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墒情预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墒情,土壤,模型,水分,东北地区,气象局,气象。
墒情预报论文文献综述
孙继梅[1](2019)在《浅谈土壤墒情的及时监测预报对农业生产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墒情是作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气候的不确定性,旱涝、干旱等现象频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突出,带来的威胁也越来越大。根据土壤墒情监测的结果,了解土壤含水量,根据含水量的丰缺,适时进行农业灌水或者排水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对农业生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可见,土壤墒情的监测和预报是一项重要的农事活动,对保障粮食安全以及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23期)
刘卓,刘仁亮[2](2018)在《土壤墒情预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土壤墒情预报,确定未来旱涝发展趋势,对农业生产服务有重要意义。统计与土壤墒情变化相关的气象要素,计算各要素与土壤墒情的算相关系数,建立简便易行的土壤墒情预报方法,为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8年03期)
霍轶珍,李生勇,郭彦芬[3](2017)在《ISAREG模型在灌区土壤墒情预报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墒情预报是农田土壤水分调控的基础和前提。针对当前灌区土壤墒情监测工作量大且预报精度不高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农田实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以水量平衡法为基本原理的ISAREG灌溉模型进行灌区土壤墒情预报,并利用内蒙古河套灌区沙区灌溉试验站的大田实测数据对ISAREG模型的模拟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ISAREG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作物土壤含水率的动态变化,模型输出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对比,回归系数约为1.02,决定系数在0.6以上,误差在10%以内,表明该模型参数经过校准和验证后,可以用来进行土壤墒情预报。该模型还具有识别作物是否处于水分胁迫状态,并对作物灌溉制度进行评价和优化的功能,可进行灌区灌溉预报。(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7年12期)
张宏伟[4](2017)在《东北土壤墒情监测预报研究项目通过验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张宏伟报道12月6日,由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承担的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东北地区土壤墒情监测预报及其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分析”通过验收。相关成果已经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叁省应用,为政府、种植业大户等提供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报》期刊2017-12-11)
沈丹丹,包为民,江鹏,张阳,费如君[5](2017)在《基于土壤墒情抗差的降雨径流预报模型——设计与实验流域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将实时监测得到的土壤墒情转化为流域水文模型可以直接使用的土壤含水量,论证将实时土壤墒情资料用于实时预报的可行性;利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改进传统的模型结构,设计基于实测土壤墒情的降雨径流水文预报模型.采用土壤含水量误差抗差估计技术以抵御观测资料粗差的影响,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壤含水量系统响应修正方法,以提高模型计算精度.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验流域——宝盖洞流域进行应用检验,洪水模拟合格率达到92.3%,整体模拟精度达到甲级.(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焦敏,李荣平,张晓月,李辑,张琪[6](2017)在《辽宁省未来7 d土壤墒情逐日滚动预报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气象台定量预报数据和自动土壤水分监测数据等实时和历史资料,采用土壤水分平衡原理,研究了辽宁省未来7 d土壤墒情逐日滚动预报方法。结果表明:预报模型稳定性好,能够较好地模拟出辽宁省未来7 d土壤墒情的定量演变趋势,首次实现了土壤墒情的定量化预报、精细化(县级)预报及逐日滚动预报。该方法成功实现的关键之处在于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实现了气象台提供的预报要素和模型所用预报要素之间的转换。(本文来源于《气象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李新振[7](2017)在《土壤墒情预报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旱涝灾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灾害频繁地发生已经影响了我国部分地区农作物产量,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发展。发展精细灌溉农业技术和农作物土壤墒情的准确预报预警一直都是研究者们关注的课题。目前,已有学者在土壤墒情预警系统开展了相应的研究,但在预测土壤水分变化、判断农作物何时需水等问题尚不够成熟。传统意义的土壤墒情预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的灌溉提供了帮助,但在实时灌溉控制和土壤水分含量的预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迫切需要借助现代技术开发预警服务系统。土壤墒情预报预警服务系统的建立不仅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在指导农民耕作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且也为未来农业发展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的农业信息操作管理平台提供了指导意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针对传统土壤墒情预报预警系统成本高、效率低、不易推广等问题,利用传感器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编程技术,结合当前需求分析,设计出一套土壤墒情预报预警服务系统。论文主要工作包含:分析对比了国内外预警系统研究现状,并对墒情系统的整个运作系统做了初步了解。结合当前系统开发现状,对土壤墒情系统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中,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了问题分析,并根据问题做出对应的系统功能需求分析。模块包括采集模块、管理模块和预警模块。