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百日咳杆菌论文-高振轩,谌志筠,何秋水

副百日咳杆菌论文-高振轩,谌志筠,何秋水

导读:本文包含了副百日咳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百日咳杆菌,黏附素蛋白,细菌变异,无细胞百日咳疫苗

副百日咳杆菌论文文献综述

高振轩,谌志筠,何秋水[1](2019)在《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时代百日咳杆菌黏附素蛋白缺失株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持久性下降和百日咳杆菌变异是导致"百日咳再现"的两个重要原因。百日咳杆菌变异株不表达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中所包含的抗原成分,其中以黏附素蛋白的缺失最为常见。大量研究表明黏附素蛋白的缺失对百日咳杆菌的侵袭力和致病性并无明显影响,被认为可以由其他毒力因子代偿。黏附素蛋白缺失株产生的原因,包括IS481序列插入等菌株自身变异相关的分子机制,以及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接种后的免疫环境造成的选择性压力。我国目前处在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接种初期,尚未报道发现黏附素蛋白缺失株。(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9年13期)

龙珍,卫辰,郭志谋,马霄,李月琪[2](2019)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百日咳和百白破疫苗中百日咳杆菌气管细胞毒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百日咳杆菌气管细胞毒素(TCT)是一种引起百日咳及百日咳相关疫苗不良反应的毒性糖肽。尽管各国药典均规定了百日咳疫苗产品中TCT的含量限度,但均没有推荐TCT的含量测定方法。该研究发展了一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用于TCT的含量测定。实验优化了包括色谱柱类型和流动相组成在内的TCT色谱条件。虽然TCT在反相色谱模式和亲水作用色谱(HILIC)模式下均具有较好的保留,但HILIC模式与蛋白质沉淀的前处理方法兼容性更好,因此采用HILIC模式分离TCT。优化所得的方法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5.76~369 ng/L),良好的重复性(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3.9%),各种基质中均有较好的回收率(96.4%~102.5%),且定量限是药典要求的TCT最高限量的1/1 279。将本方法用于共纯化百日咳疫苗、组分百日咳疫苗、共纯化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和组分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中TCT的检测,所有产品均未检出TCT,表明被检样品具有较好的工艺条件可避免TCT在产品中的残留。(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19年02期)

陈元芬,马礼耕,吴强,王文,王宇[3](2018)在《百日咳杆菌无动物源培养基的筛选及其对百日咳毒素和丝状血凝素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确定百日咳杆菌无动物源培养基最佳配方,并检测其对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和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aemagglutinin,FHA)产量的影响。方法分别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或单独使用无动物源蛋白Hy Pep5603(小米和小麦蛋白)、精选大豆胨,替代培养基中动物源性成分(酸水解酪蛋白)作为氮源,进行百日咳杆菌摇瓶培养,比较细菌生长密度和产物生产量。以最高PT和FHA产量为参考标准,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用该配方与动物源培养基对比,进行4批30 L百日咳杆菌发酵培养;发酵液处理后,用离子交换层析分离PT和FHA样品,ELISA法测定各样品中PT和FHA的蛋白含量,SDS-PAGE法检测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结果由无动物氮源Hy Pep56034.0 g/L、精选大豆胨6.0 g/L加改良SS培养基组成的培养基,摇瓶培养百日咳杆菌后最高A550为3.8,发酵百日咳杆菌后最高A550为5.8,均能有效地供菌体生长,且优于单独使用动物源或无动物源培养基;用该配方发酵百日咳杆菌并纯化,获得PT的产量约为5.7 mg/L,FHA产量约为23.0 mg/L,均高于用动物源培养基培养后的产物,且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一致。结论用含Hy Pep5603 4.0 g/L、精选大豆胨6.0 g/L的无动物源培养基培养百日咳杆菌,可替代动物源培养基,用于PT和FHA的生产。(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刘志,刘义庆,王泽筠,邵婧,李丽[4](2017)在《山东地区人群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山东地区人群中百日咳杆菌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山东省立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患者1 989例,用BP-DNA方法进行咽拭子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用spss21.08软件分析人群中百日咳杆菌感染情况。结果 1 989例咽拭子标本中,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阳性率为23.06%,男性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阳性率30.78%,略低于女性的34.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阳性率以0~1岁阳性率最高,占38.72%,以后随着年龄升高阳性率逐渐降低,30岁以上组最低(占比14%);不同季节之间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夏季检测阳性率最高(40.35%),明显高于秋季的33.11%(P<0.05),秋季明显高于春季的24.8%(P<0.05),春季略高于冬季的19.56%(P>0.05)。结论山东地区人群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阳性率存在年龄和季节差异,应加强对疑似患者的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本文来源于《临床输血与检验》期刊2017年06期)

