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谱反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谱,反射,农安县,系数,全反射,包络,甘氨酸。
光谱反射论文文献综述
赵云,刘巧娥,李伟,关云山[1](2019)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快速分析混合含能材料中黑索金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快速检测某固态含能混合材料中黑索金(RDX)的方法。采集与制备样本共159批次。对比各纯组分光谱确定预选波段。与光谱预处理方法随机组合建立各种偏最小二乘模型。交叉检验均方根误差(RMSECV)、RMSECV/维数曲线确定最优模型。对最优模型评估表明,预测标准差0.50,平均绝对偏差0.41,子模型一致性好,说明方法较准确;残留预测偏差4.20,说明该方法对质量分数为50%~60%的样品具较好分辨力;t检验显示,两方法无显着性系统误差;该方法重复测量精确性优于化学法。两方法相比,该方法精确性更好,环保,节省人力、材料成本。(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19年11期)
杨少杰,张圆,李晞,王志平,董胜强[2](2019)在《尼龙膜富集-可见漫反射光谱法测定人参中乙酰甲胺磷》一文中研究指出取人参粉末样品约1g,用7mL丙酮超声提取10min,提取液过滤后蒸缩至1.0mL,加入4mL水,1mL硫酸,40g·L~(-1)过硫酸钾溶液5mL,小火煮沸近30min,并保持溶液体积在25~30mL之间。冷却后,用100g·L~(-1)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5~8,将溶液移入50mL容量瓶中,加入26g·L~(-1)钼酸铵溶液2.0mL,100g·L~(-1)抗坏血酸溶液1.0mL,加水至刻度,静置10min。取此溶液5.0mL,在0.07MPa真空度下使溶液抽滤流经尼龙膜,使所生成的钼蓝吸附在尼龙膜上。抽滤结束时,取出滤膜,风干后,用可见漫反射光谱仪采集滤膜上钼蓝的可见漫反射光谱。试验测得乙酰甲胺磷(AMP)的质量浓度在0.5~5.0mg·L~(-1)内与其对应的膜漫反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s)为0.18mg·L~(-1)。按所提出方法以空白人参样品为基体加入AMP标准溶液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为94.0%~10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1.4%~5.7%。(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9年11期)
董海龙,汪家春,曾宇润,陈宗胜,时家明[3](2019)在《红外低发射率隐身涂层对太赫兹波的反射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红外低发射率隐身涂层对太赫兹波的反射特性,制备了红外低发射率隐身涂料,测试了其可见光效果、红外热像图及红外发射率等特性参数。以土黄色红外低发射率涂料为测试样品,利用透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获得了样品在太赫兹波段的复折射率。分析了特征矩阵理论,并利用特征矩阵理论计算了涂层厚度(0.3~0.5 mm)与入射角度(0°~60°)的变化对入射太赫兹波反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应厚度及入射角度范围内,太赫兹波在0.8 THz频率下具有多个反射峰值,最高值可达90%以上,有利于实现太赫兹波对红外低发射率隐身涂层下金属目标的探测。此外,涂层厚度变化对入射太赫兹波反射率具有较大影响,涂层越厚,太赫兹波的反射振荡越多,反射峰值越大。入射角度对太赫兹波的反射特性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整体影响不大,有利于太赫兹波实现多角度目标的探测。最后,以表面均匀涂覆0.42 mm厚涂料的金属板为测试样品,实验测量了样品在0.1~1.5 THz频率范围内的反射特性,并与部分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在数值和趋势上较为吻合,但也存在一定的偏差。究其原因,主要由样品厚度和样品参数误差导致,但依然可利用特征矩阵理论研究红外低发射率涂层对太赫兹波的反射光谱特性。(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10期)
刘健,方圣辉,彭漪,龚龑,孔雨晨[4](2019)在《基于反射光谱的植被荧光动力学参数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荧光由光合作用系统中的叶绿素发出,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荧光动力学技术已成为植被生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相关参数能敏感地反映出植被的功能状态。但目前其测量多针对于叶片,且测量过程复杂,时间比较长,难以用于大尺度的植被监测。若能基于反射光谱反演相关参数,将使之成为可能。目前该领域研究较少。本文在叶片的尺度上,以高光谱反射率数据为基础,选择多种荧光敏感植被指数,对F_v/F_m、NPQ、qP、?_(PSII)这四个重要的荧光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反演尝试。研究发现基于PRI(光化学植被指数)等植被指数的二元线性回归模型能有效地反演F_v/F_m(R~2=0.80)与NPQ(R~2=0.71);而qP、?_(PSII)这两个参数与所有植被指数都表现出很低的相关性,反演难度很大。本文做的探索工作对植被荧光动力学参数的遥感监测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六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论文集(上)》期刊2019-09-20)
