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主义倾向论文-李丽波

神秘主义倾向论文-李丽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神秘主义倾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狄金森,诗歌,神学神秘主义,诗学神秘主义

神秘主义倾向论文文献综述

李丽波[1](2017)在《狄金森诗歌中的神秘主义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在诗歌创作中吸收和借鉴了清教主义、超验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思想,她的诗歌中既有以上帝为中心的神学神秘主义,也有用直觉和想象感悟现世生命的现代诗性神秘主义,她不是神秘主义者,但她的诗歌中有明显的神秘主义倾向。(本文来源于《宁夏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4期)

赵曼一[2](2015)在《徜徉于神秘之境——浅析《人面石像》中蕴含的神秘主义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宗教情怀、艺术手法(象征和心理分析)、文本模糊性及个人创作追求等方面入手,探究霍桑的短篇小说《人面石像》中蕴含的神秘主义倾向。(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5年18期)

涂云慧[3](2015)在《马哈福兹《自传的回声》中的苏非神秘主义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纳吉布·马哈福兹911-2006)是埃及着名作家,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拉伯世界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文学家。《自传的回声》是马哈福兹的一本准自传式作品,于1994年先后在《金字塔报》、《文学消息报》连载,并于1996年出版单行本。马哈福兹不同阶段的作品中均体现出苏非神秘主义倾向,学者认为《自传的回声》更是其苏非倾向的佐证,从中可以找到他苏非倾向的源头,作者本人也声明该书表达了一些未有机会谈及的想法。《自传的回声》由226个小段组成,其中最长的段落不过一页篇幅,短的则只有几行,主要记述了作者从童年开始,经历青年、中年,直至老年时期,令他印象深刻的人、物、事件,甚至是一段梦境、幻想。论文拟在理解苏非神秘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对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的作品《自传的回声》内容和形式上的苏非神秘主义倾向进行解读。苏非神秘主义是伊斯兰教的重要思想流派之一,是一种富有包容性的思想和实践体系,涉及信仰、礼仪、道德、哲学等。苏非神秘主义对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从古至今,许多着名诗人、作家都曾关注苏非主义,并在创作中体现出苏非式的审美、哲学倾向。马哈福兹受苏非神秘主义启发,结合个人人生经历、时代背景,表达了对爱、生命、死亡、宗教等哲学命题的思考。在苏非神爱观的影响下,他倡导对全人类、全社会的大爱;在苏非生死观的影响下,他敢于正视死亡,与死亡和解,认识死亡的意义;他还认识到苏非消极避世的一面,倡导积极入世的人生观。上述观念对现代社会的精神建设,也不无启发意义。本论文共分为叁章:第一章“《自传的回声》创作内容的苏非神秘主义倾向”分为叁节,第一节主要解读作者对情感进行追忆的相关片段;第二节主要解读作者对社会进行观察的相关片段;第叁节解读作者在爱、生死、宗教等方面对人生的思考。第二章“《自传的回声》创作手法的苏非神秘主义倾向”分为两节,第一节结合苏非神秘主义分析《回声》以片段为单位、多重视角的叙事特点;第二节解读《回声》中带有苏非神秘主义色彩的多重意象。第叁章“马哈福兹苏非神秘主义倾向形成的原因与启示”分为两节,第一节试图从社会背景和个人选择层面解读作家苏非倾向的形成原因;第二节阐释作家苏非倾向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化建设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5-05-23)

杜芳[4](2012)在《试论新时期小说中的神秘主义叙事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秘主义是人类开拓外在世界,寻求精神存在的一种思维模式,它也是人类满足自身情感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一种需要。神秘主义与文学相结合,创造出的是一种诗意神秘主义世界观。新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就小说而言),其神秘主义叙事倾向显而易见。论及它产生的原因,我将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第一,主要的历史文化背景:80年代兴起的“文化热”的影响,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以及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的影响;第二,主要的现实背景:现代意识对作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新时期的作家作品对神秘主义叙事这一传统的文学叙事方式既有承接也有转变,他们既能延续传统鬼怪神魔小说的魅力,又可将现代性与之融合,表现出明显带有新时期的烙印的神秘主义文学叙事方式。本文就是通过分析神秘主义文化思潮在新时期回归的原因,试图去理清新时期与神秘主义叙事有关的作家作品是如何呈现属于他们自己的“神秘”叙述方式的。总体把握,归纳得出以下叁种主要形式:第一,宗教与神秘主义叙事;第二,传统文化与神秘主义叙事;第叁,现代意识与神秘主义叙事。而对于上述的叙述方式对新时期文学的整体建构所带来的影响以及体现出的现实意义,也是本论文所关注的内容。(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2-06-30)

