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抽穗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抽穗期,小麦,甲酰胺,染色体,赤霉病,春化,春小麦。
抽穗期论文文献综述
董连生,绍辉[1](2019)在《小麦抽穗期与赤霉病抗性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2017年的171份、2018年的219份小麦材料的赤霉病抗性鉴定分析,研究小麦抽穗期与赤霉病抗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抽穗期与自然诱发条件下鉴定的赤霉病抗侵染能力没有相关性,赤霉病的抗侵染能力不受小麦抽穗期早晚的影响;但目测赤霉病抗侵染级别受小麦抽穗期的影响较大,目测的赤霉病侵染级别与小麦抽穗期呈显着负相关,抽穗期晚的材料抗侵染能力强。抽穗期与人工接种条件下统计的赤霉病平均严重度相关不显着,自然诱发条件下的赤霉病抗侵染能力与接种条件下的赤霉病抗扩展能力呈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1期)
胡鑫,缪娜娜,戎均康[2](2019)在《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臂置换材料CASL3AL的染色体鉴定及抽穗期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抽穗期是小麦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它对于小麦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宜的抽穗期是保证作物高产稳产的前提,因此挖掘抽穗期基因可为新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指导。野生二粒小麦TTD140具有蛋白质含量高、早熟等优良性状。CASL3AL是以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为背景的3A染色体长臂被TTD140替换材料。多年多点试验表明正常秋播条件下CASL3AL比CS早熟8-10天,CASL3AL上至少以一个控制早熟的位点影响着小麦的生育期。【材料与方法】普通小麦-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置换材料CASL3AL和CS,以及和两者杂交所得的F_2群体及其衍生F_(2:3)株系。【结果与分析】CASL3AL的3A染色体上多态性SSR标记和转录组获得的相对CS的SNP数据表明,CASL3AL的110-750Mb之间被TTD3A染色体所置换;对CASL3AL和CS进行春化处理,结果发现春化对CASL3AL的抽穗期影响最显着;在长日照(16h light/8h dark)环境中,小麦未春化条件下,CASL3AL比CS早熟9.5天,春化20天条件下早熟35天,而春化30天后早熟8.5天;在长日照条件下观察CASL3AL和CS的幼穗分化进程,CASL3AL的幼穗发育比CS快,幼穗分化的二棱期的发育关键转折点,春化后的CASL3AL更早通过二棱期从而影响了最终的抽穗期;利用CASL3AL和CS杂交获得2个F2群体及其衍生的F_(2:3)家系为材料,构建了两个由33个SSR标记组成3A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对抽穗期进行QTL定位,在两个群体种共定位到一个QTL位于标记barc324-P1381之间,在温室中利用96个F2群体定位到另一个QTL,位于标记P1590-P1601之间,叁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5.47%-15.17%,该QTL位点仍需进一步验证;利用CASL3AL幼穗转录组数据进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在大田QTL定位区段有十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一个候选基因TraesCS3A01G284400为MADS-box转录因子,可能参与调控开花时间。【结论】抽穗期是小麦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合适的抽穗期关乎小麦的产量,所以有必要深入挖掘与抽穗期相关的基因并应用到育种中,以满足生产需求。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数据结合SNP分析技术鉴定CASL3AL染色体组成,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鉴定小麦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材料的染色体组成的方法。利用(CASL3AL×CS) F2群体及其衍生的F_(2:3)家系进行抽穗期QTL初定位,在大田中检测到一个稳定的QTL,位于标记barc324-P1381之间,为后续精细定位和基因克隆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李于亭,熊宏春,刘录祥[3](2019)在《小麦抽穗期QTL定位及春化基因VRN-B1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抽穗期是小麦重要农艺性状之一,也是小麦对于不同生态环境具有广适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合理的抽穗期对于小麦跨地区引种、用种至关重要。春化基因是一类影响小麦抽穗的重要基因,它与环境温度共同调控小麦抽穗。