刘华,李健,王江,陈忠灿,段彦军[5](2019)在《纳米隔热材料透-反射光谱测量及辐射物性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辐射传递求解的改进二流近似和全局智能优化的遗传算法,结合材料的法向-半球反射率和透过率,构建了纳米隔热材料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的辨识模型。采用文献中报道的两种玻璃的辐射物性参数数据数值验证了辨识方法的可靠性。实验测量了纳米隔热材料法向-半球透过率和反射率数据,辨识获得材料在0.4~7.0μm波段的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研究表明:(1)构建的辨识方法能准确辨识材料的吸收和散射系数;(2)在0.4~7.0μm内,材料的吸收系数介于70~3 900 m~(-1),散射系数在180~3 000 m~(-1)之间,不同波长下数值差异大,呈现强烈的光谱选择性;(3)在2.5μm以下材料内散射所占份额较大,在2.5μm以上吸收明显占优,整体上呈现出强吸收、弱散射特征。(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程丽,马微,刘祺,小川雄一[6](2019)在《基于太赫兹—衰减全反射光谱的甘氨酸溶液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太赫兹衰减全反射光谱,研究20~450cm-1范围内不同浓度甘氨酸水溶液的光谱信息,将光谱进行二阶导数预处理后,选择不同波数进行随机组合,确定最适叁波数组合模型,并建立最适拟合叁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分别在65.56,127.28,173.56,308.55cm-1处出现清晰的吸收峰;回归方程R2Adj为0.990 3,均方根误差为0.005 7,预测均方根误差为1.658 9。(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08期)
赵润,牟美睿,王鹏,孙迪,刘海学[7](2019)在《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的规模化奶牛场粪水氮磷定量分析及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规模化奶牛场粪水中氮磷含量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以实现准确预测的同时替代常规监测程序,选取23家天津市典型种养结合模式的规模化奶牛场,围绕粪水处理全过程环节依次开展样品采集、实验室常规化学检测、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分析,建立多种动态复合影响因素条件下的全局、全程快速检测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不仅反映出同一奶牛场粪水有机组分随处理环节的变化,而且也反映出不同奶牛场粪水样品的差异性,以及在粪水处理过程中各因素对后续模型的影响程度。建立的全过程环节定量分析模型对总氮含量预测结果与实际含量的线性拟合相关系数R为0.96,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87.80;对总磷含量预测结果与实际含量的线性拟合相关系数R为0.91,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3.59。建立的全局定量分析模型对总氮含量预测结果与实际含量的线性拟合相关系数R为0.96,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238.59;总磷含量预测结果与实际含量的线性拟合相关系数R为0.91,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6.56。研究表明,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和偏最小二乘法对规模化奶牛场粪水处理全过程环节粪水样品中氮、磷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纵向模型比横向模型能提供更好的预测结果;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可实时、快速、高效地对规模化奶牛场粪水处理全过程总氮和总磷进行跟踪和监控。(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刘焕军,孟祥添,王翔,鲍依临,于滋洋[8](2019)在《反射光谱特征的土壤分类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反射光谱综合反映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内部结构,高光谱遥感已被用于基于土壤反射光谱特性的土壤分类。