何桂平[5](2010)在《让蒙面人说话》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宁静、优雅、克制的“西川体”让西川在诗坛上站稳了脚跟,纯粹神圣的纯诗倾向使西川向神秘主义贴近。带着宗教般的虔诚和敬畏仰望宇宙奥秘、思考生命真谛、守望灵魂家园,是西川前期诗歌主题。1992年以后,黑暗、喧哗、不和谐的“伪箴言体”成了西川的新形象,此时的西川擅长以混乱和反讽来表现神秘的世界,努力呈现出一种融叙事性、歌唱性、戏剧性于一体的综合效果。总之,从纯粹到混乱,从整饬到散体,从神圣到神秘,西川都以自己的诗体创新实践着对神秘世界的独特探究。本论文试图透过诗歌文本探寻西川神秘主义创作倾向的表现,通过西川的个人经历挖掘其神秘主义创作倾向的成因,并力争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神秘主义这一审美特质予以合理的评价。绪论部分,简介西川、本文论点及神秘主义复归的时代背景,并在神秘主义写作诗人群中,引出独有特色的西川。第一部分,结合文本,以“沉默”、“死亡”和“乌托邦”为例谈西川诗歌的神秘主题,这些主题统摄了西川的诗歌,处处闪烁着神秘光辉。第二部分,分析诗歌意象,从普通意象的翻新、宗教意象的借用和神秘幻象的创造等叁个方面,谈西川神秘主义倾向在意象方面的集中体现。第叁部分,论述话语方式,指出“西川体”和“伪箴言体”的形成及特征,并探寻其如何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承载西川的神秘主义。第四部分,探究神秘来源,从思想、文学、历史和个人经历等方面,寻找西川神秘主义创作倾向的形成原因。结语部分,思考西川神秘主义诗歌的当下意义,指出神秘主义虽然使西川创作达到一定的高度、具备独特的审美气质,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隔离生活、疏离读者的缺陷,并由此反思当代文学中渐成风气的神秘主义创作倾向。(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0-04-15)

章琼[6](2007)在《徐吁浪漫小说中的神秘主义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吁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位命运独特的作家。诗歌、小说、戏剧、随笔样样都来,也样样都精,堪称全才,尤以小说最为夺目。其早期小说明显深受左翼文学浸染,表达了对现实人生的不满与抗议,创作手法上倾向于现实主义。然而他并没有循此道路走下去,而是很快完成了一次方向转换,用浪漫主义来表达对理想人性与爱的讴歌。在四十年代炮火纷飞的中国文坛,徐吁在小说中对浪漫境界极力张扬,尤其是作品中浓郁的神秘主义倾向,散发出一股迷人的魅力,使他一举成名。然而他也因此成为批评家批评的主要对像。这样的矛盾存在从而引出了本文的主要论题:徐吁浪漫小说中的神秘主义倾向。神秘主义应用的领域非常复杂,而且与文学有亘古常新的密切联系。然而,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在文化领域中倡导的是科学主义与理性主义,神秘主义作为被祛魅的对象而存在,但也并不说明这时期的文学与神秘主义完全绝缘。文学终究是自由个体的精神行为,那些十分重视个体心性体验的真正自由的创作主体仍然能够突破主流倾向的引导,执着地与自己所仰慕的神明对话,徐吁正是如此。本论文拟从徐吁浪漫小说中的神秘主义倾向入手,对一些作品进行文本分析,并凭借神秘主义的敏锐触觉来发现隐藏在作品后面的活生生的人,追综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思想和立场,从而解读作家认识世界的方法以及作家的精神追求。(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王安国[7](2006)在《音乐文化剖析的一种视角——评《谭盾音乐的神秘主义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深邃怪异,充满神秘色彩的音乐是谭盾作品留给听众的普遍印象;对人类原始艺术活动中朴拙、粗放风格的崇尚形成了谭盾大部分作品的音响特质。这篇论文从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与未知世界鬼神间的共处关系,探寻现代艺术的根脉,并将艺术创作与现代人的精神追求结合起来,(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06年08期)

