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与文化研究§
摘要:“无友不如己者”出自《论语·学而篇》“君子不重”章。历代以来,对其义之理解众说纷纭,分歧较大。历代学者如皇侃、苏轼、张栻、陈天祥、王夫之、杨树达、南怀瑾等对此均有各自的理解分析,共有四种意见:要和比自己强的人交友;要和与自己同等水平的人交友;要和比自己强或与自己同等水平的人交友;要和与自己同道的人交友。实际上,“无友不如己者”应与前文“主忠信”联系起来考虑,是指不要与不能够像自己一样讲忠、信的人交友。
关键词:孔子;《论语》;交友;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无友不如己者”出自《论语·学而篇》“君子不重”章: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以上是未断句的文本。依南朝梁皇侃著《论语义疏》,标点如下: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本文旨在对历史上有关“无友不如己者”的诸种解释进行辨析,以求得符合孔子本义的确诂。但首先涉及不同的断句,这反映了不同的理解。依皇侃的理解,这句话与前后几句是并列句,以“君子”为共同的主语。他解释道:
又明凡结交取友,必令胜己。胜己,则己有日所益之义。不得友不如己,友不如己,则己有日损。故云无友不如己者。[注]皇侃:《论语义疏》,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13页。
苏轼认为,人们通常是乐于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友的,那样的话,就容易自我满足、不思进取,而不进则退。苏轼指出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人的本性有获取成就感和优越感的需要,这在等而下之者那里更为常见。所以,他认为这不过是一句提醒的话罢了,不能真的作为一条交友准则,否则是交不到友的。
皇侃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友。南宋朱熹的解释同皇疏:
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0页。
今人杨伯峻也是这么译解的。不过,他说“译文只就字面译出”,并指出:“古今人对这一句发生不少怀疑,因而有一些不同的解释。”[注]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6页。他实际上做了取舍,但未去纠缠其中的是非。
为什么自古以来有不少人对这句从字面上看并不复杂的话产生歧解?主要在于他们认为这句话于理不通。皇侃在提出自己的见解时,也列出了若干不同的看法。其中一条是:
或问曰:“若人皆慕胜己为友,则胜己者岂友我耶也?”[注]皇侃:《论语义疏》,第13-14页。
这样的质疑似乎很有逻辑力量:若是人人都只选择比自己强的人交友,结果将是人人都交不到友。
北宋苏轼的疑问也是如此:
东坡云:“世之陋者乐以不己若者为友,则自足而日损,故以此戒之。如必胜己而后友,则胜己者亦不与吾友矣。”[注]程树德:《论语集释》,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45页。
“301条款”设立的原因是美国意识到知识产权在本国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认为1980年之后美国国际竞争力减弱、经济衰退是由知识产权没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保护导致的,进而导致在知识产权领域内产生不公平的贸易行为。
在洛阳城里,从朝阳到夕阳,平时温暖的风,渐渐有了寒意,平时那些充满活力的翠绿叶子,也变成了经历人间沧桑的枯黄叶子,以往繁华热闹的街道也变得冷清了,洛阳城里一切都变了。
今人南怀瑾也按照同样的逻辑来提出质疑:
笼统地讲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友,确实和孔子的惯常主张不尽一致。“见贤思齐”固然是他的一贯思想,但他本人“学无常师”,“入太庙,每事问”;而且他在“学而不厌”的同时,也“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从他说“乐多贤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等来看,他也没有为交友划定严格的小众的界限。所以,将“无友不如己者”与“主忠信”联系起来考虑,并将“不如己者”限定为择友“不取忠信不如己者”,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由上可知,皇侃提到的“或问”在历史上影响甚大。于是,许多人试图作出新的合理解释。影响比较大的如元代陈天祥:
如,似也。南北《广韵》、中原《韵略》“如”又训“均”。不如己、如己、胜己凡三等。不如己者,下于己者也。如己者,与己相似,均齐者也。胜己者,上于己者也。如己、不如己当以德言,不可以才能论也。己为君子,彼未君子,彼之所为无己之善,是之谓不如己者也。己为君子,彼亦君子,彼之为善与己均,是之谓如己者也。如己者德同道合,自然相友。孟子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此皆友其如己者也。如己者友之,胜于己者己当师之,何可望其为友耶?如己与胜己既有分别,学者于此可无疑矣。[注]程树德:《论语集释》,第45页。
陈天祥认为,“无友不如己者”不是指要和“胜己者”交友,而是要和“如己者”交友。他还指出“如己者”才叫“友”,“胜己者”应该叫做“师”。