已有研究一般利用土壤反射光谱一阶微分主成分作为输入量进行光谱分类模型构建,但主成分数据缺乏物理意义,且缺乏对比性、适用范围也有限。与反射率一阶微分数据相比,基于去包络线提取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特征参数,能够提高土壤分类的精度,并寻找到一种高精度土壤分类模型。选取吉林省农安县的四种典型土壤(风砂土、草甸土、黑土、黑钙土),将采集后的土壤样本进行风干、研磨、过2 mm筛处理,采用ASD FiledSpec~?3便携式光谱仪对处理后的土壤样本的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区进行测试,从而获得土壤样本的光谱数据。对光谱数据进行九点平滑、 10 nm重采样处理进行降噪,将处理后的数据分别进行一阶微分主成分以及去包络线处理。利用土壤样本的去包络线提取光谱特征参数。以一阶微分主成分数据和光谱特征参数为输入量分别代入Logistic聚类模型(LR)、人工神经网络聚类模型(ANN)、 K-均值聚类模型(K-means)。首先明确了不同土类之间的反射光谱曲线、去包络线的差异大小,以及相同土壤的反射率曲线、去包络线进行土壤分类的优劣,并且在去包络线的基础上提取能够区分不同土类的光谱特征参数;其次,比较一阶微分主成分与光谱特征参数作为输入量时,叁种光谱分类模型精度差异并分析不同模型精度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1)四种土壤的反射光谱曲线差异较小,去包络线可以极大的增强四种土壤在430~1 210 nm之间的光谱差异,并在去包络线的基础上构建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光谱特征参数。(2)将一阶微分主成分和光谱特征参数分别代入叁种聚类模型可知,以光谱特征参数为输入量的土壤光谱分类模型均超过了以一阶微分主成分为输入量的模型精度,由于光谱特征参数保留了原数据的物理意义、更准确的体现了不同土壤类型之间的差异性,而一阶微分主成分数据带有一定的模糊性不同范围之间缺乏对比性,在土壤分类中以光谱特征参数作为输入量更具有优势。(3)在叁类土壤分类模型中, LR的分类精度最高为76.67%, Kappa系数为0.56; ANN的分类精度中等为72.50%, Kappa系数为0.48; K-means的分类精度最低,只有65.00%, Kappa系数为0.33。研究成果可为土壤精细制图、以及土壤分类仪器的研制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8期)
黄慧,张德钧,王超,詹舒越,宋宏[9](2019)在《漂浮透明油品的紫外反射光谱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产品的庞大运输量增加了重大污染事故的风险,给生态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其泄漏事故往往具有突发性、偶然性以及污染范围大等特点,传统的化学采样检测并不适用于现场的应急监测和定量预警。卫星遥感以及机载成像的发展为事故的检测提供了有效手段,但因为水面漂浮油品颜色特征不明显,多呈透明色, RGB相机下水和水面漂浮油品难以区分,严重影响成像监测效果。尝试从水与油品的光谱反射率特性的差异出发,寻找油品的特征波段,提高图像中水与油的对比度,以实现溢油监测。针对漂浮油品的光谱测量,已有研究选用的实验容器与环境条件与自然水体中的综合光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难以为现场泄漏事故的监测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为模拟实际的泄漏情景,在人工开阔湖面上使用地物光谱仪对汽油和二甲苯两类透明油品及类油化学品进行紫外可见反射光谱特性的测量探究。光谱测量结果显示,样品与水在各波段区间的光谱角余弦值均接近1,但光谱反射率差值在紫外波段明显大于其他波段,说明漂浮汽油与二甲苯这类透明油品与湖水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形状差异基本一致,而幅值差异在紫外波段处最大。为进一步论证光谱特征分析结果,选择365, 436, 546以及700 nm四个紫外-可见波段的滤光片,对样品进行成像分析。成像分析结果显示,汽油与二甲苯两种漂浮透明油品与湖水在紫外波段处的图像总体灰度对比值与纹理特征差距明显高于其他可见光波段。因此,选用紫外波段进行水面漂浮油品的成像监测能有效提高油品与自然水面的成像对比度。该实验在自然光与湖面自然水体的条件下进行,极大程度地模拟了实际的透明油品泄漏污染情景,为透明油品及类油化学品机载遥感监测的波段优选提供了理论与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8期)
