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扩散论文-丁思齐

核武器扩散论文-丁思齐

导读:本文包含了核武器扩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外,核武器扩散,意愿,机会

核武器扩散论文文献综述

丁思齐[1](2019)在《国外核武器扩散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核武器的扩散问题是国际安全研究的核心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关于核扩散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开拓出了许多新的分析视角和研究空间。从既有研究的分布领域来看,关于核扩散问题的研究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关于核武器为什么会扩散、国家为什么要发展核武器的核扩散"意愿"的研究;其二,是关于拥有核扩散意愿的国家需具备哪些主客观条件才能获得核扩散"机会"的研究。其中,关于核扩散意愿的研究又可分为"需求侧"和"供给侧"这两个方面。长久以来,对核武器扩散原因最具解释力的需求侧是核扩散研究者所关注的重点,而核扩散的机会则是学者们近年来所关注的重点和热点。(本文来源于《江南社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陶文钊[2](2018)在《苏联解体后美俄管理核武器扩散的经验与启发》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留下的庞大核武库如何处置,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巨大安全挑战。布什、克林顿两届政府高度关注此事,成立了《合作减少威胁项目》("纳恩-卢格项目),与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国进行了反复的磋商和讨价还价,终于使乌克兰等国同意把各自领土上的核武器运到俄罗斯处理,批准了《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并以无核国家身份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此举维护了国际核不扩散体制,避免了可能的核扩散。同时,安理会五常也对乌、哈、白作出安全保证,相关国家得到了经济补偿。(本文来源于《国际关系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王继新[3](2012)在《疑云重重的《密码疑云》——从俄罗斯电影《密码疑云》看世界核武器扩散》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3月,全球第二届核安全峰会在韩国首尔会展中心圆满闭幕,会议通过了《首尔公报》。公报内容涉及全球核安全与核能安全、运输安全、打击非法运输与贩运核材料以及核武器合作等11个领域,共提出了13项非约束力承诺或鼓励措施。此次峰会是全世界在核武器、核材料安全与非法运输等方面做出的又一次努力。实际上这一问题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讨论的热点问题,无论美国还是俄罗斯都曾将这一问题搬上银幕,以期引起世人关注。(本文来源于《兵器知识》期刊2012年09期)

刘艳苓[4](2011)在《全球治理视阈下核武器扩散问题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结构也发生很多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及国际社会行为体多元化的出现。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也正逐步在从主权国家统治走向治理,从单个民族国家的治理走向全球治理。本文旨在从全球治理的模式—超越主权国家的主体分析、编制共同安全的制度网络及维护共同和平的观念共识建构叁个方面来解析当代核武器扩散控制问题,并提出了潜力和限度分析,以给当代解决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提供一点启示。第一章绪论。分析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写作意义,阐述了全球治理及核扩散控制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创新之处。第二章核武器扩散问题及其制度存在的缺陷。首先对核武器扩散产生的问题及其现状进行了梳理,然后对美国的核扩散战略进行了分析,以揭示核扩散问题治理的阻力,接着对战后出现的核扩散国家尤其是朝鲜核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分析了现有核扩散控制体系的缺陷和不足,总体上来讲,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把握,来明晰单一靠主权国家形成的核扩散控制体系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第叁章当代核武器扩散全球治理模式分析。本章试图通过把全球治理作为一个分析工具,来探讨和分析核武器控制问题,从治理主体、制度网络和观念认同叁个层次来分析,以此来理解和认识全球治理对核武器控制的作用和价值,试图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人们提供一种理论思考和实践借鉴。第四章中国在核武器扩散控制问题上的立场和努力。首先阐明了中国作为核大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基本立场,然后分析了中国在面对朝核危机和伊朗核危机的态度和努力。积极组织并参加六方会谈以及所做出的努力说明中国在核扩散上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坚定立场和决心,积极拥护世界长久和平的态度。第五章核扩散问题的全球治理的潜力和前景分析。本章主要从主体、制度、观念叁个维度分析了核扩散问题的全球治理的潜力,并阐明了叁者之间的关系,对全球治理模式进行了一下展望。第六章结语。对核扩散控制问题全球治理的未来前景进行展望,点明尽管全球治理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未来的”理论,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为世界政治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思路,而且对未来国际关系理论的构建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高萍[5](2010)在《核武器扩散的伦理考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战争伦理包括军事伦理、军人伦理和军备伦理叁个方面,其中军备伦理作为连接军事技术与哲学的一个维度,一直备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自核武器出现以来,有关核武器的伦理道德争论从未停止,从最初的核武器是否能被使用,演变到核武器是否应该扩散,逐渐形成了军备伦理的一个专门领域——核伦理。随着奥巴马“无核世界”构想的提出,核扩散、核裁军问题再次成为国际舞台上一个重要的话题。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便是,如何从伦理的视角,结合核扩散的历史演变,运用案例分析与逻辑分析的方法,对错综复杂的核扩散现象进行考量与评价。作者认为核不扩散目前面临的现实阻碍,既有来自对核武器作用的迷思,也有来自美国核政策的现实推力。除此之外,核不扩散自身还存在着许多道义性难题,包括横向扩散与纵向扩散间的矛盾,个人正义、国家正义与人类正义间的矛盾以及核武器技术扩散与核和平技术扩散间的矛盾。要想解决这些矛盾,需要站在人类正义的高度和立场,使核伦理的基本原则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并在核大国的主导和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下,朝向无核世界这一共同目标不懈奋斗。(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0-12-01)

