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表面微形态论文_郭大林,郭旭红,张克栋,盖立武,陈亚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叶表面微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表面,形态,树种,结构,阿尔金山,叶片,切屑。

叶表面微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郭大林,郭旭红,张克栋,盖立武,陈亚东[1](2018)在《表面微织构和内冷却对钻削Ti6Al4V切削力及切屑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Ti6Al4V钛合金是一种典型的难加工材料,本文采用光纤激光打标机在内冷麻花钻的前刀面、后刀面以及前后刀面上加工沟槽型微织构,制备出TF、TB和TFB型3种刀具进行Ti6Al4V的钻削试验,并对不同切削速度下的钻削力和切屑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表面微织构和内冷却双重作用下,3种刀具的钻削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切屑的卷曲程度增加,刀具的断屑能力提高; TF钻头能明显增加切屑卷曲程度和提高刀具的断屑能力,TB钻头可以更好地降低钻削力,TFB钻头的综合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孙振杰[2](2018)在《聚醚醚酮表面微结构的调控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装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的发展,传统的钛、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在硬组织替换材料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金属材料在体内环境中会因为腐蚀而造成离子的释放,且其弹性模量与人体骨组织并不匹配,会导致植入体材料的失败。聚醚醚酮作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其弹性模量介于松质骨和骨密质之间,并且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化学稳定性,在生理环境中不会释放有害物质。聚醚醚酮(Polyether ether ketone,PEEK)因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植入体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PEEK的生物活性比较差,植入人体后不易与骨组织键合,限制了其作为植入体材料的应用寿命。本论文采用表面化学改性对PEEK进行改性来提高材料的生物活性,然后进一步探讨了材料表面结构和成分对其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机制。即利用表面化学改性的方法在PEEK表面构建出结构,然后对其结构进行进一步调控,以期提高PEEK材料的生物活性,同时对改性后PEEK材料表面的细胞相容性和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能力进行评价,并初步探讨改性前后材料表面性质对其生物学性能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结果有:1.用浓硫酸对PEEK进行磺化处理,在材料表面构建了一种含有少量硫的叁维网络结构,然后在其叁维网络结构中装载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由于结构和成分的双重效应,改性后的PEEK材料表面亲水性得到明显提高,并且显示出良好的生物活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 BMSCs)的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细胞外基质矿化与细胞内胶原分化能力得到了显着的上升,显示了改性后材料对干细胞早期骨向分化的促进作用。2.用浓硫酸对PEEK进行磺化处理得到叁维孔道结构后,用硼氢化钠(NaBH_4)还原对其结构进一步调控,成功地在PEEK材料表面构建出了表面富含羟基官能团的叁级微纳结构,并得到了羟基官能团。改性后的材料表面能够很好地黏附、铺展、增殖并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显示出了良好的生物活性。本论文通过表面化学改性的方法,调控了PEEK材料表面的结构与成分,提高了PEEK材料的生物活性,并探讨了材料表面理化性质对材料生物学性质的影响规律,这为PEEK材料在生物学的应用上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萨吉旦·阿卜杜克日木,祖力克艳·麻那甫,巴特尔·巴克,王孟辉[3](2017)在《新疆南疆叁种果树叶表面微形态结构与滞尘能力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疆轮台县3种果树(苹果、核桃、杏)叶片为试材,对其滞尘量和叶片表面微形态结构进行观测,探究了3种果树叶片平均滞尘量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高度的变化及叶表面结构与其滞尘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果树的滞尘量不同,其中苹果叶片的滞尘量最大,可达到5.295mg·cm~(-2),杏叶片的滞尘量最低,仅为2.697mg·cm~(-2)。叶片滞尘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P<0.01);不同高度的滞尘量差异极显着(P<0.01),叶片平均滞尘量依次为1m[(1.716±0.800)mg·cm~(-2)]>2m[(1.217±0.355)mg·cm~(-2)]>3m[(0.950±0.362)mg·cm~(-2)]。叶片表面观察结果表明,果树叶片表面在微形态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滞尘能力较强的苹果叶表面结构粗糙,具有绒毛;滞尘能力较弱的杏叶表面结构光滑,无毛。叶表面结构不同,滞尘能力也出现明显差异,说明滞尘能力与叶表特征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7年24期)

