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滑衰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能,沥青路面,沥青,路面,混凝土,钢渣,特性。
抗滑衰减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梅,郭健禹,李莹[1](2019)在《采用抗滑性能衰减率设计抗滑耐久型沥青混合料》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设计具有优良抗滑耐久性的沥青路面,该文基于压力胶片技术研究成果,设计不同级配的抗滑层SMA和GAC沥青混合料,采用抗滑性能衰减率评价其不同加速加载搓揉阶段的抗滑性能,进而比选出具备优良抗滑性能及抗滑耐久性的沥青混合料。研究结果显示:合理控制4.75 mm档筛孔通过率是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设计的关键,该文设计的各抗滑层抗滑性能方面:SMA>GAC>AC,SMA-4和GAC-4及GAC-5具有优良的抗滑性能及耐久性,推荐其作为路面抗滑层,条件具备时优先选用SMA-4。(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9年05期)
丛林,谭乐,吴敏,陈芳[2](2019)在《基于集料特性的沥青混合料长期抗滑性能衰减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预测沥青混合料长期抗滑性能,采用小型加速加载试验仪对辉绿岩、玄武岩和石灰岩的3种GAC-13C沥青混合料进行长期抗滑性能衰减试验,进而对集料特性与长期抗滑性能进行灰关联分析,建立了基于集料特性的长期抗滑性能衰减模型.试验结果表明,GAC-13C沥青混合料的长期抗滑性能衰减速率逐渐减小直至趋于稳定;磨光值是长期抗滑指标的初始值和最终值的主要影响因素,压碎值是衰减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刘爱华,李豪,刘晨东,单瑞[3](2018)在《开级配环氧沥青表层抗滑性能衰减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路面抗滑是实现公路安全、舒适、高速行驶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基于小型加速加载试验,开展开级配环氧沥青(EOGFC)表层不同表面状况下抗滑性能衰减特征研究,通过衰减特征模型模拟,并进一步根据普通高速公路设计期内累计轴载作用次数,进行开级配环氧沥青表层的抗滑性能寿命预估。结果表明:以摆值BPN45作为阈值,在不同工况下的实际车道作用次数能够达到6 104. 41,3 288. 27万次/车道,即其摆值BPN保持大于等于45的通车时间大于18年,说明采用开级配环氧沥青混合料面层在设计年限内具有优良的抗滑性能。(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申爱琴,刘波,郭寅川,于澎,喻沐阳[4](2019)在《隧道路面钢渣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衰减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室内加速磨耗仪模拟了隧道钢渣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衰减过程,研究了钢渣沥青混合料(SSAM)在不同钢渣掺量、不同荷载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抗滑性能衰减规律,并且结合扫描电镜(SEM)及压汞(MIP)试验,分析了SSAM抗滑性能衰减过程及机理.结果表明:钢渣的掺入从衰减终值、损失率和衰减速率3个方面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能;SSAM抗滑性能随钢渣掺量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50%钢渣掺量处出现拐点;荷载对SSAM抗滑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衰减过程的第2阶段至第5阶段,温度对SSAM抗滑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1阶段;钢渣集料表面纹理丰富,孔结构和孔级配更合理,从而改善了SSAM沥青膜的黏结性,提高了SSAM抗滑性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建筑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蒋双全,张晓华[5](2018)在《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特性及评价指标适用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沥青路面抗滑机理及目前检测评价指标,路面微观纹理及宏观构造是影响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不同级配及粗集料的沥青混合料路面抗滑性能特点及规律有显着差异。根据运营某高速公路SMA类沥青混合料路面抗滑性能近5年的检测数据,探讨了针对SMA类沥青混合料采用横向力系数及构造深度作为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建议运营高速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技术状况的检测增加构造深度指标,多维度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进行安全有效的评定,利于绿色低碳公路养护技术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交通节能与环保》期刊2018年03期)
崔宇峰[6](2018)在《基于分形理论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我国,沥青路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多数高速公路均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而路面的抗滑性能直接影响着交通安全。因此,经过试验研究探寻影响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的影响规律,便可以有效预测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衰减,保证沥青路面抗滑指标符合规范要求,以减少事故的发生。鉴于此,论文基于分形理论与数字图像技术,对沥青混合料的微观构成以及宏观级配进行分析,对影响路面抗滑性能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对于预测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主要研究如下:(1)介绍了分形理论的定义,介绍了目前我国国内主要利用集料分维数、矿料级配分维数来表征路面抗滑性能的方法,并介绍了如何利用软件对数码图片进行处理以得到可靠的分形维数;(2)基于分形理论,采用离散型外露尺寸函数对混合料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论证了路面表面分维数和集料质量分维数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沥青混合料分维数与路表面抗滑性能之间的定量联系;(3)设计室内试验,论证了粗集料以及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对抗滑性能的衰减均有影响,并且两者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并且发现利用集料外露尺寸分维数来实现级配对抗滑性能衰减速率影响的定量评价可以弥补室内试验的不足;(4)以室内试验为主要依据,建立了基于集料与级配的沥青路面抗滑性能预测模型,并结合课题组科研项目背景,对预测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论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4-15)