席来旺,吴云[6](2010)在《有效防止核武器扩散 逐步推进核裁军进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美国和俄罗斯两国应继续以可核查、不可逆的方式大幅削减核武库。国际社会应适时制订一项切实可行的分阶段的长远规划。放弃发展破坏全球战略稳定的导弹防御系统,大力推进外空非武器化和防止外空军备竞赛的多边谈判进程。”    本报联合(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0-05-06)

卞晨光[7](2010)在《控制核武器扩散有五项基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纽约5月3日电(卞晨光)《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八次审议大会今天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潘基文秘书长出席了开幕式,并提出了衡量全球控制核武器扩散成功与否的五项基准。    潘基文在开幕式上致辞说,首枚核弹在广岛爆炸迄今已过去了65年,但世界仍然生(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0-05-05)

杜彬伟[8](2010)在《防止核武器扩散机制的评析及其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防止核武器扩散机制已经形成了一个从全球层面到地区层面的庞大体系,随着国际核扩散形势的变化,国际防扩散体制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深入,它在防止核武器扩散、保障国际安全方面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全球战略稳定失衡后,全球安全转向地区安全,核武器扩散的形势越来越复杂,防止核武器扩散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针对于当前的核扩散形势,我们应当从防扩散机制的缺陷入手,对防止核武器扩散机制的出路做认真的探讨和研究。(本文来源于《社会主义研究》期刊2010年02期)