沙存龙,焦云,黄宗兴,严春风,舒巧云[4](2017)在《薄壳山核桃叶表面微形态结构与滞尘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薄壳山核桃叶片为试验材料,应用扫描电镜法观察叶片表面及滞尘颗粒物微形态结构,同时采用滤纸恒重法测定其叶片滞尘量,并与5种绿化树种(桂花、女贞、紫薇、夹竹桃和樟树)的滞尘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叶片上、下表面结构粗糙呈沟脊状并且有纤毛分布;其中,上表面放大8 000×可见颗粒状组织,而下表面较为光滑并具有气孔;薄壳山核桃叶片表面滞尘主要为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经过简单清洗后,可将叶片表面大部分颗粒物去除。另外,薄壳山核桃叶片单位面积滞尘量为0.055 4 mg/cm2,仅次于夹竹桃。因此,薄壳山核桃具有固定悬浮颗粒物并缓解城市大气污染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10期)

李少宁,鲁绍伟,刘斌,鲁笑颖,陈军丽[5](2017)在《北京主要绿化树种叶表面微形态与PM2.5吸滞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北京大兴21个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对植物叶片在自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PM2.5吸滞量进行定量分析,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中8个最常见的树种叶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测定叶表面粗糙度等参数,阐释植物叶片吸附PM2.5机制。结果表明:21个树种自然状态下单位面积PM2.5吸滞量不尽相同,整体表现为针叶树种显着高于阔叶乔木和灌木树种,其中桧柏、白皮松较大,黄栌、紫薇吸滞量较小;饱和状态下,PM2.5吸滞量显着增加,但其吸滞能力排序与自然状态下基本保持一致。植物叶表面存在褶皱、沟槽,粗糙度相对较高的树种,PM2.5吸滞能力强;叶表面相对光滑,突起部位轮廓较平缓,粗糙度小的树种,其吸滞PM2.5能力相对较弱;不同树种粗糙度大小与其吸滞PM2.5能力排序基本一致,呈显着指数正相关(R2=0.707)。本研究为合理选择滞尘能力强的绿化树种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城市植被净化空气环境的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李广文[6](2017)在《钛表面微纳米形貌Rho GTPases/Wnt/β-catenin信号调控rBMSCs形态与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和全民对口腔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口腔种植体修复缺失牙齿以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日趋增加。虽然目前成品生产的种植体骨结合较好,但骨结合周期较长,难以满足早期或即刻修复,所以缩短种植体骨结合周期是目前种植体研究的热点[1]。在缩短种植体愈合周期,获得早期和更高的骨结合强度的多种途径中,骨植入材料材料表面微纳米仿生优化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较大研究前景的方法。本研究中先HF酸蚀再进一步采用阳极氧化方法形成与天然骨组织形貌更相似的微纳米复合梯度形貌。课题组前期体外实验证实该形貌能够促进成r BMSCs的多项生物学功能,但是涉及的具体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因此,探明骨植入材料表面形貌对细胞及组织的影响机制,将为骨植入材料的表面优化设计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本研究首先制备微纳米形貌试样并对材料表面微观结构与性状分析,原代培养r BMSCs并完成鉴定;然后应用r BMSCs细胞,评价不同微纳米形貌对r BMSCs细胞粘附、增殖、形态、骨架形态和成骨分化功能影响的研究;最后检测不同微纳米形貌表面r BMSCs细胞内Rac1、Cdc42、Rho A及Wnt/β-catenin相关通路蛋白的活性。通过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RCR检测,明确并梳理不同试样微纳米形貌表面r BMSCs细胞内Rho GTPases家族、Wnt/β-catenin及MAPK相关通路关键蛋白之间关系的分子网络调控机制,为相关材料的表面优化研究提供指导。第一部分试样表面形貌制备分析与r BMSCs培养与鉴定【目的】构建微纳米形貌试样并进行表面结构与性状分析,对r BMSCs进行原代培养及鉴定,为后续实验提供基础。