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天牛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天牛,洋县,昆虫,名录,形态学,云杉,亚科。
天牛科论文文献综述
路晓青,王文凯[1](2019)在《陕西洋县天牛科昆虫区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陕西洋县天牛科(Cerambycidae)昆虫的种类组成和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陕西洋县共有天牛科昆虫4亚科54属71种,其中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是该地区最大亚科,其次是天牛亚科(Cerambycinae),锯天牛亚科(Prioninae)最少,仅采集到1种。在世界动物区划中一共有3大类3个分布类型,其中,跨"东洋界+古北界"两界分布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83.10%,东洋界性质典型,与古北界联系紧密,与新北界关系疏远。天牛在我国动物区划中一共有7大类19个分布型,其中跨4区分布的种类最多,共计20种,占总种数的28.17%,具明显特有型(华中区),与华北区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与东北区和蒙新区联系也较紧密,与青藏区关系最疏远。(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路晓青[2](2019)在《陕西洋县天牛科昆虫区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牛科(Cerambycidae)是鞘翅目(Coleoptera)中最大的科之一,全世界约有45000种,迄今为止,已记录的中国天牛科(Cerambycidae)昆虫有3100余种。天牛科(Cerambycidae)昆虫对农林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农、林业的发展。陕西洋县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区系十分复杂,被誉为地球上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区域之一。然而目前还几乎未对洋县的天牛科昆虫分类展开系统性研究。鉴于此,本论文对洋县天牛科(Cerambycidae)种类进行了系统调查,继而深入探讨分析了该县天牛科昆虫的种类和区系组成特点。具体研究结果如下:本论文共记录了陕西洋县天牛科(Cerambycidae)昆虫76种,分别隶属4亚科56属,其中陕西省新记录种7种,对每一种天牛科(Cerambycidae)昆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拍摄了成虫照片。经调查发现: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是本地区最大亚科,其次是天牛亚科(Cerambycinae),锯天牛亚科(Prioninae)最少,仅采集到1种。区系分析表明:洋县位于东洋界,隶属华中区。在世界动物区划中一共有3大类3个分布类型,其中,跨“东洋界+古北界”两界分布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80.26%,仅在东洋界分布的较少,占总种数的18.42%;跨“东洋界+古北界+新北界”叁区分布的最少,仅有1种,东洋界性质典型,与古北界联系极为密切,区系融汇度较高,与新北界联系较为疏远。在我国动物区划中一共有7大类20个分布型,4区分布型种类最多,共计21种,占总种数的27.63%,其中跨“华中+华北+东北+华南”4区分布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22.37%;其次是5区分布型,共16种,占总种数的21.05%;全国广布型种数最少,仅有3种,占总种数的3.95%,具明显特有型(华中区),与华北区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与东北区和蒙新区联系也较紧密,与青藏区关系最疏远。洋县与陕西省内其他地区天牛科昆虫相似性比较分析表明:洋县与佛坪县的相似性最大,其次是宁陕县,武功县和黄陵县均较小,太白县在秦岭南北坡均有分布的太白县相似性低于佛坪县与宁陕县,但高于武功县与黄陵县,说明秦岭对天牛科昆虫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阻隔作用陕西洋县天牛科昆虫多样性研究表明:不同海拔区间天牛群落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趋势为:1200-1500 m>900-1200 m>600-900 m>300-600 m;不同月份中天牛群落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顺序为:5月份>7月份>8月份>6月份。(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9-05-01)
