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变形介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页岩气,岩石变形,应力敏感,表面扩散
变形介质论文文献综述
姜瑞忠,原建伟,崔永正,潘红,李广[1](2019)在《考虑岩石变形的页岩气藏双重介质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预测页岩气产能,指导实际生产,通过考虑岩石变形所造成的渗透率变化以及页岩气黏性流、表面扩散、Knudsen扩散等渗流机理,将地质力学效应与流体流动进行耦合,建立综合考虑应力敏感和页岩气多种渗流机理的数学模型,采用离散裂缝模型对地层微裂缝和水力裂缝进行描述,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在表面扩散与Knudsen扩散的作用下,页岩基质渗透率增加,使页岩气累积产气量增加,而应力敏感效应使得基质渗透率降低,从而导致累积产气量降低。表面扩散系数和Langmuir体积越大或井底压力越低,页岩气累积产气量越高。对于Langmuir体积越高的页岩气藏,通过降低井底压力进行开采,更有开发潜力。新建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际历史生产数据拟合效果较好,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9年04期)
曹耐,董平川,雷刚[2](2019)在《致密变形介质油藏五点面积井网水驱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致密变形介质油藏水驱渗流过程中会产生部分或全部不可逆形变,地层渗透率、孔隙度会发生不同程度降低,水驱渗流阻力大,难以形成有效的驱动压力系统,原油难以得到很好的动用,采收率低。以水驱油渗流模型入手,以介质变形理论为依托,利用迭加原理推导了考虑介质变形五点面积井网势函数、压力函数、流函数和平面速度函数解析公式,根据流函数得到井网流线。结合物质平衡理论,通过对平面速度函数积分得到无因次井网单元见水时间。基于不变流线假设,通过特征线方法求解水驱油渗流方程组得到平面等饱和度线运动方程。研究结果表明,介质变形系数对储层有效动用程度有重大影响,介质变形造成面积井网动用程度降低,介质变形系数越大,储层有效动用程度越低,采出程度越低。(本文来源于《石油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杨瑜[3](2019)在《大变形多孔介质中污染物运移和转化规律的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不断堆积与增加使得大量土地资源被侵占,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的垃圾填埋场进行扩建,而这一做法势必会使垃圾的处理数量和填埋高度增加,进而导致防渗层发生较大的变形固结。因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大变形固结条件下污染物在均质介质和成层介质中的一维和二维运移与转化模型,其中考虑了土体自重、吸附作用、吸附模式和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并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数值求解。根据模型结果分析污染物在大变形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和转化规律,并得到了以下结论:(1)当土层较薄时,在一维大变形固结方程中土体的自重项可以忽略。在假设土体发生大变形的模型中,土体变形量约占土体总厚度的15%~35%。另外在成层介质中,工况1和工况2的土层被压缩的厚度与孔隙比不同。考虑土体发生大变形固结能延长污染物的穿透时间。(2)吸附作用对污染物在防渗层中的运移与转化过程影响显着。在同一条件下,考虑等温线性吸附的污染物穿透时间是不考虑吸附作用的数倍,因此吸附作用能有效延长污染物的穿透时间,且对污染物的运移与转化起到显着地阻滞作用。与等温线性吸附相比,等温非线性Langjmuir吸附下的污染物穿透时间及运移深度较小,因此模型采用等温非线性Langmuir吸附结果较安全。(3)与改变预固结有效压力、压缩指数以及渗透系数相比,减小孔隙比对延长污染物在土体中的穿透时间影响最为显着。因此只有合理的组合参数才能最有效地对污染物达到阻滞作用。(4)在成层介质中分析污染物运移与转化模型结果,发现不同工况对污染物的穿透时间基本没有影响,但在土层交界处污染物浓度分布发生突变。另外工况2中的污染物浓度分布和运移深度大于工况1。因此合理选择土层的放置顺序对防渗层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5)改变土体厚度及扩散系数对污染物的运移与转化影响显着。增加土体厚度、减小的垂直扩散系数和增大的水平扩散系数能有效地阻滞污染物在防渗层垂直方向的运移,而设置垂直防渗措置能有效控制污染物在水平方向的扩散。(6)在污染物运移与转化初期,改变生物降解系数对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及扩.散范围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在较长时间后,增大生物降解系数,会使污染物在土层中的穿透时间延长,并使防渗层底部土体中的污染物浓度以及扩散范围缩小。(7)在污染物的二维运移和转化模型中,在同一深度处,污染物浓度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对称分布趋势;在同一水平位置处,污染物浓度在污染源范围外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分布趋势,在污染源范围内污染物浓度分布呈降低趋势。因此分析污染物在大变形防渗层中的运移与转化规律对填埋场中防渗层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延长垃圾填埋场的服役寿命,减小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的具有重要社会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29)
