、心理表现、回避行为和配合行为均显着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结论学生会产生一定的高考前状态焦虑,而减压催眠疗法可有效降低其焦虑度。(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09年01期)
党彩萍[3](2005)在《高考前状态焦虑与某些内在心理因素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几个内在心理因素对高考前状态焦虑的影响。方法:相关和回归。结果:高考前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情绪性和精神质均呈显着正相关,与自我效能感和内外倾呈显着负相关;五个自变量中按解释率大小先后进入高考前状态焦虑回归方程的有:特质焦虑、情绪性和自我效能感,它们一起对高考前状态焦虑总变异的解释为56.7%,内外倾和精神质因解释率小而被剔除。结论:几个内在心理因素对高考前状态焦虑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05年02期)
党彩萍[4](2003)在《高考前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人格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取呼和浩特市和上海市两地区的857名高考生作为被试,研究高考前一个月考生状态焦虑的总体情况和五个内在心理因素与七个外在自然因素对高考前状态焦虑的影响,即用相关和回归手段研究高考前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人格(即情绪性、内外倾和精神质)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研究地区、民族、性别、考生类别、学校类型、自评模拟考试成绩、自评家庭经济七个维度上高考前状态焦虑的差异,用文献法进一步探讨其原因。结论有: 1.高考生高考前一个月的状态焦虑程度显着高于正常人群在一般自然情况下的状态焦虑常模,且在男女考生总体中,高考前状态焦虑得分偏高者所占的比例最大; 2.高考前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情绪性和精神质均呈显着正相关,与自我效能感和内外倾呈显着负相关; 3.五个自变量中按解释率大小先后进入高考前状态焦虑回归方程的有:特质焦虑、情绪性和自我效能感,它们一起对高考前状态焦虑总变异的解释率超过了50%,因解释率小而被剔除的变量有内外倾和精神质; 4.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考生对高考的焦虑,即上海考生的高考前状态焦虑显着高于呼市考生,呼市蒙古族考生的高考前状态焦虑显着高于呼市汉族考生; 5.男女生不同的心理因素影响考生对高考的焦虑,即女生的高考前状态焦虑显着高于男生; 6.学生对自己模考成绩高低的评价影响考生对高考的焦虑,即自评模拟考试成绩偏低的考生高考前状态焦虑显着高于自评模拟考试成绩较高的考生; 7.学生对自己家庭经济的评价、应届和补习、重点和普通中学,这些因素不影响考生对高考的焦虑,即在自评家庭经济、考生类别、学校类型维度上,高考前状态焦虑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03-06-06)
高考前状态焦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学生高考前状态焦虑特点和减压催眠疗法对其心理干预的疗效。方法测量190名学生的高考前状态焦虑,选出焦虑总分高于90分的学生104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仅对干预组进行减压催眠疗法,并在干预后再次测量2组的高考前状态焦虑。结果干预组的躯体表现、心理表现、回避行为和配合行为均显着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结论学生会产生一定的高考前状态焦虑,而减压催眠疗法可有效降低其焦虑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考前状态焦虑论文参考文献
[1].袁殷红,王健.高叁学生高考前状态焦虑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
[2].党彩萍.减压催眠疗法对高考前状态焦虑的心理干预及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9
[3].党彩萍.高考前状态焦虑与某些内在心理因素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
[4].党彩萍.高考前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人格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