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寄生现象论文_李梦婕,谢津,李向楠,陈玉惠

导读:本文包含了重寄生现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锈菌,现象,序列,质体,锈病,蚜虫,孢子。

重寄生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李梦婕,谢津,李向楠,陈玉惠[1](2016)在《石楠锈孢锈菌重寄生现象及其重寄生菌的种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昆明地区石楠锈孢锈菌(Aecidium pourthiaea)上的重寄生现象并对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回接验证和鉴定。结果显示:石楠锈孢锈上的重寄生菌在7月底逐渐发生,其自然重寄生率从10月中旬开始快速增长,12月中旬达到高峰。石楠锈孢锈的重寄生菌包括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spp.)、枝孢属(Cladosporium spp.)、镰刀菌属(Fusarium spp.)、木霉属(Trichoderma sp.)的真菌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等多种,其中重寄生效果及对锈菌寄主植物安全性最好的菌株为拟盘多毛孢属的SYP22菌株和枝孢属的SYC23菌株。(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曹玉朋,张晓瑶,张磊,李春如[2](2014)在《下垂虫草的重寄生现象及重寄生菌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安徽省岳西县鹞落坪自然保护区,发现了1种寄生于下垂虫草(Ophiocordyceps nutans)的重寄生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ITS序列分子生物学分析,将其鉴定为枝多头霉(Polycephalomyces ramosus)。其孢梗束着生于下垂虫草子实体的可孕部,顶部膨大呈球形。本种具有产生单个卵形的A型分生孢子的顶侧生排列的A型瓶梗和能形成分生孢子链的B型瓶梗,并在培养基上的气生菌丝和孢梗束的柄部都观察到梭形、链生的B型分生孢子。GenBank中相关种的ITS序列与拉丁名可能有误。(本文来源于《菌物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叶利芹,吴小芹,叶建仁[3](2011)在《竹叶锈病重寄生现象及重寄生菌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竹叶锈病是竹类主要病害之一,影响竹林生长。为了利用重寄生菌对竹叶锈病进行生物防治,研究了竹叶锈病菌重寄生现象及重寄生菌的形态与分类地位。结果表明,该重寄生现象伴随竹叶锈病的发生而从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出现;重寄生菌的自然重寄生率于5月至8月初呈快速增长趋势,8月中旬达到高峰期,随后其重寄生率呈缓慢下降趋势;重寄生菌寄生在竹叶锈病夏孢子堆上呈白色的点状霉状物,阻碍了竹叶锈病夏孢子的发育和释放。通过对其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及菌丝等形态特征观察,该重寄生菌被鉴定为赭红枝顶孢Acremonium salmoneum。关于A.salmoneum的序列在GenBank之前未见报道,基于ITS的系统发育分析该重寄生菌A.salmoneum与枝顶孢属Acremonium内其他种的亲缘关系表明,该重寄生菌与A.potronii的亲缘进化关系较近,且与A.potronii的形态特征也较相似,均可形成假头状粘孢子球。(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叶利芹,吴小芹,叶建仁[4](2010)在《竹叶锈病重寄生现象及重寄生菌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竹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竹子在材用、笋用、园林和生态等方面应用广泛,然而随之而来竹类病害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竹叶锈病发生较普遍,已经成为限制竹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进行竹叶锈病研究时发现,在叶锈病菌(Puccinia spp.)的夏孢子堆上存在重寄生现象。锈病重寄生现象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表现为一种"寄生链",即植物-病原物-重寄生物,这种特殊的"寄生链"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一种重要作用机制。前人虽曾报道过竹叶锈病存在重寄生现象,但对其发生特点和重寄生菌的形态与分类未见报道。鉴此,本文对竹叶锈病重寄生菌的发生状况、症状特点及重寄生菌的形态和分类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重寄生现象伴随竹叶锈病的发生而从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出现;重寄生菌的自然重寄率于5月至8月初呈快速增长趋势,8月中旬达到高峰期,随后其重寄生率呈缓慢下降趋势;不同竹种其重寄生率存在差异,长角柄锈菌(Puucinia longicornis)引起的竹叶锈病,其被重寄生菌寄生的比率较高,而由刚竹柄锈菌(P.phyllostachydis)引起的竹叶锈病,其重寄生率相对较低;该重寄生菌寄生在竹叶锈病夏孢子堆上呈白色的点霉状物,其菌丝缠绕在夏孢子堆上,菌丝或芽管可从夏孢子的芽孔穿入,致使夏孢子发生变形,严重时甚至破裂解体。该重寄生菌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锈病的病害循环。通过对其菌落、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等形态特征观察,将该重寄生菌鉴定为Acremonium salmoneum。采用通用引物ITS1/ITS4对ITS1-5.8SrDNA-ITS2片段进行PCR扩增,产物经测序表明,该重寄生菌的ITS序列长度为579bp。关于该重寄生菌A.salmoneum的rDNA ITS序列在GenBank中未见报道,本研究将该菌的rDNAITS序列在GenBank中登记注册(HM747162)。基于ITS的系统发育分析,该重寄生菌Acremoniumsalmoneum与枝顶孢属(Acremonium sp.)内的A.potronii的亲缘进化关系较近,且A.salmoneum与A.potronii的形态特征也较相似,均可形成假头状粘孢子球。本研究首次对竹叶锈病重寄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这对该重寄生菌的科学分类及有效控制竹叶锈病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09-27)