夏秀丽,潘洁,高晓倩,吴辰辰[10](2019)在《黑松冠层反射光谱方向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松萎蔫病是松属树种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小范围甚至单木水平的森林病虫害的早期诊断对森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以感染松萎蔫病的黑松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不同感病时期的黑松冠层的多角度光谱数据,分析不同特征波段的方向反射特征,总结不同感病程度黑松的冠层特征波段反射率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在俯视观测时,在主平面方向的后向散射方向的反射率大于前向散射方向的反射率,并且在后向散射方向,四个波段的四个感病时期约在40°的观测天顶角出现热点效应;无论在主平面还是主垂面,蓝光波段(450 nm)与近红外波段(810 nm)的黑松冠层0°天顶角反射率呈现出感病初期>健康>感病中期>感病末期的变化规律,红光波段(680 nm)和绿光波段(560 nm)的黑松冠层0°天顶角反射率呈现出健康≈感病初期>感病中期≈感病末期的变化规律。在所有方位角,冠层反射率随着观测天顶角的增加而增大。(2)在仰视观测时,在主平面方向的后向散射方向的反射率小于前向散射方向的反射率,并且在方位角为0°时, 4个波段反射率都是较大的;无论在主平面还是主垂面,蓝光波段(450 nm)绿光波段(560 nm)和红光波段(680 nm)的冠层反射率的大小呈现出感病初期>健康>感病末期>感病中期的变化规律,近红外波段(810 nm)冠层反射率的大小呈现出感病初期>健康>感病中期>感病末期的变化规律;在所有方位角,冠层反射率随着观测仰角的增加而减小。(3)黑松冠层反射光谱在俯视和仰视观测时,各个特征波段的二向性反射率的各向异性最强的是主平面,最弱的是主垂面,且主垂面的前向和后向反射率会呈现对称性,即"镜面反射";各个特征波段在感病末期,黑松冠层反射率随观测天顶角的变化幅度较大,其他几个时期反射率随观测天顶角的变化幅度不明显。研究结果显示的树冠的不同角度的波段反射方向性特征为以后不同尺度的无人机监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奠定基础,也为发展近地面便携式森林病虫害实时监测系统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8期)
光谱反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取人参粉末样品约1g,用7mL丙酮超声提取10min,提取液过滤后蒸缩至1.0mL,加入4mL水,1mL硫酸,40g·L~(-1)过硫酸钾溶液5mL,小火煮沸近30min,并保持溶液体积在25~30mL之间。冷却后,用100g·L~(-1)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5~8,将溶液移入50mL容量瓶中,加入26g·L~(-1)钼酸铵溶液2.0mL,100g·L~(-1)抗坏血酸溶液1.0mL,加水至刻度,静置10min。取此溶液5.0mL,在0.07MPa真空度下使溶液抽滤流经尼龙膜,使所生成的钼蓝吸附在尼龙膜上。抽滤结束时,取出滤膜,风干后,用可见漫反射光谱仪采集滤膜上钼蓝的可见漫反射光谱。试验测得乙酰甲胺磷(AMP)的质量浓度在0.5~5.0mg·L~(-1)内与其对应的膜漫反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s)为0.18mg·L~(-1)。按所提出方法以空白人参样品为基体加入AMP标准溶液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为94.0%~10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1.4%~5.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谱反射论文参考文献
[1].赵云,刘巧娥,李伟,关云山.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快速分析混合含能材料中黑索金含量[J].化学世界.2019
[2].杨少杰,张圆,李晞,王志平,董胜强.尼龙膜富集-可见漫反射光谱法测定人参中乙酰甲胺磷[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
[3].董海龙,汪家春,曾宇润,陈宗胜,时家明.红外低发射率隐身涂层对太赫兹波的反射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4].刘健,方圣辉,彭漪,龚龑,孔雨晨.基于反射光谱的植被荧光动力学参数反演[C].第六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论文集(上).2019
[5].刘华,李健,王江,陈忠灿,段彦军.纳米隔热材料透-反射光谱测量及辐射物性反演[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
[6].程丽,马微,刘祺,小川雄一.基于太赫兹—衰减全反射光谱的甘氨酸溶液定量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9
[7].赵润,牟美睿,王鹏,孙迪,刘海学.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的规模化奶牛场粪水氮磷定量分析及模型构建[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8].刘焕军,孟祥添,王翔,鲍依临,于滋洋.反射光谱特征的土壤分类模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9].黄慧,张德钧,王超,詹舒越,宋宏.漂浮透明油品的紫外反射光谱特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10].夏秀丽,潘洁,高晓倩,吴辰辰.黑松冠层反射光谱方向特征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