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氏放线菌论文-郭斌,杨帆,贾岳,夏茜,周学东

内氏放线菌论文-郭斌,杨帆,贾岳,夏茜,周学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氏放线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氏放线菌,根面龋,基因型,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反应

内氏放线菌论文文献综述

郭斌,杨帆,贾岳,夏茜,周学东[1](2010)在《老年人根面菌斑内氏放线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型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老年人根面菌斑中内氏放线菌临床株的基因型多样性,探讨内氏放线菌基因型与根面龋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根面龋患者20例设为根面龋组,无根面龋老年人20例设为无龋组。根面龋组以暴露的无龋根面和根面龋损部位为取样位点,无龋组以暴露的根面为取样位点,刮取菌斑进行临床株的分离鉴定,并利用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分析内氏放线菌基因型的多样性。结果 2组共分离出内氏放线菌299株,选择156株进行REP-PCR分析,分离出61个不同的基因型。根面龋组无龋根面分离的57株内氏放线菌有25个基因型,根面龋损部位分离的34株有25个基因型,无龋组分离的65株有26个基因型:内氏放线菌基因型存在多样性。单个取样位点的基因型数目存在差异(P<0.05)。结论多种基因型的内氏放线菌参与了根面龋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0年06期)

贾岳,杨帆,夏茜,刘静,郭斌[2](2009)在《老年人根面龋菌斑内氏放线菌临床株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内氏放线菌在根面龋老年患者与无根面龋老年人中的分布状况,初步探讨内氏放线菌与根面龋的相关关系。方法:根据纳入标准从临床就诊老年人中随机选择老年根面龋患者及无根面龋老年人各20名。根面龋患者每位受检者选择2个菌斑取样位点:A点为暴露的无龋根面;B点为根面龋龋坏部位。无根面龋老年人每位受检者选择1个菌斑取样位点(C点):暴露的根面。刮取根面菌斑,螺旋接种仪接种,BHI培养、分离并生化鉴定内氏放线菌。结果:老年根面龋患者的龋坏根面、无龋根面以及无根龋老年人的暴露根面,内氏放线菌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内氏放线菌检出量有差异(P<0.05)。数目由高到低依次为:无根面龋老年人牙根面,根龋患者无龋根面,根龋患者龋坏根面。结论:内氏放线菌在老年人根面有较高的检出率,与根面龋密切相关。而检出量有差异,根面龋损部位内氏放线菌检出量低于根面龋患者无龋根面以及无根面龋老年人牙根面。(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09年04期)

赵丽娟,李文,郑燕[3](2008)在《内氏放线菌细胞壁成分诱导人成纤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β、-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氏放线菌菌株ATCC19246细胞壁成分能否诱导人成纤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方法采用提取脂磷壁酸(LTA)的方法提取内氏放线菌菌株ATCC19246细胞壁成分,用3种质量浓度(分别为1、10、100mg/mL)提取物分别刺激人成纤维细胞THP-1细胞株,用ELISA方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1β、IL-6、TNFα。结果THP-1细胞株可以产生一定量的IL-1β、IL-6、TNFα,以质量浓度为10mg/mL时诱导产生的量最高。结论内氏放线菌细胞壁提取物可以诱导THP-1细胞株产生IL-1β、IL-6、TNFα,但随着质量浓度变化产生的量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08年05期)

刘娅玲,胡涛,张静仪,周学东[4](2007)在《影响内氏放线菌尿素酶活性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种生态环境因素对内氏放线菌尿素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检测氮源物质、糖源物质、酸性环境对内氏放线菌尿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当细菌生长环境中pH值呈弱酸性、或氮源物质缺乏或糖源物质丰富,内氏放线菌尿素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在pH6.0,氮源缺乏而糖源丰富的培养条件下,内氏放线菌尿素酶活性可高达149.7nmol/min.mg cell protein。结论氮源物质、糖源物质、pH值均是影响内氏放线菌尿素酶活性的环境因素;当牙菌斑致龋性增强时,内氏放线菌尿素活性表达可能也随之提高。(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刘娅玲,胡涛,周学东[5](2007)在《内氏放线菌尿素酶基因表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模拟内氏放线菌在牙菌斑中的生物膜状态,探索环境因素和生存状态对细菌尿素酶活性和尿素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培养的恒化器模型培养内氏放线菌单菌种生物膜,使用酶底物反应法和实时PCR技术分别在生化水平和基因水平检测氮源物质、糖源物质、pH值和清除率对尿素酶活性和尿素酶UreC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比较细菌在膜状态下和浮游状态下尿素酶活性和尿素酶UreC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研究发现,在如下培养条件下内氏放线菌尿素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培养基中氮源物质缺乏;培养基中糖源物质丰富;培养基保持在中性pH值;培养基保持高清除率。但是仅氮源物质缺乏和高清除率对尿素酶UreC基因转录具有诱导作用。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内氏放线菌在膜状态与浮游状态相比,尿素酶活性高出10~16倍;尿素酶UreC基因转录水平高出1.7~2.4倍结论:内氏放线菌在生物膜状态下和浮游状态相比,尿素酶活性以及尿素酶UreC基因表达具有很大差异;氮源物质、糖源物质、pH值、清除率均可以影响细菌尿素酶活性表达,但仅氮源物质和清陈率能够影响尿素酶UreC基因转录;氮源物质和清除率对尿素酶UreC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发生在转录水平。(本文来源于《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7-03-01)