春化基因及其它调控小麦抽穗基因的遗传变异是小麦具有广泛生育期的重要基础,鉴定小麦抽穗期QTL及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理解其遗传机制提供了基本前提,为培育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利用一个γ射线辐照处理获得的小麦早抽穗突变体(eh1)为父本,以另一个相对较晚抽穗的品种轮选987为母本杂交并多代自交后构建的400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采用BSR-seq策略对极端表型混池进行转录组测序,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SNP,结合ED和SNP-index算法初步确定影响该群体抽穗期差异的关联位点。根据转录组测序得到的SNP信息进一步开发分子标记鉴定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基因型,利用QTL IciMapping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结合抽穗期数据进行QTL定位;【结果与分析】自然条件下,突变体eh1分别比野生型、轮选987平均早抽穗12天和6天。BSR-Seq分析表明小麦5B染色体上一段约90Mb的区间内存在一个影响重组自交系群体抽穗期差异的位点。QTL作图进一步验证了BSR-seq的结果并将该位点定位在2.48cM范围内。两个侧翼标记ch12和ch14在中国春参考基因组对应的物理距离为13.5Mb。该区间内存在一个已报道的春化基因VRN-B1且在自然群体中该基因第一个内含子中的大片段缺失与小麦春性生长相关。为鉴定eh1与轮选987在该位点是否存在该变异,我们利用前人开发的诊断标记分别鉴定eh1、野生型和轮选987的基因型,结果在eh1和野生型中并未检测出PCR产物,测序分析表明在eh1,野生型和轮选987中引物Intrl/B/F结合位点第十位碱基和3’末端碱基存在变异,该变异导致了利用引物Intrl/B/F不能获得PCR产物,从而无法利用该标记。因此,我们进一步开发了VRN-B1新的诊断标记,结果表明eh1与野生型在该位点存在大片段缺失,轮选987没有发生片段缺失,说明重组自交系群体中该位点的变异是由eh1与轮选987的遗传背景差异所导致。结合基因型和表型分析表明携带显性Vrn-B1基因的家系相对携带隐性vrn-B1基因的家系平均早抽穗2.8天。遗传分析表明VRN-B1基因显性度为0.28,说明该基因具有部分显性效应。对该基因测序序列分析验证了eh1和野生型VRN-B1基因第一个内含子中存在6.85kb的片段缺失;同时,在eh1该位点下游约300bp处检测到37bp缺失,F2群体分析表明该突变并未影响抽穗期。;【结论】本研究表明春化基因VRN-B1第一个内含子中不同位置的变异对小麦抽穗期有着不同的影响,一段6.85kb缺失会导致小麦提前抽穗,该变异下游一段37bp的缺失对小麦抽穗期没有显着影响,开发的诊断标记将为鉴定该变异位点提供新的快捷、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王世林,张振华,朱玉君,樊叶杨,庄杰云[4](2019)在《水稻抽穗期基因Hd17、RFT1和Hd3a所在区间的微效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抽穗期是水稻最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与产量密切相关,由主效和微效QTL/基因共同控制。主效QTL/基因主要影响品种的地区和季节适应性;而微效QTL/基因在相同或相似的生态适应区域内通过微调抽穗期,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或规避逆境胁迫中发挥关键作用。南方双季稻区是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早稻+晚稻"的种植模式保障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进一步缩短早稻的生育期,可为晚稻提供更充足的生育时间,优化晚稻产出。因此,挖掘促进早稻品种提早抽穗的微效QTL/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以早稻品种珍汕97和中稻品种密阳46为亲本,针对第6染色体Hd17-RFT1-Hd3a区间,构建了以珍汕97为背景的2个NIL(近等基因系)群体和2个NIL-F2群体,分析该区间对抽穗期和产量性状的遗传作用。2个NIL-F2群体于2017年,2个NIL群体于2018和2019年分别种植于浙江杭州。对NIL-F2群体,单株记载抽穗期,应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的区间作图法模型进行QTL分析。对NIL群体,单株记载抽穗期,成熟后混收中间5株考察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应用SAS软件一般线性模型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各近等基因系的2种基因型的表型差异进行分析。【结果与分析】在NIL-F2群体中,检测到Hd17-RFT1-Hd3a区间对抽穗期呈极显着作用,密阳46型等位基因促进抽穗;加性效应为1.21天,贡献率为10.46﹪。对NIL群体2年试验的各性状表型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的表型均呈连续分布;2种基因型在各性状中表现出密阳46型材料趋向于低值区、珍汕97型材料趋向于高值区的特点;这一趋势在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中体现较弱,而在抽穗期性状中较为明显。同时,2年NIL群体中也稳定检测到该区间对抽穗期的微效作用,加性效应分别为0.84天和0.89天;贡献率分别为18.62﹪和18.48﹪。此外,NIL群体的产量性状结果分析表明,目标区间对产量性状呈现多效性,加性效应方向与抽穗期保持一致,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于珍汕97。