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晶体工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晶体,磁体,工程,分子,氟化,离子,散体。
晶体工程论文文献综述
孙丛婷,薛冬峰[1](2019)在《晶体工程:从天然矿物到人工晶体》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类高科技材料,人工晶体是面向应用进行设计并生长的具有高纯度和高晶格完整性的晶态材料,晶体材料能够实现能量转换,具有声,光,热,电,磁,机械等功能特性。晶体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取决于晶体的组成及结晶学结构,因此,新型人工晶体的组成及结构设计至关重要。晶体工程涉及材料组成或化学基团在晶体中的行为、晶体的设计及结构与性能的控制,是实现从组成到材料的一条重要途径。地幔与地壳的物理化学条件孕育了天然矿物。迄今为止,地球上共发现5600余种天然矿物,矿物的发现能够为人工晶体的设计提供新思路。借鉴地质学中矿物形成的系列研究,例如温度压力条件、熔体/热液中微量元素的分配系数、矿物共伴生状态、矿物缺陷形成、矿物表面反应机制等,开展人工晶体的组成、结构设计及生长条件优化。在人工矿物晶体快速生长方面,基于矿床的控矿构造,搭建合适的温度场、流体场,利用结晶生长的化学键合理论查明稀土矿物晶体结晶热力学、动力学控制因素,实现多尺度人工矿物晶体快速生长。(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5-15)
尚泽仁,胡卫国,汤伟伟,贾丽娜,李鸣晨[2](2019)在《离子液体在药物晶体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使用离子液体替代传统溶剂参与调节结晶过程中的各种相互作用以获得新颖的晶体结构是药物晶体工程的研究前沿。研究人员在离子液体体系中得到了使用传统溶剂无法制得的药物晶型或晶习并进行了相应机理的初步探索。针对离子液体在药物晶体工程中的应用,本文从离子液体的组成和性质及其在药物增溶、药物晶型及晶习的调控和药物共晶及盐的制备几方面展开,首次综述了相关研究成果并基于红外光谱、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手段从相互作用的角度对机理进行分析,其中氢键和范德华力相互作用起到了重要影响。最后针对该领域现存的问题如离子液体的选择处于盲筛阶段,相应机理研究缺乏和应用范围不广泛,指出建立系统的离子液体选择标准和深入研究机理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何东雪[3](2019)在《羟基氟化锌的晶体分裂及在晶体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纳米形貌工程,即制造且利用具有定制几何形状的纳米晶体作为纳米器件已经成为了当今科学技术最有意义的课题之一,因为它能够提供控制和操纵材料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后续应用的机会。尤其是那些由一维结构构建而成的叁维结构的复合纳米体系,由于其高孔隙度和相对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应用到纳米器件中。因此,纳米形貌工程的进一步探索在科研领域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实际生活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论文通过一种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羟基氟化锌超分支纳米材料,调节一系列的反应参数,能够改变羟基氟化锌超分支结构的分支程度,合成了半束状,双束状,球状等纳米结构并对此进行表征。因此合成参数的变化,可以实现对其形貌控制的目的。由于羟基氟化锌的形貌的特殊性,我们对其生长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羟基氟化锌超分支复合纳米结构的形成机制—晶体分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羟基氟化锌纳米晶体,生成的羟基氟化锌形貌为超分支结构,由一根根纳米丝组成,纳米丝的直径大约为47±5纳米,长度约为几个微米。(2)本论文系统研究了羟基氟化锌纳米晶体随反应时间的形貌演化过程,生长初期首先通过取向附着(oriented attachment)过程形成棒状纳米晶,纳米棒在长大的过程中,晶格失配逐渐累积,造成沿着生长方向分裂成细的纳米丝,单个的纳米丝继续生长,持续分裂,最后形成超分支的多级结构。晶体分裂是形成羟基氟化锌超分支结构的原因,其特点是每次分裂都会产生新的表面积,因此,晶体分裂过程是表面能和缺陷能相互竞争的结果。(3)由于羟基氟化锌超分支结构的特殊性,我们对其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羟基氟化锌超支化纳米结构的气敏性能可能随其分裂程度的不同而变化,在一些常见的浓度为100 ppm的有害挥发性化合物气体中(丙酮、苯、甲醇、氨气、乙醇、甲醛和甲苯)羟基氟化锌超分支纳米结构具有气体敏感选择性,其中当工作温度为200°C时,半束状的ZnOHF纳米结构对乙醇的响应最高。通过热重分析(TG)和差热分析法(DTA)研究了合成的ZnOHF超分支纳米结构的热性能,主要的吸热峰在349°C,这可归因于ZnOHF的分解以及HF气体的挥发。(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冯海波[4](2018)在《聚合物晶体工程研究的引领者——记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陈小明》一文中研究指出陈小明,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生物无机与合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0年至2004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并先后获得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的"杰出青年学者奖"、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以及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等个人奖励。