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相关抗原论文_闫磊,李爽,李凯军,张绪东,李月珍

导读:本文包含了肝癌相关抗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肝癌,抗原,细胞,树突,淋巴细胞,毒性,内质网。

肝癌相关抗原论文文献综述

闫磊,李爽,李凯军,张绪东,李月珍[1](2019)在《肝癌相关抗原KINECTIN选择拼接区表达的差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肝癌相关抗原KINECTIN选择拼接区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表达的差异性。方法半定量PCR检测D2选择拼接区在肝癌和癌旁组织表达情况的差异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2选择拼接区在肝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2选择拼接区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4期)

栗彦飞,王栎雯,莫发荣[2](2019)在《下调肝癌相关抗原Cdc25C表达对小鼠肝癌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小RNA干扰技术,设计并构建siRNA-Cdc25C慢病毒质粒,经瞬时转染小鼠肝癌Hepal-6细胞株,构建Cdc25C表达下调的小鼠肝癌细胞。通过CCK-8法和划痕修复实验观察下调Cdc25C的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运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这些肝癌细胞中Cdc25C、内质网应激反应标志物GRP78、未折迭蛋白质反应标(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9-08-18)

栗彦飞,王栎雯,周开焕,宁建铭,文海名[3](2019)在《siRNA干扰肝癌相关抗原Cdc25C表达对Hepa1-6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抑制肝癌相关抗原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Cdc25C)表达对小鼠肝癌细胞Hepa1-6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未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siRNA)及3个实验组(转染siRNA-Cdc25C-1组、转染siRNA-Cdc25C-2组、转染siRNA-Cdc25C-3组)。转染8 h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Cdc25C蛋白的表达,筛选出最有效的siRNA序列;用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内质网应激反应(ERS)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X-盒结合蛋白(XBP-1)、C/EBP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Hepa1-6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成功构建Cdc25C低表达的Hepa1-6细胞株,转染siRNA-Cdc25C-1组的转染效率最高且Cdc25C蛋白表达水平最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siRNA-Cdc25C-1组Hepa1-6细胞的迁移率明显降低,细胞增殖抑制率及GRP78、XBP-1、CHOP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dc25C基因低表达能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ERS有关。(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瑶尧,黄荣师,郭晋宏,潘剑,陈承晓[4](2019)在《人肝癌相关抗原SMP30重组慢病毒对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肝癌相关抗原衰老标记蛋白30(SMP30)对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影响。方法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健康成人外周血中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诱导生成DC,用流式细胞术对DC进行鉴定。将DC随机分为SMP30慢病毒组、空载慢病毒组,分别用人肝癌相关抗原SMP30重组慢病毒和空载慢病毒进行体外转染,另设空白对照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以判断DC的转染效率;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SMP30蛋白表达; ELISA法检测各组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NF-γ)分泌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表达。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SMP30慢病毒组和空载慢病毒组成功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而空白对照组DC无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与空载慢病毒组、空白对照组比较,SMP30慢病毒组SMP30表达高,IL-12、INF-γ分泌量高,CD80、CD86表达率高(P均<0. 05)。结论体外转染人肝癌相关抗原SMP30慢病毒可促进人外周血DC的成熟。(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01期)

