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加筋板论文_胡波涛,柴亚南,陈向明,魏景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材料加筋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复合材料,屈曲,损伤,性能,承载力,载荷,阻尼。

复合材料加筋板论文文献综述

胡波涛,柴亚南,陈向明,魏景超[1](2019)在《后屈曲复合材料加筋板筋条-蒙皮界面失效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后屈曲复合材料加筋板筋条-蒙皮界面失效,进行了基于六点弯试验的失效表征研究。在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建立加筋板轴压以及六点弯试验的有限元模型,采用Cohesive单元和子模型法,对轴压后屈曲和六点弯试验的筋条-蒙皮界面失效起始位置、失效模式及内力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有限元结果,还推导了界面控制内力的计算方法,给出了界面脱粘的失效表征方程和失效包线。计算结果表明,六点弯试验可有效表征后屈曲复合材料加筋板的界面失效。(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19年06期)

周竞择,关志东,欧阳天,黎增山,孙伟[2](2019)在《含低速冲击损伤复合材料加筋板挖补修理后压缩失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阶梯式挖补修理对含低速冲击损伤复合材料加筋板轴向压缩行为的影响。针对T型四筋条加筋板,利用落锤法在面板中心引入低速冲击损伤后进行挖补修理。对不修理(C)、挖补修理(W)两组试验件进行轴向压缩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相比于不修理组,挖补修理组试验件的屈曲载荷提高57%,失效载荷提高39%。对挖补修理加筋板进行压-压疲劳试验(修理后疲劳WP组),最大压缩载荷取40%挖补修理组(W)失效载荷、应力比R取10、循环次数为10?次。对疲劳试验后的试验件进行轴向压缩试验,结果显示:相比于挖补修理组(W),疲劳试验后试验件屈曲载荷和结构刚度基本不变,失效载荷下降4%。通过W、WP两组试验件失效模式可以看出挖补修理后试验件最终失效发生在补片与面板胶接处,反映胶接质量影响挖补修理的效果。以上结果表明挖补修理对含损伤复合材料加筋板的修理效果良好,压-压疲劳试验对挖补修理效果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李刚,王生楠,李伟[3](2019)在《复合材料加筋板冲击后损伤容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复合材料加筋板受冲击后的损伤演化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首先,以某型无人机拟应用的复合材料加筋壁板(T300/BA9913)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低速冲击试验;在壁板中央处和肋与壁板胶结处进行冲击,其冲击能量取6.67 J/mm,测量凹坑深度和分层损伤面积。然后,应用商业软件ABAQUS,编写相应的VUMAT子程序对冲击损伤进行模拟,软件中采用适宜的材料模型、单元种类并建立不同属性的接触,把基于应变的叁维Hashin准则运用于复合材料单层板的损伤失效准则中去。最后,运用基于断裂韧度的连续的刚度退化方针对材料的刚度折减。将所建立的冲击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冲击试验数据进行对比,证明了冲击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航空工程进展》期刊2019年02期)