张优仪[5](2017)在《肠道共生菌在百日咳杆菌感染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肠道共生菌的调节作用不仅是肠道局部性的而且是系统性的,最近的研究表明肠道共生菌对于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同样具有保护作用。所以,我们通过百日咳杆菌分别感染抗生素处理及未处理对照小鼠动物模型来研究机体肠道共生菌对百日咳杆菌感染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深入理解百日咳杆菌的致病机制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从而有助于提高现有疫苗的保护有效性以及研制更加高效的新型百日咳疫苗。通过动物实验我们发现:1)百目咳杆菌在肺部感染定植过程中同时引起了机体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的显着动态改变。感染百日咳杆菌后,小鼠肠道的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和葡萄球菌科(Staphylococcaceae)分别减少甚至消失。而普雷沃菌科(Paraprevotellaceae)在百日咳杆菌感染后丰度表现出与百日咳杆菌定植相同的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说明肠道外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同样会引起宿主肠道菌群的改变。而且这说明肠道共生菌中的不同组分对于肠道外感染具有不同反应。2)抗生素处理引起共生菌的减少或紊乱有利于百日咳杆菌的早期定植,并且抗生素处理组小鼠感染百日咳杆菌后7天,10天和17天抗百日咳杆菌lgG抗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着下降,特别明显的是17天免疫反应由Th1主导变为Th2主导。这表明,体内共生菌的紊乱会造成宿主抗感染体液免疫能力降低。其中的具体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值得我们深入探索。(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长叁角遗传学大会会议手册》期刊2017-10-27)

荆小袁,陆敏[6](2016)在《上海地区儿童血清抗百日咳杆菌抗体水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百日咳由百日咳杆菌引起,曾严重威胁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百白破叁联疫苗的接种使其发病率明显下降。随着百白破无细胞疫苗的推广,接种安全性明显提高。然而近年来临床发现尚未接种疫苗的小婴儿百日咳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有报道认为这可能与群体抗体水平下降有关。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上海地区儿童血清抗-PTIgG水平进行检测,初步评估百日咳疫苗的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为评估疫苗接种质量、强化接种提供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收集上海地区372名0-18岁儿童的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受试者的血清抗-PTIgG浓度。在近一年内未接受Tdap或含Tdap疫苗的情况下,以受试者的抗-PTIgG浓度≥30IU/mL为血清抗体阳性;抗-PTIgG浓度≥100IU/mL提示急性感染。结果:在372例受试者中,血清抗-PTIgG平均浓度为16.21IU/mL,其中42例(11.29%)呈抗体阳性表现。0-2岁组血清阳性率最高(18.60%),平均浓度21.82IU/mL;其次为10-12岁组(11.43%),平均浓度21.16IU/mL;阳性率最低的年龄组为3-5岁组(7.46%),而平均浓度在6-9岁组(9.74IU/mL)最低。结论:本研究表明,不典型百日咳杆菌感染在我国儿童中可能普遍存在,在10-12岁儿童发生率较高。作为百日咳感染高发人群和引起婴幼儿感染的重要传染源,对其进行强化疫苗接种可能有助于显着降低各年龄段儿童百日咳的发病率。(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7-21)

