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犯罪化论文_雷澜珺,陈万科,马文玲,李惠民

过剩犯罪化论文_雷澜珺,陈万科,马文玲,李惠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过剩犯罪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见死不救,个人信息,恐慌,公民,道德,事件,数据。

过剩犯罪化论文文献综述

雷澜珺,陈万科,马文玲,李惠民[1](2019)在《大数据时代下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过剩犯罪化”的考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数据时代下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在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同时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成为新难题。中国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刑事立法仅规制传统意义的小规模收集、利用行为,而对大数据产业并不加以规制。大数据产业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存在巨大威胁,却为刑事司法所忽视,也难以为潜在被害人所察觉。中国刑事立法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方面,不存在过剩犯罪化的情况。刑法应规制大数据带来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刑事风险,根据精确化与模糊化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有选择地纳入规制范围,并完善民行法律基础。(本文来源于《《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5卷 总第5卷)》期刊2019-07-01)

汪明亮[2](2014)在《过剩犯罪化的道德恐慌视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剩犯罪化是指作为社会控制手段而随便创设犯罪的倾向。过剩犯罪化是一种不当犯罪化,是犯罪化的异化。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从立法实践角度考察,当前我国都存在着一种过剩犯罪化倾向。道德恐慌是被用来解释媒体、公众及社会控制机构对特定社会现象的反应特征的一种工具。在某种意义上说,过剩犯罪化是道德恐慌的一种社会反应。道德恐慌是用来研究过剩犯罪化生成机制的一个重要视角。见死不救事件是道德恐慌致过剩犯罪化的一个典型实例。基于道德恐慌而产生的过剩犯罪化现象值得反思,应该从犯罪化之外去寻求化解道德恐慌之途径。(本文来源于《法治研究》期刊2014年09期)

过剩犯罪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过剩犯罪化是指作为社会控制手段而随便创设犯罪的倾向。过剩犯罪化是一种不当犯罪化,是犯罪化的异化。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从立法实践角度考察,当前我国都存在着一种过剩犯罪化倾向。道德恐慌是被用来解释媒体、公众及社会控制机构对特定社会现象的反应特征的一种工具。在某种意义上说,过剩犯罪化是道德恐慌的一种社会反应。道德恐慌是用来研究过剩犯罪化生成机制的一个重要视角。见死不救事件是道德恐慌致过剩犯罪化的一个典型实例。基于道德恐慌而产生的过剩犯罪化现象值得反思,应该从犯罪化之外去寻求化解道德恐慌之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过剩犯罪化论文参考文献

[1].雷澜珺,陈万科,马文玲,李惠民.大数据时代下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过剩犯罪化”的考量[C].《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5卷总第5卷).2019

[2].汪明亮.过剩犯罪化的道德恐慌视角分析[J].法治研究.2014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过剩犯罪化论文_雷澜珺,陈万科,马文玲,李惠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