HELLER公司是世界级顶尖机床公司之一,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柔性加工生产线,特点是通用性强且性能高、循环时间短。公司的产品:MC12万能卧式柔性加工中心可单件、大批量生产发动机缸体、缸盖。恒轮机床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可直接为中国汽车工业关键部件生产提供设备和优质服务。
陈天祥以“胜己者”为“师”的说法不确。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师”是泛指,即只要有强于自己的地方,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对象,不必指作为职业的老师。至于“如己者”为“友”,皇侃在《论语义疏》中也提道:
或通云:“敌则为友,不取不敌者也。”
敌,相当。“敌者”,即“如己者”。那么,“无友不如己者”,就应解释为要和跟自己同等水平的人交友。这种解释,皇侃曾予以驳斥:
然则求友之道,固当见贤思齐,同志于胜己,所以进德修业,成天下之亹亹也。今言敌则为友,此自直论才同德等而相亲友耳,非夫子劝教之本旨也。[注]皇侃:《论语义疏》,第14页。
皇侃是在捍卫自己的说法,他认为孔子劝教(劝学)的本旨是“见贤思齐”,求友之道固如是也。
那么,本章就由四个并列句变成了三个:第一句是讲为学,意思是君子不厚重就没有威严,坚持学习就不会鄙陋(即避免所谓“厚重少文”的问题)。第二句是讲择友,意思是君子择友以忠信之人为主,不跟这方面不如自己的人交友。第三句是讲改过,不是指一般的改过,而是对前两者做过头了的(重则易固、友不如己者)予以改正(学则不固、无友不如己者)。
“无友不如己”,非拒之也,不恃之以辅吾仁也。“不如己”,则只能赞我之善;不能摘己微细之失。[注]王夫之:《四书笺解》卷三,《船山全书》,第六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年,第165页。
作为一项成本较高的应用技术,VR技术在公安实训领域中的应用既要考虑系统建设成本问题,也要考虑技术应用的系统性。基于对公安教育训练规律的理解和把握,从社会发展变革以及工业化、信息化的视角将公安实训VR技术应用纳入公安教育训练的顶层设计,统筹考虑公安院校与执法一线、公安院校教师与社会计算机专家的关系,结合各警种实训内容重点,设计有层次、有顺序、紧密衔接的公安教育训练VR技术应用推广规划、计划及方案,确保各具特色的基于VR技术的公安实训系统创建过程规范、协调、有序。
又如杨树达:
“无友不如己者”,取友之道,不但取其如己者,又当友其胜己者。以友天下之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此取友之道也。若友不如己者,则足以惰志而害德矣。[注]《张栻集》,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98页。
王夫之、杨树达的说法,代表了古往今来人们相当普遍的一种心理,即圣人应是完美的。其实这样说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不交友不等于不交往。反之,交往不等于交友,在孔子那里,交友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是一种为学相益的关系。
与朱熹同时的张栻,在其《南轩先生论语解》中提出了包含上述两种说法的解释:
“现在我们面临的更大困难是,不仅外面有五大巨头对我们南极集团虎视眈眈,我们内部也出了问题。南极集团前阵子准备赴美IPO上市,结果却出了问题,因为牵扯到四十年前一桩听说十分诡异以至于政府都无法判决的旧案,我们在缄默期被人举报,南极集团的上市招股书被纽交所打回了,无限延期,到现在依旧未查清楚案件究竟如何。而无法上市就意味着我们PE轮时的几大财团不能套现。因而现在整个集团公司的董事局六个大股东为了能尽量保住自己的投资,开始为多捞股权而争斗不休,搞得整个公司是内忧外患。”
一般来说,知道了一个文本所陈述的内容,就是理解了该本文。浪漫主义诠释学的早期代表人物克拉顿尼乌斯(Johann Martin Chladenius,1710-1759)就曾认为,只要我们知道了一段原文所涉及的东西,我们一般就直接理解了这段原文。[1]而解释则是指“增加那些对于完善理解一段原文是必要的概念”。[2]因此,解释是用来排除理解过程中的疑难的,其对于原文的理解来说是一种例外情况,具有偶缘的性质。只有当对文本的理解出现障碍,即我们并不能顺利地知晓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时,才需要对文本进行解释,以澄清文本的内容,从而实现对本文的理解。
友为求结纳交也。纳交于胜己者,则可以进德辅仁。不如己之人而求与之交,无谓也。至不如我者以我为胜彼而求与我为交,则义不得拒也。[注]杨树达:《论语疏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22页。
从逻辑上来说,张栻解释的外延是充足的:孔子只说了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友,至于要交什么友,无非如己者和胜己者两种对象而已。
还有人另辟蹊径,将“不如己者”解释为与己不同道者。如清代江声:
不如,所为不相如也。不相如,则彼此皆无所取资,友之何益?故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即使同焉为学,己则志在潜修,下学而上达,彼则志在求名,务博以矜世,是即不如己者。盖同志为友,志同则相切相摩,日就月将,交相益也。不如是,则友之何益。[注]江声:《论语竢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23页。
