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湿效应论文_刘宏洋,李旭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润湿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效应,动态,表面,弯曲,液体,微结构,汗渍。

润湿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刘宏洋,李旭宇[1](2019)在《润湿效应对吸光度测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分光光度法在快速定量分析中的准确性,从润湿效应形成的机理及分光光度法的检测光路出发,提出了分析影响样本吸光度测量的一种研究方法。从理论上研究润湿效应下弯曲液面曲率对样本吸光度测量的影响;根据弯曲液面对测量的影响使用ZEMAX软件对检测光路进行重新设计;通过测量细菌悬液的吸光度,并根据测量的吸光度对细菌生长进行曲线拟合来对设计的检测光路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润湿效应对分光光度法在快速定量检测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影响就越大。(本文来源于《光学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侯莉萍[2](2018)在《基于激光反射法研究动态润湿效应及其对应的动态接触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方法是研究固-液接触时动态润湿效应的重要研究技术。动态接触角是固-液接触时主要的物理参数,也可反映固-液接触时的润湿程度。实验中主要通过光在液体弯曲液面上的反射图样来获取液体的弯曲表面和动态接触角的变化信息。基于表面物理化学的相关理论,我们提出动态润湿效应、动态接触角以及与动态润湿效应相对应的动态弯曲液面变化的光学测量方法。本文用光学方法实时测量动态润湿效应和动态接触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根据表面物理化学相关知识,讨论了固-液接触时液面的变化情况及其动态接触角的测量原理,分析了动态润湿效应。为激光反射法研究动态润湿效应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2)激光掠入射法测量细棒的动态接触角。当准直且扩束后的激光束斜入射到细棒动态润湿效应下弯曲液面时会产生动态的反射图样。反射图样有叁种:第一种反射光强分布中心接近于椭圆形暗场,暗场周围是带有清晰衍射条纹的亮场。该反射图样是从上凸弯曲液面上反射;第二种反射图案分为两部分:反射图案的一部分是中心为接近于半椭圆形暗场,暗场周围是带有清晰衍射条纹的亮场;另一部分是中心为带有清晰衍射条纹的类似半菱形的亮场,亮场周围为暗场;第叁种反射图案的中心为带有清晰衍射条纹的类似菱形的亮场,亮场周围为暗场。该反射图样是从下凹弯曲液面上反射。基于几何光学原理和Wilhelmy吊板法,分别推导出反射图样中类椭圆形暗场宽度/类菱形亮场宽度与动态接触角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反射图样的类椭圆形暗场宽度/类菱形亮场宽度计算出动态弯曲液面上对应的动态接触角。(3)动态润湿效应下细棒的动态弯曲液面轮廓的表征。利用激光束在润湿效应下动态弯曲液面上的临界反射,研究了动态弯曲液面的变化情况。当细棒垂直浸入然后抽出液体时,细棒周围的液面随细棒的浸入首先会向上弯曲;然后在细棒浸入一段时间后液面发生突变,变为向下弯曲的液面;突变过程中一侧的液面上凸,另一侧液面下凹;最后液面随细棒的抽出又会变为上凸液面。准直扩束的激光束斜入射到动态润湿效应下形成的动态弯曲液面时,动态弯曲液面的临界反射图样随着细棒的浸入/抽出变化。利用MATLAB软件的Runge-kutta方法进行数值计算对动态弯曲液面的变化情况做了表征。(4)我们提出了利用光学方法测量动态润湿效应、动态接触角及其对应的动态弯曲液面的表征。该方法具有准确、实时非接触的技术优势,而且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单根纤维的动态接触角的测量。(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陆永良,何良,陆双燕,王惠珍[3](2018)在《基于快速润湿效应的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测试中羊毛织物和羊毛贴衬难以润湿的问题,本文采用特定配方的织物润湿剂,使羊毛贴衬和羊毛织物润湿时间由30min减少至1min,同时通过优化试样带液率、试样干燥方式,建立了一种基于快速润湿效应的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纤检》期刊2018年03期)