刘娅玲,胡涛,张静仪,周学东[6](2005)在《内氏放线菌尿素酶对牙菌斑生物膜酸碱平衡调节作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在牙菌斑生物膜天然环境中,内氏放线菌尿素酶能否发挥高效尿素水解反应,以及尿素水解对口腔环境中pH值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寻找内氏放线菌尿素水解的最适条件,监测尿素水解调节细菌产酸后的pH值变化。采用SPSS软件包,对酶促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与相关分析。结果:内氏放线菌尿素酶米氏常数Km=7.5mmol/L,在口腔中正常尿素浓度3~10mmol/L范围内,内氏放线菌尿素酶催化活性大约保持在最大活性的20%~63%;内氏放线菌尿素酶最适pH值=6.5,但是在牙菌斑临界pH5.0,尿素酶活性仍保持40%的最大活性;在口腔正常尿素浓度范围内,内氏放线菌尿素水解产物中和细菌产酸后,pH值不会下降到牙菌斑临界pH5.0以下。结论:在牙菌斑生物膜中,内氏放线菌尿素酶可以发挥高效尿素水解反应,尿素水解对口腔环境pH值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口腔医学》期刊2005年06期)

张悦贤,徐英春,陈民钧[7](2004)在《从组织中分离出一株厌氧内氏放线菌》一文中研究指出20 0 3年 12月我院从 1例“常见变异性免疫缺陷病继发增殖性脓皮病”儿童鼻组织中分离 1株厌氧内氏放线菌(A naeslundii)。患儿男 8岁 ,河北籍学生 ,因无明显诱因 ,下颏部出现一米粒大小的脓泡 ,后逐渐扩展 ,并波及整个下颏部 ,融合(本文来源于《中华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04年12期)

张悦娴,徐英春,谢秀丽,王澎,陈民均[8](2004)在《从组织中分离出一株厌氧内氏放线菌》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一免疫缺陷病继发增殖性脓皮病患者的鼻部取组织标本2块,经研磨后,在需氧和厌氧环境中进行培养分离,生化鉴定为内氏放线菌。文章介绍了厌氧菌的培养及分离方法,生化反应结果。还对继发感染病因发表了看法。讨论1.厌氧放线菌属最常见已知有6个种,最常见衣氏、内氏、粘放线菌、龋齿放线菌等。感染部位多见于颈面部、肺部腹部和脑部引起脓肿、骨髓炎等。需氧条件生长差,需要72小时后才长呈针尖状。我室2003年从组织中分离到2例放线菌属,一例龋齿放线菌,一例内氏放线菌。回报结果符合。均为面部感染。2.不常见细菌与慢性疾病有关。本例为血小板减少一年半时间的患(本文来源于《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4-12-01)

张国驰,刘正[9](1991)在《常用口腔菌斑抑制剂对口腔粘性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临床常用菌斑抑制剂和普通含氟防龋剂对临床收集的粘性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菌株及其标准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实验结果为选择对根龋和牙龈炎防治的制剂提供可利用的资料。(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纵横》期刊1991年02期)

内氏放线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内氏放线菌在根面龋老年患者与无根面龋老年人中的分布状况,初步探讨内氏放线菌与根面龋的相关关系。方法:根据纳入标准从临床就诊老年人中随机选择老年根面龋患者及无根面龋老年人各20名。根面龋患者每位受检者选择2个菌斑取样位点:A点为暴露的无龋根面;B点为根面龋龋坏部位。无根面龋老年人每位受检者选择1个菌斑取样位点(C点):暴露的根面。刮取根面菌斑,螺旋接种仪接种,BHI培养、分离并生化鉴定内氏放线菌。结果:老年根面龋患者的龋坏根面、无龋根面以及无根龋老年人的暴露根面,内氏放线菌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内氏放线菌检出量有差异(P<0.05)。数目由高到低依次为:无根面龋老年人牙根面,根龋患者无龋根面,根龋患者龋坏根面。结论:内氏放线菌在老年人根面有较高的检出率,与根面龋密切相关。而检出量有差异,根面龋损部位内氏放线菌检出量低于根面龋患者无龋根面以及无根面龋老年人牙根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氏放线菌论文参考文献

[1].郭斌,杨帆,贾岳,夏茜,周学东.老年人根面菌斑内氏放线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型多样性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

[2].贾岳,杨帆,夏茜,刘静,郭斌.老年人根面龋菌斑内氏放线菌临床株的分离与鉴定[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

[3].赵丽娟,李文,郑燕.内氏放线菌细胞壁成分诱导人成纤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β、-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

[4].刘娅玲,胡涛,张静仪,周学东.影响内氏放线菌尿素酶活性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

[5].刘娅玲,胡涛,周学东.内氏放线菌尿素酶基因表达的研究[C].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

[6].刘娅玲,胡涛,张静仪,周学东.内氏放线菌尿素酶对牙菌斑生物膜酸碱平衡调节作用的初步研究[J].上海口腔医学.2005

[7].张悦贤,徐英春,陈民钧.从组织中分离出一株厌氧内氏放线菌[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

[8].张悦娴,徐英春,谢秀丽,王澎,陈民均.从组织中分离出一株厌氧内氏放线菌[C].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

[9].张国驰,刘正.常用口腔菌斑抑制剂对口腔粘性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的作用[J].口腔医学纵横.1991

标签:;  ;  ;  ;  

内氏放线菌论文-郭斌,杨帆,贾岳,夏茜,周学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