杨钧超,柴亚南,陈向明,邓凡臣,孙茜[4](2019)在《复合材料加筋板剪切屈曲与后屈曲承载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试验、工程算法及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加筋板剪切性能。首先进行了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筋板失效模式为筋条脱粘、蒙皮局部破损,加筋板的破坏载荷是屈曲载荷的1. 14倍。然后,对工程算法进行修正,提出了一种计算屈曲载荷的快速分析方法;工程算法得到的屈曲载荷相对误差为3. 53%。最后,建立了有限元模型,模型考虑了试验件与夹具的连接;通过有限元方法得到的屈曲载荷、屈曲模态及破坏模式与试验结果一致;与试验相比,屈曲载荷、破坏载荷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 21%、14. 4%。(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梁智洪,詹超,张芝芳[5](2019)在《基于频率识别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加筋板的分层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纤维增强树脂(FRP)复合材料加筋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层损伤发生前后FRP复合材料加筋板的振动频率变化,来识别FRP复合材料加筋板中的分层损伤。构建了人工神经网络(ANN)和基于有代理模型的优化算法(SAO)两种逆向检测算法,利用FRP复合材料加筋板在损伤前后发生的一系列频率变化值来逆推出FRP复合材料加筋板中的分层位置和大小。分别采用数值验证和实验验证来双重检验ANN和SAO两种算法的识别精度和效率。数值验证结果表明:ANN和SAO两种逆向检测算法对分层损伤位置和大小的识别最大误差分别是5.04%(ANN)和5.24%(SAO),证明方法在理论上可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ANN在使用实测频率数据进行识别时预测精度很差,无法得到有效的分层损伤信息;而采用SAO可以较好地预测试件中的分层损伤,且对分层大小的预测比对分层位置的预测精度更高,其中,对贯穿损伤和底板损伤的大小预测误差分别不超过2.05%和9%,而四个试件中有两个试件预测的分层与实际的损伤部位存在重合(重合率分别为34%和32.65%)。因此,当前提出的ANN和SAO在理论上可行,但实际应用时都会受到不同程度实测数据误差的影响,相比ANN而言,SAO算法有更好的鲁棒性,在采用实测频率时也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出试件中的分层损伤。(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郭巧荣,张西峰,朱晓红[6](2019)在《复合材料加筋板结构屈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ABAQUS软件建立复合材料加筋板结构有限元模型,在轴向压缩载荷下,进行线性特征值屈曲分析。针对筋条参数、壁板参数及边界条件等影响因素,计算模型的临界屈曲载荷,对加筋板结构进行屈曲承载能力分析。结果表明:加筋条高度和条数、壁板铺层顺序和厚度及结构边界条件对屈曲载荷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民航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屈孙涛,陈普会,钟小丹,刘涛[7](2019)在《复合材料加筋板稳定性及承载能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的特性,已经广泛用于现代先进战斗机的设计、制造中。增加复合材料的使用比例可以大大减轻战机重量,提高作战性能,因此复合材料的用量成为结构先进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结构在受轴压载荷时常见的失效模式为壁板的屈曲失稳,通常,加筋壁板结构在屈曲失稳后并不会破坏,而是有一定继续承载的能力,即后屈曲承载能力。因此合理利用后屈曲承载能力有助于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减轻结构重量。复合材料加筋壁板(本文来源于《江苏航空》期刊2019年01期)

姬瑞雪,王康康,赵丽滨[8](2019)在《脱粘缺陷对复合材料加筋板压缩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复合材料渐进损伤方法和内聚力模型,研究了筋条与蒙皮间的脱粘缺陷对复合材料加筋板在轴向压缩载荷下的后屈曲行为及其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对工程实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1-06)

路庆贺[9](2018)在《嵌入式共固化阻尼复合材料加筋板动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嵌入式共固化阻尼复合材料加筋板(Embedded Co-cured Damping Composite Plates with Stiffener,ECDCPS)是在嵌入式共固化阻尼复合材料结构(Embedded Cocured Composite Damping Structure,ECDCS)基础上添加加强筋,这种结构在增加了ECDCPS刚度的同时还增加了结构的阻尼和承载能力,在航天飞机、飞行器、卫星和精密仪器等诸多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本文从ECDCPS试件制作工艺出发,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索不同的加筋形式对ECDCPS结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主要创新点如下:(1)开发了ECDCPS的制作工艺,确定了工艺流程中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并设计了T型筋模具,通过先共固化后粘接的方式实现了嵌入式共固化阻尼复合材料加筋板试件的制作。(2)通过对ECDCPS试件进行模态分析,获得了ECDCPS结构的模态参数,验证了制得的ECDCPS试件具有良好的动态阻尼性能和刚度。(3)建立了ECDCPS理论分析模型,并通过一阶剪切变形理论和Hamilton原理推导了ECDCPS控制微分方程,根据相关边界条件和傅里叶级数求解方程,获得了ECDCPS结构的振动特性,从理论上解决了阻尼复合材料加筋板结构的振动问题。(4)运用ANSYS有限元模拟技术和模态应变能法分析ECDCPS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损耗因子,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以及理论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研究不同的加筋形式、筋条尺寸、位置对整体结构刚度和阻尼性能的影响,为嵌入式阻尼复合材料加筋板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1)

