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8 年9 月至2019 年2 月的60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白血病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组对白血病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白血病疾病认知、治疗遵医行为评分;护理前后焦虑情绪评分以及抑郁的情绪积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心理护理干预组满意度、焦虑情绪评分以及抑郁的情绪积分、白血病疾病认知、治疗遵医行为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常规护理干预组有优势,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白血病患者;遵医行为;影响
0 引言
目前,白血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多数白血病患者受疾病影响,存在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可反过来影响白血病患者的依从性[1],导致病情加重。为了改善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需要加强对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促使白血病患者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本研究将我院2018 年9 月至2019 年2 月的60 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白血病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组对白血病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白血病疾病认知、治疗遵医行为评分;护理前后焦虑情绪评分以及抑郁的情绪积分;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了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将我院2018 年9 月至2019 年2 月的60 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组,心理护理干预组年龄12-74 岁,平均(36.24±2.21)岁。男15 例,女15 例。常规护理干预组年龄13-73 岁,平均(36.27±2.27)岁。男16 例,女14 例。两组资料比较相似。
1.2 护理方法。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白血病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组对白血病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①护理人员应根据白血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心理的护理计划,加强与白血病患者的沟通,对相关疾病缺乏了解的白血病患者会感到焦虑和紧张。护理人员应加强与白血病患者的沟通,使其了解自身疾病情况,并通过沟通,明确其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及时实施护理干预,加强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工作,包括安慰和鼓励等,从白血病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尽可能地满足白血病患者的需求。另外,通过介绍恢复良好的案例,使其树立康复信心。②加强患者的认知行为。以友好的态度与白血病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根据白血病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语气,增加白血病患者对愈合的信心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③在白血病患者接受化疗之前,护理人员应积极与白血病患者沟通,解释化疗的效果和安全性,促使白血病患者减轻自身的心理负担[2]。
蔬菜无公害已经成为进入大型农贸市场的必备条件,种植者有必要通过栽培管理,改善菜地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积极采取最先进的温室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控技术,其不仅有助于提高种植者的经济收益,促进大棚蔬菜向绿色无污染发展,满足消费者对绿色蔬菜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大棚蔬菜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满意度;白血病疾病认知、治疗遵医行为评分;护理前后焦虑情绪评分以及抑郁的情绪积分;并发症发生率。
随着公司全球化、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国联塑已拥有逾30家控股子公司,25个生产基地,分布于全国15个省份及加拿大和美国(加利福利亚科罗纳),形成了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能够及时、高效地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2 结果
(六)人才激励机制的缺乏。无论是对新兴实业的投资还是企业技术创新及转型升级,都需要依靠强大的金融、投资、技术等人才的支撑,由于国有企业的属性,总体上还未形成一套体系性的机制,这样大大束缚了人才的积极性和智力的发挥,如目前国资委对于国有企业骨干员工的跟投持股和风险抵押激励制度没有明确的制度性的规定;国有企业对特殊引进人才待遇上受体制内大锅饭思想的影响,在薪酬分配上与一般员工的差距拉得不够大,这些人才政策性的束缚影响了国有企业对实业投资和转型升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拖延了国有企业的投资节奏。
1.4 统计学处理。SPSS 17.0 软件,t、卡方分析用于数据处理;P<0.05 为差异显著。
2.4 并发症发生率。心理护理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更少,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有1 例,而常规护理干预组则有6 例。
表1 护理前后焦虑情绪评分以及抑郁的情绪积分分析
组别 例数 时间 焦虑情绪状态 抑郁的情绪状态心理护理干预组 30 护理前 64.21±0.67 65.57±2.21护理后 23.57±0.11 34.01±1.19常规护理干预组 30 护理前 65.15±0.89 65.45±2.57护理后 41.25±0.31 42.21±1.57
2.3 白血病疾病认知、治疗遵医行为评分。心理护理干预组白血病疾病认知、治疗遵医行为评分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白血病疾病认知、治疗遵医行为评分分别是(95.10±2.91)分、(95.21±2.01)分。常规护理干预组白血病疾病认知、治疗遵医行为评分分别是(85.11±2.16)分、(81.04±2.57)分。
2.1 满意度。心理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更高,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是30(100.00%),常规护理干预组则是21(70.00%),P<0.05。
2.2 焦虑情绪评分以及抑郁的情绪积分。护理前两组焦虑情绪评分以及抑郁的情绪积分接近,P>0.05;护理后心理护理干预组焦虑情绪评分以及抑郁的情绪积分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如表1。
3 讨论
目前,白血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除了有效治疗,需要加强对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促使白血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减轻白血病患者的痛苦。心理护理在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要求护理人员采取心理护理措施以满足白血病患者的需求[3]。在护理干预期间,加强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安抚,使其减轻心理负担,更好配合临床治疗,从而更好改善预后[4-5]。通过情感对话和白血病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白血病患者的各个治疗阶段,通过集体沟通和个人指导等方式深入了解白血病患者的心脏,引导白血病患者进行大量的支持和理解,帮助白血病患者形成准确的认知。此外,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方式给予白血病患者心理咨询,指导和支持,帮助白血病患者纠正误解,缓解不良情绪,克服心理障碍,使白血病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促进有效应激反应缓解并改善治疗的效果[6-8]。
本研究中,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白血病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组对白血病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干预组满意度、焦虑情绪评分以及抑郁的情绪积分、并发症发生率和常规护理干预组比较均更好,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白血病疾病认知、治疗遵医行为评分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白血病疾病认知、治疗遵医行为评分分别是(95.10±2.91)分、(95.21±2.01)分。常规护理干预组白血病疾病认知、治疗遵医行为评分分别是(85.11±2.16)分、(81.04±2.57)分。
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性、加重性发展,且治疗难度较大,有实践研究结果显示,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保持基本痊愈或痊愈状态,但一部分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精神残疾,影响正常生活[12]。妊娠是女性特有的特殊生理时期,特别是对初产妇来说,妊娠期间面临着生理、心理及角色等多方面改变,所遭受心理刺激较大;且最大程度的保障母婴健康,孕产妇需尽可能暂停抗精神分裂症药,不利于疾病控制[13];同时因妊娠的特殊性,任何妊娠期合并症均会增加产妇身心压力,增加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及发作程度,进而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需加强干预[14]。
综上所述,白血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邵常岩.心理护理在急性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护理中实施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7):104.
[2]张晓.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内科白血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分析[J].智慧健康,2018,4(30):54-55.
[3]刘庆娟.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白血病患者的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4):252+256.
[4]李莹莹,郑美琼,尚静华,等.心理护理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希望水平及不良情绪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2):256-257.
[5]王小青,毋明菲,王思思.延续心理护理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心理干预和依从性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39(10):1186-1187.
[6]沙思洪,朱双玲.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5):137.
[7]王艳.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患者心理情绪及治疗依从性影响分析[J].名医,2018(06):107.
[8]陈雪玲.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内科白血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8):148-149.
中图分类号:R733.7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90.168
本文引用格式:罗秀婷.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253+255.
作者简介:罗秀婷(1987-),女,汉族,广东佛山,本科,护师,研究方向:护理学。
标签:白血论文; 病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白血病论文; 情绪论文; 医药论文; 卫生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学论文; 专科护理学论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90期论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