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面型论文-程芸芸,邓爽,马新芳,孙昊,米丛波

骨面型论文-程芸芸,邓爽,马新芳,孙昊,米丛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面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牙科法医学,蝶鞍,性别,年龄

骨面型论文文献综述

程芸芸,邓爽,马新芳,孙昊,米丛波[1](2019)在《新疆地区不同骨面型人群蝶鞍与年龄相关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疆地区不同骨面型人群蝶鞍与年龄的相关性,为牙科法医学年龄推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2018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331例(男108例,女223例)患者的头颅侧位片,按年龄将患者分为2组:A组(5~13岁)、B组(14~30岁)。导入Winceph 8.0软件标记蝶鞍点、鼻根点及上下齿槽坐点,测量蝶鞍的长度、深度、直径,并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蝶鞍的线性测量指标在不同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蝶鞍长度、直径、深度在两组年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且B组样本均数大于A组(P<0.01)。不同骨面型分类人群蝶鞍直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同一年龄段蝶鞍的线性大小无性别差异,II类和III类骨面型蝶鞍的线性大小有差异,且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现代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蓝智聪,陈洁[2](2019)在《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的正常骨面型舌骨位置的CBCT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uantitative cervical vertebra maturation,QCVM),探讨正常骨面型舌骨位置在颈椎骨龄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从门诊选择340例8~18岁在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正常骨面型(1°<ANB角<5°)初诊患者,根据不同的颈椎成熟阶段(QCVMⅠ~Ⅳ)分为生长发育高峰前期QCVM-Ⅰ组,高峰期QCVM-Ⅱ组和高峰后期QCVMⅢ~Ⅳ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拍摄CBCT,在Dolphin软件中截取正中矢状面图像,并对舌骨在垂直向及水平向位置进行定点和角度及距离测量分析。结果:男女舌骨垂直向(S-H)和水平向(H-C3)位置在高峰前期、高峰期、高峰后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颈椎骨龄时期,男女垂直向位置(S-H)和水平向位置(H-C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颌骨面型的舌骨位置在颈椎发育高峰期(QCVM-Ⅱ)向前下方改变最为明显,在正畸临床上此阶段适合舌骨位置的改建;在高峰后期(QCVMⅢ~Ⅳ)男性舌骨位置比女性更为前下。(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大灵,周嫣,王源元[3](2019)在《Ⅱ类高角骨面型患者拔牙矫治后颅颌牙面变化与侧貌改善相关性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Ⅱ类高角骨面型患者拔牙矫治后颅颌牙面变化与软组织侧貌改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2例Ⅱ类高角骨面型成人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用头影测量法比较治疗前后的骨组织、牙组织变化以及软组织变化,并分析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矫治后,上、下前牙分别内收了7.55 mm和3.05 mm,上、下唇相对E平面突度分别减小3.02 mm和2.74 mm,面凸角、Z角和鼻唇角分别增加2.39°、3.72°和8.11°,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凸角变化与软组织颏前点突度变化呈正相关(r=0.411,P<0.05),与下切牙唇倾斜度变化呈负相关(r=-0.402,P<0.05); Z角变化与上切牙唇倾斜度变化、上唇突度变化及下唇突度变化呈负相关(r=-0.414、-0.421、-0.435,P<0.05);鼻唇角变化与上切牙突度变化、上唇突度变化、上切牙唇倾斜度变化和下切牙唇倾斜度变化呈负相关(r=-0.542、-0.388、-0.516、-0.400,P<0.05)。结论Ⅱ类高角骨面型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后,切牙大幅内收,鼻唇颏关系趋于协调。侧貌改善与上下切牙内收、上下唇突度变化存在中度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微创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刘聪,肖振朋,黄坚愧[4](2019)在《骨性Ⅱ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切牙代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成人骨性Ⅱ类成人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切牙代偿情况的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5例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前进行头颅侧位片拍摄,并按颅底平面和下颌平面夹角(SN/MP角)将患者分为高角组(n=23)、均角组(n=47)、低角组(n=35)叁种不同的垂直骨面型,将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与正常(牙合)的头影测量结果比较,并分析各组切牙倾斜度指标的差异。结果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的下颌中切牙与下颌平面交角(L1/MP)、下颌中切牙与NB平面交角(L1/NB)高于正常(牙合),上下颌的中切牙夹角(U1/L1)则低于正常(牙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的其他上切牙唇舌向倾斜程度指标与正常(牙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切牙唇倾度方面,高角组的上颌中切牙与颅底平面夹角(U1/SN)低于低角组,上颌中切牙与上颌平面交角(U1/PP)高于低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下切牙唇倾度方面,低角组的L1/MP、下颌中切牙与NB平面交角(L1/NB)高于高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的上切牙无明显的倾斜代偿,但下切牙倾斜代偿明显。不同骨面型患者上下切牙的唇舌向代偿有所差异,在临床矫治时应结合患者矢状面不调程度和不同垂直面骨型的切牙代偿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得更好的矫治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20期)