曾兼任《无机化学学报》副主编,《中国科学:化学》、《结构化学》、《中国稀土学报》、《中国化学》和《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编委,以及Chemcal Communications(RSC),CrystEngComm(RSC),Crystal Growth & Design(ACS),European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Wiley),Polyhedron(Elsevier)等国际学术刊物的顾委或编委。主要从事功能配位化学和配位聚合物晶体工程研究。他和团队在国际上较早开展配位聚合物和多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研究,是该领域国际上主要开拓者之一。其中,在国际上首次合成、报道了一种金属—咪唑微孔材料。因其优异的稳定性和性能,这一新型材料也成为国际上研究最多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之一,有望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中的分离、催化过程。获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本文来源于《广东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王悦,吴刚[5](2018)在《氢键在晶体工程及难溶性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氢键在超分子化学、固体材料设计及生物化学(主要是蛋白质的折迭)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强氢键和C-H…O弱氢键对于配合物晶体和药物晶体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资料表明,零维、一维及许多二维结构构成叁维结构是依靠氢键来实现的。同时,在药物开发中,对于含有氢键供体官能团的难溶性药物,可以将药物制备成固体分散体,利用药物与载体材料之间形成氢键相互作用,达到提高药物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滁州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吴应清[6](2018)在《任国宾:开拓药物晶体工程技术研究新时代》一文中研究指出《易·系辞》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反映到科学研究上,基础理论研究便是形而上的,产业转化便是形而下的。很少有人能够既在基础研究领域做出重要成果,又在产业转化方面有实在成效。一直从事药物晶体工程技术研究的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任国宾便是这样一位"能上能下"、真正打通产学研用链条的科研工作者。(本文来源于《科学中国人》期刊2018年07期)
郭宗侠,余萍,李志波[7](2017)在《稠环芳酰亚胺类n-型半导体分子的二维晶体工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半导体分子的界面结晶行为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并设计开发性能优异的半导体器件。我们采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在原子、分子水平研究了系列半导体分子的界面结晶行为。主要考察以下因素对二位结晶行为的影响:分子共轭尺寸、取代基位置、分子对称性、卤键调控、溶剂等。研究表明,通过分子模块的设计,可对二维晶体的纳米结构和性质进行调控。对光电器件的制备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叁分会:软物质与超分子自组装》期刊2017-07-24)
高叁[8](2017)在《利用晶体工程的方法调节单晶化合物的荧光和[2+2]光加成反应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1,4-bpeb分子和1,3-H2pda分子为研究对象,利用晶体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 1,4-bpeb在不同结构中的荧光性质和[2+2]光加成反应性质以及1,3-H2pda在配位聚合物中选择性[2+2]光加成反应。全文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将1,4-bpeb分子与7个不同结构和强度的酸性分子作用得到了 7个共晶化合物,并且它们有从蓝到红变化多彩的和强的荧光发射,而1,4-bpeb或1,4-bpeb2+在溶液中只有蓝色或橙红色荧光发射。通过分析各个共晶化合物的结构,发现1,4-bpeb或1,4-bpeb2+之间的π-π堆积距离是影响荧光发射波长的关键因素,并且它们具有线性关系,斜率为-3719nm/nm。另外,7个共晶化合物的量子产率在0.47-0.69范围内,荧光寿命都在纳秒级别,有作为发光材料的潜能。与不同客体分子形成共晶化合物后,荧光发射波长可调。第二部分以1,3-H2pda作为有机配体与第一过渡系金属Mn、Co、Ni等形成了四个配位聚合物。其中一个Mn的配合物中,1,3-H2pda两个羧基都脱去质子参与配位,而另外叁个只脱去一个质子。光照结果显示,配体配位端无法发生[2+2]光加成反应;非配位端容易发生[2+2]光加成反应,得到头对头式的二聚产物。结构分析表征结果证实提取和纯化得到的二聚体产物是它15个立体异构体中的一对手性对应立体异构体。结合晶体工程中不同的相互作用来调节固相[2+2]光加成反应可以高选择性地得到带有四元环的专一立体构型化合物。第叁部分用1,4-bpeb与间氯苯甲酸、对硝基苯甲酸、5-甲基间苯二甲酸形成叁个共晶化合物,都可以发生[2+2]光加成多聚反应。光照过程中,叁个共晶化合物都经历单晶到单晶或多晶的转化过程,荧光光谱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间氯苯甲酸和5-甲基间苯二甲酸光照后发生荧光蓝移并增强的现象,而对硝基苯甲酸发生荧光猝灭现象。产生两种不同现象的可能原因:前者存在两头反应的分子会不断挤压中间没有发生反应的bpeb分子的情况,从而限制了它的热振动,导致荧光增强,bpeb分子π-π堆积的破坏导致荧光蓝移;后者光照后结构的变化使硝基靠近了荧光中心,从而导致荧光的猝灭。固相[2+2]光加成反应不仅能在固相中合成多聚物,而且还能改变、增强或猝灭荧光发射。(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4-01)
