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颌下腺肿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颌下腺,肿瘤,多普勒,超声,病理,生存率,因素。
颌下腺肿瘤论文文献综述
胡倩,朱东飞[1](2019)在《老年恶性颌下腺肿瘤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恶性颌下腺肿瘤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恶性颌下腺肿瘤患者13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随访36个月预后情况,根据是否生存和死亡评价预后。采用单因素分析老年恶性颌下腺肿瘤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恶性颌下腺肿瘤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完成随访36个月,生存78例(56. 9%),死亡59例(43. 1%)。单因素分析表明,死亡组临床分期Ⅳ期者多于生存组,低分化多于生存组,复发多于生存组,淋巴结转移多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Ⅳ期(比值比=2. 489,95%置信区间:1. 476~3. 254,P <0. 001)、低分化(比值比=1. 967,95%置信区间:1. 286~2. 870,P=0. 005)、复发(比值比=1. 628,95%置信区间:1. 176~2. 453,P=0. 032)和淋巴结转移(比值比=2. 971,95%置信区间:1. 687~4. 108,P <0. 001)为影响老年恶性颌下腺肿瘤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复发和淋巴结转移为影响年恶性颌下腺肿瘤预后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期刊2019年08期)
刘颜彬,秦力铮,苏明,韩正学[2](2017)在《恶性颌下腺肿瘤的预后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此项研究对恶性颌下腺肿瘤的临床、病理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此项回顾性研究纳入我院1998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52名恶性颌下腺肿瘤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使用COX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在52名患者中,20名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7.4岁(22-81岁)。五年总体生存率和五年无疾病生存率为76.9%和67.3%。肿物固定、淋巴结阳性、切缘阳性与总体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显着相关。淋巴结状况可作为影响颌下腺恶性肿瘤转归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此项研究发现影响恶性颌下腺肿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这些结果有利于提高对颌下腺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有助于在诊断和治疗中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文来源于《2017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8-04)
胡建道,张建耀,曹澄,江涛,周韶[3](2016)在《超声刀在开放性颌下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比超声刀与高频电刀在颌下腺手术中的效果,探讨超声刀在颌下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2013年10月-2015年12月进行的40例颌下腺手术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由经验丰富的同一手术团队完成。试验组手术过程使用超声刀进行手术,对照组使用高频电刀进行手术术后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24 h和48 h引流量等指标,采用SPSS 10.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构成、性别、肿块大小及疾病构成比无显着差异(P>0.05);在相同的手术方式下.2组术后并发症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和48h引流量较对照组显着减少(P<O.05)。结论超声刀应用于颌下腺手术安全可靠,较高频电刀有明显优势,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对组织损伤小.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值得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9-16)
周春泉,梅银娥,钟丽霞[4](2013)在《96例老年患者颌下腺肿瘤临床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老年患者颌下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96例老年患者颌下腺肿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上皮性肿瘤71例(73.96%),恶性上皮性肿瘤25例(26.04%)。多形性腺瘤居良性上皮性肿瘤的首位,腺样囊性癌居恶性上皮性肿瘤的首位。良、恶性上皮性肿瘤的男女性别比为0.92:1和1.5:1;良性肿瘤平均年龄66岁、恶性肿瘤平均年龄69岁。颌下腺肿瘤复发率为4.17%,多形性腺瘤占75%。结论:多形性腺瘤和腺样囊性癌分别是最常见的良、恶性上皮性肿瘤;良性上皮性肿瘤多见于女性,恶性上皮性肿瘤多见于男性;多形性腺瘤易复发。(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潘庆华,李巍,徐怡庄,来国桥,俞光岩[5](2012)在《中红外光纤光谱法无创检测颌下腺肿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纤光谱法检测了30例颌下腺肿瘤患者患病部位的体表皮肤和正常颌下腺对照位置的体表皮肤,对得到的红外光谱进行整理分析,发现患者部位和正常颌下腺体表皮肤的红外光谱存在着明显差异,并且颌下腺肿瘤部位从中心到边缘到完全离开肿物不同位置体表皮肤的红外光谱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可以从各个特征吸收峰的峰位、峰形及相对峰强等信息的变化来初步鉴别颌下腺肿瘤的性质,并且可以判断颌下腺肿瘤发展的范围,由此可见,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纤光谱法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无创、快速、准确诊断颌下腺肿瘤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2-10-19)
李芳凝,白文忠,刘滨伟,刘博伟[6](2011)在《颌下腺肿瘤手术中保留部分腺体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颌下腺部分切除术在颌下腺良性肿瘤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52例颌下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接受肿瘤+瘤周部分颌下腺腺体切除术(颌下腺部分切除术),B组为对照组,接受常规肿瘤+颌下腺切除术。术后观察两组切口愈合及面神经下颌缘支、舌神经、舌下神经损伤情况,随访评价涎瘘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及术区凹陷度,进行两组的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术后切口均Ⅰ/甲愈合,涎瘘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颌下腺部分切除术保留了部分颌下腺组织,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颌下腺的外分泌及内分泌功能。(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1年07期)