安祥莲,刘盼盼[5](2019)在《57例正常骨面型青年女性Jarabak头影测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正常骨面型青年女性Jarabak头影测量指标,为特定人群的正畸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正常骨面型青年女性57例,采用口腔曲面断层X线机在自然头位下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并导入Vista Dent OC软件,采用Jarabak分析法测量线距、角度相关指标,计算面高指数。其中,线距测量指标包括前颅底(S-Na)长度、后颅底(S-Ar)长度、下颌升支(Ar-Go)长度、下颌体(Go-Me)长度、S-Na/Go-Me、S-Ar/Ar-Go;角度测量指标包括鞍角(Na-S-Ar)、关节角(S-Ar-Go)、下颌上角(Ar-Go-Na)、下颌下角(Na-Go-Me)、下颌角(Ar-Go-Me)、总角(S+Ar+Go);面高指数为后前面高比(S-Go/Na-Me)。随机选取其中8例,间隔2周再次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并测量上述指标,计算测量误差。结果除S-Na外,S-Ar、Ar-Go、Go-Me、S-Na/Go-Me、S-Ar/Ar-Go、Na-S-Ar、S-Ar-Go、Ar-Go-Na、Na-Go-Me、Ar-Go-Me、S+Ar+Go、S-Go/Na-Me Jarabak头影测量值与其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Jarabak头影测量的线性误差<0.7 mm,角度误差<0.4°。结论 57例正常骨面型青年女性的颅面骨骼为平均生长型,Jarabak头影测量值除S-Na外,其余均与Jarabak参考值相当。(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19期)

汪瑶[6](2019)在《Andrews六要素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个别正常(牙合)成人中的临床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中国汉族个别正常成人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及不同性别的个别正常(牙合)成人的Andrews第Ⅱ、第Ⅳ、第Ⅴ要素相关测量指标之间的差异,探讨Andrews六要素相关测量值在不同垂直骨面型及不同性别中国汉族成人中的差异,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对志愿者进行两次筛选,最终获得43例中国汉族个别正常成人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使用Winceph8.0软件描记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相关测量标记点,按研究要求测出数据。1)根据FMA角数值将样本分为叁组,分别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测量叁组样本的Andrews第Ⅱ、第Ⅳ、第Ⅴ要素相关测量指标(UIFA-GALL(cm)、Sn-Me’(cm)、LIFA-Me(cm)、G-Sn(cm)、Go-Co(cm)、Go-Co/G-Sn、Sn-Me'/G-Sn、L1FA-Me/G-Sn、Pog-Will(cm)),分析不同组间的各测量指标之间的差异。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设定检验水准α=0.05。2)根据性别将样本分为两组,分析男性组和女性组的Andrews第Ⅱ、第Ⅳ、第Ⅴ要素的相关测量指标之间的差异。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两样本t检验,设定检验水准α=0.05。结果:1.不同组间Andrews第Ⅱ要素测量指标(U1FA-GALL值):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各组间,UIFA-GAL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间UIFA-GALL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的UIFA点较男性更偏唇侧。2.不同组间Andrews第Ⅳ要素相关测量指标:低角组与均角组,低角组与高角组,男性及女性上颌前部的垂直向比例关系(Sn-Me'/G-Sn)以及下颌前部的垂直向比例关系(L1FA-Me/G-Sn)并无明显差异。但是下颌后部的垂直向比例关系(Go-Co/G-Sn)存在差异(P<0.05),低角组大于均角组及高角组,男性组大于女性组(P<0.05)。3.不同组间Andrews第Ⅴ要素测量指标(Pog-Will值):低角组与均角组、低角组与高角组及男性组与女性组的Pog-Will值存在差异(P<0.05),而高角组与均角组之间Pog-Will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组的Pog点较均角组和高角组更偏Will平面的前方,男性组的Pog点较女性组更偏Will平面的前方。结论:通过对中国汉族不同垂直骨面型及不同性别的个别正常成人的头影测量分析研究,发现其Andrews六要素的第Ⅱ、Ⅳ、Ⅴ要素相关测量指标的测量结果存在差异。在运用Andrews口颌面协调六要素对中国成年患者进行测量分析时,其参考值需要区分垂直骨面型与性别。(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01)