其中,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单株产量在2年试验中都达到了显着水平,加性效应分别为3.06粒、2.98粒、0.63克和2.02粒、1.48粒、0.38克;贡献率分别为1.66﹪、2.13﹪、2.76﹪和1.91﹪、0.99﹪、1.48﹪;千粒重仅在2018年NIL群体中达到显着水平,加性效应为0.12克,贡献率为2.53﹪。单株穗数在2年试验中均未达到显着水平,P值分别为0.9717和0.2711。【结论】在早稻品种珍汕97遗传背景下,中稻品种密阳46的Hd17-RFT1-Hd3a区间促进水稻抽穗的同时轻微降低水稻产量。该区间可在不明显降低水稻产量的前提下,进一步缩短早稻品种的生育期,为后茬晚稻提供更充裕的生长时间,提高双季稻的生产潜能。(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杨思晴,胡鑫,王中秋,缪娜娜,胡乐佳[5](2019)在《普通小麦-野生二粒小麦4AL染色体臂置换系抽穗期基因遗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小麦抽穗期主要受环境与基因的双重影响,已知调控小麦抽穗期的基因主要有叁大类,分别为光周期基因(Ppd)、春化基因(Vrn)和自身早熟性基因(Eps)。目前已定位到许多与抽穗期相关的QTL,并克隆到一些调控抽穗期的关键基因。尽管如此,对于调控抽穗期的分子基础了解的仍很有限,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表明,在普通小麦-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臂置换系中,正常秋播条件下CASL4AL比CS迟熟18-20天。【材料与方法】以迟熟材料CASL4AL及中国春(CS)为亲本材料,构建杂交分离群体,对其后代进行BSR_seq试验,开发分子标记,进行QTL的精细定位。并对亲本CASL4AL进行重测序,鉴定小麦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材料的染色体组成。【结果与分析】通过BSR试验,得到2个共定位区间,分别为4A染色体588931944 bp-665864699 bp和2B染色体44274361 bp-44352759 bp。在此区间设计引物扫描群体,用QTL IciMapping V4.0软件对SSR标记进行连锁分析,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对抽穗期进行QTL分析。在4A染色体638-685Mb处定位到一个LOD值为5的QTL;在4A染色体的691-692Mb处定位到一个LOD值为10的QTL。在2B染色体的短臂55Mb到59Mb处定位到一个LOD为52的QTL。分析转录组和重测序数据可知,CASL4AL的SNP分布比较复杂,除集中在4A的40-745 Mb, 7B的0-570Mb以及5B的410-675Mb外,还在1A、2A、3A、7A、2B、2D、5D、6D、7D染色体上成簇分布,表明该材料除在预期的染色体4A上保留TTD140的大片段外,还在其它其他染色体上可能残留许多TTD140小片段,这有可能是DNA突变造成的。【结论】CASL4AL的抽穗期可能既受到4A染色体上抽穗期基因的影响,在2B染色体上也存在着抽穗期基因影响着该置换系的抽穗期。CASL4AL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材料除了在置换臂有较高的TTD140大片段,在其他染色体上也存在着TTD140小片段。(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白丽,柏军华,肖青,柳钦火,张泽[6](2019)在《玉米抽穗期雄穗对冠层反射率辐射传输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玉米雄穗对冠层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辐射传输特征的影响,运用四维轨道塔吊系统获取连续2 a玉米抽穗期的冠层光谱,并在抽穗初期和末期分别进行了3个梯度的剪穗试验,分析玉米抽穗期冠层二向反射率特征以及雄穗干物质含量特征。结果表明:1)比较抽穗期不同时间冠层反射率的模拟值和实测值得出,在抽穗初期实测值高于模拟值,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模拟值逐渐高于实测值。但在可见光波段整个抽穗期实测值均高于模拟值,在近红外波段模拟值总体高于实测值。2)分析不同穗梯度冠层二向反射率特征发现,在可见光波段,太阳主平面和垂直太阳主平面方向上,2个散射方向的无穗反射率值在所有观测角度上均最高,1/2穗次之,全穗最低;近红外波段,在太阳主平面方向,3个穗梯度反射率差异不大,但在垂直太阳主平面方向,后向散射方向反射率值总体高于前向散射方向反射率值,且无穗反射率值依然总体高于1/2穗和全穗;在垂直观测条件下得到相同的结果。3)分析PROSAIL模型模拟值和农学参数相关性,得出模拟值与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在全波段呈显着负相关,无穗实测值和模拟值分别与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相关性表现一致。4)在玉米整个抽穗期雄穗鲜质量变化差异较大,而干质量变化差异不大。研究可为修正辐射传输模型、提高模拟精度,使之更好地应用于植被理化参数反演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亚森江·喀哈尔,尼加提·卡斯木,茹克亚·萨吾提,尼格拉·塔什甫拉提,张飞[7](2019)在《基于高光谱的春小麦抽穗期叶绿素含量估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高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是提升高光谱建模精度十分必要且有效的途径。