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乌塘鳢LGP2、MDA5和MAVS基因分子克隆及免疫应答分析

中华乌塘鳢LGP2、MDA5和MAVS基因分子克隆及免疫应答分析

论文摘要

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是中国一类极富营养价值的经济鱼种,远销港澳等地。但随着人工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养殖密度的增大,在水体环境中的各类微生物数量增加。当微生物侵染中华乌塘鳢时,会导致产生相关的疾病,影响其养殖业的发展,是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华乌塘鳢是低等脊椎动物,由于特异性免疫并不发达,依赖先天免疫抵抗微生物入侵。先天免疫系统主要是通过TLRs、NLRs和RLRs三类家族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发挥免疫应答反应,引起促炎细胞因子以及干扰素的表达。其中RLRs是一类新型的胞内识别病毒的模式识别受体家族,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类家族由三个成员组成,它们分别是LGP2(Laboratory of Genetics and Physiology2)、RIG-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 1)和MDA5(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 5)。结构上,RIG-I和MDA5蛋白在N末端具有两个串联CARD结构域,可以通过CARD-CARD结构域与定位在线粒体膜上的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相互作用来激活免疫途径,LGP2缺少CARD结构域,但同样有复杂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根据实验室转录组中的已有基因序列,通过PCR克隆得到中华乌塘鳢LGP2、MDA5和MAVS基因,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分子特征,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中华乌塘鳢LGP2、MDA5和MAVS基因在poly(I:C)感染后的表达水平变化,推测LGP2、MDA5和MAVS基因在中华乌塘鳢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中华乌塘鳢LGP2基因(BsLGP2)的编码序列为2040 bp,编码679个氨基酸。经预测发现BsLGP2蛋白包括DEXDc、HELICc和RD三个保守的结构域。Real-time PCR实验结果说明BsLGP2基因在健康中华乌塘鳢的10个组织中普遍表达,在头肾中表达量最高,而在肠中表达很低。注射poly(I:C)后除脾脏外的其他免疫器官早期BsLGP2基因表达量明显上调。在外周血中BsLGP2基因表达量持续上调(48 h,约158倍);BsLGP2基因表达量在头肾和肝脏中的12 h达到峰值(约17倍和约70倍);而BsLGP2基因在脾脏中早期表达量下调,12 h后表达量迅速上调并在24 h达到最高峰(约1.3倍)。这说明BsLGP2基因可能在先天抗病毒免疫中发挥正调控作用。BsMDA5编码序列为2988 bp,编码995个氨基酸。预测BsMDA5蛋白的结构域是保守的,它们分别是CARDs、DEXDc、HELICc和RD。BsMDA5基因在试验的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皮肤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外周血,但在肠和脑中表达量很低。相比对照组(PBS)中的BsMDA5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在poly(I:C)刺激下的免疫组织中迅速上调,且展现先上升达到峰值后急速下降的趋向。在外周血、头肾和肝脏中BsMDA5在3 h表达量明显上调,在12 h达到最高表达量(约30倍,约3.78倍,约21.78倍)。脾脏中BsMDA5基因表达量在24 h达到峰值(约3.22倍),说明中华乌塘鳢MDA5基因在先天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BsMAVS编码序列为2484 bp,编码827个氨基酸。预测发现BsMAVS蛋白包括1个保守的CARD结构域和2段内部重复序列(RPT1)。通过Real-time PCR检测BsMAVS基因在正常中华乌塘鳢组织广泛表达,且在头肾和脾脏中表达量最高,而在肠中具有很低的表达量。在poly(I:C)刺激后的外周血、头肾、脾脏和肝脏中,BsMAVS基因表达量在外周血中迅速且明显上调,并持续表达(48 h,约30倍);在头肾中BsMAVS基因的表达量在3 h-12 h呈现下调表达,但在12 h后表达量明显上调,并在24 h达到最高峰(约1.3倍);BsMAVS基因在肝脏中早期表达量上调并达到峰值(3 h,约1.53倍);脾脏中BsMAVS基因表达量在早期下调,6 h后迅速上升并在12 h达到峰值(约1.2倍),推测BsMAVS基因在先天免疫应答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之,本研究中克隆了中华乌塘鳢LGP2、MDA5和MAVS基因编码序列,初步研究了LGP2、MDA5和MAVS基因的表达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sLGP2可能在先天抗病毒免疫中发挥正调控作用,是RLR抗病毒信号通路中的正调控因子;BsMDA5基因可能参与先天抗病毒免疫应答并发挥重要作用;BsMAVS基因虽缺失TM结构域,但仍在先天抗病毒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这为研究中华乌塘鳢RLR信号途径及相关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对中华乌塘鳢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中华乌塘鳢简介
  •     1.1.1 形态特征
  •     1.1.2 生活习性
  •     1.1.3 研究现状
  •   1.2 先天免疫模式识别受体种类
  •   1.3 RLR家族成员及MAVS基因的结构特征
  •   1.4 RLR家族成员识别病毒的特异性
  •   1.5 RLR介导的抗病毒信号通路
  •   1.6 RLR家族和MAVS在哺乳类的研究
  •   1.7 RLR家族和MAVS在鱼类中的研究
  •   1.8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二章 中华乌塘鳢LGP2 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   2.1 绪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RNA提取与测定
  •     2.2.3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2.2.4 LGP2 基因克隆
  •     2.2.5 中华乌塘鳢LGP2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2.2.6 实时荧光定量实验
  •   2.3 结果
  •     2.3.1 中华乌塘鳢LGP2 基因序列分析
  •     2.3.2 LGP2 蛋白结构域比较
  •     2.3.3 LGP2 蛋白多序列比对
  •     2.3.4 LGP2 蛋白三维结构分析
  •     2.3.5 LGP2 基因进化分析
  •     2.3.6 正常组织中BsLGP2 基因的表达分析
  •     2.3.7 poly(I:C)作用下BsLGP2 基因的时序表达变化
  •   2.4 讨论
  • 第三章 中华乌塘鳢MDA5 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   3.1 绪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MDA5 基因克隆
  •     3.2.2 中华乌塘鳢MDA5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3.2.3 实时荧光定量实验
  •   3.3 实验结果
  •     3.3.1 中华乌塘鳢MDA5 基因克隆
  •     3.3.2 BsMDA5 基因序列分析
  •     3.3.3 MDA5 蛋白结构域比较
  •     3.3.4 MDA5 蛋白多序列比对
  •     3.3.5 MDA5 蛋白三维结构分析
  •     3.3.6 MDA5 基因进化分析
  •     3.3.7 正常组织中BsMDA5 基因的表达分析
  •     3.3.8 poly(I:C)刺激后BsMDA5 基因的表达变化
  •   3.4 讨论
  • 第四章 中华乌塘鳢MAVS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   4.1 绪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MAVS基因克隆
  •     4.2.2 中华乌塘鳢MAVS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4.2.3 实时荧光定量实验
  •   4.3 实验结果
  •     4.3.1 中华乌塘鳢MAVS基因克隆
  •     4.3.2 BsMAVS基因序列分析
  •     4.3.3 MAVS蛋白结构域比较
  •     4.3.4 MAVS蛋白多序列比对
  •     4.3.5 MAVS蛋白三维结构分析
  •     4.3.6 MAVS基因进化分析
  •     4.3.7 在正常组织中BsMAVS基因的表达分析
  •     4.3.8 poly(I:C)刺激下的BsMAVS基因表达时序变化
  •   4.4 讨论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创新点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周真真