瑞泽[7](2019)在《骨性Ⅱ类错合患者不同垂直骨面型髁突位置和形态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评估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对下颌髁突-关节窝空间位置和形态的影响,以利于正畸治疗中TMD的早期预测和治疗。研究方法: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图像,对68名年龄在18-30岁的正畸成年患者(136 TMJ)治疗前的关节影像进行了分析。根据ANB角和SN-MP角分为四组:Ⅱ类低角组(CⅡ-LA),Ⅱ类均角组(CⅡNA),Ⅱ类高角组(CⅡ-HA)和I类均角组(CI-NA)。比较各组间髁突和下颌窝的形态和位置关系。结果:骨性Ⅱ类患者低角,均角和高角组中的髁突位置分别位于中央窝的中心,后部和前部,而骨性I类均角患者的髁突主要位于中央窝的中心及前部。各组中前关节间隙(AJS)的大小有显着性差异,而后关节间隙(PJS)无显着差异。I类均角组与Ⅱ类均角组仅在髁突位置方面有差异。高角度组和低角度组在关节上间隙,髁突内外径和髁突长轴角度方面表现出显着差异。在高角组和低角组中,髁突形态明显异常,特别是高角组。右侧和左侧之间的髁突位置和形态没有显着差异。性别因素在不同组别中对髁突的形态和位置均有一定的影响。在关节的前、后向位置方面,关节结节倾斜角(AEA)在髁突前位中明显减小。结论:骨性Ⅱ类错合和垂直骨面型均与髁突的形态和位置有显着相关性,垂直骨面型对颞下颌骨形态的影响大于矢状骨骼形态。因此在正畸治疗期间,应考虑这种关系来预测和制订适当的颞下颌关节疾病治疗计划。(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婉华[8](2019)在《恒牙列Ⅱ、Ⅲ类矢状骨面型患者上气道狭窄发病情况及与颅颌面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了解恒牙列矢状Ⅱ、Ⅲ类错畸形患者上气道狭窄的发病情况;(2)了解上气道矢状径与颅颌面结构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Ⅱ、Ⅲ类恒牙列错畸形初诊病例185例,年龄14-25岁(18.87±3.72岁),其中Ⅱ类错136例,ANB角5~10°(6.09±1.25)°;Ⅲ类错49例,ANB角-5~0.5°(-1.38±1.51)°。测量纳入病例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的上气道各段矢状径及颅颌面相关数据,分析上气道矢状径狭窄的发病情况及其与颅颌面结构的相关关系。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对比采取?~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上气道狭窄的发生率:矢状Ⅱ类及Ⅲ类骨面型上气道狭窄发生率分别80.88%、51.02%,矢状Ⅱ类骨面型上气道狭窄发生率较Ⅲ类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Ⅱ类高角、均角、低角骨面型上气道狭窄发生率分别为90.47%、76.09%、66.67%,不同垂直骨面型上气道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Ⅲ类高角、均角、低角骨面型上气道狭窄发生率分别为58.33%、50.00%、46.67%,不同垂直骨面型上气道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矢状Ⅱ类上气道狭窄程度及位点:矢状Ⅱ类骨面型纳入病例中,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的病例数及构成比分别为26例(19.12%)、49例(36.03%)、50例(36.76%)、11例(8.09%);狭窄位点为鼻咽段(PNS-R)、鼻咽段(PNS-UPW)、腭咽段(SPP-SPPW)、腭咽段(U-MPW)、舌咽段(PAS)、喉咽段(V-LPW)者分别为0例、1例(0.91%)、7例(6.36%)、20例(18.18%)、70例(63.64%)、12例(10.91%)。(3)矢状Ⅲ类上气道狭窄程度及位点:矢状Ⅲ类骨面型纳入病例中,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的病例数及构成比分别为24例(48.98%)、15例(30.61%)、8例(16.33%)、2例(4.08%);狭窄位点为鼻咽段(PNS-R)、鼻咽段(PNS-UPW)、腭咽段(SPP-SPPW)、腭咽段(U-MPW)、舌咽段(PAS)、喉咽段(V-LPW)者分别为3例(12.00%)、3例(12.00%)、6例(24.00%)、7例(28.00%)、4例(16.00%)、2例(8.00%)。