利用高光谱技术分析春小麦作物光谱及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对原始光谱反射率及对应的对数、倒数、平方根、对数倒数等4种数学变换及其一阶、二阶微分进行预处理运算,分析春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与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相关性,基于选取的敏感波段对春小麦抽穗期叶绿素含量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BP神经网络2种方法建模并进行模型验证及比较。结果表明:对原始光谱数据数学变换的微分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春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通过显着性检验的敏感波段数量经一阶、二阶微分预处理呈现明显增加趋势,对应数学变换的波段数量有所不同;对数变换的二阶微分处理所建立的PLSR模型为最优模型,该模型精度参数为决定系数R■=0.93,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_c=2.53,预测决定系数R~2_p=0.91,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_p=2.41,相对分析误差RPD=3.20。说明数学变换的微分预处理过后的模型精度和稳健性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并且运用在高光谱遥感反演春小麦抽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上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唐建明[8](2019)在《抽穗期雨多,好药在水稻破口之前足量使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据天气预报信息,8月底9月初苏皖等地大面积水稻集中破口抽穗期阴雨天多,温度偏低,有利于稻瘟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发生和危害,同时会给适期、安全施药带来不利影响。宜及早准备,重点在水稻破口期前,抢雨前足量施用安全、高效的好药,综合防治穗期主要病虫害(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技报》期刊2019-08-24)
伦珠朗杰,李慧慧,郭刚刚,其美旺姆,高丽云[9](2019)在《西藏青稞冬春性鉴定及抽穗期多样性与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青稞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并筛选优异杂交亲本,分别在西藏林芝和拉萨两地的春播和秋播环境下对1605份青稞种质资源进行冬春性鉴定和抽穗期多样性分析。设拉萨春播2个播期,即正常春播I和晚10 d春播II,以2个播期的抽穗期变化作为冬春性区别依据。结果表明,96.2%的西藏青稞地方品种为春性,在西藏3个生态区均有分布,冬性品种仅有3.8%,且主要分布在以林芝为主的藏东南生态区;抽穗期的Shannon-Wiener's多样性分析表明,春播条件下抽穗期多样性高于秋播,拉萨春播条件下抽穗期多样性最高,林芝春播次之,林芝秋播最低;在相同环境下,地方品种的多样性高于育成品种;在环境稳定性分析中, 368份春性地方品种和21份育成品种在不同环境中抽穗期较为稳定,其中康青3号在两地所有参试品种中抽穗期稳定性最高。本研究为全面理解西藏青稞资源的冬春性、抽穗期多样性和环境稳定性提供了参考,为广适应性青稞品种培育筛选出环境稳定性佳的亲本材料。(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李国治,李伊,满本菊,崔静[10](2019)在《滴灌冬小麦抽穗期旗叶对水分的生理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滴灌条件下冬小麦抽穗期水分对旗叶叶片相关生理状况的影响,以新冬22号和新冬43号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实验设计,进行大田实验,分别设置225 mm(W1)、375 mm(W2)、525 mm(W3)、675 mm(W4)和825 mm(W5) 5个灌水处理,在灌水前后监测土壤水势的变化,同时测定冬小麦旗叶中的叶绿素、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等生理指标以及计算各生理指标在不同灌量下的补偿系数。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灌量条件下,土壤水势的恢复能力表现为0~20 cm土层最好,20~40 cm次之,40~60 cm最弱。不同灌量条件下,超过W3灌量的处理均能恢复的较好,而低于W3灌量的W1、W2处理则表现出水分的过度消耗;不同的生理指标对水分的敏感度不同,各指标表现为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叶绿素;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可溶性糖、脯氨酸等生理指标均在W3处理下产生的补偿效应最大,其中脯氨酸会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建议在冬小麦抽穗期,20~60 cm土层距离滴灌带15cm处的土壤水势灌前应维持在-85.5~-68.0 kPa。(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9年07期)