薛龙,王睿,张建民[4](2019)在《应力主轴旋转平面方位对粒状介质变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离散元法,通过力线柔性边界的方式,实现了主应力在横观各向同性粒状介质试样任意平面内的旋转。在不同应力主轴旋转面与试样沉积面夹角θ下,试样均产生累积性体缩,且θ影响着试样在不同中主应力系数下体应变的相对大小。θ=0°时,试样在应力主轴旋转面内各向同性,其体应变、应变增量方向与应力方向非共轴角、颗粒平均配位数均不随主应力旋转而周期性波动。试样在应力主轴旋转面内正应变的累积方向随θ的变化而调整。颗粒主接触方向与主应力方向是否同步可能是诸多宏观量是否波动的细观原因之一,且该同步性受θ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荣雪宁,徐日庆,王明洋,戎晓力[5](2018)在《基于能量法推导控制饱和多孔介质变形的孔压系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能量原理推导了控制饱和多孔介质变形的有效应力公式.推导结果表明只要多孔介质中的固相材料不可压缩,Terzaghi有效应力就完全决定了饱和多孔介质的变形.孔隙中的液体是否可以压缩并不影响Terzaghi有效应力的适用性.而当固相材料的压缩性不可忽略时,有效应力公式中的孔压系数需要修正,此时孔压系数不仅和材料参数有关,还与加载模式有关.即便对于同样的多孔材料,也不存在固定的孔压系数取值.荷载水平较低时,对于石英砂和石膏砂两种颗粒材料,仅在不排水加载时孔压系数为0.9左右,其他加载模式下孔压系数都接近于1.而对于连续性更好的岩石、混凝土材料,孔压系数仅在总应力不变、孔压逐渐变化的加载模式下接近于1,其他加载模式下的孔压系数则显着小于1.(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亚兰,宋飞,赵法锁[6](2018)在《随机介质理论预测斜巷道开挖引起的地表变形》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斜巷道开挖会对地表产生不同的地表移动与变形问题,采用随机介质理论,推导出了巷道半圆拱形开挖断面引起的地表移动与变形公式。分别对一斜巷道的不同剖面位置进行了地表移动与变形的计算,得到了不同位置地表的最大下沉、最大倾斜、最大曲率及最大水平变形值,分析了不同巷道位置对地表的影响范围。计算结果可为电厂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余洋,曹杰[7](2018)在《变形介质边水稠油油藏见水时间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上稠油资源极为丰富,有很大部分符合幂律型流体特征,且油藏具有充足的边水能量。而在稠油油藏中,有部分储层岩石表现出明显的变形介质特征。边水舌进是变形介质边水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准确预测其中油井的见水时间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油水两相渗流理论,综合考虑介质变形以及稠油幂律特征的影响,推导出变形介质边水稠油油藏见水时间的预测公式,并进行了实例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公式进行变形介质边水稠油油藏见水时间的预测是可行的,对油藏工程设计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天然气与石油》期刊2018年05期)
王翠丽,肖香姣,李红波,陈宝新,刘磊[8](2018)在《异常高压气藏储层介质变形特征分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异常高压气藏开发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下降,上覆有效压力发生变化,导致储层介质发生变形,从而影响气田的单井产能及最终采收率。本次研究从实验方法入手,结合库车地区各气田生产动态特征及覆压孔、渗实验资料,开展不同储层类型在开发过程中的应力敏感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叁种储层类型在开发过程中均存在应力敏感,且不容忽视;孔隙度、基质渗透率应力敏感性整体呈现"先快后缓"的特征,低渗透储层比高渗透储层具有更强的应力敏感性;裂缝渗透率随应力变化呈现强敏感性,受裂缝连通性和充填程度的影响,考虑研究区裂缝的形态及实际产能规律,建议采用轴向覆压的加载方式来模拟垂直缝和高角度裂缝,以便合理评价裂缝系统的应力敏感;岩石压缩系数随有效覆压的变化特征与基质渗透率和孔隙度相似,储层孔隙越发育,岩石压缩系数的值越小,至废弃压力时的降低幅度越大。(本文来源于《2018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 2018)论文集》期刊2018-09-18)