(4)矢状Ⅱ类上气道矢状径与颅颌面结构的相关性:鼻咽段:PNS-UPW与SNA角呈正相关(P<0.05);腭咽段:SPP-SPPW与SNB角呈正相关(P<0.05),与ANB角呈负相关(P<0.01);U-MPW与SNB角呈正相关(P<0.05),与ANB角及SN-MP角呈负相关(P<0.01);舌咽段:PAS与SNB角呈正相关(P<0.01),与ANB角及SN-MP角呈负相关(P<0.01);喉咽段:V-LPW与SNB角呈正相关(P<0.05),与ANB角及SN-MP角呈负相关(P<0.05)。(5)矢状Ⅲ类上气道矢状径与颅颌面结构的相关性:鼻咽段:PNS-R及PNS-UPW均与SNA角呈正相关(P<0.05);腭咽段:SPP-SPPW与SNA角呈正相关(P<0.05);U-MPW与SNB角呈正相关(P<0.05),与SN-MP角呈负相关(P<0.05);舌咽段:PAS与SNB角呈正相关(P<0.05),与SN-MP角呈负相关(P<0.05);喉咽段:V-LPW与SNB角呈正相关(P<0.05),与SN-MP角呈负相关(P<0.05)。结论:(1)矢状Ⅱ类及Ⅲ类骨面型上气道狭窄发生率分别80.88%、51.02%;矢状Ⅱ类高角骨面型上气道狭窄发生率较高。(2)矢状Ⅱ类骨面型狭窄程度构成比表现为中度狭窄>轻度狭窄>重度狭窄,狭窄位点分布中舌咽段(PAS)所占构成比最高。(3)矢状Ⅲ类骨面型狭窄程度构成比表现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狭窄位点分布中腭咽段(U-MPW)所占构成比最高。(4)矢状Ⅱ、Ⅲ类骨面型上气道矢状径各段与颅颌面结构存在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唐娜娜[9](2019)在《垂直骨面型与上颌前牙区牙龈厚度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自愿者拍摄CBCT及头颅侧位片,测量上颌前牙区牙龈厚度及垂直骨面型的角度FMA。对上颌前牙区的牙龈厚度值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垂直骨面型与上颌前牙区牙龈厚度的相关性,为口腔诊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选择93名志愿者,其中男47例,女46例,年龄在18~30岁之间,女性的平均年龄(23.70±3.47)岁,男性的平均年龄(23.91±2.85)岁。对自愿者进行头颅定位X线照相,获得头颅侧位片,在Uceph软件(中国)上测量FMA角;对志愿者采用直接显影法进行CBCT扫描后,于QR-NNT viewer软件上重建叁维影像,测量上颌前牙区CEJ处的牙龈厚度。使用SPSS19.0软件对上颌前牙区牙龈厚度及FMA进行统计分析。配对t检验分析左右两侧牙龈厚度的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性别牙龈厚度差异。垂直骨面型与上颌前牙区牙龈厚度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上颌前牙区牙龈厚度在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上颌前牙区左右两侧牙龈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上颌前牙区的平均牙龈厚度为(1.32±0.25)mm,其中,上颌中切牙为(1.58±0.26)mm;上颌侧切牙为(1.17±0.28)mm;上颌尖牙为(1.23±0.28)mm;4、中切牙与侧切牙间、中切牙与尖牙间、尖牙与侧切牙之间的牙龈厚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上颌前牙区牙周生物型的分布中,厚龈型为20.61%,中间型为67.74%,薄龈型为11.65%;6、上颌前牙区牙龈厚度与FMA存在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r为-0.331。结论:1、上颌前牙区不同牙位牙龈厚度不同,其中牙龈厚度中切牙>尖牙>侧切牙。2、上颌前牙区牙周生物型分布以中间型最多,厚龈型次之,薄龈型最少。3、上颌前牙区牙龈厚度与垂直骨面型(FMA)存在一定相关性。