苏成勇[9](2016)在《高稳定性MOF的晶体工程及其在气体吸附和催化领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MOF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组成的新型多孔材料。其叁维孔道、可调结构和极高的比表面积使其在气体吸附与分离、异相催化、太阳能电池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尽管目前人们己经合成了很多种MOF,但是构造可应用于工业生产的高稳定性MOF仍然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在己知的MOF中,以锆为金属节点的MOF显示了极高的稳定性,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和研究~([1])。我们合成了一个柔性但是稳定的锆MOF,LIFM-28~([2])。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将具有不同长度、大小、数量、及官能团的配体精确插入到LlFM-28的特定位点,从而实现了对其呼吸效应的精确调控和孔道的官能化,进而提高了MOF自身的热稳定性以及对CO_2和R22的吸附/分离能力。此外,我们合成了一系列以含有钌、铑、铱、金的卟啉配体和锆结合而成的PMOF。研究表明,该类MOF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并且在卡宾转移、光催化CO_2还原、光催化产氢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同时,该PMOF对Si-H插入反应的催化显示了与均相催化剂相反的催化选择性,即一级胺高于二级胺高于叁级胺。这是金属催化剂对Si-H插入反应的第一个反向催化选择性的例子。(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9-27)
刘彩明,张德清,朱道本[10](2015)在《若干分子纳米磁体的分子工程和晶体工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纳米磁体是指在低温下呈现出超顺磁性的分子磁体,其交流磁化率会呈现出磁驰豫性质。分子纳米磁体包括单分子磁体、单离子磁体和单链磁体,一般由纳米尺度的配合物组成,在高密度信息存储、量子计算机、分子电子学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要获得分子纳米磁体必须满足一些必要条件:1.要有大的基态自旋值(S);2.要有大的磁各向异性而且零场分裂参数小于零(D<0);3.分子间磁耦合尽可能小。所以,合成分子纳米磁体特别是具有高能垒值的分子纳米磁体的难度很大。近年来我们通过分子工程和晶体工程合成得到了一系列单分子磁体、单离子磁体和单链磁体,包括首例同质多晶单链磁体、首例基于纯手性β-双酮的单离子磁体、首例多聚联锁的二维镝(Ⅲ)单分子磁体、首例纯手性铁电性多核单分子磁体等。[1]我们还开发了两类新型铁磁藕合3d-4f簇合物体系,并通过改变体系中稀土离子Ln3+的种类来调控磁性:用磁各项异性大的Dy3+离子构筑得到单分子磁体;而用磁各项异性小的Gd3+离子构筑得到低温磁致冷分子材料。最近,我们重点用溶剂热技术合成得到了一些镝(Ⅲ)单分子磁体和镝(Ⅲ)单离子磁体。例如,我们用5-氯-6-羟基烟酸根和草酸根做配体,合成得到一个叁维镝(Ⅲ)金属-有机骨架分子材料(1),其中镝(Ⅲ)离子和草酸根离子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被5-氯-6-羟基烟酸根进一步桥联成叁维框架结构(Fig.1a)。磁性测量表明在2000 Oe直流场下它的交流磁化率呈现出明显的频率依赖性(Fig.1b),其能垒值为37.4 K,并表现出双磁驰豫的性质(Fig.1c)。(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B配位化学》期刊2015-07-25)
晶体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使用离子液体替代传统溶剂参与调节结晶过程中的各种相互作用以获得新颖的晶体结构是药物晶体工程的研究前沿。研究人员在离子液体体系中得到了使用传统溶剂无法制得的药物晶型或晶习并进行了相应机理的初步探索。针对离子液体在药物晶体工程中的应用,本文从离子液体的组成和性质及其在药物增溶、药物晶型及晶习的调控和药物共晶及盐的制备几方面展开,首次综述了相关研究成果并基于红外光谱、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手段从相互作用的角度对机理进行分析,其中氢键和范德华力相互作用起到了重要影响。最后针对该领域现存的问题如离子液体的选择处于盲筛阶段,相应机理研究缺乏和应用范围不广泛,指出建立系统的离子液体选择标准和深入研究机理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晶体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1].孙丛婷,薛冬峰.晶体工程:从天然矿物到人工晶体[C].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2].尚泽仁,胡卫国,汤伟伟,贾丽娜,李鸣晨.离子液体在药物晶体工程中的应用[J].化工进展.2019
[3].何东雪.羟基氟化锌的晶体分裂及在晶体工程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9
[4].冯海波.聚合物晶体工程研究的引领者——记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陈小明[J].广东科技.2018
[5].王悦,吴刚.氢键在晶体工程及难溶性药物开发中的应用[J].滁州学院学报.2018
[6].吴应清.任国宾:开拓药物晶体工程技术研究新时代[J].科学中国人.2018
[7].郭宗侠,余萍,李志波.稠环芳酰亚胺类n-型半导体分子的二维晶体工程[C].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叁分会:软物质与超分子自组装.2017
[8].高叁.利用晶体工程的方法调节单晶化合物的荧光和[2+2]光加成反应性质[D].厦门大学.2017
[9].苏成勇.高稳定性MOF的晶体工程及其在气体吸附和催化领域的应用[C].第十四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6
[10].刘彩明,张德清,朱道本.若干分子纳米磁体的分子工程和晶体工程[C].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B配位化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