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冷保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损伤,周围神经,肝移植,体外,肝脏,液氢,神经。
冷保存论文文献综述
张毅,张晓妹,陈良,郑俊,杨卿[1](2019)在《化合物BAM15减轻大鼠原代肝细胞冷保存损伤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化合物BAM15对大鼠离体肝脏原代细胞冷保存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灌注法提取大鼠肝脏原代细胞,根据细胞培养条件的不同,将细胞分为4组:A组(含250 nmol/L BAM15的Hibernate细胞培养液);B组(含500 nmol/L BAM15的Hibernate细胞培养液);C组(含1 000 nmol/L BAM15的Hibernate细胞培养液);对照组(Hibernate细胞培养液)。各组细胞均冷保存12 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肝脏原代细胞的纯度。同时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凋亡情况以及线粒体活性氧(ROS)变化情况。结果 B组和C组的细胞增殖能力均强于对照组(均为P<0.05)。A、B、C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3.7±2.2)%、(19.7±1.1)%、(28.7±1.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2.7±4.2)%,均为P<0.05]。A、B、C组的细胞内ROS阳性率分别为(11.8±4.0)%、(7.6±1.3)%、(8.9±1.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7.4±4.5)%,均为P<0.05]。结论化合物BAM15能有效减轻大鼠肝脏原代细胞的冷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BAM15减少冷缺血期间ROS生成有关。(本文来源于《器官移植》期刊2019年03期)
丁晨光,薛武军[2](2019)在《尸体供肾体外机械灌注冷保存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规范尸体供肾体外机械灌注冷保存技术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在《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体外低温机械灌注保存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的基础上,从LifePort的材料准备和应用流程、LifePort的参数设置、改善LifePort转运供肾灌注参数的方法、LifePort在供肾质量评估中的应用、LifePort应用注意事项等方面,制订本规范。(本文来源于《器官移植》期刊2019年03期)
汪一[3](2019)在《雷公藤甲素对大鼠坐骨神经冷保存后细胞活性及异体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10)对冷保存大鼠坐骨神经生物活性和异体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施万细胞(SCs),CCK-8检测10~-66 mol/L、10~-77 mol/L、10~-88 mol/L、10~-99 mol/L T10溶液对SCs增殖的影响。取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双侧坐骨神经15 mm,分别在含0 mol/L、10~-66 mol/L、10~(-7)mol/L、10~-88 mol/L、10~-99 mol/L T10的DMEM液中,4℃或37℃培养24 h(n=6),Western blotting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另取大鼠坐骨神经15 mm,随机分成新鲜神经组(A组,n=30)、DMEM保存组(B组,n=30)、T10保存组(C组,n=30)、T10预处理后DMEM保存组(D组,n=30)、T10预处理后T10保存组(E组,n=30),4℃保存4周,Calcein-AM/PI双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活细胞、死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MHC-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取上述冷保存4周的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坐骨神经,于37℃、5%CO_2条件培养7天,于37℃、5%CO_2孵箱中培养7天,Western blotting检测NGF、GDNF、BDNF蛋白表达。用上述冷保存4周的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坐骨神经修复Wistar雌性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A′组、B′组、C′组、D′组、E′组,n=10),设立同系移植新鲜组(F′组,n=10)。