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祝大姐!我是街道办工作人员小吴,你之前申请低保办得顺利吗?低保金有没有按时发放?”今年国庆节前,德阳市什邡市方亭街道办纪检监察干部吴红艳到低保户祝照兰家中走访,了解低保办理落实情况。祝照兰不住地夸赞:“工作人员态度挺好的,办事效率也高,低保金每个月都准时到账啦!”
类似这样的“家访”,方亭街道办纪工委每个月都要集中开展一次。这也是什邡市管住管好群众身边“小微权力”,廉洁教育紧盯基层村(居)“关键少数”,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具体措施之一。
制度“打补丁” 管好“小微权力”
“城市低保、医疗救助、灵活就业等惠民政策申报资料审核都由社区工作人员来完成,这些群众身边的‘微权力’一旦有疏漏就容易滋生‘微腐败’,到头来伤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蚕食的是基层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方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钟洪文深有感触。
为规范“小微权力”运行,方亭街道办从今年起实施新一轮“两个建设”(即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干部监督体系建设)“补丁计划”,在总结分析过去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制定“4×2”监督制约机制,把基层“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4×2”包括“四项制度”,即推行周一例会“一书一片”警示教育制度,让干部强责任、守底线;推行“周末‘五问’小结点评”制度,让干部任务周周清、苗头问题处置快;推行开展“作风月盘点、交心谈心月”制度,让干部每月自查自纠、相互制约;推行“两个责任”季度对照“回头看”制度,确保监督制约“小微权力”有合力。“两个平台”,即搭建“三批十进”纪法宣传载体平台,发动群众广泛监督;搭建正风肃纪“双百行动”载体平台,上门接受群众监督。
牟泽雄:从近20年来的书法创作来看,经历了中原书风、民间书风、流行书风、小草、大草热之后,目前又回到以“二王”帖派体系为代表的所谓“新帖学”创作热中来。在各类书法展中,随处可见将经典法帖寻章摘字的仿摹、排列组合,再加上现代水墨技法的所谓“新帖学”的创作模式。表面看上去确实非常精美,点画线条的质量很高,章法结构的布局也很精巧,但如果我们把这些作品放在一起,就会发现惊人的趋同现象,就像是一个人写出来的。作为各级展览的评委和参展者,你是如何看待当前书法创作中这种“新帖学”倾向的?
如何防止“小微权力”信马由缰?抓住基层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缰绳至关重要。为此,什邡市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为村(社区)干部“注射廉洁疫苗”:通过廉洁教育拧紧思想“总开关”,让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细胞”真正入脑入心入魂,增强基层“关键少数”的“防腐抗病”能力。
干部“打疫苗” 约束“关键少数”
“‘四项制度’意在制约,‘两个平台’重在监督,两者相辅相成,实现了常抓不懈、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有力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向一线、向群众身边延伸。”方亭街道办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庆莉介绍。今年以来,方亭街道办党政班子成员和蹲点干部,已集中下沉18个社区开展每月作风盘点、交心谈心活动4次。纪检干部通过“双百行动”平台集中走访群众272户,借助“三批十进”平台开展纪法宣讲进小区院落活动14场次、参与群众630余人。
同时,该市还要求各镇(街道、经开区)组织村(社区)干部到什邡市法纪教育基地接受教育,通过职务犯罪案例,尤其是近年来发生在身边的案例触动其内心,使其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
知敬畏,是什邡市给基层干部“注射”的“廉洁组合疫苗”。
什邡市纪检监察干部通过走访群众收集问题线索
警示教育“微基地”,是该市在基层建立的“廉洁防疫站”。各镇(街道、经开区)因地制宜开辟警示教育“微基地”,将理想信念、法纪知识、典型案例、家风榜样等内容贯穿其中,或固定区域,或流动巡展,定期组织村(社区)基层干部参观学习。
“身边的案例就是‘最好的教材’,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这样的‘后半篇文章’才更有感染力和针对性。”什邡市纪委常委李洪表示。
“(孩子)肯定很失望,我已不再是他心目中那个令他尊敬的父亲的形象了……”德阳市博物馆原馆长陈洪兴声泪俱下的“自白”、痛心疾首的忏悔,敲击着观看者的心灵。“要以案为镜,引以为戒”,师古镇纪委副书记冯金玉在会上反复告诫大家。
5月31日上午,什邡市师古镇会议室里一片肃静,在场的60余名村(社区)干部神情严肃,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正在播放的由什邡市纪委监委拍摄的警示教育片《沾上铜臭味的文化净土》。
空气弹簧的承载力与其内部的压力和有效作用面积有关,一方面,通过改变气囊内的压力来静态地(车身不动)改变承载力,如图7所示。
为把清廉理念植根于村(社区)干部心中,什邡市制定了“长效免疫计划”,在村(社区)基层干部集中培训中安排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专题讲座,通过党纪法规解释、案例解析、文化涵养等,进一步传导责任压力,打造一支纪律严明、勤俭清廉,能为群众办实事的村(社区)干部队伍。
“规范‘小微权力’是基层监督的‘神经末梢’,而警示教育是监督执纪中的‘后半篇文章’。”什邡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李嫚表示,用“补丁计划”把基层“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用“廉洁疫苗”增强基层“关键少数”的“免疫力”,不仅打通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更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查了一下地图,眉山在成都至乐山的交通要道上,距离成都只有78公里。其中的象耳山,就在眉山近郊。即便李白那个时代,也不至于连一根针都买不到。再说,一个农村老太,随便就能找到一根铁杵,说明这个地方的工业,还是比较发达。
G市遏制腐败增量效果并不理想,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据调研数据显示,总体来看,2017年,全市共受理群众举报9147件,同比增加23.5%;处置问题线索4887件,同比增加18.4%。其中,初步核实线索4556件,同比增加25.8%,初核转立案1690件,同比增加49.0%;立案1917件,涉及1924人,同比分别增加42.6%和43.2%;结案1861件,同比增加38.3%;处分1725人,同比增加39.2%;从基层视角看,2017年全市立案涉及镇(街)、农村基层的案件855件,增加32.1%。其中,关于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线索61条,查结48件,立案审查25件。
(责编/周盼)
标签:什邡市论文; 基层论文; 干部论文; 群众论文; 权力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的建设论文; 组织建设论文; 《四川党的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