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非水电解液论文_敖叁叁,李康柏,刘为东,张辉,张威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和非水电解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解液,水电,电池,空气,添加剂,电化学,液体。

水和非水电解液论文文献综述

敖叁叁,李康柏,刘为东,张辉,张威[1](2019)在《基于非水基电解液的钛合金微细电解加工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钛合金这种典型的难于传统机械加工的材料,电解加工能达到"以柔克刚"的目的,是解决钛合金加工难题的首选方案.但是钛存在自钝化的特性,如果使用常规的水基电解液进行钛合金的电解加工,其基体表面会持续生成氧化膜,降低加工精度,甚至导致加工无法进行.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点,本文尝试采用以乙二醇作为基体的电解液进行电解加工实验.并通过工艺优化实验探究了行走速度、初始加工间隙、脉冲峰值电压等参数对钛合金微细电解加工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加工效果,最终确定出优化的工艺参数,并利用优选参数在钛板基体上加工出TJU字样,从而实现钛合金微细电解加工.(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期刊2019年02期)

王珲,韩喻,郑春满,谢凯[2](2015)在《基于N-甲基吡咯烷酮的电解液在非水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高能量密度储能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具有极高理论能量密度的锂空气电池(11300 Wh kg~(-1))自问世起便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非水锂空气电池因具有结构简单、电极反应可逆的特点,已成为目前锂空气二次~7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有机电解液体系作为非水锂空气电池的关键组件,其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稳定性是决定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在现有的有机电解液体系中,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碳酸酯类溶剂易与氧还原产物O_2~-发生亲核反应,而在锂硫电池中广泛采用的醚类溶剂在锂空气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本文来源于《第31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10-17)