移植术后16周,电生理检测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超薄切片,醋酸铀-柠檬酸铅双重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神经超微结构,计算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厚度与神经纤维直径的比。结果SCs在浓度为10~(-9)~10~-77 mol/L T10溶液下,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浓度T10溶液下,大鼠坐骨神经各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均37℃明显高于4℃;相同温度时,10~-88 mol/L组各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均高于其他浓度组(P<0.05)。大鼠坐骨神经冷保存4周后,与B、C、D组相比,E组神经活细胞数量多,MHC-I、MHC-II、ICAM-1表达降低(P<0.05)。移植术后16周,E′组CMAP、MNCV、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均优于A′、B′、C′、D′组(P<0.05),E′、F′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多,粗细均匀,分布广泛,髓鞘厚。结论一定浓度T10体外能诱导大鼠坐骨神经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提高冷保存神经生物活性,降低免疫原性,促进异体移植后受体神经再生;冷保存前用一定浓度T10预处理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汪一,黄英如,张松,李子健,曾欢欢[4](2018)在《雷公藤甲素对大鼠坐骨神经冷保存后细胞活性及异体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10)对冷保存大鼠坐骨神经生物活性和异体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施万细胞(SCs),CCK-8检测1×10-6mol/L、1×10-7mol/L、1×10-8mol/L、1×10-9mol/L T10溶液对SCs增殖的影响。取Sprague-Dawley大鼠双侧坐骨神经15 mm,分别在含0 mol/L、1×10-6mol/L、1×10-7mol/L、1×10-8mol/L、1×10-9mol/L T10的DMEM液中,4℃或37℃放置24 h (n=6),Western blotting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另取大鼠坐骨神经15 mm,随机分成新鲜神经组(A组, n=30)、DMEM保存组(B组, n=30)、T10保存组(C组, n=30)、T10预处理后DMEM保存组(D组, n=30)、T10预处理后T10保存组(E组, n=30),4℃保存4周,Calcein-AM/PI双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活细胞、死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MHC-Ⅱ、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表达。用上述坐骨神经修复Wistar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A′组、B′组、C′组、D′组、E′组, n=10),设立同系移植新鲜组(F′组, n=10)。术后16周,电生理检测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取移植段神经,观察神经纤维数和神经超微结构。结果 SCs在浓度为1×10-9~1×10-7mol/L T10溶液下,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 0.05)。各浓度T10溶液下,大鼠坐骨神经各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均37℃明显高于4℃;相同温度时,1×10-8mol/L组各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均高于其他浓度组(P <0.05)。大鼠坐骨神经冷保存4周后,与B、C、D组相比,E组神经活细胞数量多,MHC-I、MHC-II、ICAM-1表达降低(P <0.05)。移植术后16周,E′组CMAP、MNCV、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均优于A′、B′、C′、D′组(P <0.05),E′、F′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多,粗细均匀,分布广泛,髓鞘厚。结论一定浓度T10体外能诱导大鼠坐骨神经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提高冷保存神经生物活性,降低免疫原性,促进异体移植后受体神经再生;冷保存前用一定浓度T10预处理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11期)