李应伟,刘晓凤,周晓舟,夏永[7](2015)在《培养基中氯化钠对百日咳杆菌CS株生长及百日咳毒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培养基中氯化钠(Na Cl)对百日咳杆菌CS株生长及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表达的影响,确定最适PT表达的Na Cl加入方式。方法以MSS为起始培养基,补加不同浓度的Na Cl溶液,接种生产用百日咳杆菌Ⅰ相CMCC58003(CS株)后,分别于不同时间取样;分别于接种菌种后不同时间补加Na Cl至7.5 g/L,于培养结束时(39 h)取样;分别于接种菌种后0和25 h时补加Na Cl至7.5 g/L,培养不同时间取样。上述样品分别测定菌浓度及PT表达量。结果起始培养基中Na Cl浓度越高,细菌生长越缓慢,菌浓度增加时间也越长,起始培养基中Na Cl浓度为7.5 g/L时,培养上清中PT表达量最高,达6.61μg/ml,比对照培养基(MSS)提高了15.6%。培养过程中在25 h时补加Na Cl,培养结束时PT表达量最高,为8.64μg/ml,比对照培养基(MSS)提高了43.28%,比0 h时补加Na Cl提高了26.13%。在25 h时补加Na Cl后,细菌的菌浓度增长期比MSS培养基培养延长了2~3 h,比0 h时补加Na Cl缩短了1~2 h,菌浓度在培养的中后期明显高于0 h时补加Na Cl,PT表达周期与生长曲线基本平行,当细菌生长进入衰退期时,PT也随之开始逐步降解。结论在培养前期,可采用含2.5 g/L Na Cl的MSS培养基使菌体快速生长,当进入抗原PT表达期后,可通过补加Na Cl来提高PT转录活性,从而提高PT的产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段梦奇,杨勇,徐恒,吴永超[8](2014)在《光密度测定法在百日咳杆菌培养菌液浓度测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通过抽取百日咳杆菌悬液样品,分别用比浊法和光密度法测量其浓度,并进行各种比较,证明在百日咳杆菌培养中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菌悬液光密度值来代替比浊法测定菌悬液浓度的方法是准确可行的,并能建立光密度值与菌悬液浓度的关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控制培养参数。试验数据表明,利用光密度法测定的百日咳杆菌悬液浓度数据稳定,重复性好,可信度高。证明了光密度法在百日咳杆菌悬液的浓度测定中的可行性,初步建立了光密度值与菌悬液浓度之间的联系。(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世界》期刊2014年07期)

柯兵兵[9](2014)在《百日咳杆菌气管定植因子(TcfA)的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氏菌(以下简称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在婴幼儿当中较为常见。百日咳杆菌致病机理包括粘附、侵袭、产毒等一系列的过程。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min)、粘附素(Pertactin)、百日咳气管定植因子(Tracheal colonization factor; TcfA)等诸多膜表面蛋白参与到细菌的粘附过程。百日咳气管定植因子是百日咳杆菌膜表面蛋白,相关文献报道,推测该蛋白可能是百日咳杆菌的粘附分子,但对其粘附功能尚未进行系统的验证。因此本研究采用DNA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BL21;DE3)内表达TcfA蛋白,并纯化重组TcfA蛋白。然后通过重组表达菌的体外细胞粘附实验、重组蛋白免疫荧光实验、竞争抑制实验证明TcfA蛋白的黏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就TcfA蛋白第317-319位RGD叁联肽的功能进行验证。同时通过构建FHA-PRN-基因缺失株,探究TcfA蛋白在粘附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尝试找出TcfA蛋白与经典模型细胞HeLa相互作用的受体。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成功的表达了TcfA蛋白,并纯化出纯度达85%的重组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能与疫苗生产菌株(CS菌)全菌体血清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说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和抗原特异性;玻片凝集实验和V管凝集实验证明TcfA蛋白表达于大肠杆菌膜表面;荧光粘附试验证实表达有TcfA的大肠杆菌与含有空载体的大肠杆菌对经典模式细胞的粘附有明显的差异,CFU实验定量证实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粘附ELISA实验从另一技术方法反映了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重组蛋白的免疫荧光实验间接反映了TcfA蛋白与细胞受体的相互作用,重组蛋白的竞争抑制实验表明TcfA蛋白能竞争抑制重组TcfA大肠杆菌的粘附,并表现出蛋白浓度的依赖性。TcfA小鼠多抗封闭实验结果显示,封闭了重组大肠杆菌膜表面的TcfA蛋白,细菌的粘附率出现明显的下降,说明了TcfA蛋白的粘附的特异性(依赖性)。含RGD的短肽与含RGE的短肽的竞争抑制试验表明,TcfA蛋白可能通过其氨基酸位点上的RGD模序发挥作用。庆大霉素胞外杀伤实验是检测病原菌是否具有入侵宿主细胞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主要是检测粘附分子是否介导了病原菌的入侵。实验结果显示,TcfA蛋白并不介导重组大肠杆菌入侵HeLa细胞。FHA、PRN基因缺失株与抗TcfA小鼠多克隆抗体作用后,粘附力相比于FHA、PRN基因缺失株和CS野生株有较明显的下降,说明TcfA蛋白作为百日咳杆菌膜表面的一个粘附因子,在细菌的粘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GST pull down实验初步证明Myosin-9蛋白可能是TcfA蛋白与HeLa细胞相互作用的受体,但需要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期刊2014-06-01)