(本文来源于《遵义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钟天骄[10](2019)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人群咬合垂直距离及下颌骨叁维形态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形态,咬合垂直距离和胎平面的关系,有利于辅助临床正确测定咬合垂直距离并辅助个性化全口义齿制作。本研究利用CBCT叁维重建影像测量下颌骨矢状向及冠状向形态特征,并依据测得参数构建回归方程预测不同垂直骨面型人群的咬合垂直距离及胎平面倾斜度。[方法]锥形束CT扫描73例颅颌面基本对称的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的颅颌骨形态。纳入标准:牙列完整;成人或颅颌面生长发育已结束;颅颌面基本对称。排除标准:颌面部明显欠对称;存在正畸,正颌,唇腭裂治疗史;伴有严重口腔疾病。CBCT摄片获得的Dicom格式影像数据通过Mimics21.0构建叁维重建影像并确定39个硬组织标志点及2个软组织标志点。通过测量标志点间所构成的线距及角度获得下颌骨在矢状向及冠状向的形态参数,每组数据由2名不同研究者测量2次取平均值。运用SPSS软件对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的下颌骨形态参数进行单因素ANOVA分析其异同。存在差异的下颌骨形态参数则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构建参数间的相关性。最后以下颌平面角,咬合垂直距离,骀平面倾斜度等直接与咬合重建及正畸治疗相关的下颌骨形态参数为作为因变量构建回归方程。[结果]1.在本研究73例成人中不同垂直骨面型人群在矢状向变异方面,高角组中的∠FH-MP,∠FH-GOP,∠ANS-LXI-Pm,∠ANS-RXI-Pm,ANS-Gn,Sn-Mes显着高于均角组与低角组(P<0.001);高角组的H5(左侧下颌第二前磨牙处下颌骨高度)同样大于低角组(P<0.05),但与均角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高角组的代表下颌骨中前段下颌骨高度的H4,H3,H1大于低角组(P<0.01),但与均角组无统计学差异;高低均角叁组在下颌骨中后段即下颌第一恒磨牙处下颌骨高度(H6)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冠状向变异方面,高角组中ANB,∠GoL-Gn-GoR大于低角组,同时SNB,Go-Gn,∠CRL-Gn-CRR,∠L4U-Gn-R4U,∠L3U-Gn-3UD小于低角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本研究中∠ANS-LXI-Pm,∠ANS-RXI-Pm与∠FH-MP,∠FH-GOP,ANS-Gn,Sn-Mes,H5,H4,H3,H1存在强正相关关系(P∠0.001);咬合垂直距离与下颌骨中后段H6之间存在中等强度正相关关系P<0.05)。同时功能性抬平面倾斜度∠FH-GOP与∠FH-MP,∠ANS-LXI-Pm,∠ANS-RXI-Pm,ANS-PM,Sn-Mes存在强正相关关系(P<0.001);与H5,H4,H3,H1存在中等强度正相关关系;与H6无统计学相关性。3.本研究中双侧下面部高度角的回归方程为:∠ANS-LXI-Pm=9.326+0.597ANS-Gn+0.187∠FH-MP-0.286H3;∠ANS-RXI-Pm=9.046+0.615ANS-Gn+0.173∠FH-MP-0.309H3。功能性颌平面倾斜度回归方程为:∠FH-GOP=4.928+0.770∠MP-FH-0.311∠ANS-XI-Pm.[结论]1.本研究中不同垂直骨面型人群下颌骨形态存在差异,其差异更多的体现在矢状向。高角型人群拥有更大的咬合垂直距离,前面部高度及更陡峭的功能性胎平面倾斜度。临床在评估咬合垂直距离及(牙合)平面倾斜度时应将垂直骨面型的差异纳入考量。2.本研究中高角型人群在下颌骨中后段(下颌角至下颌第一磨牙处)其下颌体高度小于均角型人群及低角型人群,在下颌骨中段下颌体高度逐渐持平(下颌第一磨牙处至下颌第一前磨牙处),在下颌骨中前段及前牙段(下颌第一前磨牙处至颏部正中联合),高角型人群下颌体高度大于均角及低角型人群。高角型人群从后至前下颌骨高度呈现顶角位于下颌角,底边位于颏部的叁角形发育趋势,而低角型人群从后至前的下颌骨高度近似矩形。3.本研究中,不同垂直骨面型人群在下颌骨冠状向形态上变异较小。低角型人群下颌骨下缘长度大于均角型人群及高角型人群。叁维颅颌骨形态测量上,角度表示法可能比线距表示法存在一定优势,这种优势一则体现在测量的精确度上,二则是利用了形态学思想减免了种族,性别,发育状况带来的颌骨大小不同产生的误差。(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4-30)