近人吴林伯持有同解: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行业中的真实工作状况,还根据具体的项目设计了总的学习情境,由此引出该项目,并结合每个子项目和任务,设计了自己的具体情境。[1]通过情境来覆盖、引领、驱动项目的全过程。
“无友不如己者”,不与不似己者为友。“似”者何?道也。友之道必相似,不然,佛氏之“外道”,孔子谓之“异端”,“攻”之斯害(《为政》),焉能为友?故孔子断言:“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荀卿沿孔子取友之意曰:“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荀子·大略》)此“无友不如己者”确诂。[注]吴林伯:《论语发微》,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第11页。
这两位的解释似乎言之有理,但只讲自己认为应有的道理,并没有从语言依据上着眼,寻求本有的道理。
还有一种解释,把“无友不如己者”解释为没有朋友不如自己。如今人李泽厚:
“无友不如己者”,作自己应看到朋友的长处解。即别人总有优于自己的地方,并非真正不去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或所交朋友都超过自己。[注]李泽厚:《论语今读》,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12页。
柑橘产量与气温、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呈极显著负相关。需要加强研究柑橘各发育期气象因子与柑橘产量的关系,掌握柑橘生长发育期对气温、降水、日照的需求,有效利用气象条件,防范气象灾害,结合生产实际,加强果园管理,提高柑橘产量与品质。
这个解释或本于南怀瑾。[注]南怀瑾:《论语别裁》上册,第34页。这样的道理,单独说起来言之成理,但也没有从文字依据上着眼寻求孔子的本义。董楚平批评这是现代人读古书容易犯的毛病:以今解古。即拿现代人的思想愿望对古书进行“合理化”的改造,只求“言之成理”,不求“持之有故”。[注]董楚平:《论语钩沉》,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21页。
这类信息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为医生提供了病人来源和病人必需返回的家庭的情况,因此这通常有助于改善预后,提供了返家后治疗的大致情况,或是记录了病人返家后应有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当病人仍在病房之中,而且通常是在问题尚未恶化之前,这类信息也给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发现病人现存的特殊社会问题,或是医疗性—社会性问题的机会。
董楚平批评的“以今解古”的问题,岂止现代人,孔子之后的“古代人”都程度不等地有这样的问题。以上诸种解释转换了表达的方式:孔子讲的是不跟不如自己的人交友,解释者讲的是跟什么样的人交友。历代学者共有四种意见:(一)要和比自己强的人交友;(二)要和与自己同等水平的人交友;(三)要和比自己强或与自己同等水平的人交友;(四)要和与自己同道的人交友。从逻辑上说,第一、二种解释不周延。第三种解释是对的,但不是孔子要强调的。第四种解释偏离了文字本义。
忠、信是孔子学说中的重要概念,“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篇》),占四项教学内容中的两项。忠、信是做人处事的原则,曾子日省三事,首即“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篇》),孔子则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述而篇》)。孔子时代所讲的忠、信,适用于广泛的主体之间。比如“忠”,孔子讲“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篇》),这种君臣观念与后世那种单向的支配与服从观念有很大的不同。“无友不如己者”,实际上是讲不要与不能够像自己一样讲忠、信的人交友,因为若对方不讲忠、信或忠、信程度不如自己,双方的朋友关系就无法维持下去。
或通云:“择友必以忠信者为主,不取忠信不如己者耳,不论余才也。”[注]皇侃:《论语义疏》,第14页。
进行构式搭配分析前,需要知道四个频数,以动词have为例,则为表2中的a、b、c、d。其中a为该词素出现在目标构式中的频数,b为该词素出现在除了目标构式外其它构式的频数,c为除have外,其它词项在该构式中的频数,d为所有其它构式出现的频数。其中a、X、M和W能够直接通过在线检索语料库获得,b、d和N则可通过相应计算获得。
北宋邢昺疏同此。依这个解释,本章的断句可略做调整: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有人认同皇侃的解释,但也有人觉得像孔子这样奉行有教无类思想的“圣人”,固然要“见贤思齐”,却怎会将不如己者拒之门外?于是,便弥缝其说,务求周密。如王夫之:
照他这样——交朋友只能交比我们好的,那么大学校长只能与教育部长交朋友,部长只能跟院长做朋友,院长只能跟总统做朋友,当了总统只能跟上帝做朋友了?“无友不如己者”嘛!假如孔子是这样讲,那孔子是势利小人,该打屁股。[注]南怀瑾:《论语别裁》上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3页。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奔赴南极和北极,在极寒天气和与极地大风的挑战中,完成了数次科学考察工作。新的一年到来了,北极的居民都在忙些什么呢?他们会想念自己的老朋友“雪龙号”吗?新年伊始,让我们再去拜访一下那些友好的“居民”吧!