黄荣师[5](2018)在《肝癌相关抗原SMP30联合GP96修饰树突状细胞诱生CTL抗肝癌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占我国癌症死亡率第叁位。手术、放疗及化疗是目前治疗HCC的叁大常规方法,但疗效仍不理想,寻找更有效而安全的疗法成为HCC治疗的新趋势。纵观肿瘤治疗研究历程,以肿瘤免疫治疗为代表的生物治疗在控制肿瘤复发转移的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而以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有良好的前景。因为DC细胞是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能有效提呈特异性抗原给T细胞,诱生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本课题组前期应用SEREX(重组c DNA表达文库的血清学分析技术),从广西人肝细胞癌c DNA文库中筛选出多种编码HCC肿瘤相关抗原基因的克隆,DNA测序发现其中一种抗原与SMP30羧基末端165个氨基酸是同源结构,相应抗体主要见于HCC患者,尤其有趣的是在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癌患者发现有SMP30抗体高阳性检测率。我们利用重组表达的SMP30蛋白致敏人DC发现其能有效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且可诱导生成对肝癌细胞株BEL-7404有一定杀伤效应的CTL。我们的研究小组较早地显示SMP30在HCC癌旁组织中高度表达,但在HCC组织中具有低水平。糖蛋白96(gp96)属于热休克蛋白90(HSP90)家族,是免疫治疗中众所周知的佐剂。HSP-抗原复合物可以通过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细胞以受体介导的方式相当有效地摄取。同时,HSP-抗原肽复合物中的抗原或HSP与树突细胞相互作用,刺激树突状细胞表达MHC II类分子,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导致树突状细胞成熟并迁移到引流淋巴结,向T细胞呈递抗原,启动CTL应答。因此,基于其佐剂作用的HSP制剂疫苗在癌症或传染病的免疫治疗中引起更多关注。另外,HSP能诱导记忆性T细胞产生,作用更持久。在III期临床试验中,GP96已被证明对CTL细胞有高效促进作用,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中,目前采用的增强肿瘤抗原免疫原性的方式主要包括体外合成肿瘤抗原肽、完全肿瘤抗原负载DC以及肿瘤抗原基因转染DC等。肿瘤病人免疫功能各环节是减弱的,不管是APC表面受体,还是肿瘤抗原及其伴侣分子,或是MHC-I类分子均有可能不利于肿瘤抗原加工和递呈,从而影响CTL细胞形成。采用体外冲击致敏DC的方法具有直接、起效快等特点,但难以诱导持久抗肿瘤免疫反应。将肿瘤抗原的基因导入DC后可使抗原表达持久,容易进入MHC-I类抗原呈递途径。因此,将表达肿瘤抗原肽的基因的载体转染DC构建的肿瘤疫苗具有相当的优势。目的:目前国内外先后报道了一些肝癌相关抗原负载DC疫苗的研究,甲胎蛋白(AFP)是目前公认的肝癌标志物,尽管有研究表明AFP基因转染DC可诱导特异性CTL靶向杀伤AFP阳性的肝癌细胞,但其免疫反应强度仍距临床应用很远;日本研究者用HSP70 m RNA转染DC,进行12例肝癌免疫治疗I期临床试验,但这种技术涉及RNA容易降解,且单基因修饰DC疫苗的效果也很有限。因此,目前基于DC疫苗的肝癌免疫治疗并不能令人满意,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基于现有文献报道和我们的前期研究,我们提出科学假说,人肝癌相关抗原SMP30蛋白基因与GP96基因联合转入DC可持续使其致敏并可增强DC抗原呈递功能,成为更强有效的特异性抗肝癌疫苗。本研究旨在探讨SMP30联合GP96负载DC诱生CTL能否增强抗肝癌免疫效应。