高薇,袁林,姚开虎,俞桑洁,杨永弘[10](2013)在《百日咳杆菌抗原基因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7个与百日咳抗原相关的基因:ptxA、ptxC、ptxP、prn、fim2、fim3和tcfA的等位基因型分布。方法采用基因扩增和测序检测2000年以后从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百日咳患儿及其家属中分离的19株百日咳杆菌的抗原基因型;并与疫苗株58003及6株20世纪70年代菌株进行比较。结果全部菌株fim2和tcfA均为fim2-1和tcfA2。疫苗株和1970年菌株均为ptxA2/ptxC1/ptxP1/prn1/fim3-1。除1株外,其他于2000年以后的分离株ptxA均为ptxA1型。2000年以后分离的菌株中发现了4株ptxP3菌株,同时为ptxC2/prn2/fim3-2基因型,不同于ptxP1菌株:ptxC1/prn1/fim3-1或ptxC1/prn1/fim3-4。结论国内已出现ptxP3菌株,这些菌株与疫苗株和既往菌株比较,抗原性变异较多,应予以关注和监测。(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期刊2013年03期)

副百日咳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百日咳杆菌气管细胞毒素(TCT)是一种引起百日咳及百日咳相关疫苗不良反应的毒性糖肽。尽管各国药典均规定了百日咳疫苗产品中TCT的含量限度,但均没有推荐TCT的含量测定方法。该研究发展了一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用于TCT的含量测定。实验优化了包括色谱柱类型和流动相组成在内的TCT色谱条件。虽然TCT在反相色谱模式和亲水作用色谱(HILIC)模式下均具有较好的保留,但HILIC模式与蛋白质沉淀的前处理方法兼容性更好,因此采用HILIC模式分离TCT。优化所得的方法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5.76~369 ng/L),良好的重复性(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3.9%),各种基质中均有较好的回收率(96.4%~102.5%),且定量限是药典要求的TCT最高限量的1/1 279。将本方法用于共纯化百日咳疫苗、组分百日咳疫苗、共纯化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和组分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中TCT的检测,所有产品均未检出TCT,表明被检样品具有较好的工艺条件可避免TCT在产品中的残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副百日咳杆菌论文参考文献

[1].高振轩,谌志筠,何秋水.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时代百日咳杆菌黏附素蛋白缺失株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9

[2].龙珍,卫辰,郭志谋,马霄,李月琪.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百日咳和百白破疫苗中百日咳杆菌气管细胞毒素[J].色谱.2019

[3].陈元芬,马礼耕,吴强,王文,王宇.百日咳杆菌无动物源培养基的筛选及其对百日咳毒素和丝状血凝素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8

[4].刘志,刘义庆,王泽筠,邵婧,李丽.山东地区人群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7

[5].张优仪.肠道共生菌在百日咳杆菌感染中的作用[C].2017中国长叁角遗传学大会会议手册.2017

[6].荆小袁,陆敏.上海地区儿童血清抗百日咳杆菌抗体水平的研究[C].第十叁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7].李应伟,刘晓凤,周晓舟,夏永.培养基中氯化钠对百日咳杆菌CS株生长及百日咳毒素表达的影响[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5

[8].段梦奇,杨勇,徐恒,吴永超.光密度测定法在百日咳杆菌培养菌液浓度测定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4

[9].柯兵兵.百日咳杆菌气管定植因子(TcfA)的功能分析[D].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2014

[10].高薇,袁林,姚开虎,俞桑洁,杨永弘.百日咳杆菌抗原基因型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

标签:;  ;  ;  ;  

副百日咳杆菌论文-高振轩,谌志筠,何秋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