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胆汁引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胆道,胆汁,黄疸,总管,支架,胆管,造影。
胆汁引流论文文献综述
李静娴[1](2019)在《探讨集束性风险管理在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胆道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晚期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通过集束性风险管理在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胆道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方法将该院收治的76例晚期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进行集束性护理管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意外脱管、压疮和感染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意外脱管、压疮和感染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上明显比对照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性护理管理和常规护理在晚期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护理上都具有一定的护理效果,但是集束性护理管理在该次研究中比常规护理的护理作用更加明显。集束性护理管理对晚期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意外脱管、压疮和感染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提高晚期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满意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9年30期)
周泉宇,雷泽华[2](2019)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胆汁引流方式选择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不同术前胆汁引流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及引流减黄疗效,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2007年1月-2018年6月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和PubMed、EMbase等数据库中关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胆汁引流的文献,采用NOS评分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次Meta分析最终共纳入11篇文献。分析结果显示: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患者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高于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的患者(RR=0.64;95%CI:0.42~0.98;P=0.040 0);行PTBD的患者术后引流减黄疗效优于行ERCP的患者(RR=2.12;95%CI:1.41~3.20;P=0.000 3);行ERCP的患者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高于行PTBD的患者(RR=0.29;95%CI:0.15~0.57;P=0.000 3);而行PTBD与ERCP的患者其术后出血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4;95%CI:0.62~2.46;P=0.540 0)。行经内镜鼻胆道引流(ENBD)与行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EBS)的患者术后并发胆管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1;95%CI:0.25~1.04;P=0.060 0),且行ENBD与EBS的患者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RR=0.62;95%CI:0.29~1.32;P=0.210 0)。结论对于诊断明确,需行胆汁引流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可选择行PTBD术。PTBD与ERCP相比,不但具有更高的胆汁淤积改善率,而且术后胆道感染、胰腺炎的发生率均更低,是术前胆汁引流、减黄的首选方式。(本文来源于《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05期)
宝音,连晓萌[3](2019)在《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后到胆道出血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时使用PTBD(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后出现胆道出血的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我院梗阻性黄疸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PTBD,对治疗状况进行分析。结果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胆红素指数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14例出现胆道出血,给予止血药物,平均止血时间(4.0±0.7)d;术后第一天平均引流量(459.25±21.30)mL。结论在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干预中,PTBD的疗效较为理想,但术后容易出现胆道出血,必须对穿刺水平进行不断优化和提升,才能降低该术后并发症的出现风险。(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4期)
王志毅,许春芳[4](2019)在《不同材质支架对壶腹周围癌胆汁引流的近期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壶腹周围癌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下置入不同材质胆道支架对胆汁引流的近期效果。方法 124例壶腹周围癌患者ERCP下置入胆道支架行胆汁引流治疗,按支架材质的不同分为金属组(67例)和塑料组(57例),比较两组置入支架引流前3 d与引流后10 d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引流前后金属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的差值分别为123.4(66.5,173.5)μmol/L、90.3(52.1,125.3)μmol/L、185.0(79.3,302.0)U/L、277.0(140.1,485.9)U/L,而塑料组分别为25.7(7.7,128.0)μmol/L、23.8(4.0,82.4)μmol/L、131.4(44.8,339.0)U/L、220.9(65.0,369.0)U/L,金属组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下降程度高于塑料组(P<0.01),两组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下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属支架解除壶腹周围癌患者胆道梗阻、引流黄疸近期效果较塑料支架好。(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9年07期)