石峥嵘[8](2006)在《谭盾音乐的神秘主义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谭盾音乐迷恋巫傩神鬼,交际天人。作曲家就像巫师,剧院就像神坛,具有明显的巫文化色彩和神秘主义倾向。这种艺术复魅深受欧美新萨满教思潮的影响,是为了重新恢复人类对自然“神性”的敬畏,试图构建和谐的人、神及自然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06年08期)

涂建华[9](2006)在《野人,神秘主义倾向的野人》一文中研究指出缘起:野人问题的新动向我希望就一些世界之谜的谎言写一组文章,且从野人始。野人问题尚未归入伪科学的视野,因为龚育之教授称:“我们反对的是那些对社会有危害的伪科学。”我最近接触到两篇关于野人的文章。第一篇是湖南日报社《文萃》周报2000年7月31日的文章:《(本文来源于《飞碟探索》期刊2006年07期)

房文玲[10](2006)在《神秘暗影下的传统灵魂》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纪元中,中西方也许有着不同的现实遭遇,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原有的统一权威和真理的分崩离析。在这样的纪元里,人欲何为?文学欲何为?这些是作为文学研究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选取一种精神立场——“神秘主义”和一个作家——贾平凹,试图对此作自己初步的思考。“神秘主义”作为“一种把握世界、把握生命的诗性世界观”,它为人类的理性划下了一条不可逾越的界线。本文通过对作家贾平凹及其小说创作整体性的研究,以作家的创作和其作品的文化内涵为研究重点,分析“神秘主义”倾向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以及这种美学特征在作家作品中形成的原因,同时分析这种美学特征的文学和文化的内涵,阐述其在新时期文学中的意义。 引言:新时期这些发生在80年代的对“真实”的另类叩问,其实就已经传达出中国小说内在精神变异的实质。表现在作家们创作的叙事策略的转变,其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就是贾平凹。 第一部分 “寻根”:新时期神秘主义回归的文化背景。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化领域中倡扬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神秘主义成了一股隐流。80年代中国文坛涌起的文化“寻根”浪潮,这种传统精神的回归为神秘主义的再现提供了大的文化背景。鉴于这样一个传统文化逐渐复苏、回潮的客观事实,神秘主义伴随着以“寻根文学”为标志的文化反思再次进入了作家们的创作视野。 第二部分 “现实”一种:文本建构中的神秘世界 纵览贾平凹的小说作品,神秘主义在他的创作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一、主要论述贾平凹小说中神秘意象的表现,即“存在之上”的意象世界。二、说明贾平凹小说创作中建立的小说整体的神秘性,即“现实”之外的超验世界的建构。叁、从自然、生命和命运等几个方面来描述贾平凹小说创作中的神秘主义母题。 第叁部分 传统沼泽地的游魂 主要分析作家作品中这种神秘主义倾向形成的原因。一、道禅传统:作家文化人格面具。主要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佛道这两种文化在贾平凹身上所起的作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创作思想的形成和变化。二、守望“民间”——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民间文化立场去分析贾平凹小说神秘性倾向的原因。叁、“商州之子”:作为地域文化的书写者。一个杰出的作家总是将自己的艺术生命之根深植(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6-04-01)

神秘主义倾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宗教情怀、艺术手法(象征和心理分析)、文本模糊性及个人创作追求等方面入手,探究霍桑的短篇小说《人面石像》中蕴含的神秘主义倾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秘主义倾向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丽波.狄金森诗歌中的神秘主义倾向[J].宁夏社会科学.2017

[2].赵曼一.徜徉于神秘之境——浅析《人面石像》中蕴含的神秘主义倾向[J].文教资料.2015

[3].涂云慧.马哈福兹《自传的回声》中的苏非神秘主义倾向[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4].杜芳.试论新时期小说中的神秘主义叙事倾向[D].西北大学.2012

[5].何桂平.让蒙面人说话[D].西南大学.2010

[6].章琼.徐吁浪漫小说中的神秘主义倾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7

[7].王安国.音乐文化剖析的一种视角——评《谭盾音乐的神秘主义倾向》[J].艺术教育.2006

[8].石峥嵘.谭盾音乐的神秘主义倾向[J].艺术教育.2006

[9].涂建华.野人,神秘主义倾向的野人[J].飞碟探索.2006

[10].房文玲.神秘暗影下的传统灵魂[D].陕西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  

神秘主义倾向论文-李丽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