柴国钟,曹彬彬,张征,吴化平[4](2018)在《多级微结构表面润湿性的尺度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级微结构表面,随着微结构尺度的减小,叁相接触线长度的增加,线张力对表观接触角的影响越来越大,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基于热力学理论,建立考虑线张力影响的多级结构表面接触角理论模型,给出不同状态下接触角的预测公式,具体分析微结构尺寸对多级微结构表面接触角的影响.利用热力学理论及力学平衡分析浸润一级微结构转型所需突破的临界压力及能量势垒,发现在微米尺度下,减小微结构的尺寸不仅可以提高表观接触角,而且能提高浸润转型所需的临界压力和能量势垒,有助于提高润湿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晶,姜虹宇,杜锋,刘利强,赵世才[5](2017)在《气动喷砂工艺对304不锈钢表面润湿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仿生润湿性研究中喷砂工艺常作为获取粗糙表面方法被学者使用的现状,为喷砂处理基底表面提供数据基础,文中利用试验优化方法,分析不同参数下喷砂工艺对304不锈钢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喷砂表面的微观形态和化学成分,使用接触角测试仪(OCA)测试分析喷砂试样表面润湿特性。结果表明:在优化喷砂工艺参数下(砂粒尺寸180μm;喷砂压力0.6~0.65 MPa;喷砂时间1 min),能够在304不锈钢基底表面获得粗糙结构,使润湿性能由亲水性向疏水性发生转变,获得静态接触角达到120°,动态滞后角降至13.9°的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表面工程》期刊2017年05期)

朱彤光,朱峰[6](2017)在《激光掠射法测量平板润湿效应的接触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发现了平板润湿效应弯曲液面掠入射反射光场暗区宽度和弯曲液面接触角的关系。当平行激光束掠入射到平板润湿效应弯曲液面时产生特殊的反射图样,反射图样的中间为暗区,两侧为亮区。分析了暗区宽度和弯曲液面的最大高度关系,通过测量反射图样的暗区宽度计算出弯曲液面的最大高度,进而计算出弯曲液面的接触角。建立了一种激光掠射法测量平板润湿效应接触角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杨柳青[7](2017)在《基于电润湿效应的液体振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基于电润湿的微器件由于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在微流控技术、光学透镜及光学显示器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针对目前智能穿戴式设备中显示器体积大、能耗高、不能实现透明显示这一点,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基于电润湿原理的液体振镜,在高频交流电的驱动下使液滴处于谐振工作模式从而实现高速光扫描。本文主要从模拟和实验两方面来研究。首先分析电润湿理论进而得出电润湿是水平电场力作用引起的,接着分析了直流和交流电下介电润湿的驱动机理。然后根据电润湿模型建立针-平面电极结构模拟出液滴润湿过程,与实际结果对比从而验证电润湿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由针-平面电极结构演化并结合介电润湿驱动模型得到平面电极结构,并以此结构验证了直流电润湿驱动机理。以此平面电极结构作为二维液体振镜的基本结构,在交流电的驱动下,研究振镜结构的各项参数使液滴处于谐振工作模式,模拟不同情况下光射入液滴后偏转角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液滴的谐振频率为5.6kHz,光束偏转角的变化值为10.5°。最后在ITO玻璃上经过湿法刻蚀制备电极、制备不同的介质层、旋涂法制备疏水层后对这些介质层进行耐压测试,结果表明介质层的耐压性可能与其厚度、表面洁净度、膜内有无杂质、均匀性等因素有关。(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4-01)

Patrycja,Szuma?a·Alicja,Mówińska,王勇[8](2016)在《基于可再生原料的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优异润湿性:吸附和胶束化过程中的协同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由可再生原料制备的叁种表面活性剂(APG、AE、脂肪酸钠)复配后的表面性能,主要目的是优化一元、二元、叁元复配溶液和不同p H条件下产生最佳润湿性的复配表面活性剂比例。结果表明:几种复配表面活性剂溶液在界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和混合胶束化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AE-APG复配后展现了最佳润湿性能。AE-APG-脂肪酸钠叁元复配体系在聚四氟乙烯表面和玻璃表面的接触角随着浓度增大而略微减小。此外,所有复配溶液在酸性、碱性及中性介质中都展现了良好的表面性能。与其他p H条件下相比,当p H=7时,AE∶脂肪酸钠(1∶2)、AE:APG(2∶1)和AE∶APG∶脂肪酸钠(1∶1∶1)提高了铝表面和玻璃表面的润湿力。以上研究表明:使用很少的表面活性剂可以达到清洗、润湿和增溶的效果,同时还可降低成本、保护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洗涤用品工业》期刊2016年11期)