党业天,庞绍衡,陈燕萍[7](2010)在《CT在颌下腺肿瘤中的诊断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CT检查对颌下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颌下腺肿瘤的CT表现,左侧8例,右侧6例,其中多形性腺瘤6例,腺淋巴瘤2例,淋巴上皮癌2例,腺癌3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结果:良性肿瘤8例,形态规整、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6例,边界清楚6例,边界部分不清2例;6例恶性肿瘤,形态不规整4例,密度不均匀3例,密度均匀3例,边界不清4例,边界清楚2例。结论:CT能鉴别颌下腺内或腺外肿块,大多数颌下腺良、恶性肿瘤能鉴别,对颌下腺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华夏医学》期刊2010年02期)
陈亮,黄晓峰,胡勤刚,陈湘华[8](2009)在《303例颌下腺肿瘤临床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颌下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构成比及发病性别、年龄、体积、复发等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303例颌下腺肿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上皮性肿瘤216例(71.29%),恶性上皮性肿瘤79例(26.07%),软组织肿瘤6例(1.98%),淋巴造血系统肿瘤2例(0.66%)。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瘤和Warthin瘤居良性上皮性肿瘤的前3位,腺样囊性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泡细胞癌居恶性上皮性肿瘤的前4位。良、恶性上皮性肿瘤的男女比为0.79∶1和1.82∶1;平均年龄为37.5岁和47.8岁;平均直径为2.55 cm和3.43cm。颌下腺肿瘤复发率为6.93%,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占76.19%。结论:多形性腺瘤和腺样囊性癌分别是最常见的良、恶性上皮性肿瘤;良性上皮性肿瘤多见于女性,恶性上皮性肿瘤多见于男性;恶性上皮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和体积均大于良性;多形性腺瘤易复发。(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09年06期)
李祎群,沈惠风,张海婴,刘婷婷[9](2008)在《益气温补中药治疗颌下腺肿瘤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颌下腺腺样囊性癌是颌下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术后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国内外文献报道例数不多。本例手术未能根治切除后予放射治疗,放疗后服用益气温阳中药连续5年,停药2年后发生两肺广泛转移,再予(本文来源于《中国癌症杂志》期刊2008年09期)
牛乐君,刘海螺,王美君[10](2006)在《颌下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颌下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9例颌下腺肿瘤的二维超声图像、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频谱特征。结果29例颌下腺肿瘤中,恶性肿瘤约占41.4%(12/29),良性肿瘤约占58.6%(17/29)。本组颌下腺肿瘤超声表现共同特征是颌下叁角出现肿块,内部可见实质性或混合性回声团,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颌下腺恶性肿瘤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丰富、杂乱,动脉血流频谱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7.8~24cm/s,阻力指数(RI)0.43~0.94。颌下腺良性肿瘤内部及周边无或偶见点状血流信号。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颌下腺肿瘤具有较高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06年12期)
颌下腺肿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此项研究对恶性颌下腺肿瘤的临床、病理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此项回顾性研究纳入我院1998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52名恶性颌下腺肿瘤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使用COX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在52名患者中,20名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7.4岁(22-81岁)。五年总体生存率和五年无疾病生存率为76.9%和67.3%。肿物固定、淋巴结阳性、切缘阳性与总体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显着相关。淋巴结状况可作为影响颌下腺恶性肿瘤转归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此项研究发现影响恶性颌下腺肿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这些结果有利于提高对颌下腺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有助于在诊断和治疗中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颌下腺肿瘤论文参考文献
[1].胡倩,朱东飞.老年恶性颌下腺肿瘤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2019
[2].刘颜彬,秦力铮,苏明,韩正学.恶性颌下腺肿瘤的预后因素分析[C].2017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3].胡建道,张建耀,曹澄,江涛,周韶.超声刀在开放性颌下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C].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4].周春泉,梅银娥,钟丽霞.96例老年患者颌下腺肿瘤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
[5].潘庆华,李巍,徐怡庄,来国桥,俞光岩.中红外光纤光谱法无创检测颌下腺肿瘤的研究[C].第十七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
[6].李芳凝,白文忠,刘滨伟,刘博伟.颌下腺肿瘤手术中保留部分腺体的临床意义[J].口腔医学研究.2011
[7].党业天,庞绍衡,陈燕萍.CT在颌下腺肿瘤中的诊断作用[J].华夏医学.2010
[8].陈亮,黄晓峰,胡勤刚,陈湘华.303例颌下腺肿瘤临床病理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09
[9].李祎群,沈惠风,张海婴,刘婷婷.益气温补中药治疗颌下腺肿瘤临床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08
[10].牛乐君,刘海螺,王美君.颌下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