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多挡电驱动桥总成及电动车;包括永磁同步电机、自动变速箱和驱动桥;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动力输入轴对应驱动连接,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差速输出轴与所述差速器的输入轴对应驱动连接;所述永磁同步电机输出的动力可经过所述自动变速箱进行调整后在输入所述驱动桥,拓宽驱动电机的高效应用区间,降低整车系统能耗,在满足的最大爬坡度时,最高车速较高,有助于提升整车续航里程。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新型多挡电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桥、永磁同步电机、自动变速箱;所述驱动桥包括驱动桥壳和安装于该驱动桥壳内的差速器,该差速器的两输出轴分别通过车轮传动轴对应连接两驱动轮;所述永磁同步电机通过电机托架与所述驱动桥壳对应固接,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动力输入端对应固接;该永磁同步电机内设动力输出轴,该动力输出轴与设置于所述自动变速箱内的动力输入轴驱动连接,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变速输出轴与所述差速器的输入轴对应驱动连接;所述电机托架包括固定于所述驱动桥壳的轴管套外的管接座和对应连接在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端部的连接板,所述管接座与所述连接板固定;所述管接座固定于所述轴管套的侧向,所述连接板也位于所述管接座的侧向设置。
设计方案
1.一种新型多挡电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桥、永磁同步电机、自动变速箱;所述驱动桥包括驱动桥壳和安装于该驱动桥壳内的差速器,该差速器的两输出轴分别通过车轮传动轴对应连接两驱动轮;所述永磁同步电机通过电机托架与所述驱动桥壳对应固接,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动力输入端对应固接;该永磁同步电机内设动力输出轴,该动力输出轴与设置于所述自动变速箱内的动力输入轴驱动连接,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变速输出轴与所述差速器的输入轴对应驱动连接;所述电机托架包括固定于所述驱动桥壳的轴管套外的管接座和对应连接在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端部的连接板,所述管接座与所述连接板固定;所述管接座固定于所述轴管套的侧向,所述连接板也位于所述管接座的侧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多挡电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动力输入轴通过花键插装结构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多挡电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花键插装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动力输入轴上的插头,和设置于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端部的插口,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口对应插装;沿所述插头外壁周向布设多个限位凸棱,沿所述插口内壁周向布设多个限位凹槽,各所述限位凸棱与各所述限位凹槽一一对应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新型多挡电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电机连接部和与该电机连接部的侧边弯折连接的管接座连接部;所述管接座连接部与所述管接座对应连接;所述电机连接部与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端部对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多挡电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还包括两边分别与所述电机连接部和所述管接座连接部对应连接的强度加强筋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新型多挡电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连接部与所述管接座连接部一体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新型多挡电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连接部所在平面与所述管接座连接部所在平面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新型多挡电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轴管套上均设置车架连接座;两所述车架连接座对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新型多挡电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座和所述连接板的材质均为冷轧钢板。
10.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新型多挡电驱动桥总成。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多挡电驱动桥总成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为满足爬坡需要,目前上市场上的电动车广泛采用低速大扭矩驱动电机直接连接驱动桥;此种低速大扭矩驱动电机体积较大,为将其稳定的安装车架上,需要使用多个悬置支架,这就造成了电驱动桥总成安装麻烦,且悬置支架价格较高,增加了电驱动桥总成的成本;同时,此种低速大扭矩驱动电机均匹配单一速比的减速器,在满足的最大爬坡度时,最高车速则普遍偏低,通常在80km\/h,整车系统能耗较高,不利于提高需要里程。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急需提供一种新的新型多挡电驱动桥总成及电动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新型多挡电驱动桥总成及电动车,通过所述自动变速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驱动桥总成的输出扭矩单一,在满足的最大爬坡度时,最高车速普遍偏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多挡电驱动桥总成,包括驱动桥、永磁同步电机、自动变速箱;所述驱动桥包括驱动桥壳和安装于该驱动桥壳内的差速器,该差速器的两输出轴分别通过车轮传动轴对应连接两驱动轮;所述永磁同步电机通过电机托架与所述驱动桥壳对应固接,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动力输入端对应固接;该永磁同步电机内设动力输出轴,该动力输出轴与设置于所述自动变速箱内的动力输入轴驱动连接,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变速输出轴与所述差速器的输入轴对应驱动连接;所述电机托架包括固定于所述驱动桥壳的轴管套外的管接座和对应连接在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端部的连接板,所述管接座与所述连接板固定;所述管接座固定于所述轴管套的侧向,所述连接板也位于所述管接座的侧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动力输入轴通过花键插装结构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花键插装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动力输入轴上的插头,和设置于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端部的插口,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口对应插装;沿所述插头外壁周向布设多个限位凸棱,沿所述插口内壁周向布设多个限位凹槽,各所述限位凸棱与各所述限位凹槽一一对应插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包括电机连接部和与该电机连接部的侧边弯折连接的管接座连接部;所述管接座连接部与所述管接座对应连接;所述电机连接部与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端部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还包括两边分别与所述电机连接部和所述管接座连接部对应连接的强度加强筋板。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连接部与所述管接座连接部一体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连接部所在平面与所述管接座连接部所在平面垂直。