陈楠[9](2008)在《反扩散与不扩散:当前国际防止核武器扩散中的争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了防止核武器扩散,国际社会进行了不懈努力。其中最典型的是建立了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然而,冷战后,核武器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面临新的形势,核不扩散体制也面临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美国开始不断强化其反扩散战略。因此,在国际防止核武器扩散的实践中,出现了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反扩散。“不扩散”与“反扩散”,前者是国际社会建立起的防扩散机制,后者是美国政府推出的新的防扩散战略。本论文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观察和分析,因为美国反扩散战略的发展是国际防扩散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并它有可能成为当前防止核武器扩散的另一途径。现有的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和美国反扩散战略都是当前国际防扩散努力的现实。而且,这两者之间的互动也许将深刻影响国际防扩散努力的前景。“反扩散”与“不扩散”的比较分析主要涉及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从理论层面出发,第一探讨合理性问题,探究反扩散与不扩散在观念上的异同以及是否有共同的目标。就观念而言,在反扩散与不扩散的背后反映的是制度主义与霸权主义的碰撞。虽然反扩散与不扩散体现了不同观念指导下的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模式,但它们在所要达成的目标上存在共通点,它们都不愿意看到国际社会增加新的核武器拥有者,这也为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补充提供了可能性。第二探讨合法性问题,审视两者谁更符合国际规范。以国际法基本原则为依据,不扩散体制具有不容置疑的合法性,是个多边法治的核安全机制。而美国的反扩散战略目前则存在较多的合法性争议,其具体实施行动中的强制手段有违国际法基本原则,有单边主义倾向,本质上只是多边参与的单边强制。从实践层面出发,探讨两者的有效性问题,着重观察两者在实践中的效果。理论与实践都说明,当前国际防止核武器扩散中的这两种途径间的摩擦曲折在所难免。然而,对美国的简单批判无助于认清反扩散战略与国际核不扩散体制之间的关系,我们既要看到它们冲突的一面,也要看到它们相互补充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国际防扩散体制的发展方向。分析表明,国际核不扩散体制虽然面临冲击,但其在可预见的将来并不至于走向崩溃,强化和完善国际防止核武器扩散体制是国际努力的主要方向。美国反扩散战略虽然是防止核扩散的另一途径,但是,由于这一战略仅从美国利益出发,它对国际防扩散的促进作用相当有限。对于当前的国际防止核武器扩散进程来说,现行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的互动影响着国际防扩散的前景。美国反扩散战略对不扩散体制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由霸权与国际制度的结构性矛盾所决定的,它对不扩散体制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首先,美国反扩散战略中的“双重标准”弱化了不扩散体制的作用;其次,美国式的体制创新可能对不扩散体制产生冲击。总之,只有不断完善与强化国际核不扩散体制,才能对防扩散领域的美国霸权形成制度性制约;美国在推行反扩散战略的同时,也必须兼顾对国际不扩散体制的维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其行动的合法性,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更好地发挥其战略有效性。国际防扩散不得不在加强和完善现行不扩散体制的基础上,找到与美国反扩散战略的平衡点。新的国际防扩散形势对我国的防扩散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扩散与反扩散已经成为中美关系中的重要因素。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重要成员和积极参与者,我国必须在国际核不扩散制度改革以及如何应对美国反扩散战略等问题上提出有建设性、有预见性的看法。正确认识国际核不扩散体制与美国反扩散战略之间的互动关系必将有助我国在相应问题上采取更具前瞻性、能更好地维护我国利益的政策。(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8-05-03)

王冲[10](2006)在《中朝美在京举行叁方磋商 中方坚持反对核武器扩散》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六方会谈美国代表团团长、助理国务卿希尔抵达北京后不到24小时,朝鲜代表团团长金桂冠来到北京。这样,加上此前抵京的日韩代表团团长,六方代表来了五方。在28日下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姜瑜介绍说,中美朝六方会谈团长在北京举行会晤,包括双(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06-11-29)

核武器扩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留下的庞大核武库如何处置,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巨大安全挑战。布什、克林顿两届政府高度关注此事,成立了《合作减少威胁项目》("纳恩-卢格项目),与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国进行了反复的磋商和讨价还价,终于使乌克兰等国同意把各自领土上的核武器运到俄罗斯处理,批准了《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并以无核国家身份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此举维护了国际核不扩散体制,避免了可能的核扩散。同时,安理会五常也对乌、哈、白作出安全保证,相关国家得到了经济补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武器扩散论文参考文献

[1].丁思齐.国外核武器扩散研究综述[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9

[2].陶文钊.苏联解体后美俄管理核武器扩散的经验与启发[J].国际关系研究.2018

[3].王继新.疑云重重的《密码疑云》——从俄罗斯电影《密码疑云》看世界核武器扩散[J].兵器知识.2012

[4].刘艳苓.全球治理视阈下核武器扩散问题控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5].高萍.核武器扩散的伦理考量[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

[6].席来旺,吴云.有效防止核武器扩散逐步推进核裁军进程[N].人民日报.2010

[7].卞晨光.控制核武器扩散有五项基准[N].科技日报.2010

[8].杜彬伟.防止核武器扩散机制的评析及其出路[J].社会主义研究.2010

[9].陈楠.反扩散与不扩散:当前国际防止核武器扩散中的争论[D].复旦大学.2008

[10].王冲.中朝美在京举行叁方磋商中方坚持反对核武器扩散[N].中国青年报.2006

标签:;  ;  ;  ;  

核武器扩散论文-丁思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