刘成勇,张恒,郑丽萍,徐飞,冯文芳[3](2014)在《新型导电盐(叁氟甲基磺酰)(叁氟乙氧基磺酰)亚胺锂及其非水电解液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一种新型含氟磺酰亚胺锂盐(叁氟甲基磺酰)(叁氟乙氧基磺酰)亚胺锂{Li[(CF3SO2)·(CF3CH2OSO2)N],Li[TFO-TFSI]}及其与碳酸乙烯酯(EC)/碳酸甲乙酯(EMC)混合溶剂(3∶7,体积比)组成的非水电解液.采用核磁共振波谱(NMR)、红外光谱(IR)、质谱(MS)、元素分析(EA)和离子色谱(IC)等手段对合成锂盐Li[TFO-TFSI]进行了结构表征及纯度分析.通过差示量热扫描(DSC)和热重分析(TG)对Li[TFO-TFSI]及其电解液1.0 mol/L Li[TFO-TFSI]-EC/EMC(3∶7)的热学性质进行了表征.采用交流阻抗(EIS)、循环伏安(CV)、计时安培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Li[TFO-TFSI]/碳酸酯电解液的基础物化和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i[TFO-TFSI]/碳酸酯电解液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在4.2 V(vs.Li/Li+)以下Al箔不发生腐蚀;室温下基于Li[TFO-TFSI]/碳酸酯电解液的Li/人造石墨和人造石墨/LiCoO2电池均保持较好的循环性能,特别是人造石墨/LiCoO2锂离子电池循环100周后,其比容量保持率明显高于相应的基于LiPF6/碳酸酯电解液体系的电池.(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王珲[4](2014)在《非水锂空气电池电解液稳定性及氧还原电极过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高能量密度储能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具有极高理论能量密度的锂空气电池(11300 Wh kg-1)自问世起便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非水锂空气电池因具有结构简单、电极反应可逆的特点,已成为目前锂空气二次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非水锂空气电池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面临着电解液体系不稳定、电池循环性能较差,空气电极结构和表面性质对电极放电性能影响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导致目前非水锂空气电池实用化进程面临着严峻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利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测试及离线光谱测试对叁种有机电解液体系—碳酸酯类(碳酸乙烯酯,EC和碳酸二乙酯,DEC)、醚类(乙二醇二甲醚,DME)和酰胺类(N-甲基-2-吡咯烷酮,NMP)溶剂在锂空气电池中的稳定性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酯类分子易于被O2-亲核进攻发生分解生成Li2CO3和烷基碳酸锂;醚类分子的自氧化反应则会导致醚类电解液在长时间放电过程中发生分解,副反应产物为Li2CO3。由于存在不稳定分解,两种溶剂分子均不适用于非水锂空气电池。在研究的叁种溶剂分子中,酰胺类溶剂具有最好的稳定性,其首次放电产物为Li2O2,首次循环过程的库伦效率达到97%。NMP在放电过程中对O2-良好的稳定性为后续O2还原电极过程研究提供了稳定的电解液体系。但对采用NMP电解液锂空气电池的循环性能进一步研究表明,充电过程中,NMP在空气电极表面会发生电化学氧化分解,生成Li2CO3和LiNOx;同时在锂负极表面发生电化学还原,生成亚胺基醚锂、氨基酸锂和LiOH。充电过程中NMP在正负极两侧的分解均会导致电池循环性能的衰退。以两种标准平板电极金(Au)电极和玻碳(GC)电极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O2还原电极过程中,O2异相电荷转移过程、O2-均相转化过程和Li2O2沉积叁个步骤间的相互影响。利用稳态极化曲线,阴极极化条件下的交流阻抗谱和整体电解法系统研究了两种电极表面O2还原过程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O2在不同电极材料表面上的还原过程存在显着差异。相对于GC电极,Au电极表面O2具有更快的异相电荷转移速度和较慢的O2-均相转化速率,Li2O2在其表面的沉积倾向于垂直表面生长。电化学还原产物O2-在Li2O2表面的富集导致O2还原过程中,沉积的Li2O2电阻率水平显着低于其本体电阻率。O2的电荷转移过程越快,O2-的消耗速率越慢,Li2O2电阻率水平越低,因此Au电极表面沉积的Li2O2具有较小的电阻率数值。为进一步研究多孔空气电极中材料表面性质同电极放电性能间的关系,本文利用溶液浸渍方法制备了一种全碳纳米管(CNT)空气电极。在不改变电极宏观孔道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热处理温度,控制CNT表面性质,系统分析了CNT电极表面性质对O2还原电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NT表面具有吸电子能力的含氧基团会抑制O2的异相电荷转移过程,同时含氧基团的引入会提高O2-的均相转化过程速率。在含氧官能团含量较高,表面孔道孔径较小的CNT电极表面,Li2O2表现出倾向平行电极表面生长的特征。降低CNT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扩大表面孔道孔径,Li2O2在CNT表面垂直生长的趋势增强。根据CNT表面Li2O2电阻率水平和不同热处理条件下CNT电极表面形貌随放电深度的变化规律,本文确定了放电过程中电极电子传导能力并不是导致放电终止的主要因素,电极放电性能主要决定于O2在Li2O2表面的后续还原过程。在含氧官能团含量低,表面孔道孔径较大的CNT电极表面,较高的相对生长指数使得Li2O2具有椭球状形貌结构,该形貌结构有利于O2在Li2O2颗粒表面的后续电荷转移过程,这使得上述CNT电极体现了良好的放电性能。结合上一部分的研究结果,电极材料表面性质直接决定了电极表面O2还原过程特征。因此,电极材料表面性质是影响电极放电性能的根本性关键因素之一。本文还在现有单一电解液体系无法同时满足充电过程中锂空气电池正负极稳定性需求的研究结果基础上,探索了一种新型双电解液体系在非水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以CNT电极为空气电极,金属锂为负极,引入固体电解质LAGP,正负极两侧分别采用NMP和碳酸酯类电解液,构成具有双电解液结构的锂空气电池(Li|1 mol L-1 LiPF6-ECDEC|LAGP|0.1 mol L-1 LiClO4-NMP|CNT)。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利用固体电解质的隔离作用避免非水电解液在正负极的副反应历程,该电池体系在限制3000 mAh g-1比容量的条件下,40次后的循环性能无明显衰减。该结构体系的提出,为现有锂空气电池的应用探索了一条可行途径。(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4-05-01)

