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皮栎林论文_孙剑,车鑫贵,吴应建

导读:本文包含了栓皮栎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栓皮栎,秦岭,土壤,水分,次生林,山毛榉,人工林。

栓皮栎林论文文献综述

孙剑,车鑫贵,吴应建[1](2019)在《中条山栓皮栎林数量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群落学野外调查,应用TWINSPAN和DCA分别对中条山太宽河自然保护区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将中条山太宽河栓皮栎林的42个样方分为8个群丛,分别是:I.栓皮栎+槲栎-陕西荚蒾+连翘-披针叶苔草群丛,Ⅱ.栓皮栎+橿子栎-连翘+卫茅-披针叶苔草群丛,Ⅲ.栓皮栎+板栗-连翘-披针叶苔草群丛,Ⅳ.栓皮栎+板栗-连翘-披针叶苔草+矛叶荩草群丛,Ⅴ.栓皮栎-黄栌+连翘-披针叶苔草+野青茅群丛,Ⅵ.栓皮栎-黄栌-披针叶苔草群丛,Ⅶ.栓皮栎+槲栎-荆条+连翘+黄栌-披针叶苔草+委陵菊群丛,Ⅷ.栓皮栎+槲栎-连翘+榛子-披针叶苔草+细叶沙参群丛。群落和优势种的DCA排序结果表明:影响群落分布和优势种分布的生态因子主要是热量和水分。(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9期)

赵水清[2](2019)在《中条山林区栓皮栎林近自然经营实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中条山林区栓皮栎林自然分布特点,分析了栓皮栎林在传统营林措施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近自然经营理念,对栓皮栎林不同的林分类型分别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经营措施。(本文来源于《山西林业》期刊2019年04期)