抽穗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抽穗期是小麦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它对于小麦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宜的抽穗期是保证作物高产稳产的前提,因此挖掘抽穗期基因可为新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指导。野生二粒小麦TTD140具有蛋白质含量高、早熟等优良性状。CASL3AL是以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为背景的3A染色体长臂被TTD140替换材料。多年多点试验表明正常秋播条件下CASL3AL比CS早熟8-10天,CASL3AL上至少以一个控制早熟的位点影响着小麦的生育期。【材料与方法】普通小麦-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置换材料CASL3AL和CS,以及和两者杂交所得的F_2群体及其衍生F_(2:3)株系。【结果与分析】CASL3AL的3A染色体上多态性SSR标记和转录组获得的相对CS的SNP数据表明,CASL3AL的110-750Mb之间被TTD3A染色体所置换;对CASL3AL和CS进行春化处理,结果发现春化对CASL3AL的抽穗期影响最显着;在长日照(16h light/8h dark)环境中,小麦未春化条件下,CASL3AL比CS早熟9.5天,春化20天条件下早熟35天,而春化30天后早熟8.5天;在长日照条件下观察CASL3AL和CS的幼穗分化进程,CASL3AL的幼穗发育比CS快,幼穗分化的二棱期的发育关键转折点,春化后的CASL3AL更早通过二棱期从而影响了最终的抽穗期;利用CASL3AL和CS杂交获得2个F2群体及其衍生的F_(2:3)家系为材料,构建了两个由33个SSR标记组成3A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对抽穗期进行QTL定位,在两个群体种共定位到一个QTL位于标记barc324-P1381之间,在温室中利用96个F2群体定位到另一个QTL,位于标记P1590-P1601之间,叁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5.47%-15.17%,该QTL位点仍需进一步验证;利用CASL3AL幼穗转录组数据进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在大田QTL定位区段有十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一个候选基因TraesCS3A01G284400为MADS-box转录因子,可能参与调控开花时间。【结论】抽穗期是小麦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合适的抽穗期关乎小麦的产量,所以有必要深入挖掘与抽穗期相关的基因并应用到育种中,以满足生产需求。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数据结合SNP分析技术鉴定CASL3AL染色体组成,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鉴定小麦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材料的染色体组成的方法。利用(CASL3AL×CS) F2群体及其衍生的F_(2:3)家系进行抽穗期QTL初定位,在大田中检测到一个稳定的QTL,位于标记barc324-P1381之间,为后续精细定位和基因克隆提供了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抽穗期论文参考文献
[1].董连生,绍辉.小麦抽穗期与赤霉病抗性关系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
[2].胡鑫,缪娜娜,戎均康.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臂置换材料CASL3AL的染色体鉴定及抽穗期QTL定位[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3].李于亭,熊宏春,刘录祥.小麦抽穗期QTL定位及春化基因VRN-B1鉴定[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4].王世林,张振华,朱玉君,樊叶杨,庄杰云.水稻抽穗期基因Hd17、RFT1和Hd3a所在区间的微效作用[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5].杨思晴,胡鑫,王中秋,缪娜娜,胡乐佳.普通小麦-野生二粒小麦4AL染色体臂置换系抽穗期基因遗传定位[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6].白丽,柏军华,肖青,柳钦火,张泽.玉米抽穗期雄穗对冠层反射率辐射传输特征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9
[7].亚森江·喀哈尔,尼加提·卡斯木,茹克亚·萨吾提,尼格拉·塔什甫拉提,张飞.基于高光谱的春小麦抽穗期叶绿素含量估算方法[J].江苏农业科学.2019
[8].唐建明.抽穗期雨多,好药在水稻破口之前足量使用[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9
[9].伦珠朗杰,李慧慧,郭刚刚,其美旺姆,高丽云.西藏青稞冬春性鉴定及抽穗期多样性与稳定性分析[J].作物学报.2019
[10].李国治,李伊,满本菊,崔静.滴灌冬小麦抽穗期旗叶对水分的生理响应[J].节水灌溉.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