吴翔宇[5](2019)在《经鼻胆管引流术后胆汁微生物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引起胆道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及相关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情况及其变化,给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初步探索非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细菌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4月期间在本中心行ENBD(经鼻胆管引流术)患者的胆汁标本,将患者分为胆道感染组及非胆道感染组,分别对这些患者胆汁的微生物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87例患者,其中男性138例,女性149例,平均年龄64.7±16.0岁(18-101岁)。胆道感染组患者142例,非胆道感染组患者145例。胆道感染组胆汁培养阳性率70.4%(100/142),非胆道感染组为59.3%(86/145),两组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4%vs 59.3%,P=0.049)。2.两组患者胆汁微生物均以革兰阴性菌最为常见,分别占各组总菌株数的58.75%、56.67%。两组最常见的五种细菌相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铅黄肠球菌。两组患者培养出的菌种数及构成不同。3.胆道感染组中革兰阴性肠杆菌中产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检出率为43.6%,非胆道感染组为3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1%vs 43.6%,P=0.415);胆道感染组中CRE(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所占比例为18.1%(29/160),非胆道感染组为24.2%(29/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1%vs 24.2%,P=0.217)。两组患者培养出的CRE中最常见的为均大肠埃希菌(分别占胆道感染组CRE总株数的44.8%,非胆道感染组的62.1%)及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胆道感染组CRE总株数的41.4%,非胆道感染组的24.1%)。4.革兰阴性菌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为敏感,常用的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唑林、头孢曲松耐药率较高,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耐药情况较前述5种抗生素相对较少,但亦不容乐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美罗培南敏感性明显低于厄他培南及亚胺培南。革兰阳性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较为敏感,对氟喹诺酮类敏感性欠佳。真菌对常用的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等抗真菌药均敏感。结论目前胆道细菌耐药情况越发严峻,尤其是革兰阴性菌。其中产ESBLs菌、CRE更加增加了临床上抗感染治疗的难度,临床医师要重视这种严峻的形势,及时更新当地抗菌谱,根据致病菌分布情况及抗生素药物敏感性情况更加谨慎、合理地选择抗生素,并积极控制院内感染。此外,我们发现非胆道感染患者胆道也存在细菌、真菌,其来源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9-04-01)
齐璐璐[6](2018)在《喝自己引流的胆汁治自己的病》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特约记者齐璐璐)“准备一只带刻度、消过毒的玻璃烧杯留放,服用前在烧杯口放置两层纱布,清除杂质;温度控制在40℃内,服用前滴入7滴~8滴柠檬汁可改善口感。”这是76岁的陈老伯日前写给医生的信中附上的一份特殊“食谱”——胆汁引流液服用心得。(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8-11-15)
刘茂春[7](2018)在《生长抑素治疗胆道引流术后水样胆汁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性分析6例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术后出现水样胆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给予生长抑素治疗,最终取得满意疗效。说明生长抑素对胆道引流术后水样胆汁的治疗效果确切。(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8年20期)
谢经丰,范基元,袁晟光[8](2018)在《外源性胆汁酸恢复胆道外引流导致的肝再生障碍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源性胆汁酸(CA)恢复胆道外引流导致的肝再生障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设为未引流组(未引流组,n=30)、外引流组(ED组,n=30)、外引流同时补充0.2%外源性胆汁酸组(ED+0.2%CA组,n=30),各组于实验第7天行部分(70%)肝切除,检测各组肝切除术后不同时间点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检测回肠组织成纤维生长因子15(FGF15)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ED组的FGF15蛋白及mRNA在肝部分切除术后各时段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ED+0.2%CA组和未引流组(P <0.05),其表达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24h达到高峰,峰值较ED+0.2%CA组和未引流组明显偏低(P <0.05),而ED+0.2%CA组的FGF15蛋白及mRNA各时段的表达明显低于未引流组,峰值较未引流组明显偏低(P <0.05)。在肝切除术后,ED组与ED+0.2%CA组和未引流组相比,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在48 h和72 h时段明显降低(P <0.05);而ED+0.2%CA组与未引流组相比,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水平在48 h时段明显降低(P <0.05)。结论外源性胆汁酸可以部分恢复胆道外引流导致的肝再生延迟,其可能机制是与其上调肠道FGF15的表达从而促进肝再生有关。(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9期)