加上我们以前的研究结果,进一步了解SMP30在HCC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为开展以SMP30作为干预靶点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我们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查询基因序列,将SMP30和GP96基因片段先后导入慢病毒载体构建真核重组子,然后转染健康志愿者DC,将实验组分为smp30-gp96组,GP96组,SMP30组,DC组,空载体组,肝癌组织提取液孵育DC组。流式细胞术评估转染前后DC的CD80和CD86及CCR7变化。用DC疫苗和T细胞共培养,得到相关的CTL,其上清液用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IFN)等细胞因子。并与靶细胞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混合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CTL杀伤效应。将5-6周龄的雌性BALB/c裸鼠(无特殊病原体,SPF)皮下(s.c.)注射SMMC-7721细胞(13107个)到小鼠的右侧腹皮下,每隔4天注射一次,注射两次成瘤后,第9天将小鼠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只小鼠。实验组肿瘤块内注射gp96-smp30修饰DC诱生的CTL(13108),CTL每隔一天皮下注射一次,总共七次。该实验重复3次。对照组注射PBS。16天后使动物安乐死,称重移植瘤,对照各组小鼠的肿瘤生长变化与小鼠存活情况、血清免疫指标改变情况。观察肿瘤内组织变化。结果:SMP30和GP96基因片段能先后导入同一慢病毒载体,转染DC后使其表达更多CCR7、CD86和CD80等表面分子,分泌更多IL-1及IFN-γ;smp30-gp96组、SMP30组和肝癌组织裂解液组DC诱生的CTL分泌的细胞因子(INF-α,INF-γ,TNF-α,TNF-β和IL-12等)比空载组和空白组更多。有显着性差异(P<0.05/0.01);但这叁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所诱生的CTL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具有更强杀伤效应。荷人瘤小鼠体内试验显示,gp96-smp30转染DC诱生的CTL也能有效减小小鼠荷人肝癌瘤体,血清中检测到更多INF-γ和IL-6,肿瘤组织内肝癌细胞凋亡增多。结论:我们成功将SMP30和GP96基因片段先后导入慢病毒载体构建双目的基因真核重组子;SMP30和GP96双目的基因组(混合组)、SMP30组和裂解液组与空载组和空白组相比,促进DC成熟;加强抗原提呈能力。混合组、SMP30组和裂解液组致敏的DC都能显着促进T细胞增殖;混合组、SMP30组和裂解液组DC诱生的CTL与空载组和空白组相比,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具有更强杀伤效应;体外实验表明:混合组与单独的SMP30组相比,致敏DC作用(产生表面分子CCR7,CD86和CD80以及分泌IFN-γ和IL-1)、促进T细胞增殖作用、诱生CTL并分泌细胞因子(INF-α,INF-γ,TNF-α,TNF-β和IL-12)以及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杀伤效应等作用,基本无显着性差异;但与gp96组相比呈现出有显着增强的趋势;综合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SMP30和GP96双目的基因组(混合组)与裂解液组有相同的抗HCC效果。但两组的特异性和毒副作用有待进一步比较;单独SMP30抗HCC效果作用强于单独gp96作用;混合组抗HCC作用,体内实验效果优于体外实验,SMP30与GP96都能介导慢病毒促进DC成熟,进而诱生CTL,且两者可能有协同作用。GP96与SMP30分别介导慢病毒共转染DC,可以协同刺激DC促进其成熟,加强抗原提呈能力,进而可诱生CTL并产生更多IFN-α、IFN-γ、TNF-α、TNF-β和IL-12,获得更好的体内外抗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8-06-01)