    导师: 张建设

    关键词: 中华乌塘鳢,基因克隆,抗病毒免疫

    来源: 浙江海洋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生物学,水产和渔业

    单位: 浙江海洋大学

    基金: 国家海洋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5025

    分类号: S917.4;Q78

    DOI: 10.27747/d.cnki.gzjhy.2019.000332

    总页数: 80

    文件大小: 5280K

    下载量: 39

    相关论文文献

    • [1].养殖中华乌塘鳢致病性弧菌的分离鉴定[J].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 [2].溶解氧变化对中华乌塘鳢酶活的影响及其低氧耐受力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3)
    • [3].中华乌塘鳢温棚越冬养殖技术试验[J]. 海洋与渔业 2017(03)
    • [4].中华乌塘鳢温棚越冬养殖试验[J]. 海洋与渔业 2014(06)
    • [5].3种不同来源中华乌塘鳢成鱼肉质比较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 2018(10)
    • [6].中华乌塘鳢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养殖试验[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 [7].中华乌塘鳢养殖方法[J]. 农家科技 2012(03)
    • [8].中华乌塘鳢池塘养殖技术[J]. 科学养鱼 2012(12)
    • [9].中华乌塘鳢苗种健康培育技术[J]. 中国水产 2010(04)
    • [10].中华乌塘鳢高产养殖技术要点[J]. 水产科技 2009(05)
    • [11].中华乌塘鳢血细胞的研究[J]. 台湾海峡 2009(01)
    • [12].中华乌塘鳢高产高效养殖技术[J]. 广西水产科技 2009(02)
    • [13].养殖模式及酸和硫化物胁迫对中华乌塘鳢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广西科学 2017(05)
    • [14].中华乌塘鳢池塘无公害高产养殖技术[J]. 养殖与饲料 2010(06)
    • [15].中华乌塘鳢与南美白对虾池塘混养试验[J]. 科学养鱼 2008(02)
    • [16].三唑磷对中华乌塘鳢的急性毒性及乙酰胆碱酯酶毒性效应[J]. 海洋环境科学 2011(03)
    • [17].壬基酚对中华乌塘鳢精子发生及活力的影响[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18].中华乌塘鳢池塘养殖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18)
    • [19].中华乌塘鳢嗅觉系统孕酮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J]. 中国水产科学 2011(05)
    • [20].中华乌塘鳢纤毛嗅神经元的分离及其电生理[J]. 中国水产科学 2013(02)
    • [21].野生、池塘养殖及红树林生态养殖中华乌塘鳢成鱼的形态判别[J]. 南方农业学报 2017(10)
    • [22].湛江红树林区地埋管网系统中华乌塘鳢保育研究[J]. 南方水产科学 2018(04)
    • [23].推介两个水产养殖优良品种[J]. 农村百事通 2014(05)
    • [24].三唑磷对中华乌塘鳢乙酰胆碱酯酶毒性效应及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 2009(S1)
    • [25].云斑尖塘鳢和中华乌塘鳢属间杂交的初步研究[J]. 科学养鱼 2013(08)
    • [26].中华乌塘鳢血清性类固醇激素含量与性腺发育的关系及其季节变化[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27].中华乌塘鳢雌雄异体和雌雄同体性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季节变化与差异[J]. 台湾海峡 2011(03)
    • [28].中华乌塘鳢精子入卵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29].17α-P和PGE_2暴露对中华乌塘鳢排卵以及嗅觉系统孕酮和PGE_2受体表达的影响[J]. 中国水产科学 2013(03)
    • [30].线纹尖塘鳢的形态特征、染色体核型及分类学地位[J]. 海洋湖沼通报 2008(02)

    标签:;  ;  ;  

    中华乌塘鳢LGP2、MDA5和MAVS基因分子克隆及免疫应答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