余洁,胡启立,张志铭,赵勇,赵河[3](2018)在《太行山南麓地区不同林龄栓皮栎林根系生物量及形态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太行山南麓地区典型树种栓皮栎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研究树种细根(直径<2 mm)的生物量及其细根性状,如分布和形态特征,并探讨其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栓皮栎林下土壤细根生物量分布表现为10 a生>30 a生>40 a生>20 a生,依次降低了1.77、3.01和14.05 g·m-2;在不同龄级水平方向上,土壤细根生物量分布表现为:10~20 cm土层中,10 a生细根生物量显着高于30、40 a生栓皮栎;30、40 a生细根生物量表现为0~10 cm土层显着高于10~20 cm土层。0~10、20~30与30~40 cm土层中,4种林龄细根生物量均无显着差异。在土层垂直结构上,不同龄级细根生物量均表现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2)40 a生栓皮栎林细根根长密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着相关(P<0.01)关系,而10、20、30 a生栓皮栎林与土壤含水量呈显着相关(P<0.05)关系,不同林龄栓皮栎林细根根表面积密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着相关(P<0.01)关系。(3)不同林龄栓皮栎林下土壤细根比根长分布表现为随树龄增加而降低。随树龄变化比表面积表现为20 a生>40 a生>10 a生>30 a生,根长密度表现为10 a生>30 a生>40 a生>20 a生,根表面积密度表现为40 a生>10 a生>30 a生>20 a生;在土层垂直结构上,4种林龄栓皮栎林下土壤细根根长密度与根表面积密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比根长与比表面积变化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陈浒,金道超,张燕[4](2018)在《喀斯特小流域栓皮栎林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石漠化环境与喀斯特森林土壤螨类的群落结构差异,对贵州喀斯特地区朝营小流域栓皮栎林的土壤螨类群落结构本底进行了研究,经2014年各季节的4次调查,共发现土壤螨类3目54科83属.对螨类属数、个体数量、个体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SR)、Pielou均匀性指数(J)、捕食性螨类成熟度指数(MI)、甲螨MGP类群和甲螨营养结构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螨类在类群属数和个体数量上均以甲螨亚目的属占优势,夏季和秋季具有丰富的属数、较高的个体密度与多样性,春季和秋季具有丰富的个体数量,群落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捕食性螨类夏季生态类群以K选择型为主,其他季节以r选择型为主;甲螨生态类群主要为P型和O型,缝甲螨属、异珠足甲螨属和合若甲螨属等属构成了栓皮栎林土壤螨类的营养功能集团.研究表明,该区山毛榉林与其他地区山毛榉林、其他不同类型森林的土壤螨类主要类群存在差异,其中含丰富属组成的派伦螨科、厉螨科、奥甲螨科和单翼甲螨科以及多奥甲螨属、派伦满属、菌甲螨属和单翼甲螨属等数量上占优势的类群属可作为山毛榉林土壤环境的生物指示.(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祝忆伟,张志铭,赵勇,赵河,袁晓柯[5](2017)在《不同林龄栓皮栎林下土壤颗粒分形及养分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土壤粒径组分质量分布原理与分形理论,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对太行山南麓地区4种林龄栓皮栎林下土壤粒径分形特征与养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栓皮栎土壤颗粒质量分布差异明显,随栓皮栎林龄增加,黏粒、粉粒含量呈上升趋势,沙粒含量随林龄增加而减少;2)4种林龄栓皮栎林下0~40cm土壤粒径分形维数D在1.35~2.61之间,均值为2.14,其分形维数与土壤黏粒、粉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沙粒含量呈负相关关系;3)不同林龄栓皮栎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差异,速效磷与有机质含量40 a生高于10 a生,全氮含量差异不明显,土壤中全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均与分形维数D呈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胡文杰,王晓荣,崔鸿侠,潘磊,庞宏东[6](2017)在《锐齿槲栎和栓皮栎林生态系统碳密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Bl.var.acuteserrata Maxim.ex Wenz.)(RCHL)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SPL)是鄂西地区天然栎类林主要建群种,比较不同林龄2种林分碳密度分布特征,对于评估栎类林森林碳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调查,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推荐的森林碳储量估算方法,研究了锐齿槲栎林和栓皮栎林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密度特征。结果表明,鄂西地区锐齿槲栎林和栓皮栎林碳密度为183.68、150.61 t·hm-2,且两者间碳密度分配格局存在明显差异,2种林分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密度占总碳密度的百分比分别为53.17%、1.34%、0.64%、44.85%和35.27%、0.76%、1.50%、62.47%。锐齿槲栎林生态系统碳密度高于栓皮栎林,前者以乔木层的比例最大,后者以土壤层为主;锐齿槲栎林活体植被层比栓皮栎林具有更大的固碳能力,而栓皮栎林能产生更多的枯落物,随着林分的发育,土壤层碳密度在生态系统碳密度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小。影响乔木层碳密度差异的因素主要为海拔和林分密度,影响土壤层碳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纬度;鄂西地区栎类林以幼龄林居多,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本文来源于《森林与环境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彭舜磊,陈昌东,李磊,廖秉华,赵干卿[7](2016)在《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栓皮栎林人工恢复与天然恢复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内栓皮栎林人工恢复天然恢复的差异,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相同恢复年限的栓皮栎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的物种组成、重要值、多样性指数和土壤性质等群落特征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栓皮栎人工林群落具有维管束植物12科18属24种,次生林群落具有维管束植物27科40属48种,两个群落相似性较低(0.36);(2)栓皮栎次生林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的重要值比人工林低,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数较人工林多;(3)栓皮栎人工林与次生林群落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Mag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相比均较低,人工林的4个多样性指数大小依次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天然次生林指数大小表现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4)栓皮栎次生林的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比人工林均较高。研究表明在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内,相同恢复的年限,栓皮栎天然次生林无论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均优于栓皮栎人工林,天然恢复比人工造林恢复效果好。(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6年06期)