任一方[3](2019)在《湖北长阳县天牛科昆虫区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长江大学昆虫标本馆馆藏以及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野外采集的天牛标本为研究对象,对湖北省长阳县天牛科昆虫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类学研究。描述了现有的湖北长阳县天牛科(Cerambycidae)昆虫,并且对该区天牛科昆虫区系组成与分布格局方面进行了相对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对近几年采集的湖北省长阳县天牛标本1600余号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共记述湖北省长阳县天牛科昆虫4亚科58属86种,编制了相关属的种检索表并且拍摄了每种天牛标本照片;其中包括2个湖北省新纪录属,8个湖北省新纪录种;另外研究还发现2个新种:十黑斑并脊天牛Glenea decemmaculata sp.nov和麻斑瘦象天牛Leptomesosa sparasutus sp.nov。整理得到锯天牛亚科(Prioninae)有2属2种:所占比例分别为3.45%和2.38%;花天牛亚科(Lepturinae)有5属5种:所占比例分别为8.62%,5.95%;天牛亚科(Cerambycinae)19属23种:所占比例分别为32.76%,27.38%;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32属54种:所占比例分别为55.17%,64.29%;以沟胫天牛亚科和天牛亚科2个类群占优势。2.分析总结了长阳县天牛标本58属86种在世界和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划分情况,结果显示:湖北省长阳县天牛昆虫区系有明显的中日界性质,与东洋界联系密切,而与古北界、新北界关系较远。其中跨“中日+古北+东洋”叁界分布的种类最多,共计38种,占45.24%。在中国昆虫区系中长阳县天牛科昆虫以华北、华南、华中、西南四区共有型种类最多,总计24种,占总数的28.57%。对具海拔信息的天牛标本进行统计分析,一共有65种680头天牛标本。统计出0~499海拔区间有33种309头天牛标本;500~999m海拔区间有35种195头天牛标本;1000~1499m海拔区间有37种176头天牛标本。在不同海拔区间天牛个体数量间的关系呈依次递减:0~499m>500~999m>1000~1499m。在不同海拔区间天牛种类的关系呈依次递增:0~499m<500~999m<1000~1499m。3.长江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的实习采集点是在湖北省长阳县,标本馆馆藏着2012到2017年连续5年的长阳县青岗坪村天牛标本。对标本进行整理鉴定,初步得出青岗坪地区天牛科昆虫标本545头,共有42个种。其中苎麻双脊天牛(Paraglen ea fortunei)最多,共采集鉴定到172头,占比31.56%;其次是黄腹脊筒天牛(Nups erha testoceipes),共采集鉴定到61头,占比为11.12%。该地区的优势种为苎麻双脊天牛(Paraglenea fortunei)。(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9-05-01)
任一方,王文凯[4](2019)在《湖北省长阳县天牛科昆虫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湖北省长阳县天牛科(Cerambycidae)昆虫进行了系统采集、整理和分类鉴定,给出了该县天牛科昆虫4亚科55属83种的初步名录。(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唐也,赵小宇,王英杰,刘时赛,唐冠忠[5](2019)在《危害杏树、蒙古栎的新害虫——圆尾弧胫天牛(鞘翅目:天牛科)》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2017年在河北省采用室内饲养结合野外观察的方法总结危害杏树Armeniaca vulgaris Lam.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枝干的天牛科害虫——圆尾弧胫天牛Callimus(Nathriopterus)shensiensis(Gressitt, 195l)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该虫在河北承德1 a 1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木质部蛀道末端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陆续化蛹,成虫5月上旬开始羽化,盛期在5月中下旬。并据此提出防治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森林病虫》期刊2019年01期)