【方法】HF酸蚀在纯钛表面形成微米坑形貌后采用阳极氧化方法在微米坑基础上形成均匀的Ti O2纳米管结构并结合SEM、AFM及接触角测量仪进行表面结构与性状分析。r BMSCs原代培养并检测r BMSCs的生长曲线、细胞克隆形成及成脂成骨分化情况。【结果】SEM下微纳米形貌试样表面明显可见分布相对均匀的纳米管结构。S、R、R5及R20组试样表面接触角测量值平均值由58.6°逐渐降到3.8°。培养的r BMSCs具有增殖、克隆形成及成脂成骨分化能力。【结论】制备微纳米形貌试样及培养的r BMSCs是符合实验要求的。第二部分微纳米形貌对r BMSCs形态与功能的影响【目的】观察不同形貌表面对r BMSCs形态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在微纳米形貌表面进行细胞黏附计数、活力测定、细胞形态及细胞骨架观察、碱性磷酸酶分泌、细胞胶原分泌、细胞外基质矿化及成骨基因表达等检测评价微纳米形貌对r BMSCs形态与成骨分化功能的影响。【结果】细胞黏附计数、碱性磷酸酶分泌、细胞胶原分泌、细胞外基质矿化及成骨基因表达等方面,R5及R20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R5及R20组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比,3天、7天时均无明显变化。微纳米形貌表面r BMSCs更为伸展,且板状与丝状伪足更加明显。同时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微纳米形貌表面细胞胞浆内红色纤维网状结构更多更清晰。【结论】钛种植体表面微纳米形貌不仅显着改变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粘附能力、形态及骨架,而且较大地促进r BMSCs成骨分化能力。第叁部分微纳米形貌通过Cdc42/Wnt/b-catenin通路对r BMSCs调控的研究【目的】探索可能存在的微纳米形貌调控r BMSCs形态与功能变化的机制,为材料表面优化设计提供研究依据和新思路。【方法】通过对比Cdc42si RNA转染前后进行细胞形态及细胞骨架观察、碱性磷酸酶分泌、细胞胶原分泌、细胞外基质矿化及成骨基因表达等检测评价微纳米形貌表面Cdc42介导对r BMSCs形态与成骨分化功能的调控作用。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dc42对Wnt/b-catenin的影响。【结果】相对于Cdc42si RNA转染前,转染后微纳米形貌表面r BMSCs细胞黏附计数、碱性磷酸酶分泌、细胞胶原分泌、细胞外基质矿化及成骨基因表达等均明显下降,微纳米形貌表面细胞处于相对萎缩状态,丝状伪足和板状伪足明显减少,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胞浆内红色纤维网状结构染色明显减弱。Cdc42si RNA转染大大降低了微纳米形貌表面β-catenin m RNA表达(P<0.05),同时Cdc42si RNA转染明显抑制了R5及R20组表面Nucleusβ-catenin及p-GSK3β蛋白表达。R5及R20组明显促进了Wnt1、Wnt3a及整合素Integrinβ1、Integrinβ3和Integrinβ6的m RNA表达【结论】微纳米形貌通过Cdc42/Wnt/b-catenin通路参与调控r BMSCs形态及成骨分化功能。第四部分微纳米形貌通过Rac1/MAPK通路对r BMSCs调控研究【目的】探索可能存在的Rac1与MAPK信号通路间串联调节是材料微纳米形貌表面的另一个分子调控机制,为材料表面优化设计提供研究依据和新思路。【方法】通过对比Rac1si RNA转染前后进行细胞形态及细胞骨架观察、碱性磷酸酶分泌、细胞胶原分泌、细胞外基质矿化及成骨基因表达等检测评价微纳米形貌表面Rac1介导对r BMSCs形态与成骨分化功能的调控作用。采用PCR及Western blot检测Rac1对MAPK通路的影响。【结果】微纳米形貌表面显着上调了Rac1、p-ERK1/2、p-p38表达水平,而未检测到JNK相关蛋白的表达。Rac1si RNA转染后微纳米形貌表面r BMSCs片状伪足数量和长度均减少、胞浆内纤维网状结构显着减少、特异性抗体Rac1的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相比于野生型,Rac1si RNA显着抑制微纳米形貌表面碱性磷酸酶合成、细胞胶原分泌、细胞外基质矿化及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ac1si RNA转染明显抑制了R5及R20组表面p-p38和p-ERK1/2的蛋白表达,而试样表面t-p38和t-ERK1/2的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微纳米形貌通过Rac1/MAPK通路参与调控r BMSCs形态及成骨分化功能。(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7-05-01)