邱发东,程先睿[9](2018)在《肝囊肿置管硬化后胆汁性引流液的产生原因与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肝囊肿经皮穿刺置管硬化后出现胆汁性引流液的原因及相关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过程中引流液染有胆汁的肝囊肿患者9例,均行囊腔造影,3例引入留置导管后即抽吸出浅绿色黏液样液体,3例抽净囊液后稍加负压即抽出浅绿色液体,2例注射无水酒精15 min后抽出浅绿色浑浊液体,1例置管后持续抽吸出浅绿色黏性液体。结果:5例改变操作技术(抽吸囊液及注射酒精时轻柔缓慢、勿加压)、3例调整导管位置、1例延长留置导管引流时间(10 d)后,胆汁性引流液消失,继续硬化治疗。结论:肝囊肿穿刺置管后出现胆汁性引流液可能与囊内压改变、囊壁损伤和侧孔位置不当有关,应经导管行囊腔造影,确认无胆管显影,通过消除负压吸引、加压注射,调整导管位置及盘曲张力,延长引流,待引流液胆汁消失变清亮,再继续行囊腔硬化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蒋飞,颜渊,黄辉,王明全,叶丹丽[10](2018)在《ERCP术行胆汁引流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行胆汁引流后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选取526例胆囊结石患者,其中合并肝外胆总管结石89例(ERCP术后行LC术,观察组);单纯结石性胆囊炎患者437例,根据性别、年龄(±5岁)、是否吸烟、术中阿片类药物使用总量等指标进行11分层匹配得出对照组89例(单纯LC术)。对2组术后3、6、12、24h恶心呕吐进行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比较2组术后各时段(0~6h、>6~12h、>12~24h)VAS>4分(中重度PONV)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6、12、24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段VAS>4分的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RCP术行胆汁引流能够降低LC术PONV的发生率,其原因可能与ERCP术行胆汁引流能够减少胆汁反流入胃有关。(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学》期刊2018年07期)
胆汁引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不同术前胆汁引流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及引流减黄疗效,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2007年1月-2018年6月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和PubMed、EMbase等数据库中关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胆汁引流的文献,采用NOS评分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次Meta分析最终共纳入11篇文献。分析结果显示: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患者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高于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的患者(RR=0.64;95%CI:0.42~0.98;P=0.040 0);行PTBD的患者术后引流减黄疗效优于行ERCP的患者(RR=2.12;95%CI:1.41~3.20;P=0.000 3);行ERCP的患者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高于行PTBD的患者(RR=0.29;95%CI:0.15~0.57;P=0.000 3);而行PTBD与ERCP的患者其术后出血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4;95%CI:0.62~2.46;P=0.540 0)。行经内镜鼻胆道引流(ENBD)与行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EBS)的患者术后并发胆管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1;95%CI:0.25~1.04;P=0.060 0),且行ENBD与EBS的患者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RR=0.62;95%CI:0.29~1.32;P=0.210 0)。结论对于诊断明确,需行胆汁引流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可选择行PTBD术。PTBD与ERCP相比,不但具有更高的胆汁淤积改善率,而且术后胆道感染、胰腺炎的发生率均更低,是术前胆汁引流、减黄的首选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胆汁引流论文参考文献
[1].李静娴.探讨集束性风险管理在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胆道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9
[2].周泉宇,雷泽华.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胆汁引流方式选择的Meta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3].宝音,连晓萌.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后到胆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4].王志毅,许春芳.不同材质支架对壶腹周围癌胆汁引流的近期效果[J].江苏医药.2019
[5].吴翔宇.经鼻胆管引流术后胆汁微生物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析[D].南京医科大学.2019
[6].齐璐璐.喝自己引流的胆汁治自己的病[N].健康报.2018
[7].刘茂春.生长抑素治疗胆道引流术后水样胆汁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
[8].谢经丰,范基元,袁晟光.外源性胆汁酸恢复胆道外引流导致的肝再生障碍及其机制[J].实用医学杂志.2018
[9].邱发东,程先睿.肝囊肿置管硬化后胆汁性引流液的产生原因与处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8
[10].蒋飞,颜渊,黄辉,王明全,叶丹丽.ERCP术行胆汁引流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