刘佳辉,王刚[7](2017)在《沥青路面抗滑衰减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胎-面接触面积和路面抗滑性能的关系,该文基于压力胶片技术,设计两种不同路面结构分别进行0h、2h、4h、6h、8h的加速加载搓揉试验,并采集和统计分析不同阶段的接触面积,结果显示:接触面积随搓揉时间的增加而增加,0~4h递增趋势明显,4h~8h递增趋于平缓,GAC-13路面与轮胎接触面积小于AC-13路面,说明AC-13路面轮廓更均匀平缓,GAC-13路面轮廓较丰富,路面轮廓均匀平缓导致接触面积较大;轴载不变的情况下,接触面积越大,则接触应力越小,即平均应力随接触面积的递增而递减,平均应力越小则说明轮胎与路面接触咬合越差,即路面抗滑性能越差。GAC-13路面抗滑性能优于AC-13路面。该文提出的轮胎与路面接触面积可以为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规律的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期刊2017年06期)
王勇,袁腾,杨建波,陈华鑫,况栋梁[8](2016)在《基于加速磨耗的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试验成型了AC-13沥青混合料车辙板试件,借助室内加速磨耗试验模拟了沥青路面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磨损行为。测试车辙板试件加速磨耗前后抗滑值和构造深度的变化,分析了环境温度和加载次数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对回收集料的表面微观形貌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温度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衰减具有显着的影响;抗滑值和构造深度的变化与加速磨耗次数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期刊2016年01期)
杨喜英,刘伟,祝海折[9](2015)在《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衰减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较好的抗滑性及抗滑耐久性,通过室内抗滑磨耗试验对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耐久性进行研究,介绍试验方法、试件制作以及试验结果,并对构造深度衰减规律进行讨论。(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5年04期)
王永平,黄维蓉[10](2015)在《室内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规律研究及模型分析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集料、级配、沥青、车辆等因素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并且对室内模拟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规律的试验手段、方法,以及研究抗滑性能衰减规律模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梳理。(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5年03期)
抗滑衰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预测沥青混合料长期抗滑性能,采用小型加速加载试验仪对辉绿岩、玄武岩和石灰岩的3种GAC-13C沥青混合料进行长期抗滑性能衰减试验,进而对集料特性与长期抗滑性能进行灰关联分析,建立了基于集料特性的长期抗滑性能衰减模型.试验结果表明,GAC-13C沥青混合料的长期抗滑性能衰减速率逐渐减小直至趋于稳定;磨光值是长期抗滑指标的初始值和最终值的主要影响因素,压碎值是衰减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滑衰减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晓梅,郭健禹,李莹.采用抗滑性能衰减率设计抗滑耐久型沥青混合料[J].中外公路.2019
[2].丛林,谭乐,吴敏,陈芳.基于集料特性的沥青混合料长期抗滑性能衰减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刘爱华,李豪,刘晨东,单瑞.开级配环氧沥青表层抗滑性能衰减特征研究[J].路基工程.2018
[4].申爱琴,刘波,郭寅川,于澎,喻沐阳.隧道路面钢渣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衰减试验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9
[5].蒋双全,张晓华.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特性及评价指标适用性探讨[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8
[6].崔宇峰.基于分形理论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8
[7].刘佳辉,王刚.沥青路面抗滑衰减特性研究[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7
[8].王勇,袁腾,杨建波,陈华鑫,况栋梁.基于加速磨耗的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特性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6
[9].杨喜英,刘伟,祝海折.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衰减规律研究[J].公路工程.2015
[10].王永平,黄维蓉.室内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规律研究及模型分析综述[J].中外公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