王宇[9](2016)在《基于电润湿效应的动态聚焦超声液体透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声技术自诞生以来发展迅速,在日常生活、工程测量与检测、医学诊断与治疗和科学研究与分析的各个领域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采用超声技术进行医学诊断和治疗是生物医学工程上的重要研究方向,基于超声的医学诊疗技术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医疗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超声聚焦技术作为超声技术的关键,越来越多的被国内外科研人员重视。常见的超声聚焦方案目前有以下几种,磨制成特定面型的压电陶瓷超声聚焦换能器、特定规格的固体超声聚焦透镜和多元电子相控阵超声聚焦等。前两者超声聚焦方式采用的设备结构比较简单,但换能器的焦距或超声透镜焦距固定,使得这两种方式只能通过机械(电机、齿轮等)方式和更换透镜规格进行调焦,操作不便,调焦精度较差,使用效率不高,难以满足人们对于超声诊疗的需求;电子相控阵超声聚焦换能器是通过控制单独的压电陶瓷超声振元模块进行聚焦,其原理和结构复杂,故造价昂贵且不易应用。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动态超声聚焦方案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方向。通过文献调查,液体超声透镜已经在前人的研究中被证实可行,所以本文结合首先应用于光学聚焦领域的电润湿液体透镜原理,创新性的提出了基于电润湿效应的动态聚焦超声液体透镜,并通过数学理论建模分析和软件仿真,得到了电压等相关参数对于液体透镜的调制和影响关系。本文的动态聚焦超声双液体透镜是基于电润湿效应提出的,电润湿效应即固液叁相接触角可以通过外加调制电压的激励发生改变,实现液体透镜曲率半径的变化从而进行动态变焦。文中仿真了电压与液体透镜固液叁相接触角、透镜曲率半径的关系,对比了不同液体介质材料、不同介电层厚度对于透镜聚焦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液体透镜的物理动态形变和聚焦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得到了不同外加调制电压、不同液体介质相对介电常数、表面张力系数、介电层厚度、动力粘度系数以及不同液体透镜孔径对于液体透镜动态形变和聚焦过程的响应时间及最终面型的影响。文中通过对超声场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分析,建立了基于电润湿效应的动态聚焦超声液体透镜的理论和物理模型,并通过软件对液体透镜后聚焦声场的分布进行了仿真计算,到了不同电压调制下的液体透镜聚焦超声场分布变化,以及不同超声发射频率、不同材料声速、不同透镜孔径对于声场分布的影响关系。最后,文章还总结了该模型的优缺点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包括液体材料的选择、液体密度的调配以及理论模型与实验过程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6-04-01)

朱玉梅[10](2015)在《利用液滴动态润湿行为研究界面效应对PS超薄膜玻璃化转变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薄膜的厚度随纳米器件尺寸的减小而不断降低。当薄膜厚度降低到高分子链的尺度后,聚合物薄膜的玻璃化转变行为会与本体发生偏离。界面效应是影响聚合物薄膜玻璃化转变温度偏离本体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随着薄膜厚度的降低,界面效应的影响愈加显着。探究衡量界面相互作用强弱的物理参量能够进一步揭示界面效应影响聚合物薄膜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本质。薄膜力学性能随温度变化,利用液滴动态润湿行为可以直接研究聚合物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本文通过改变PS链末端功能基团种类和PS分子量来调节聚合物薄膜与基底的界面相互作用,利用液滴动态润湿行为及椭圆偏振仪研究了界面效应对PS超薄膜玻璃化转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不同分子量端基化PS超薄膜在Si O2基底表面的Tjm均随薄膜厚度的降低而降低。但是薄膜Tjm降低程度以及Tjm开始偏离本体的临界厚度随端基种类和PS分子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当分子量小于120 kg/mol时,相同厚度下Tjm的次序为:HO-PS-OH>HOOC-PS-COOH>H-PS-H;临界厚度的次序为:HO-PS-OH<HOOC-PS-COOH<H-PSH。并且相同厚度下分子量越小,HO-PS-OH和HOOC-PS-COOH薄膜的Tjm越高,临界厚度越小;而H-PS-H薄膜Tjm的厚度依赖性与分子量无关。当分子量大于120 kg/mol时,不同端基化PS超薄膜Tjm的厚度依赖性基本相同。基底与PS链末端功能基团间的界面相互作用差异是导致PS超薄膜具有不同玻璃化转变行为的主要原因。利用椭圆偏振仪测得的结果与液滴动态润湿行为的结果非常相似。因此,液滴动态润湿行为测量聚合物薄膜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方法是可行的且具有普适性的。(2)基底表面PS薄膜的吸附层厚度(Ra)与PS回转半径(Rg)的比值可作为衡量界面效应影响聚合物薄膜玻璃化转变温度的主要参数之一。PS超薄膜Tjm的降低值(ΔTjm)随Ra/Rg值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同时,Tjm开始偏离本体的临界厚度随Ra/Rg值的增加而线性减小。本论文首次发现了Ra/Rg与聚合物薄膜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关系,并且根据Ra/Rg值可以估测与基底间具有不同界面相互作用的聚合物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3)界面效应也对液滴在聚合物薄膜表面的stick-slip行为产生影响。不同分子量端基化PS超薄膜的最大跳跃角(Δθmax)随薄膜厚度变化的斜率Kθ以及最大跳跃角(△θmax)随wetting ridge高度变化的斜率Kw均随Ra/Rg值的增大而线性增大。表明界面相互作用越强,PS超薄膜的最大跳跃角(Δθmax)和wetting ridge高度随薄膜厚度增大得越快。(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5-04-21)