周玉敬,任明伟,刘刚,胡晓兰,范广宏[10](2019)在《基于FBG传感技术的复合材料T型加筋板低速冲击损伤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损伤的实时监测,设计将布拉格光纤光栅(FBG)传感器埋植在复合材料T型加筋板结构的叁角填充区,在线监测复合材料T型加筋板冲击损伤过程。分别将FBG传感器埋植于复合材料层合板内部和复合材料T型加筋板的叁角填充区,对比FBG传感器的埋入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和复合材料T型加筋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埋FBG传感器的复合材料层合板试样的拉伸强度比未埋植传感器的层合板试样降低了约5%,但在FBG传感器的破坏应变范围内,FBG传感器可以准确、实时地监测复合材料的应变信号。将FBG传感器埋入复合材料T型加筋板的叁角填充区,内埋FBG传感器的T型加筋板样件压缩破坏载荷与未埋植的样件基本一致。通过对比T型加筋板蒙皮上冲击位置、冲击能量对FBG传感器测得的冲击过程持续时间和最大应变值的影响,表明冲击过程持续时间随着冲击能量增大而延长,最大应变值随着冲击距离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最大应变值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利用FBG传感器测得的应变信号可初步实现对复合材料T型加筋板蒙皮冲击损伤位置及冲击能量的实时监测。(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复合材料加筋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研究了阶梯式挖补修理对含低速冲击损伤复合材料加筋板轴向压缩行为的影响。针对T型四筋条加筋板,利用落锤法在面板中心引入低速冲击损伤后进行挖补修理。对不修理(C)、挖补修理(W)两组试验件进行轴向压缩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相比于不修理组,挖补修理组试验件的屈曲载荷提高57%,失效载荷提高39%。对挖补修理加筋板进行压-压疲劳试验(修理后疲劳WP组),最大压缩载荷取40%挖补修理组(W)失效载荷、应力比R取10、循环次数为10?次。对疲劳试验后的试验件进行轴向压缩试验,结果显示:相比于挖补修理组(W),疲劳试验后试验件屈曲载荷和结构刚度基本不变,失效载荷下降4%。通过W、WP两组试验件失效模式可以看出挖补修理后试验件最终失效发生在补片与面板胶接处,反映胶接质量影响挖补修理的效果。以上结果表明挖补修理对含损伤复合材料加筋板的修理效果良好,压-压疲劳试验对挖补修理效果无显着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材料加筋板论文参考文献

[1].胡波涛,柴亚南,陈向明,魏景超.后屈曲复合材料加筋板筋条-蒙皮界面失效表征[J].机械强度.2019

[2].周竞择,关志东,欧阳天,黎增山,孙伟.含低速冲击损伤复合材料加筋板挖补修理后压缩失效试验[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3].李刚,王生楠,李伟.复合材料加筋板冲击后损伤容限研究[J].航空工程进展.2019

[4].杨钧超,柴亚南,陈向明,邓凡臣,孙茜.复合材料加筋板剪切屈曲与后屈曲承载特性[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5].梁智洪,詹超,张芝芳.基于频率识别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加筋板的分层损伤[J].复合材料学报.2019

[6].郭巧荣,张西峰,朱晓红.复合材料加筋板结构屈曲分析[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9

[7].屈孙涛,陈普会,钟小丹,刘涛.复合材料加筋板稳定性及承载能力试验研究[J].江苏航空.2019

[8].姬瑞雪,王康康,赵丽滨.脱粘缺陷对复合材料加筋板压缩性能的影响研究[C].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9

[9].路庆贺.嵌入式共固化阻尼复合材料加筋板动力学性能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10].周玉敬,任明伟,刘刚,胡晓兰,范广宏.基于FBG传感技术的复合材料T型加筋板低速冲击损伤监测[J].复合材料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2复合材料加筋板Fig.2Sti...复合材料加筋板布局和长桁的结构...14FRP复合材料加筋板的模态测...复合材料加筋板蒙皮的破坏11复合材料加筋板冲击能量与损伤...复合材料加筋板试件

标签:;  ;  ;  ;  ;  ;  ;  

复合材料加筋板论文_胡波涛,柴亚南,陈向明,魏景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