进一步地,两所述轴管套上均设置车架连接座;两所述车架连接座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管接座和所述连接板的材质均为冷轧钢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一种电动车,包括如上任一所述新型多挡电驱动桥总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进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多挡电驱动桥总成采用采用包括驱动桥、永磁同步电机和自动变速箱;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动力输入轴驱动连接,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变速输出轴与所述差速器的输入轴对应驱动连接;所述电机托架包括固定于所述驱动桥壳的轴管套外的管接座和对应连接在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端部的连接板,所述管接座与所述连接板固定;所述管接座固定于所述轴管套的侧向,所述连接板也位于所述管接座的侧向设置的设计;所述永磁同步电机输出的动力可经过所述自动变速箱进行调整后在输入所述驱动桥,拓宽驱动电机的高效应用区间,降低整车系统能耗,在满足的最大爬坡度时,最高车速较高,有助于提升整车续航里程。同时,采用所述管接座设置于所述驱动桥壳的轴管套外侧,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管接座的侧向,当所述永磁同步电机产生上下晃动的趋势时,该力可沿所述连接板全部传递到所述管接座上,防止所述连接板因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上下晃动而被折断,有助于所述永磁同步电机连接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新型多挡电驱动桥总成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板的电结构示意图(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永磁同步电机与所述自动变速箱连接的示意图(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花键插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B-B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驱动桥总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所述自动变速箱与所述差速器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多挡电驱动桥总成,包括驱动桥、永磁同步电机1、自动变速箱2;所述驱动桥包括驱动桥壳31和安装于该驱动桥壳内的差速器32,该差速器32的两输出轴321分别通过车轮传动轴33对应连接两驱动轮34;所述差速器的两输出轴321架设于所述驱动桥壳内;两所述车轮传动轴均置于所述驱动桥壳内,两所述驱动轮分别与所述驱动桥壳的两端对应套接;所述永磁同步电机通过电机托架4与所述驱动桥壳对应固接,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动力输出端101与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动力输入端201对应固接;该永磁同步电机内设动力输出轴11,该永磁同步电机的动力输出轴11与设置于所述自动变速箱内的动力输入轴21驱动连接,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变速输出轴22与所述差速器的输入轴322对应驱动连接;所述驱动桥壳包括设置于中部的盘架312和连接于该盘架两端的轴管套311,减速器和所述差速器安装于所述盘架上,两所述车轮传动轴分别对应穿装于两所述轴管套内,两所述驱动轮分别与两所述轴管套对应套接,并可沿所述轴管套的的轴线旋转;所述电机托架包括固定于所述驱动桥壳的轴管套外的管接座41和对应连接在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端部的连接板42,所述管接座与所述连接板固定;所述管接座固定于所述轴管套的侧向,所述连接板也位于所述管接座的侧向设置。所述管接座与所述轴管套焊接连接,以保证连接强度。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动力输出端202与所述盘架间通过螺栓对应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多挡电驱动桥总成采用采用包括驱动桥、永磁同步电机和自动变速箱;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动力输入轴驱动连接,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变速输出轴与所述差速器的输入轴对应驱动连接;所述电机托架包括固定于所述驱动桥壳的轴管套外的管接座和对应连接在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端部的连接板,所述管接座与所述连接板固定;所述管接座固定于所述轴管套的侧向,所述连接板也位于所述管接座的侧向设置的设计;所述永磁同步电机输出的动力可经过所述自动变速箱进行调整后在输入所述驱动桥,拓宽驱动电机的高效应用区间,降低整车系统能耗,在满足的最大爬坡度时,最高车速较高,有助于提升整车续航里程。同时,采用所述管接座设置于所述驱动桥壳的轴管套外侧,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管接座的侧向,当所述永磁同步电机产生上下晃动的趋势时,该力可沿所述连接板全部传递到所述管接座上,防止所述连接板因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上下晃动而被折断,有助于所述永磁同步电机连接的牢固性。
参见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动力输入轴通过花键插装结构对应连接。所述花键插装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动力输入轴21端部的插头211,和设置于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动力输出轴11端部的插口111,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口对应插装;沿所述插头外壁周向布设多个限位凸棱(图中未标识),沿所述插口内壁周向布设多个限位凹槽(图中未标识),各所述限位凸棱与各所述限位凹槽一一对应插接。所述花键插装结构结构简单,连接稳定,有助于所述永磁同步电机动力的稳定输出。当然也可以选择在所述自动变速箱的动力输入轴端部设置插口,在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端部设置插头,插头与插口的设置位置不影响动力的传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选择,此处不再过多赘述。通过限位凸棱与限位凹槽对应卡接,实现输出轴与输入轴间传动的连接,此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参见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42包括电机连接部421和与该电机连接部的侧边弯折连接的管接座连接部422;所述管接座连接部与所述管接座对应连接;所述电机连接部与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端部对应连接。沿所述电机连接部边缘布设多个穿装孔(图中未标识),所述永磁同步电机的端部外壳上设有多个固定螺纹盲孔(图中未标识),各所述固定螺纹盲孔与各所述穿装孔位置一一对应设置,且通过螺栓424连接;螺纹连接,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连接后牢固稳定。所述电机连接部与所述管接座连接部一体设置;所述电机连接部所在平面与所述管接座连接部所在平面垂直;当所述永磁同步电机产生上下晃动的趋势时,该趋势可以全部传递到所述管接座上,确保所述连接板的强度。
参见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还包括两边分别与所述电机连接部和所述管接座连接部对应连接的强度加强筋板423。所述电机连接部、所述管接座与所述强度加强筋板呈两两相接设置,即所述电机连接部、所述管接座连接与所述强度加强筋板的横截面呈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好的原理,增加所述电机连接部和所述管接座连接部间稳定性。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两所述轴管套上均设置车架连接座351,用于与车架对应连接;两所述车架连接座对称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管接座与所述连接板的材质均为冷轧钢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如上所述新型多挡电驱动桥总成,该电动车为后驱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4591.3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719259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B60K17/06
专利分类号:B60K17/06;B60K17/12
范畴分类:申请人: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八区22号楼1至6层101内六层601(园区)
发明人:刘贵生;吴庆国;高冬乐;吕学文;吕佳明;许嘉慧
第一发明人:刘贵生
当前权利人: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鸿远
代理机构:1150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