郭晋宏,黄荣师,张瑶尧,潘剑,陈承晓[6](2018)在《肝癌相关抗原SMP30慢病毒重组子的构建及其对DC成熟作用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小鼠肝癌相关抗原SMP30基因的慢病毒重组子,经体外转染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后,检测SMP30慢病毒重组子对DC成熟的影响。方法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小鼠SMP30基因连接到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慢病毒表达载体Lentivirus中,将上述重组子感染小鼠DC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感染效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前后的DC表面分子的差异,判断SMP30慢病毒重组子对DC成熟的影响。结果将该重组子转染DC后,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被转染的DC有绿色荧光蛋白(GFP)高表达,SMP30慢病毒重组子滴度为4×108TU/mL。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转染后DC表面CD80的表达高于感染前对照组(P<0.05),DC表面CD123表达高于CD11c(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小鼠SMP30的慢病毒重组子,并有效转染小鼠DC使其稳定表达SMP30基因,实验用到的DC主要是DC123型的DC,DC转染SMP30慢病毒重组子后表面CD80表达升高,表明SMP30慢病毒重组子能促进DC的成熟。(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38期)

郭晋宏[7](2018)在《肝癌相关抗原SMP30基因转染DC诱生CTL抗肝癌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介导小鼠肝癌相关抗原SMP30基因的慢病毒重组子,探讨SMP30在基因水平致敏DC有效性及其诱生CTL体外抗HCC的作用。方法:(1)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小鼠SMP30基因连接到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慢病毒表达载体LV5中,构建SMP30慢病毒重组子并转染小鼠DC,实验分为慢病毒空载体组(LV-control组)、SMP30慢病毒组(LV-SMP30组)、SMP30蛋白组(SMP30 Protein组)和空白对照DC组(DC组),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组SMP30的表达。(2)流式细胞术检测致敏后DC的表面分子在各组间的差异,判断SMP30慢病毒重组子对DC成熟的影响。(3)ELISA检测致敏后各组DC上清液中IL-12和IFN-γ的分泌量。(4)CD8+T细胞磁珠分选试剂盒从BALB/C小鼠脾脏的单细胞悬液中分选CD8+T细胞,然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纯度,再和上述各组DC细胞共孵育诱生CTL,用ELISA检测各组CTL上清液中IL-2、IFN-γ的分泌量。(5)将诱生的CTL与小鼠H22肝癌细胞共孵育,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1)成功构建SMP30慢病毒重组子并转染小鼠DC。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V-SMP30组转染的DC表达SMP30蛋白(2)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转染后LV-SMP30组DC表面CD80,CD86的表达明显高于DC组和LV-control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MP30 Protein组致敏DC后,DC表面CD80,CD86的表达明显高于DC组和LV-control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组和LV-control组相比,无明显差异;LV-SMP30组与SMP30 Protein组相比,无明显差异。(3)初始致敏各组DC72h后,ELISA检测DC上清液结果显示,LV-SMP30组DC分泌IL-12和IFN-γ水平明显提高,与DC组和LV-control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MP30 Protein组DC分泌IL-12和IFN-γ水平显著提高,与DC组和LV-control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组和LV-control组相比,无明显差异;LV-SMP30组和SMP30 Protein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继续培养各组DC一周后,ELISA测得LV-SMP30组DC分泌IL-12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SMP30 Protei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发现,通过分离BALB/C小鼠脾脏的单细胞悬液得到CD8+T细胞,占总T细胞的98.55%。(5)初始致敏的各组DC诱生CTL后72h,通过ELISA检测CTL上清液的结果显示,LV-SMP30组CTL分泌IL-2和IFN-γ水平明显增加,与DC组和LV-control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MP30 Protein组CTL分泌IL-2和IFN-γ水平也高于DC组和LV-control组;DC组和LV-control组相比,无明显差异;LV-SMP30组和SMP30 Protein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继续诱生各组CTL一周后,测得LV-SMP30组CTL的IL-2和IFN-γ分泌水平明显高于SMP30Protei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TL杀伤效果显示,LV-SMP30组DC诱生CTL对H22小鼠肝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效果,其杀伤率高于SMP30 Protein组、DC组和LV-contro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MP30 Protein组杀伤率高于DC组和LV-DC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组和LV-DC组相比,无显着差异。