罗德,苏松,刘向东,刘江,陈鑫培[5](2019)在《长链非编码RNA TUG1对冷保存小鼠肝脏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TUG1对冷保存小鼠肝脏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小鼠肝细胞(HC)及肝窦内皮细胞(LSEC)冷保存损伤模型,利用qPCR检测TUG1的表达;将肝脏细胞分为两组TUG1慢病毒组(lenti-TUG1)和慢病毒阴性对照组(lenti-control),TUG1慢病毒组通过慢病毒感染方式上调TUG1的表达,构建细胞冷保存损伤模型,分别采用ELISA、CCK-8法及流式技术检测培养液中LDH水平、细胞活性及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Bax、Bcl-2、Cyt-C、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以及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GRP78、PERK、p-eIF2α、CHOP、cleaved-caspase 12和cleaved-PARP的表达。结果 TUG1在冷保存的肝脏细胞中表达下调;过表达TUG1可降低LDH水平及凋亡率,增加细胞活性,降低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结论 TUG1可能通过线粒体凋亡和内质网应激通路抑制细胞凋亡来实现对冷保存诱导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李建辉,贾俊君,姜骊,周燕飞,李浩宇[6](2018)在《常温机械灌注修复长时间冷保存供肝的大动物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常温机械灌注(NMP)在挽救大动物边缘供肝中的价值。方法 6只雄性、10~12月龄巴马小型猪分为静态冷保存(SCS)6 h组和SCS 24 h组,每组3只,分别于供肝获取后SCS 6 h、24 h后进行2 h NMP复苏。基于荷兰Organ Assist公司Liver Assist系统和供体猪自身血液,整合四通道生理仪器及自制灌注管路搭建NMP平台。在NMP过程中分别于灌注0、15、60、90、120 min 5个时间点收集灌注液用于肝功能(ALT、AST)检测及血气分析(p H、氧分压)。灌注结束取肝左叶相同位置少许组织,以10%甲醛固定,用于后续HE染色。结果 NMP开始时,SCS 24 h组ALT、AST水平略高于SCS 6 h组,之后AST、ALT水平均缓慢上升。NMP开始时SCS 24 h组p H值中位数为7.28,氧分压中位数为46 mm Hg(1 mm Hg=0.133 k Pa,下同),均低于SCS 6 h组(7.36,52 mm Hg),经过2 h NMP后SCS 24 h组p H值和氧分压逐渐接近甚至优于SCS 6 h组。HE染色发现,灌注前SCS 24 h组肝脏充血严重,炎性细胞浸润明显;NMP 2 h后,肝脏充血明显改善、炎性细胞减少,与SCS 6 h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基于Liver Assist系统和供体猪自身血液成功搭建的NMP平台,可有效改善长时间冷保存的边缘供肝质量,提示NMP在修复边缘供肝、扩展供肝来源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及基础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2期)
潘旭峰,李健,潘雁,顾畅,郭震[7](2018)在《体外肺灌注和传统冷保存法对大鼠供肺质量的影响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体外肺灌注(ex vivo lung perfusion,EVLP)模型,并且与传统的冷保存方法进行保存效果的对比。方法·对8只SD大鼠进行EVLP转流4 h,对另外8只进行传统冷保存3 h+EVLP 1h。比较2组肺生理指标、湿干比、伊文思蓝染色浓度的差异。结果·EVLP组的肺湿干比值显着低于传统冷保存组(5.08±0.88 vs 6.09±0.48,P=0.012),氧合指数显着高于传统冷保存组[(337.9±35.5)mmHg vs(300.5±21.6)mmHg,P=0.023],伊文思蓝浓度显着低于传统冷保存组[(36.5±20.3)μg/mL vs(65.0±29.9)μg/mL,P=0.043]。结论·EVLP作为传统冷保存法的一种有效替代方法,能够较好地延缓肺部损伤。(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冯珊珊[8](2018)在《移植肝冷保存损伤机制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对于终末期肝病患者来说,现阶段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肝脏移植,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改良和免疫抑制剂的更新换代,肝移植患者远期存活率有所提高,但临床上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会出现围手术期风险和术后肝脏原发性失功的情况,这是肝移植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冷缺血是移植肝在低温运输保存期间不可避免的损伤过程,其病理生理过程与术后肝脏功能恢复及远期预后密切相关。现阶段,对于肝移植的研究大多注重于移植后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于肝脏冷保存过程中发生的损伤变化及机制缺乏更为细致全面的研究。目的本实验通过对小鼠移植肝进行不同时间点的冷保存,观察肝脏发生的病理学改变和超微结构变化,并对肝功能及其相关损伤指标,如AST、ALT、MDA、GS、HIF-1α、AQP8和KLF2及其下游基因eNOS进行检测。