顾大明,王余,顾硕,张传明,杨丹丹[5](2013)在《锂空气电池非水基电解液的优化与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空气电池是介于燃料电池和锂电池之间的一种新一代高性能绿色二次电池,其理论比能量高达11140 Wh/kg(Li),是锂离子电池的6~9倍,同时具有输出电压稳定、环境友好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电解液是电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决定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述了锂空气电池中有机电解液、离子液体和固态电解质等叁种非水基电解质的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各电解液不同化学性质(电化学稳定性、离子导电率、极性)、物理性质(如介电常数、黏度、氧气溶解度、吸湿性)和物理化学性质(对阴极材料的浸润能力等)对锂空气电池放电比容量、大电流放电能力和循环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李劼,袁长福,张治安,赖延清,刘业翔[6](2012)在《锂离子电池非水有机电解液研究现状与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从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组成的叁方面:锂盐、溶剂、添加剂,对其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分子设计结合量子化学理论计算对近年来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的研究进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电解液某些性能间此消彼长的关系是获得完美型电解液的难点所在,功能型电解液的开发更为现实,在此之中,电解液组成叁方面之间的相容性问题应该获得更多重视。(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2年09期)

李立飞,袁翔云,袁杰,陈黎,郭军[7](2012)在《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势,经过二十几年的快速发展,现已广泛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电动工具等民生领域,并已在新能源汽车(HEV和EV)以及规模化储能等应用领域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锂离子电池多方面性能,成为目前制约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开发适用于多种应用领域高性能低成本的电解液材料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和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第16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下一代能源材料与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07-06)

李凯,林燕美,林华,郭艺容,陈碧桑[8](2010)在《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导电添加剂》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影响非水相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电导率的主要因素.论述了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中性分子型等不同类型导电添加剂的研究进展、性能和作用机理,并提出了导电添加剂未来两个可能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曹晔,刘桂英,夏本立,刘建国[9](2009)在《偏二甲肼非水电解液电化学气体检测仪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制一种偏二甲肼电化学气体检测仪,以解决偏二甲肼电化学气体检测仪使用寿命短,适用温度范围窄的弊病。方法采用蒸汽压和冰点较低、沸点较高的烷酮类有机物作为溶剂,可溶性导电性盐作为溶质组成非水电解液,贵金属一体化扩散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考电极,气体扩散电极采用喷涂法自制,以控制电位电解型气体传感器为核心研制偏二甲肼非水电解液电化学气体检测仪。结果对研制的偏二甲肼非水电解液电化学气体检测仪的测试结果表明,检测仪的使用寿命达到2年以上,各项性能指标基本满足技术指标要求,响应时间尚待改进。结论偏二甲肼非水电解液电化学气体检测仪可用于偏二甲肼的泄漏检测。(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09年06期)