结论:SMP30作为肝癌相关抗原,通过慢病毒介导致敏DC进而诱生CTL与SMP30蛋白直接致敏DC诱生CTL相比,能产生更好的杀伤小鼠H22肝癌细胞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陈坤[8](2017)在《肿瘤相关抗原GPC3特异性细胞免疫诱导进行原发性肝癌干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量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我国HCC发生的主要病因。已采取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有效控制了 HBV的新发感染,但目前我国成年人群基本未接种乙肝疫苗,慢性HBV感染率仍高达5%以上;临床上采用的抗病毒疗法,虽然在部分患者体内能够有效控制HBV病毒复制,但是仍难以完全清除病毒,HCC发生风险仍然较高。目前采取的主要干预手段是对HCC发生的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这一效果存在很大争议。因此,有必要研发针对HCC发生高危人群的其他相关干预手段。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参与和介导的细胞免疫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是HCC的一种重要肿瘤相关抗原。据统计,74%的HCC患者肿瘤组织高表达GPC3蛋白。有临床研究表明:HCC总生存率高的患者,其体内GPC3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显着增加。我们推测:在肝癌发生的高危人群中,通过诱导针对肿瘤相关抗原GPC3蛋白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增加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可清除GPC3表达的癌变肝细胞,有助于预防/延缓原发性肝癌发生。尽管正常成人肝细胞不表达GPC3蛋白,但它作为一种胚胎抗原,在胚胎发育时期表达于胎盘、胎肝和胎肾等组织中。因此,一般情况下肿瘤细胞高表达的GPC3抗原本身难以诱导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产生。本研究以诱导GPC3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参与为主的细胞免疫,清除GPC3表达的癌变的肝细胞,从而预防HCC的发生。我们过去的研究显示:TLR7/8激活剂(CL097)通过活化单核细胞源性的抗原提呈细胞,主要是单核源性的树突状细胞(moDCs)可有效增强蛋白疫苗的免疫原性,从而诱导出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本研究中,利用HPLC/MS技术分析显示:联合CL097的蛋白疫苗能够显着上调moDCs中的MHC-I α链分子以及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中TAP1/TAP2,Tapasin等与抗原胞内转运相关的蛋白分子的表达,从而为诱导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产生奠定了分子基础。我们以TLR7/8激活剂(CL097)作为疫苗佐剂,根据moDCs表面高表达甘露糖受体的特性,合成了具有moDCs靶向性纳米材料作为抗原递送载体、并包裹CL097为佐剂的GPC3复合纳米疫苗:简称为LP/Man-GPC3-CL097。研究结果显示:这一复合纳米疫苗LP/Man-GPC3-CL097可非常显着增加MHC-I分子的细胞膜表达,在吞噬相关抗原后,能促进moDC通过早期内涵体-内质网-高尔基体途径对抗原进行加工提呈,避免溶酶体对抗原的过度降解,从而可保证有效产生MHC-I/GPC3多肽复合物。上调moDC表面CD83、CCR7等分子的表达,促进DC成熟和淋巴结归巢能力。皮下注射LP/Man-GPC3-CL097后,能促进CD11c+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并能够快速、有效靶向至局部引流淋巴结及肝脏组织内。在LP/Man-GPC3-CL097免疫的正常C57BL/6J小鼠体内,可检测到GPC3特异性IFN-γ产生型CD8+T细胞,肝脏浸润的T淋巴细胞分泌大量IFN-y和颗粒酶B等效应分子。体外杀伤实验显示:这些浸润的T细胞能有效杀伤GPC3表达型小鼠肝癌细胞系Hepa1-6。进而,我们探讨了该复合型疫苗在预防原发性肝癌发生中的作用。以C57BL/6背景的雄性HBV转基因(HBV-Tg)小鼠为研究材料,于小鼠出生后2周龄时,按每克体重腹腔注射25μg二乙基亚硝胺(DEN,diethylnitrosamine),诱导肝细胞癌变,在小鼠8周龄尚未形成显微镜下可见的肝癌细胞团时,每隔两周皮下注射LP/Man-GPC3-CL097进行免疫,以LP/Man作为对照组,连续免疫4次。在小鼠22周龄时处死小鼠,结果显示LP/Man-GPC3-CL097免疫组(n=9)小鼠肝脏肿瘤数目显着减少(P<0.01),特别是结节直径≤1mm(P<0.05)的肿瘤数量显着减少;进一步分析发现:联合CL097的GPC3复合疫苗免疫后,小鼠肝脏浸润的IFN-γ产生型CD8+T细胞比例增加,且分泌的IFN-γ和颗粒酶B含量也明显升高。结论:以TLR7/8激活剂为佐剂的GPC3复合型纳米疫苗能够促进树突状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及树突状细胞的成熟,诱导GPC3特异性细胞免疫,在DEN诱导的HBV转基因背景的小鼠原发性肝癌模型中能够有效预防/延缓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7-04-01)