皇侃存列的解释还有一种:
综上所述可以认定,皇侃列举的“或通”的解释是符合孔子本义的。
此外,与“无友不如己者”有关,皇侃疏关于“过则勿惮改”的解释尚可一论。他自己的解释是:
通过对山东省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山东省54项指标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这些成果为地方政府改善生态环境,进行农业区划、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管理、地方病防治等领域提供了基础地球化学资料和科学依据。
友主切磋,若有过失者,当更相谏诤,莫难改也。
这个解释,后人少有从之者。他还列举了另一个解释:
一云:“若结友过误,不得善人,则改易之,莫难之也。”故李充云:“若友失其人,改之为贵。”[注]皇侃:《论语义疏》,第14页。
这个解释,后人也多未重视。
事件营销中的事件由于其具有新闻时效性的特征就要求企业具体执行策划要迅速到位。优衣库的更衣室事件发生后,各大快时尚服装品牌在事件刚爆出一天内就立刻借势宣传,一时间各家更衣室的配置成为众人讨论对象,转移了热议焦点,这波借势营销的成功与企业应对事件迅速执行密不可分。
以上两个解释有个共同点,就是不把这句话单独理解,而是与前一句话结合在一起理解。从孔子把交友看得格外重要来讲,于道理上是讲得通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句话在《论语》中的另一章重出: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子罕篇》)
《论语》中重出的话,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后人窜入,一种是重要的话重复记载。不管是哪一种,两句话都应作为一句话来看待。据此,本章的断句还可略做调整: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试将本章译成今文。先生说:“一个君子,不厚重就没有威严(厚重的人难免固陋),坚持学习就不会固陋;要把忠信作为做人的原则,不要跟(在这方面)不如自己的人交友,一旦搞错了就不要怕改正。”
AnInterpretationofanAmbiguousConfucius'sSaying:wuyouburujizhe
Shi Yuruo
Abstract: In Chapter 8, Book One of TheAnalects, one of Confucius's sayings, “wu you burujizhe”, has remained ambiguous. Well-known commentators, including Huang Kan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Su Shi of the Song Dynasty, WangFuzhi of the Ming-Qing period, and twentieth-century scholars like Yang Shuda and Nan Haijin, have offered four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The first is “One should befriend those better than oneself”, the second “One should befriend one's equals”, the third is “One should befriend one's betters or at least one's equals”, and the last “One should befriend those who are like him”.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a c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this remark should be based on its context. Given the previous remark “zhuzhongxin”, which means “One must be faithful to his superiors and keep his promises”, this very remark can be interpreted as “One must not befriend those who fail to be faithful to his superiors or keep his promises.”
Keywords:Confucius,TheAnalects, making friends, being faithful and keeping promises, wuyouburujizhe
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0766(2019)02-0118-04
作者简介:时雨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客座教授(成都 610064)
(责任编辑:史云鹏)
标签:论语论文; 的人论文; 孔子论文; 自己的论文; 君子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先秦哲学论文; 儒家论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论文;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