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训练对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水平的影响研究

间歇性训练对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水平的影响研究

(吉林体育学院)

摘要:间歇性训练是近几年来体育界比较认同的一种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ATP-CP供能和有氧供能,并且开始应用到运动员的专业训练中。随着国际乒联的改革发展,世界乒坛进入到“大球”时代,近几年无机胶水的推广使用和40+新塑料球的使用,使得乒乓球的速度和旋转有所下降,身体对抗增多,所以新时期对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有了新的要求。本文从介绍间歇性训练的概念出发,为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间歇训练;有氧供能;无氧供能;乒乓球训练

1前言:

在人体进行运动时,能量的供给主要分为无氧代谢供能和有氧代谢供能。而无氧代谢供能又由磷酸原供能和糖酵解供能组成。时间短且强度大的训练主要是通过无氧代谢,此种方式功率大但是储备量相对较少;长时间强度小的运动主要是通过有氧代谢,这种方式的功率小且储备量大。

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快回合多、旋转强烈、落点和节奏变化多且落点不固定。随着国际乒联的改革,在比赛中回合增多,击球的力量增大,旋转降低的同时落点和节奏的变化增多,对抗性增加,竞争也更加激烈,因此对运动员的能力要求也增加。乒乓球运动很多动作都是在脚步移动和身体转换的情况下完成的,有时候甚至在重心不稳定的情况下完成击球的,这就需要乒乓球运动员具备更完备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所以,拥有好的体能,在比赛中会有更高的回球质量,实现动作的经济性和机能的节省化,进而达到更高的运动水平和竞技能力。

2分析

2.1间歇训练法

在乒乓球专项训练和身体训练中,ATP-CP能力和有氧能力可以有效结合,所以可以在进行专项训练和体能训练的时候可以进行多次大强度运动。同时在间歇训练中,运动员还可以抑制机体的乳酸动员,可以避免在训练中因为乳酸堆积出现的不良反应,所以可以进行长时间的有效训练。因此,可以采用间歇训练法来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的能力。在间歇性训练中,无氧能力是反复通过有氧能力的再合成的。事实上,随着乒乓球运动的持续,在间歇性训练的后半段不能产生ATP-CP能量,因为这是由有氧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决定的。

乒乓球间歇性训练较多地采用组合训练,具体是反复的几次运动和中间的交叉休息进行的一种训练,即在大运动强度和运动周期之间穿插小的运动强度或休息,进行反复地多次训练。比如步法训练中的3.5米滑步训练以及身体训练中的短距离冲刺。一般来说,速度训练的距离相对较短、强度大且休息时间比较长;而发展专项力量的训练则是通过不同的核心肌群的力量训练(6-12组)组成。

3结论

3.1间歇训练与无氧能力、有氧能力

在平时乒乓球专项训练和体能训练中,可以通过控制训练中的运动时间、训练强度以及休息期间接提高各个供能系统的水平。一般来讲,在乒乓球运动员训练中发展大强度、短时间且间歇时间长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ATP-CP水平。而发展强度小、时间长且休息间歇时间短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

乒乓球运动员在无氧耐力训练的过程中,因为身体内的氧债不断增加,同时体内的乳酸也在不断堆积,另外在比赛中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运动员掌控自己体能消耗的能力也不同。因此,提高运动员的无氧耐力水平,可以相应提高运动员的动力定型水平。通过间歇性训练,如400米跑,然后间歇1min,每次2-4组。通过相应的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和机体的适应能力,身体的持续运动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通过间歇训练可以使得运动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在竞争激烈中提高比赛的竞争力。

乒乓球运动员科学的有氧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技术动作水平的稳定性,进而可以增强运动员的运动能力。通过心率的控制来进行科学的训练,当心率下降到120次/分钟时,就安排运动员进行下一组训练。可以采用1000米跑,每次2-3组。

3.2间歇训练与乳酸阈值

人体从安静状态进入运动状态,随着运动强度的不断提高,当到某一界限时,血液中的乳酸含量就会开始上升。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越好,肌肉的氧化能力越好,其乳酸阈值也会越高。间歇训练主要是指超过乳酸阈值的强度的训练,在训练中主要是通过有氧能量和ATP-CP能量为主,在间歇期是通过有氧能量供ATP-CP再合成,为下一组训练提供能量。而且在日常的训练中,主要采用的都是大于乳酸阈值的强度进行训练(包括技术训练和专项耐力训练)。在不动员乳酸能量的情况下,进行间歇性的大运动强度运动可以避免乳酸堆积而引起疲劳,进而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

在技术训练中可以采用正手2/3台连续拉、推侧扑和不定点摆速训练,进行每次1min的连续练习,在每次训练完进行有效的放松练习,提高肌肉的恢复能力以及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在体能方面可以采取跳绳等趣味性训练,增加训练的趣味性,提高训练效率。另外在训练中严格按照时间和强度进行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身体机能的恢复水平。

参考文献

[1]陆邵中,李开刚.有氧代谢能力与耐力项目训练中运动强度的选择[J].体育学刊,2002,9(6):41-44

[2]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3]黎涌明.周期性耐力项目的训练量与强度[J].体育科学,2015,35(2):67-72.

[4]张瑛秋,甄九祥,王福文.中国优秀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综合评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2):1706-1708

[5]高颖.乒乓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13,(2):50-51

标签:;  ;  ;  

间歇性训练对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水平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