花靖,姜瑞忠,路淇安,刘亚楠,李广[9](2018)在《变形叁重介质低渗透油藏双渗新模型及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渗透油藏在储层中低速流动时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效应的特征,建立了叁重变形介质低渗透渗流新模型。通过引入姜瑞忠的低速非线性渗流模型,解决了常用的拟启动压力梯度模型不能准确描述低压力梯度下流体流动能力的问题。通过有限元方法求解,绘制了无因次产能典型曲线,并分析了非线性渗流参数、变形系数、窜流系数、裂缝弹性储容比对直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系数越大,产能曲线中后期下降得越快;非线性渗流参数C_(1D)、C_(2D)越大,介质之间的启动压力梯度相应得越大,非线性窜流越小,从而导致产能下降得越快;窜流系数影响窜流出现的时机;裂缝弹性储容比影响早期的产能,储容比越大,产能下降得越慢。(本文来源于《2018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 2018)论文集》期刊2018-09-18)
王美楠,张俊廷,龙明,王少鹏,陈晓祺[10](2018)在《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变形双重介质试井解释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渗透率低,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应力敏感导致渗透率的变化均不能忽略,且裂缝性储层具有裂缝和基质双重介质,本文考虑二次梯度项和介质变形对渗流方程的影响,推导并建立了低渗透双重变形介质油藏试井解释模型,采用差分方法进行求解,以渤海B油田裂缝性油藏为例,进行试井解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模型的非线性化问题,可采用无因次化和拉普拉斯变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线性化处理,再求解。且采用模型绘制的压力动态曲线特征符合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渗流特征,对同类油田试井解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8年17期)
变形介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致密变形介质油藏水驱渗流过程中会产生部分或全部不可逆形变,地层渗透率、孔隙度会发生不同程度降低,水驱渗流阻力大,难以形成有效的驱动压力系统,原油难以得到很好的动用,采收率低。以水驱油渗流模型入手,以介质变形理论为依托,利用迭加原理推导了考虑介质变形五点面积井网势函数、压力函数、流函数和平面速度函数解析公式,根据流函数得到井网流线。结合物质平衡理论,通过对平面速度函数积分得到无因次井网单元见水时间。基于不变流线假设,通过特征线方法求解水驱油渗流方程组得到平面等饱和度线运动方程。研究结果表明,介质变形系数对储层有效动用程度有重大影响,介质变形造成面积井网动用程度降低,介质变形系数越大,储层有效动用程度越低,采出程度越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形介质论文参考文献
[1].姜瑞忠,原建伟,崔永正,潘红,李广.考虑岩石变形的页岩气藏双重介质数值模拟[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9
[2].曹耐,董平川,雷刚.致密变形介质油藏五点面积井网水驱动态分析[J].石油科学通报.2019
[3].杨瑜.大变形多孔介质中污染物运移和转化规律的数值模拟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9
[4].薛龙,王睿,张建民.应力主轴旋转平面方位对粒状介质变形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5].荣雪宁,徐日庆,王明洋,戎晓力.基于能量法推导控制饱和多孔介质变形的孔压系数[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8
[6].李亚兰,宋飞,赵法锁.随机介质理论预测斜巷道开挖引起的地表变形[J].工程地质学报.2018
[7].余洋,曹杰.变形介质边水稠油油藏见水时间预测方法[J].天然气与石油.2018
[8].王翠丽,肖香姣,李红波,陈宝新,刘磊.异常高压气藏储层介质变形特征分析及应用[C].2018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2018)论文集.2018
[9].花靖,姜瑞忠,路淇安,刘亚楠,李广.变形叁重介质低渗透油藏双渗新模型及产能分析[C].2018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2018)论文集.2018
[10].王美楠,张俊廷,龙明,王少鹏,陈晓祺.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变形双重介质试井解释模型[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