陈承晓,张琪惠,李春梅,田淋,莫发荣[9](2016)在《人肝癌相关抗原Cdc25C特异性多肽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抗人肝癌相关抗原Cdc25C特异性多肽抗体,为进一步研究Cdc25C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人Cdc25C蛋白的抗原属性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多肽的纯度、氨基酸组成、长度、亲水性和二级结构等,得到若干个同源性低、抗原性较高的候选多肽。多肽合成后与KLH佐剂偶联,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相应的多克隆抗体。经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鉴定其活性,并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多肽抗体的效果。结果多肽抗体的效价较高,特异性强。以多肽抗体对重组表达的Cdc25C融合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鉴定,于73k D附近有明显反应条带。以全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和多肽抗体检测同一肝细胞癌癌旁组织,购买的Cdc25C单克隆抗体与制备的Cdc25C多肽多克隆抗体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538±0.192、0.410±0.12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9,P>0.05)。结论成功制备抗人肝癌相关抗原Cdc25C特异性多肽抗体;筛选获得的候选多肽具有Cdc25C全蛋白一样的抗原性,制备的多肽抗体具有和针对Cdc25C全蛋白抗体一样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6年13期)

崔伟丽,李娜,于君,亓玉琴,崔京远[10](2016)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的易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外显子49位点、启动子1661位点及172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青岛地区人群乙肝肝癌的易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来自青岛地区人群肝癌患者98例、非肝癌乙肝病毒感染组185例、健康对照组205例CTLA4基因型分布。结果 1以健康人群为对照组CTLA4外显子49位点及启动子1661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启动子1722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LA4+49位点AG、GG基因型携带者、CTLA4-1661位点AG+GG基因型携带者肝癌发病风险明显增高(O■值分别为2.48、5.22及2.51)。2以非肝癌乙肝感染者为对照组,49位点AG、GG基因型、1661位点AG+GG基因型显着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O■值分别为2.48、4.60和2.13)。3以所有非肝癌者对照,49位点AG、GG基因型、1661位点AG+GG基因型显着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O■值分别为2.48、4.91及2.32)。结论CTLA4外显子49位点、启动子166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肝癌相关抗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采用小RNA干扰技术,设计并构建siRNA-Cdc25C慢病毒质粒,经瞬时转染小鼠肝癌Hepal-6细胞株,构建Cdc25C表达下调的小鼠肝癌细胞。通过CCK-8法和划痕修复实验观察下调Cdc25C的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运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这些肝癌细胞中Cdc25C、内质网应激反应标志物GRP78、未折迭蛋白质反应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癌相关抗原论文参考文献

[1].闫磊,李爽,李凯军,张绪东,李月珍.肝癌相关抗原KINECTIN选择拼接区表达的差异性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2].栗彦飞,王栎雯,莫发荣.下调肝癌相关抗原Cdc25C表达对小鼠肝癌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C].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9

[3].栗彦飞,王栎雯,周开焕,宁建铭,文海名.siRNA干扰肝癌相关抗原Cdc25C表达对Hepa1-6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4].张瑶尧,黄荣师,郭晋宏,潘剑,陈承晓.人肝癌相关抗原SMP30重组慢病毒对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9

[5].黄荣师.肝癌相关抗原SMP30联合GP96修饰树突状细胞诱生CTL抗肝癌作用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

[6].郭晋宏,黄荣师,张瑶尧,潘剑,陈承晓.肝癌相关抗原SMP30慢病毒重组子的构建及其对DC成熟作用的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7].郭晋宏.肝癌相关抗原SMP30基因转染DC诱生CTL抗肝癌作用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

[8].陈坤.肿瘤相关抗原GPC3特异性细胞免疫诱导进行原发性肝癌干预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

[9].陈承晓,张琪惠,李春梅,田淋,莫发荣.人肝癌相关抗原Cdc25C特异性多肽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J].山东医药.2016

[10].崔伟丽,李娜,于君,亓玉琴,崔京远.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的易感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

论文知识图

原发型肝癌相关抗原基因HCC-A-14...糖基化抑制剂处理HHCe细胞的westernb...扩增片段测序结果(正向)的光密度分析可知,越往后目的蛋白所占...瞬时及稳定表达细胞的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CNN2蛋白的表达注:I.诱...

标签:;  ;  ;  ;  ;  ;  ;  

肝癌相关抗原论文_闫磊,李爽,李凯军,张绪东,李月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