周蕴薇,田忠平,苏欣[7](2017)在《哈尔滨市常见绿化树种叶表面形态与滞尘能力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哈尔滨常见的25种绿化树种为对象,通过测定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不同植物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及其与叶表面形态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乔木中桑、梓单位叶面积滞尘量较大,灌木中金山绣线菊、珍珠绣线菊、榆叶梅、金焰绣线菊、锦带花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最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细胞排列不规则形成的脊状或浅波状起伏、小室或沟槽等结构及曲折的细胞轮廓线利于固定颗粒物;较深的纹饰、分布不均匀的蜡质层利于滞留颗粒物;叶表皮毛密度越大,滞尘能力越高。(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沙毕热木·斯热义力,许东华,王德萍,买买提明·苏来曼[8](2016)在《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种大帽藓叶表面及叶尖的微形态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新疆阿尔金山的5种大帽藓属(Encalypta Hedw.)植物的叶表面和叶尖进行了微形态观察.结果表明:高山大帽藓(E.alpina Smith)中肋粗壮,达于叶尖并突出成细长毛尖,叶腹面的分叉疣多呈马蹄形,严密地覆盖在叶表面,疣上具粗糙纹饰,叶背面具不规则乳突,排列疏松;尖叶大帽藓(E.rhaptocarpa Schwgr.)叶先端急尖,中肋粗壮,具长毛尖,疣的中下部两两相连,形成分叉疣,疣表面具纵向纹饰;剑叶大帽藓(E.spathulata Müll.Hal.)中肋突出叶尖形成透明毛状长尖,毛尖细胞长,疣在基部分叉丛生;西藏大帽藓(E.tibetana Mitt.)先端钝或急尖,无毛尖,中肋达于叶尖下终止,叶背腹表面疣疏松,空隙大,疣上有层层迭加状纹饰;钝叶大帽藓(E.vulgaris Hedw.)先端圆钝,中肋在叶先端前消失,疣粗糙,疣上有层层迭加状纹饰,具粘液.5种植物叶片的背、腹面具不同的分叉粗疣,疣的大小、形态、着生位置、疣上的纹饰各不相同;这些细微特征可作为大帽藓属属下分类的依据之一.(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李少宁,刘斌,鲁笑颖,鲁绍伟,陈军丽[9](2016)在《北京常见绿化树种叶表面形态与PM_(2.5)吸滞能力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北京大兴南海子公园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对植物叶片在自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PM_(2.5)吸滞量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叶表面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树种自然状态下单位面积PM_(2.5)吸滞量存在显着差异,整体表现为针叶树种显着高于阔叶、灌木树种,其中桧柏、油松PM_(2.5)吸滞量较大,银杏、杨树吸滞量较小;饱和状态下,PM_(2.5)吸滞量显着增加,但其吸滞能力排序与自然状态下基本保持一致。叶表面存在气孔、细密沟状组织等,有利于叶片吸滞PM_(2.5)等细颗粒物;叶表面光滑,无明显起伏,存在较宽沟壑,不利于叶片吸滞细颗粒物。为合理选择滞尘能力强的绿化树种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城市绿化植被的环保效益。(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10期)

刘鹏,吕志宁,刘庆华[10](2016)在《5种柏科植物叶表面形态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柏科2个属5种植物叶表皮特征。结果发现,实验所取的5种柏科植物鳞叶远轴面的气孔分布于两鳞形叶交界处,气孔形态特征相似,多个副卫细胞明显隆起于叶表面,保卫细胞下陷,气孔长轴与叶中脉或与其周围长条形的表皮细胞走向平行;表皮角质层均较厚。但不同种植物之间也存在差别:5种柏科植物中,圆柏刺叶仅近轴面有气孔分布,其他植物叶片两面均有气孔分布。在所观察的样品中,只有翠蓝柏的气孔呈条带形排列,洒金千头柏的远轴面的气孔分布范围大于龙柏和圆柏。推测柏科植物叶的气孔的适应性分布规律有利于提高其抗旱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6》期刊2016-07-19)