根据需求分析,结合系统设计目标和原则,使用模块化的方式在系统开发、系统的体系结构等方面给出了系统总体框架设计。并针对土壤墒情数据的采集模块、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墒情预报预警模块等方面给出了详细的设计。其中,土壤墒情预报预警模块采取了 BP神经网络算法作为土壤墒情预报预警动态预测模型,并参考其他常用预警机制结合系统本身需求对土壤墒情进行预警。使用JAVA编程,采用Jfinal框架,结合JavaWeb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前文提出的土壤墒情预警系统,并建立了服务网站。网站实现了数据采集、墒情数据查询、墒情数据管理、墒情预测、警情发布等功能。系统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易于推广,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土壤墒情预报预警服务系统的设计和研发工作对土壤墒情预报系统的发展、农业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发展和智慧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推动作用,是我国农业墒情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李宝五[8](2017)在《基于水量平衡的玉米土壤墒情预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气候复杂,频发的干旱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关注干旱的发生、演变机制,分析区域干旱演变和干湿周期特点,模拟玉米生育期的墒情变化,利用气象预报系统对土壤墒情变化进行预报,提前了解区域的旱情变化趋势是抗旱减灾最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本文是在土壤水量平衡模型基础上对土壤墒情的模拟和预报等问题做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郑州地区干旱规律分析归纳总结了干旱的定义、干旱的分类以及各种干旱类型的评价指标,选择了适合分析郑州地区干旱特点和干湿周期的标准化降雨指标,利用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雨指标得出:(1)分析夏玉米生育期内的干旱演变规律;(2)郑州地区的旱涝有一定的周期性,目前处在一个干湿交替期,容易发生干旱。2)不同模型的土壤墒情模拟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夏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墒情的变化规律,选择了土壤水量平衡模型来模拟土壤墒情的变化。根据郑州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土壤水量平衡模型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土壤水量平衡模型得出:(1)用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参考作物蒸散发量与彭曼公式P-M计算量结果相近,解决了土壤水量平衡模型中作物蒸散发量确定复杂的问题;(2)将BP神经网络模拟的参考作物蒸散发量与彭曼公式P-M计算值分别输入土壤水量平衡模型进行墒情模拟。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模拟值的土壤墒情模拟结果与P-M公式计算值模拟结果相近。因此在气象资料不完整的情况下,将BP神经网络得到的参考作物蒸散发量输入到土壤水量平衡模型进行土壤墒情模拟的方法可行。3)土壤墒情预报土壤墒情是衡量农业干旱的重要指标,若能对土壤墒情进行准确的预报,将会在干旱发生时对区域的抗旱减灾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本文首先对T213中期集合预报系统降雨数据的可用性进行分析,发现T213集合预报系统在无雨或者少雨时精度更高。根据T213集合预报系统在干旱时精度更高的特点,对土壤墒情进行预报,将预报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合格率达到了85%以上。为了更有效的指导抗旱减灾,根据国家旱情划分标准,将土壤墒情转化成了相应的干旱等级,发现预测的土壤干旱等级跟实际干旱等级基本一致,只是存在部分预测干旱等级过大,但也只是相差了1级,结果可靠。(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7-05-01)
徐加林,徐宝林[9](2017)在《土壤墒情预报模型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2002—2016年吉林省墒情监测站15年历史监测资料,应用Excel电子表格平台,采用试错法,建立吉林省土壤墒情预报模型,该模型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应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为各级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门抗旱减灾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水利发展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顾天真,徐云,张琪,顾沛澍[10](2016)在《基于气象因子的启东市土壤墒情预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分别分析启东市2011—2014年的土壤表墒、底墒与同时期的气象因子(降水量、温度、湿度、日照、风)的相关性,筛选出影响土壤墒情的关键气象因子,并结合经验公式法建立土壤墒情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启东市土壤墒情的气象因子主要是降水量、日照和气温,由此建立的预报模型预报未来30 d内土壤墒情的平均相对误差在5%以内,检验效果理想,说明利用该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报未来30 d内土壤墒情,并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34期)
墒情预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土壤墒情预报,确定未来旱涝发展趋势,对农业生产服务有重要意义。统计与土壤墒情变化相关的气象要素,计算各要素与土壤墒情的算相关系数,建立简便易行的土壤墒情预报方法,为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墒情预报论文参考文献
[1].孙继梅.浅谈土壤墒情的及时监测预报对农业生产的意义[J].农业与技术.2019
[2].刘卓,刘仁亮.土壤墒情预报研究[J].山西农经.2018
[3].霍轶珍,李生勇,郭彦芬.ISAREG模型在灌区土壤墒情预报中的应用研究[J].人民黄河.2017
[4].张宏伟.东北土壤墒情监测预报研究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气象报.2017
[5].沈丹丹,包为民,江鹏,张阳,费如君.基于土壤墒情抗差的降雨径流预报模型——设计与实验流域应用[J].湖泊科学.2017
[6].焦敏,李荣平,张晓月,李辑,张琪.辽宁省未来7d土壤墒情逐日滚动预报方法研究[J].气象科学.2017
[7].李新振.土壤墒情预报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农业大学.2017
[8].李宝五.基于水量平衡的玉米土壤墒情预报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7
[9].徐加林,徐宝林.土壤墒情预报模型研究与应用[J].水利发展研究.2017
[10].顾天真,徐云,张琪,顾沛澍.基于气象因子的启东市土壤墒情预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