刘自强,余新晓,娄源海,贾剑波,贾国栋[8](2016)在《北京山区栓皮栎林水分来源及生长季动态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栓皮栎是北京山区分布范围较广的典型阔叶树种,揭示其在生长季内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水分利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测定分析生长季内栓皮栎枝条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δD和δ18O值,并利用多元混合模型(Iso-source软件)计算栓皮栎对土壤水或地下水的利用比例,再结合叶片水势、气孔导度(Gs)、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等生理生态因子同步观测,了解北京山区优势乔木树种栓皮栎在生长季内的水分来源及生理生态适应。结果表明:栓皮栎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利用比例具有季节变化特征,4—6月,栓皮栎主要利用表层0~30 cm土壤水、深层80~100 cm土壤水和地下水,且对3者的水分利用较为均衡;进入7—8月,栓皮栎的水分来源从表层土壤水逐步转向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对表层的土壤水利用较少;雨季过后进入降雨较少的9—10月,栓皮栎的水分来源又从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逐步转向表层土壤水。生长季内土壤水分的季节波动明显影响栓皮栎的叶片气体交换过程,林地水土条件较好时,栓皮栎较高的气孔导度使其水分利用效率较低;当林地水分条件变差,栓皮栎能通过降低气孔导度减少水分损失来获得较高的碳同化速率,维持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来适应干旱生境,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张祯尧,孙佳美,余新晓,李瀚之,侯沛轩[9](2016)在《栓皮栎林下枯落物减流减沙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有枯落物覆盖的栓皮栎林与无枯落物覆盖的栓皮栎林在不同的雨强、坡度条件下的减流减沙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只栽植栓皮栎的坡面,林下枯落物的存在能有效地减弱坡面径流,且在坡度为10°、雨强为60mm/h时减流效果最优,达到25%;(2)枯落物的存在显着提高了栓皮栎林的减沙效益,其中在坡度10°、雨强为90mm/h条件下减沙效果最优,达到125%;(3)枯落物层的存在还能延长坡面径流产生的时间,降低坡面流流速,同时还能有效地减少坡面的总产流量(6.60%~28.17%)和总产沙量(11.08%~65.08%);(4)对比枯落物层对总产流量和总产沙量的减少率可以发现,枯落物层在不同条件下对总产沙量的减少率普遍大于相同条件下其对总产流量的减少率。(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侯磊,任毅华,卢杰[10](2016)在《秦岭栓皮栎林下灌草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秦岭11个栓皮栎林下的灌木和草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栓皮栎幼龄林下,灌木物种丰富度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小,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ielou指数(J)在低海拔631.03 m处数值最高,J_(sw)和J_(si)分别为1.30和1.08,后随海拔升高趋于平稳。中龄林下,灌木物种丰富度指数随海拔升高而明显增大,Simpson指数随海拔升高无明显变化,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而平缓增大,Pielou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其峰值出现在海拔1 052.77 m处,J_(sw)和J_(si)分别为1.19和1.04。成熟林下,灌木物种丰富度指数在1 114.38 m处出现最小值4.67,在1 495.20 m处出现峰值11.00,Simpson指数随海拔升高无明显变化,Shannon-Wiener指数亦无明显变化,Pielou指数随海拔升高先无变化,后在1 495.20 m处有所降低。栓皮栎幼龄林下,草本物种丰富度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海拔1 347.20 m处出现峰值12.00,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均无明显趋势,Pielou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其在海拔1 347.20 m处数值最小,Jsw和Jsi指数分别为0.92和0.91。中龄林下,草本物种丰富度指数在低海拔和高海拔处差异明显,整体呈增大趋势,Simpson指数随海拔升高的变化趋势不明显,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表现出比较平缓的增大趋势,Pielou指数随海拔升高均呈减小的趋势。成熟林下,草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先减小后增大,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升高的变化均不明显,Pielou指数随海拔升高呈平缓的增大。(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5期)

栓皮栎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中条山林区栓皮栎林自然分布特点,分析了栓皮栎林在传统营林措施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近自然经营理念,对栓皮栎林不同的林分类型分别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经营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栓皮栎林论文参考文献

[1].孙剑,车鑫贵,吴应建.中条山栓皮栎林数量分类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19

[2].赵水清.中条山林区栓皮栎林近自然经营实践分析[J].山西林业.2019

[3].余洁,胡启立,张志铭,赵勇,赵河.太行山南麓地区不同林龄栓皮栎林根系生物量及形态特征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8

[4].陈浒,金道超,张燕.喀斯特小流域栓皮栎林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8

[5].祝忆伟,张志铭,赵勇,赵河,袁晓柯.不同林龄栓皮栎林下土壤颗粒分形及养分特征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7

[6].胡文杰,王晓荣,崔鸿侠,潘磊,庞宏东.锐齿槲栎和栓皮栎林生态系统碳密度比较[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7

[7].彭舜磊,陈昌东,李磊,廖秉华,赵干卿.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栓皮栎林人工恢复与天然恢复效果比较[J].水土保持研究.2016

[8].刘自强,余新晓,娄源海,贾剑波,贾国栋.北京山区栓皮栎林水分来源及生长季动态规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6

[9].张祯尧,孙佳美,余新晓,李瀚之,侯沛轩.栓皮栎林下枯落物减流减沙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6

[10].侯磊,任毅华,卢杰.秦岭栓皮栎林下灌草多样性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6

论文知识图

亚地栓皮栎片野外林分地分同质园位置...陕西不同地区栓皮栎林样地(优势种...栓皮栎林群落剖面图栓皮栎林内各树种混交度、大小...秦岭北坡栓皮栎林内乔灌草叁层栓皮栎林群落剖面图

标签:;  ;  ;  ;  ;  ;  ;  

栓皮栎林论文_孙剑,车鑫贵,吴应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