叶表面微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的发展,传统的钛、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在硬组织替换材料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金属材料在体内环境中会因为腐蚀而造成离子的释放,且其弹性模量与人体骨组织并不匹配,会导致植入体材料的失败。聚醚醚酮作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其弹性模量介于松质骨和骨密质之间,并且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化学稳定性,在生理环境中不会释放有害物质。聚醚醚酮(Polyether ether ketone,PEEK)因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植入体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PEEK的生物活性比较差,植入人体后不易与骨组织键合,限制了其作为植入体材料的应用寿命。本论文采用表面化学改性对PEEK进行改性来提高材料的生物活性,然后进一步探讨了材料表面结构和成分对其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机制。即利用表面化学改性的方法在PEEK表面构建出结构,然后对其结构进行进一步调控,以期提高PEEK材料的生物活性,同时对改性后PEEK材料表面的细胞相容性和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能力进行评价,并初步探讨改性前后材料表面性质对其生物学性能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结果有:1.用浓硫酸对PEEK进行磺化处理,在材料表面构建了一种含有少量硫的叁维网络结构,然后在其叁维网络结构中装载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由于结构和成分的双重效应,改性后的PEEK材料表面亲水性得到明显提高,并且显示出良好的生物活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 BMSCs)的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细胞外基质矿化与细胞内胶原分化能力得到了显着的上升,显示了改性后材料对干细胞早期骨向分化的促进作用。2.用浓硫酸对PEEK进行磺化处理得到叁维孔道结构后,用硼氢化钠(NaBH_4)还原对其结构进一步调控,成功地在PEEK材料表面构建出了表面富含羟基官能团的叁级微纳结构,并得到了羟基官能团。改性后的材料表面能够很好地黏附、铺展、增殖并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显示出了良好的生物活性。本论文通过表面化学改性的方法,调控了PEEK材料表面的结构与成分,提高了PEEK材料的生物活性,并探讨了材料表面理化性质对材料生物学性质的影响规律,这为PEEK材料在生物学的应用上提供了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叶表面微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郭大林,郭旭红,张克栋,盖立武,陈亚东.表面微织构和内冷却对钻削Ti6Al4V切削力及切屑形态的影响[J].工具技术.2018

[2].孙振杰.聚醚醚酮表面微结构的调控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装载[D].上海师范大学.2018

[3].萨吉旦·阿卜杜克日木,祖力克艳·麻那甫,巴特尔·巴克,王孟辉.新疆南疆叁种果树叶表面微形态结构与滞尘能力比较[J].北方园艺.2017

[4].沙存龙,焦云,黄宗兴,严春风,舒巧云.薄壳山核桃叶表面微形态结构与滞尘能力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7

[5].李少宁,鲁绍伟,刘斌,鲁笑颖,陈军丽.北京主要绿化树种叶表面微形态与PM2.5吸滞能力[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7

[6].李广文.钛表面微纳米形貌RhoGTPases/Wnt/β-catenin信号调控rBMSCs形态与功能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7

[7].周蕴薇,田忠平,苏欣.哈尔滨市常见绿化树种叶表面形态与滞尘能力的关系[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7

[8].沙毕热木·斯热义力,许东华,王德萍,买买提明·苏来曼.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种大帽藓叶表面及叶尖的微形态结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李少宁,刘斌,鲁笑颖,鲁绍伟,陈军丽.北京常见绿化树种叶表面形态与PM_(2.5)吸滞能力关系[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

[10].刘鹏,吕志宁,刘庆华.5种柏科植物叶表面形态观察[C].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6.2016

论文知识图

11种园林植物叶表面微形态环境扫...1 鸢尾属植物叶表面微形态9种园林植物叶表面微形态环境扫...1 4 种彩叶植物叶表面微形态扫描...6种针叶树种叶表面微形态环境扫...11种园林植物叶表面微形态环境...

标签:;  ;  ;  ;  ;  ;  ;  

叶表面微形态论文_郭大林,郭旭红,张克栋,盖立武,陈亚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