何嘉欣,戴曲顺,黄清,吴梅香,吴珑[6](2018)在《福建省天牛科一新记录属及新记录种记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记述采自福建南平地区天牛科Cerambycida天牛亚科Cerambycinae一福建新记录属拟柄天牛属Cataphrodisium Aurivillius,1907:双带拟柄天牛Cataphrodisium griffithi (Hope,1839),并给出了新记录种的整体图。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本文来源于《武夷科学》期刊2018年00期)
彭陈丽,李竹,陈力[7](2018)在《中国椎天牛亚科雄性外生殖器比较形态学研究(鞘翅目:天牛科)及其分类学意义(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并比较了中国椎天牛亚科4族7属的雄性外生殖器结构特点。结果表明:椎天牛亚科内有18个雄性外生殖器结构特征存在差异,其中阳基侧突的形状、阳基侧突的长宽比,腹部第8节背板的形状等5个特征在椎天牛亚科内族级水平具有重要分类学意义;阳基侧突占阳茎的比例,腹部第8节背板的被毛情况等6个特征在幽天牛族内属级水平具有重要分类学意义;同时阳基侧突的长宽比,腹部第8节背板的被毛情况可用于塞幽天牛属中近似种的区分。基于雄性外生殖器的结构,编制了椎天牛亚科分族及幽天牛族分属的检索表。(本文来源于《Entomotaxonomia》期刊2018年03期)
徐智文,孔伟浩,周艳涛,严善春[8](2018)在《6种诱芯对天牛科昆虫的诱捕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利于天牛科(Cerambycidae)昆虫种群监测及高效诱捕的诱芯,2013年分别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内、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观测站、东北林业大学凉水实验林场各设置1个样地,对天牛的6种不同信息素诱芯(混合1、混合2、…、混合6)进行了林间诱捕试验。2014年,根据首年试验结果,在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观测站选择2块云杉(Picea asperata)纯林样地,采用墨天牛属(Monochamus)信息素Monochamol,分别与利它素、植物源挥发物组合成诱芯,每种诱芯设4个重复,空白对照搭载无引诱剂的空白诱芯,对墨天牛属进行诱捕试验。首年试验结果表明,6种诱芯共诱捕到4个属天牛,共93头,包括墨天牛属67头、脊虎天牛属(Xylotrechus)22头、断眼天牛属(Tetropium)3头、花天牛属(Leptrua)1头。只有混合2诱芯具有广谱的诱捕效果,诱捕到了全部4个属天牛,且对各属天牛的诱捕效果无显着差异(P=0.274>0.05)。混合4对墨天牛属具有显着的诱捕效果(P=0<0.05),共诱捕到墨天牛属58头,其中云杉大黑天牛(M.urussori)4头,云杉小黑天牛(M.sutor)12头,云杉花墨天牛(M.saltuarius)42头,且对云杉花墨天牛的诱捕效果显着优于同属其他2种(P=0.019、0.008)。次年试验结果表明,墨天牛属信息素与植物源挥发物组合诱芯,对云杉花墨天牛的诱捕效果均优于这2种独立诱芯,且显着提升了雄性云杉花墨天牛的诱捕效果(P=0.040、0.039)。利它素对墨天牛属信息素诱捕效果未表现出显着影响。由此,在一般性天牛科昆虫调查和种群监测时,推荐使用混合2诱蕊;对于某地区墨天牛属天牛进行调查时,可以使用混合4诱蕊;而对云杉花墨天牛进行监测诱捕时,推荐使用墨天牛属信息素植物源挥发物组合诱芯。(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李竹,田立超,彭陈丽,陈力[9](2018)在《中国天牛科两新纪录属和八新纪录种(鞘翅目)(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记录了中国天牛科2新纪录属和8新纪录种:显毛天牛属Cristaphanes Vives,2009和毛长角天牛属Trichacanthocinus Breuning,1963;泰森显毛天牛Cristaphanes tysoni Vives,2017、狭拟裂眼天牛Dymasius angustatus(Pic,1925)comb.nov.、多毛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capillatus Holzschuh,2006、门字纹艳虎天牛Rhaphuma subvarimaculata Gressitt&Rondon,1970、查氏脊虎天牛Xylotrechus chatterjeei(Gardner,1940)、金斑类蜡天牛Cereopsius aureomaculatus Breuning,1968、毛长角天牛Trichacanthocinus rondoni Breuning,1963和斜带艾格天牛Egesina partealboantennata Breuning,1965。(本文来源于《Entomotaxonomia》期刊2018年02期)