廖咏梅,熊英,罗荡平,王忠文,袁高庆[5](2008)在《小驳骨锈病的重寄生现象及重寄生菌鉴定(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驳骨锈病的冬孢子堆上发现一种重寄生菌。被重寄生菌寄生的病斑表面可见到一层白色菌丝体。光学显微镜下发现,被寄生的柄锈菌菌丝和冬孢子断裂、变形和退色。18S rDNA PCR扩增及测序结果表明,重寄生菌为刀孢轮枝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本文首次报道刀孢轮枝菌寄生柄锈菌。(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期刊2008年S1期)

叶丽丹,劳佳萍,卢建平,林福呈[6](2007)在《球毛壳菌荧光标记与重寄生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球毛壳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防真菌.为了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球毛壳菌与立枯丝核菌的拮抗机制,选用GF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作为报告基因对球毛壳菌进行标记.通过构建和转化EGFP(Enhanced GFP)表达载体,得到氯嘧磺隆抗性的转化子.经过几轮验证筛选,包括选择性平板筛选、PCR扩增目的片段验证、Southern杂交、荧光镜检等,确认SUR基因和EGFP基因已经插入球毛壳菌的基因组并在其中表达标记.取一个确认为荧光标记转化子的菌株,进行生防特性分析.主要通过与病原真菌平板共培养、载玻片对峙培养等方法初步研究了球毛壳菌与立枯丝核菌的拮抗机理.结果发现,在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过程中,球毛壳菌的拮抗机理主要是重寄生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魏国荣,康振生,黄丽丽,王瑶[7](1996)在《小麦条锈菌被重寄生现象的电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条锈菌被重寄生现象的电镜观察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ofHyperparasiteofPucciniaStriiformisWestbyCladosporium魏国荣,康振生,黄丽丽,王瑶(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陕西杨陵7...(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1996年01期)

李文江[8](1987)在《蚜虫跳小蜂的重寄生现象及生物学特性简报》一文中研究指出蚜虫跳小蜂Aphidencyrtus aphidivorus(Mayr)是蚜茧蜂僵蚜期的重要寄生天敌、麦蚜的重寄生蜂,为有害天敌。笔者1980—1986年在蚜苗蜂的研究中发现了此蜂和另外4种重寄生蜂,其对麦田蚜茧蜂 (主要是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ae Haliday)的破坏作用极大。(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1987年05期)

陈金水[9](1987)在《异生物携带现象和重寄生现象:其分布和在传染病流行病学、免疫学及病理学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学者把一些寄生物寄生在其它营寄生生活方式的宿主体内的现象称之为“重寄生现象”,也叫“超寄生现象”。苏联学者建议应用“异生物携带现象”一词。例如一种致病性病毒、立克次氏体、细菌、原虫、蠕虫等可以寄生在同样营寄生生活方式的单细胞或多细胞宿主体内。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表明,所有细胞内的和许多组织内的寄生物种(本文来源于《浙江畜牧兽医》期刊1987年02期)

重寄生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安徽省岳西县鹞落坪自然保护区,发现了1种寄生于下垂虫草(Ophiocordyceps nutans)的重寄生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ITS序列分子生物学分析,将其鉴定为枝多头霉(Polycephalomyces ramosus)。其孢梗束着生于下垂虫草子实体的可孕部,顶部膨大呈球形。本种具有产生单个卵形的A型分生孢子的顶侧生排列的A型瓶梗和能形成分生孢子链的B型瓶梗,并在培养基上的气生菌丝和孢梗束的柄部都观察到梭形、链生的B型分生孢子。GenBank中相关种的ITS序列与拉丁名可能有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寄生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1].李梦婕,谢津,李向楠,陈玉惠.石楠锈孢锈菌重寄生现象及其重寄生菌的种类鉴定[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6

[2].曹玉朋,张晓瑶,张磊,李春如.下垂虫草的重寄生现象及重寄生菌的鉴定[J].菌物研究.2014

[3].叶利芹,吴小芹,叶建仁.竹叶锈病重寄生现象及重寄生菌鉴定[J].菌物学报.2011

[4].叶利芹,吴小芹,叶建仁.竹叶锈病重寄生现象及重寄生菌的分离与鉴定[C].第叁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10

[5].廖咏梅,熊英,罗荡平,王忠文,袁高庆.小驳骨锈病的重寄生现象及重寄生菌鉴定(英文)[J].中国生物防治.2008

[6].叶丽丹,劳佳萍,卢建平,林福呈.球毛壳菌荧光标记与重寄生现象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

[7].魏国荣,康振生,黄丽丽,王瑶.小麦条锈菌被重寄生现象的电镜观察[J].西北农业学报.1996

[8].李文江.蚜虫跳小蜂的重寄生现象及生物学特性简报[J].植物保护.1987

[9].陈金水.异生物携带现象和重寄生现象:其分布和在传染病流行病学、免疫学及病理学中的作用[J].浙江畜牧兽医.1987

论文知识图

PR对灰霉菌的重寄生现象(3400×...木霉对茄腐皮镰刀菌的重寄生现象长叶胡颓子锈病菌的重寄生现象...木瓜锈病菌重寄生现象小舌紫莞锈病菌的重寄生现象.一25桑里白粉病菌的闭囊壳及Cl菌株的形...

标签:;  ;  ;  ;  ;  ;  ;  

重寄生现象论文_李梦婕,谢津,李向楠,陈玉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