胡伟跃[10](2005)在《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的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详细评述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电解液的行为为研究对象,围绕电解液添加剂对电池的比容量、循环性能和安全性等主要性能指标的影响,分别采用SEI膜形成添加剂、过充电保护剂和阻燃添加剂,制备了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运用DSC、FTIR、非可燃性实验、高温实验、过充电实验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电解液的电化学性能、安全性以及相关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 以LiClO_4、乙醇和分子筛为原料,采用离子交换法,结合热处理工艺制备了锂化分子筛。研究了以锂化分子筛和P_2O_5提纯工业级碳酸二甲酯(DMC)的技术路线。制备的DMC的水浓度为6ppm,气相色谱法分析无杂质峰存在。 采用DSC、FTIR和循环伏安方法研究了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的杂质水的行为。结果表明,随着电解液的水浓度的增大,电解液的热稳定性逐渐降低,而电解液的HF酸浓度与SEI膜中Li_2CO_3和ROCO_2Li的含量却逐渐增大。 首次研究了Li_2CO_3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固体添加剂的行为。结果表明,Li_2CO_3改善了GBL基电解液的循环性能,制备的电解液1mol·L~(-1) LiPF_6 EC-DMC-GBL(4:4:3,质量比)-4%VC(质量分数)-0.05mol·L~(-1)Li_2CO_3具有较好的高低温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使用该电解液制备的Li/Carbon电池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341.8mAh·g~(-1),0.2C循环50次的容量比为98.5%,制备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4.6mAh·g~(-1),1 C循环200次的容量比为91.2%。 以FTIR方法研究了VC和Li2C03添加剂对SEI膜组成的影响,提出了VC-Li2C03添加剂抑制GBL在碳电极还原分解的机理:首先,Li2C03与电解液的HF反应生成LiF和C02:其次,Li2C03与LiF在电池首次充电时沉积在碳电极;然后,含C--C键的VC发生电化学聚合反应,生成的聚合物在碳电极沉积,从而使得碳电极在GBL尚未分解时就已形成了一层结构较完整的SEI膜。采用交流阻抗法对电解液/碳电极界面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碳电极交流阻抗谱的等效电路。 首次系统研究了环己基苯(CB)、联苯(BP)、联苯抱氧(DPO)和氢化联苯抱氧(H-DPO)聚合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的过充电保护行为。结果表明,4种添加剂均改善了锂离子电池被过充时的安全性,但从添加剂的综合电化学性能看,CB是一种更好的添加剂。与采用标准电解液1mol·L~(-1) LiPF_6 EC-DMC-EMC(1:1:1)的电池比较,当向标准电解液加入CB添加剂后,制备的电池以3 C过充至10 V的时间更短、电池的表面温度更低(低约12℃),原因是CB在4.7~4.85V(vs Li/Li~+)发生了电化学聚合反应,生成的聚合物增大了电池的内阻和极化,降低了Li_xCoO_2的脱嵌程度。 当以3.5%CB为标准电解液的添加剂时,制备的方形锂离子电池以1 C循环150次的容量比为88.0%、3.6 V容量比例为60.3%。当以3.5%CB-4%VC-0.05 mol·L~(-1)Li_2CO_3为添加剂时,制备的方形锂离子电池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5.5 mAh·g~(-1)、3.6 V容量比例为88.2%,1 C循环100次的容量比为94%、3.6 V容量比例为72.2%。 制备了以(1-y%)(EC_n-DMC_(1.0)-EMC_(1.0))-y%TMP为混合溶剂,以LiPF_6为溶质的非(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5-11-20)

水和非水电解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人们对高能量密度储能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具有极高理论能量密度的锂空气电池(11300 Wh kg~(-1))自问世起便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非水锂空气电池因具有结构简单、电极反应可逆的特点,已成为目前锂空气二次~7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有机电解液体系作为非水锂空气电池的关键组件,其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稳定性是决定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在现有的有机电解液体系中,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碳酸酯类溶剂易与氧还原产物O_2~-发生亲核反应,而在锂硫电池中广泛采用的醚类溶剂在锂空气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和非水电解液论文参考文献

[1].敖叁叁,李康柏,刘为东,张辉,张威.基于非水基电解液的钛合金微细电解加工工艺优化[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9

[2].王珲,韩喻,郑春满,谢凯.基于N-甲基吡咯烷酮的电解液在非水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C].第31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

[3].刘成勇,张恒,郑丽萍,徐飞,冯文芳.新型导电盐(叁氟甲基磺酰)(叁氟乙氧基磺酰)亚胺锂及其非水电解液的制备与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4

[4].王珲.非水锂空气电池电解液稳定性及氧还原电极过程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

[5].顾大明,王余,顾硕,张传明,杨丹丹.锂空气电池非水基电解液的优化与研究进展[J].化学学报.2013

[6].李劼,袁长福,张治安,赖延清,刘业翔.锂离子电池非水有机电解液研究现状与进展[J].电源技术.2012

[7].李立飞,袁翔云,袁杰,陈黎,郭军.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研究进展[C].第16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下一代能源材料与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2

[8].李凯,林燕美,林华,郭艺容,陈碧桑.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导电添加剂[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9].曹晔,刘桂英,夏本立,刘建国.偏二甲肼非水电解液电化学气体检测仪的研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9

[10].胡伟跃.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的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05

论文知识图

二次锂-氧电池示意图:(a)非水系,(b)水...不同体系锂空气电池组成及工作过程图氧气还原反应的分区模型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材料的过程示意图无水/有水双液锂-空气电池体系的结构示...一4锉电池充电与放电反应F19.2一4D1sch...

标签:;  ;  ;  ;  ;  ;  ;  

水和非水电解液论文_敖叁叁,李康柏,刘为东,张辉,张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