张志动[10](2018)在《黄楮林保护区天牛科昆虫调查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福建雄江黄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天牛科昆虫进行了调查和标本采集鉴定,并收集了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整理出了黄楮林保护区天牛科昆虫的初步调查结果。(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天牛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天牛科(Cerambycidae)是鞘翅目(Coleoptera)中最大的科之一,全世界约有45000种,迄今为止,已记录的中国天牛科(Cerambycidae)昆虫有3100余种。天牛科(Cerambycidae)昆虫对农林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农、林业的发展。陕西洋县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区系十分复杂,被誉为地球上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区域之一。然而目前还几乎未对洋县的天牛科昆虫分类展开系统性研究。鉴于此,本论文对洋县天牛科(Cerambycidae)种类进行了系统调查,继而深入探讨分析了该县天牛科昆虫的种类和区系组成特点。具体研究结果如下:本论文共记录了陕西洋县天牛科(Cerambycidae)昆虫76种,分别隶属4亚科56属,其中陕西省新记录种7种,对每一种天牛科(Cerambycidae)昆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拍摄了成虫照片。经调查发现: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是本地区最大亚科,其次是天牛亚科(Cerambycinae),锯天牛亚科(Prioninae)最少,仅采集到1种。区系分析表明:洋县位于东洋界,隶属华中区。在世界动物区划中一共有3大类3个分布类型,其中,跨“东洋界+古北界”两界分布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80.26%,仅在东洋界分布的较少,占总种数的18.42%;跨“东洋界+古北界+新北界”叁区分布的最少,仅有1种,东洋界性质典型,与古北界联系极为密切,区系融汇度较高,与新北界联系较为疏远。在我国动物区划中一共有7大类20个分布型,4区分布型种类最多,共计21种,占总种数的27.63%,其中跨“华中+华北+东北+华南”4区分布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22.37%;其次是5区分布型,共16种,占总种数的21.05%;全国广布型种数最少,仅有3种,占总种数的3.95%,具明显特有型(华中区),与华北区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与东北区和蒙新区联系也较紧密,与青藏区关系最疏远。洋县与陕西省内其他地区天牛科昆虫相似性比较分析表明:洋县与佛坪县的相似性最大,其次是宁陕县,武功县和黄陵县均较小,太白县在秦岭南北坡均有分布的太白县相似性低于佛坪县与宁陕县,但高于武功县与黄陵县,说明秦岭对天牛科昆虫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阻隔作用陕西洋县天牛科昆虫多样性研究表明:不同海拔区间天牛群落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趋势为:1200-1500 m>900-1200 m>600-900 m>300-600 m;不同月份中天牛群落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顺序为:5月份>7月份>8月份>6月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牛科论文参考文献
[1].路晓青,王文凯.陕西洋县天牛科昆虫区系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路晓青.陕西洋县天牛科昆虫区系研究[D].长江大学.2019
[3].任一方.湖北长阳县天牛科昆虫区系研究[D].长江大学.2019
[4].任一方,王文凯.湖北省长阳县天牛科昆虫分类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唐也,赵小宇,王英杰,刘时赛,唐冠忠.危害杏树、蒙古栎的新害虫——圆尾弧胫天牛(鞘翅目:天牛科)[J].中国森林病虫.2019
[6].何嘉欣,戴曲顺,黄清,吴梅香,吴珑.福建省天牛科一新记录属及新记录种记述[J].武夷科学.2018
[7].彭陈丽,李竹,陈力.中国椎天牛亚科雄性外生殖器比较形态学研究(鞘翅目:天牛科)及其分类学意义(英文)[J].Entomotaxonomia.2018
[8].徐智文,孔伟浩,周艳涛,严善春.6种诱芯对天牛科昆虫的诱捕效果[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8
[9].李竹,田立超,彭陈丽,陈力.中国天牛科两新纪录属和八新纪录种(鞘翅目)(英文)[J].Entomotaxonomia.2018
[10].张志动.黄楮林保护区天牛科昆虫调查初报[J].绿色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