试图揭示移植肝随着冷保存时间的延长相继出现的损伤及其背后的分子机制,对深入了解移植肝冷保存损伤的变化过程及保存措施的研发有着重要的基础研究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建立小鼠肝移植冷保存动物模型:取健康的雄性C57BL/6小鼠20只,周龄:8周,随机分为4组。原位灌流摘取肝脏后,分别冷保存3个时间点:(1)正常对照组(Normal):未低温灌流、未冷保存,麻醉后小鼠直接取肝;(2)冷保存4h组(CS 4h):4℃UW液低温灌流后,4℃保存4小时;(3)冷保存12h组(CS 12h):4℃UW液低温灌流后,4℃保存12小时;(4)冷保存24h组(CS 24h):4℃UW液低温灌流后,4℃保存24小时。(2)留取肝脏行病理切片、HE染色、PAS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肝脏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改变及糖原分解情况;留取各时间点再灌流液,检测再灌流液中ALT、AST的含量;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肝组织中MDA、GS、HIF-1α、KLF2及其下游eNOS的mRNA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肝组织中AQP8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冷保存过程中小鼠肝脏HE及电镜超微结构改变。小鼠肝脏HE改变:冷保存4小时后肝细胞未见明显损伤。冷保存12小时后部分肝细胞胞质水肿,表现为排列疏松,胞质淡染且染色不均,肝血窦裂隙增大。冷保存24小时后,肝细胞胞质水肿较前严重,排列紊乱,细胞形态异常,部分细胞核出现溶解破碎,肝血窦裂隙增大情况较前更严重。小鼠肝脏超微结构改变:(1)细胞核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不同冷保存时间点的肝细胞核相继出现核膜边界不清晰,形状不规则,异染色质边集,最终细胞核出现固缩,核仁消失。(2)线粒体的变化:冷保存4小时后,线粒体轻度肿胀,基质变淡。冷保存12小时后,线粒体中度肿胀,内室扩大,体积增大,基质电子密度降低,部分出现空泡化现象,部分嵴发生断裂、溶解。冷保存24小时后,线粒体重度肿胀,体积继续增大,部分变形为杆状长条形,嵴明显缩短甚至消失溶解,部分外膜发生破裂。(3)内皮细胞的变化:冷保存4小时和12小时后,内皮细胞并未发生明显损伤,当时间延长到24小时后,内皮细胞明显水肿,胞质内形成大量空泡,可见自噬小体,内皮细胞膜结构不完整且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等改变。(2)小鼠肝脏再灌流液中ALT、AST及肝组织中MDA含量变化:冷保存时间达到24小时后,小鼠灌流液中ALT活性显着升高;冷保存时间达到12小时后,小鼠灌流液中AST活性逐步升高。小鼠肝脏中的MDA含量同样随着冷保存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表明各组小鼠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3)小鼠肝组织切片糖原(PAS)染色结果:正常对照组糖原染色阳性率高,随着冷保存时间的延长,糖原染色阳性率下降,密度降低,分布不均匀现象出现。(4)冷保存肝组织中GS mRNA水平变化:随着冷保存时间的延长,小鼠肝脏GS mRN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5)冷保存肝组织中KLF2及eNOS mRNA水平变化:随着冷保存时间的延长,小鼠肝脏KLF2 mRN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在冷保存24小时后,eNOS mRNA表达水平开始下降,在冷保存4小时和12小时时,eNOS mRNA表达水平未见明显改变。(6)冷保存肝组织中HIF-1αmRNA水平变化:冷保存4小时后,小鼠肝脏HIF-1αmRNA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冷保存12小时后,HIF-1α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冷保存24小时后,小鼠肝脏HIF-1αmRNA表达水平又有所下降。(7)冷保存肝组织中AQP8蛋白水平变化:随着冷保存时间的延长,小鼠肝脏中AQP8的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结论1.随着冷保存时间的延长,肝细胞、细胞核、线粒体、内皮细胞损伤相继出现并逐渐加重。肝细胞受损导致AST、ALT释放,自由基大量生产导致脂质过氧化MDA含量增加,肝糖原合成受损,分解增强。2.肝移植冷保存损伤可能始于线粒体,转录因子KLF2的下调加重了内皮的损伤,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上调可能在小鼠肝脏冷缺血损伤中发挥了潜在的保护作用。同时,AQP8的表达出现下调,提示可能会导致肝细胞水肿或与HIF-1α存在调控关系。(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8-02-01)