骨面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uantitative cervical vertebra maturation,QCVM),探讨正常骨面型舌骨位置在颈椎骨龄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从门诊选择340例8~18岁在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正常骨面型(1°<ANB角<5°)初诊患者,根据不同的颈椎成熟阶段(QCVMⅠ~Ⅳ)分为生长发育高峰前期QCVM-Ⅰ组,高峰期QCVM-Ⅱ组和高峰后期QCVMⅢ~Ⅳ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拍摄CBCT,在Dolphin软件中截取正中矢状面图像,并对舌骨在垂直向及水平向位置进行定点和角度及距离测量分析。结果:男女舌骨垂直向(S-H)和水平向(H-C3)位置在高峰前期、高峰期、高峰后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颈椎骨龄时期,男女垂直向位置(S-H)和水平向位置(H-C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颌骨面型的舌骨位置在颈椎发育高峰期(QCVM-Ⅱ)向前下方改变最为明显,在正畸临床上此阶段适合舌骨位置的改建;在高峰后期(QCVMⅢ~Ⅳ)男性舌骨位置比女性更为前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面型论文参考文献

[1].程芸芸,邓爽,马新芳,孙昊,米丛波.新疆地区不同骨面型人群蝶鞍与年龄相关性的初步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9

[2].蓝智聪,陈洁.基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的正常骨面型舌骨位置的CBCT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9

[3].张大灵,周嫣,王源元.Ⅱ类高角骨面型患者拔牙矫治后颅颌牙面变化与侧貌改善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微创医学.2019

[4].刘聪,肖振朋,黄坚愧.骨性Ⅱ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切牙代偿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9

[5].安祥莲,刘盼盼.57例正常骨面型青年女性Jarabak头影测量分析[J].山东医药.2019

[6].汪瑶.Andrews六要素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个别正常(牙合)成人中的临床差异研究[D].南昌大学.2019

[7].瑞泽.骨性Ⅱ类错合患者不同垂直骨面型髁突位置和形态的对比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

[8].李婉华.恒牙列Ⅱ、Ⅲ类矢状骨面型患者上气道狭窄发病情况及与颅颌面相关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

[9].唐娜娜.垂直骨面型与上颌前牙区牙龈厚度相关性研究[D].遵义医科大学.2019

[10].钟天骄.不同垂直骨面型人群咬合垂直距离及下颌骨叁维形态相关性分析[D].南京大学.2019

标签:;  ;  ;  ;  

骨面型论文-程芸芸,邓爽,马新芳,孙昊,米丛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