润湿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学方法是研究固-液接触时动态润湿效应的重要研究技术。动态接触角是固-液接触时主要的物理参数,也可反映固-液接触时的润湿程度。实验中主要通过光在液体弯曲液面上的反射图样来获取液体的弯曲表面和动态接触角的变化信息。基于表面物理化学的相关理论,我们提出动态润湿效应、动态接触角以及与动态润湿效应相对应的动态弯曲液面变化的光学测量方法。本文用光学方法实时测量动态润湿效应和动态接触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根据表面物理化学相关知识,讨论了固-液接触时液面的变化情况及其动态接触角的测量原理,分析了动态润湿效应。为激光反射法研究动态润湿效应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2)激光掠入射法测量细棒的动态接触角。当准直且扩束后的激光束斜入射到细棒动态润湿效应下弯曲液面时会产生动态的反射图样。反射图样有叁种:第一种反射光强分布中心接近于椭圆形暗场,暗场周围是带有清晰衍射条纹的亮场。该反射图样是从上凸弯曲液面上反射;第二种反射图案分为两部分:反射图案的一部分是中心为接近于半椭圆形暗场,暗场周围是带有清晰衍射条纹的亮场;另一部分是中心为带有清晰衍射条纹的类似半菱形的亮场,亮场周围为暗场;第叁种反射图案的中心为带有清晰衍射条纹的类似菱形的亮场,亮场周围为暗场。该反射图样是从下凹弯曲液面上反射。基于几何光学原理和Wilhelmy吊板法,分别推导出反射图样中类椭圆形暗场宽度/类菱形亮场宽度与动态接触角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反射图样的类椭圆形暗场宽度/类菱形亮场宽度计算出动态弯曲液面上对应的动态接触角。(3)动态润湿效应下细棒的动态弯曲液面轮廓的表征。利用激光束在润湿效应下动态弯曲液面上的临界反射,研究了动态弯曲液面的变化情况。当细棒垂直浸入然后抽出液体时,细棒周围的液面随细棒的浸入首先会向上弯曲;然后在细棒浸入一段时间后液面发生突变,变为向下弯曲的液面;突变过程中一侧的液面上凸,另一侧液面下凹;最后液面随细棒的抽出又会变为上凸液面。准直扩束的激光束斜入射到动态润湿效应下形成的动态弯曲液面时,动态弯曲液面的临界反射图样随着细棒的浸入/抽出变化。利用MATLAB软件的Runge-kutta方法进行数值计算对动态弯曲液面的变化情况做了表征。(4)我们提出了利用光学方法测量动态润湿效应、动态接触角及其对应的动态弯曲液面的表征。该方法具有准确、实时非接触的技术优势,而且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单根纤维的动态接触角的测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润湿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刘宏洋,李旭宇.润湿效应对吸光度测量的影响[J].光学技术.2019

[2].侯莉萍.基于激光反射法研究动态润湿效应及其对应的动态接触角[D].陕西师范大学.2018

[3].陆永良,何良,陆双燕,王惠珍.基于快速润湿效应的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方法研究[J].中国纤检.2018

[4].柴国钟,曹彬彬,张征,吴化平.多级微结构表面润湿性的尺度效应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8

[5].李晶,姜虹宇,杜锋,刘利强,赵世才.气动喷砂工艺对304不锈钢表面润湿效应的影响[J].中国表面工程.2017

[6].朱彤光,朱峰.激光掠射法测量平板润湿效应的接触角[J].激光杂志.2017

[7].杨柳青.基于电润湿效应的液体振镜研究[D].东南大学.2017

[8].Patrycja,Szuma?a·Alicja,Mówińska,王勇.基于可再生原料的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优异润湿性:吸附和胶束化过程中的协同效应[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6

[9].王宇.基于电润湿效应的动态聚焦超声液体透镜研究[D].兰州大学.2016

[10].朱玉梅.利用液滴动态润湿行为研究界面效应对PS超薄膜玻璃化转变行为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a)ZnS薄膜表面上的水滴光学图,(b)和...双平行平板润湿效应的实验装置电润湿效应原理不同介电层厚度对电润湿效应的...平板润湿效应的实验装置不同液体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对电润

标签:;  ;  ;  ;  ;  ;  ;  

润湿效应论文_刘宏洋,李旭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