魏嘉[9](2018)在《猪心脏移植供心冷保存的研究及评价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心脏移植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和供心冷保存时限较短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心脏移植推广应用的主要瓶颈。心脏移植过程中,供心必然经历缺血缺氧-再灌注重新获氧这一过程,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IRI是供心术后急、慢性功能不全甚至功能衰竭,致使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因素。目前临床通常使用冷保存液灌注和保存离体供心,然而,在此低温条件下的心肌代谢并未停止,有害代谢产物的积聚最终会在再灌注阶段引起供心损伤。目前该法的心肌有效保存时限仅有4~6 h,进一步加剧了待移植患者与供心不足的矛盾。由此可见,研制可减轻IRI和延长供心冷保存时限的冷保存液,是心脏移植的重要技术关键和研究热点。IRI诱导多条信号通路的激活并调控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导致细胞凋亡坏死最终引起器官损伤,业已证明:细胞凋亡、补体激活和炎症皆为参与IRI的经典关键通路。研究发现将针对上述通路中关键基因的化学合成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加入器官保存液,可有效抑制IRI所致的器官损伤,然而,这些研究仅局限于小动物模型,很难客观模拟人类疾患过程。猪在解剖结构、生理生化和免疫反应等方面与人类极为相似,是学术界公认的最适合模拟人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模型动物。有鉴于此,我们以小型猪为实验动物,根据RNA干扰理论,研制可减轻IRI和延长有效保存时限的含siRNA心肌保存液。在siRNA体内给药中,转染效率一直是个技术难点。小动物实验证明,大剂量裸siRNA分子加入保存液可有效减少IRI,但大剂量siRNA给药策略不适用于大动物或人医临床。而转染试剂(Transfection reagent,TR)广泛应用于siRNA的体内和体外转染中,可减少siRNA使用剂量,较适合临床给药。为此,我们选取IRI相关的4个基因:Complement component 3(C3)(补体激活)、Nuclear Factor kappa B-p65(p65)(炎症)、Caspase 8和Caspase 3(细胞凋亡),设计并合成siRNA,用猪肾细胞(PK15)和猪睾丸细胞(ST)筛选出抑制效率最强的4对siRNA。再将不同剂量化学修饰的siRNA-TR混合物或单纯siRNA加入常规心脏保存液Celsior液中,灌注并冷保存离体猪心。研究发现含低剂量siRNA-TR的保存液(4 OD siRNA-TR)在抑制4个目的基因表达和减少细胞凋亡作用上均优于只含有高剂量单纯siRNA的保存液(16 OD siRNA)。为减少和降低供心离体冷保存和再灌注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我们研究发现含siRNA-TR的保存液可减少冷保存供心的凋亡细胞,但其对再灌注复跳心的作用尚不清楚。为此,我们设计和构建了大动物供心保存评价体系,在国内率先建立大动物离体心灌流系统,通过灌注温血灌流液可使各类大动物供心在离体情况下跳动,再与心脏原位移植模型结合,构成供心体内外各项主要生物学参数综合评价平台。保存后供心在连接于离体心灌流系统或原位移植到受体时,经监测复跳过程中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肌生存率、组织结构改变、心肌坏死、氧化应激、免疫激活和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生物学参数,可全面客观评判不同保存方式保存后的供心质量,为大动物心功能监测和人医心血管疾病临床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和技术平台。为检验含siRNA-TR的保存液对再灌注猪心的保护效果,使用500 ml含2、4、6 OD siRNA(siRNA组)或4 OD scramble siRNA(阴性对照组,Ctrl)与TR混合物的Celsior液,以及500 ml单纯Celsior液(常规保存组,CEL),灌注并冷保存离体猪心12 h后再将供心连接于体外灌流系统,温血灌注供心以左心做功模式跳动3 h。结果发现:siRNA组供心做功血流动力学参数均好于对照组CEL和Ctrl;做功结束后,其组织细胞凋亡水平低;组织结构改变轻微;血浆中的心肌酶学标志物和组织中的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低;心肌组织中促炎因子和4个靶蛋白表达下调;组织中TLR-7及其配体MyD88水平未见升高。3个siRNA组之间相比,4 OD组综合效果最好,与冷保存未复跳猪心试验结果一致。从而提示siRNA保存液具有保护心功能、抑制细胞凋亡、保护心肌正常组织结构、减轻心肌坏死和氧化应激、控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且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基于离体心试验结果,为证实4 OD-TR的siRNA保存液在原位移植中同样具有较好心肌保护效力,我们将6只成年雄性小型猪供心分为2组,常规保存组供心冷保存6 h,而灌注siRNA-TR保存液的供心冷保存时间延长到12 h。冷保存结束后全部原位移植到受体胸腔并开放主动脉使其复跳做功3 h,期间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所有供心冷停跳后、检测与离体心复跳心相同的指标。结果发现,与常规冷保存6 h的供心相比,延长保存时间到12 h的供心在凋亡水平、组织结构变化、心肌坏死、炎症反应和先天免疫激活等方面都有所减轻,心功能参数良好。在延长一倍时间的基础上,仍具有比常规临床保存供心更好的质量参数。本研究证明:通过含抑制炎症和凋亡途径的siRNA心肌保存液冷保存猪供心,能有效提高供心质量和延长保存时限,为深入研发临床新型供心保存液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开发价值。(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1-01)
施少军[10](2017)在《富氢器官保存液在大鼠供肝冷保存再灌注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供肝冷保存-再灌注损伤是肝移植术后出现原发性移植肝失功和移植肝功能恢复延迟的常见原因,其主要损伤机制为氧化还原失衡以及继发的炎症反应。研究表明,氢气(H_2)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效能,能够有效缓解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然而,氢气在肝移植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仍十分匮乏,其有效性和作用机制仍有待于深入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构建改良大鼠离体肝灌注(MIPRL)模型以评估供肝病理变化;探索氢气对供肝冷保存-再灌注损伤各阶段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比较氢气对老龄供肝和成年供肝的保护作用有无差异,并为富氢器官保存液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分别使用成年和老龄SD大鼠进行研究。首先建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和MIPRL模型研究各阶段损伤特征;再使用氢气发生剂制备高浓度富氢Celsior?保存液和Krebs-Henseleit灌注液,在冷保存-再灌注各个阶段联合或者单独使用保存液或者灌注液以明确氢气最佳作用阶段;随后,将氢气应用于老龄供肝冷保存-再灌注全程,以明确保护作用及其与成年供肝的区别。以上均使用MIPRL模型对供肝进行评估,实时测定灌注液中转氨酶、门脉压指数、胆汁生成量以及肝组织过氧化氢(HPO)水平;灌注结束后,测定肝组织氧化应激指标和炎症因子,检测病理损伤,评估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中,与缺血阶段相比,复流4小时血清ALT,AST和MDA明显升高,SOD水平明显降低。同时,在MIPRL模型中,供肝冷保存-再灌注后的ALT,AST,HPO,MDA和门脉压指数明显升高,SOD明显下降,病理损伤加重。在将富氢保存液和灌注液同时应用于供肝后,其ALT,AST,MDA,胆汁生成量明显低于单独使用保存液或灌注液组,SOD和GSH/GSSG水平明显高于其余两组,TNF-α显著降低,细胞水肿、凋亡和结构破坏明显减少。结果还显示,老龄供肝SOD水平明显低于成年供肝;且与未使用氢气组相比,使用氢气处理过的老龄供肝ALT,AST,HPO和GSSG均明显降低,SOD和GSH/GSSG升高,细胞水肿、凋亡和结构破坏减少。结论:冷保存-再灌注两阶段均使用富氢溶液能够有效缓解大鼠成年和老龄供肝冷保存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4-19)
冷保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进一步规范尸体供肾体外机械灌注冷保存技术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在《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体外低温机械灌注保存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的基础上,从LifePort的材料准备和应用流程、LifePort的参数设置、改善LifePort转运供肾灌注参数的方法、LifePort在供肾质量评估中的应用、LifePort应用注意事项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冷保存论文参考文献
[1].张毅,张晓妹,陈良,郑俊,杨卿.化合物BAM15减轻大鼠原代肝细胞冷保存损伤的实验研究[J].器官移植.2019
[2].丁晨光,薛武军.尸体供肾体外机械灌注冷保存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J].器官移植.2019
[3].汪一.雷公藤甲素对大鼠坐骨神经冷保存后细胞活性及异体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9
[4].汪一,黄英如,张松,李子健,曾欢欢.雷公藤甲素对大鼠坐骨神经冷保存后细胞活性及异体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
[5].罗德,苏松,刘向东,刘江,陈鑫培.长链非编码RNATUG1对冷保存小鼠肝脏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J].医学研究杂志.2019
[6].李建辉,贾俊君,姜骊,周燕飞,李浩宇.常温机械灌注修复长时间冷保存供肝的大动物实验研究[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8
[7].潘旭峰,李健,潘雁,顾畅,郭震.体外肺灌注和传统冷保存法对大鼠供肺质量的影响比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8].冯珊珊.移植肝冷保存损伤机制的初步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8
[9].魏嘉.猪心脏移植供心冷保存的研究及评价体系的建立[D].上海交通大学.2018
[10].施少军.富氢器官保存液在大鼠供肝冷保存再灌注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