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化岩体论文_周福军,陈剑平,牛岑岑

导读:本文包含了裂隙化岩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裂隙,力学,块体,结构,岩石,密度,地质。

裂隙化岩体论文文献综述

周福军,陈剑平,牛岑岑[1](2013)在《裂隙化岩体不连续面密度的分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连续面密度是表征岩体内部不连续面分布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但是岩体内不连续面的分布是随机的、不规则的,要想准确获得岩体不连续面密度的真实值是不可能的。基于现场调查的岩体露头不连续面特征,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岩体不连续面分布的二维、叁维随机裂隙网格模型,从数理统计学的角度计算岩体不连续面密度数值。并基于分形理论计算岩体不连续面分布的二维、叁维分布特征,尝试建立岩体不连续面密度与分维数的数学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岩体不连续面密度与分维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随着不连续面分维数的增大,不连续面密度增大,不连续面密度与分维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连续面分布的体密度和叁维分形维数,可以更加综合地反映岩体内部不连续面的分布特征和空间信息及对岩体强度参数的影响,对工程应用具有更好的实际作用。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不连续面分布的体密度和叁维分形维数的岩体等效抗剪强度指标的折减计算。(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S1期)

胡建华,许红坤,罗先伟,尚俊龙,阮德修[2](2012)在《基于GSI的裂隙化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裂隙化矿岩体的力学强度特征和参数,主要受到岩块力学参数和岩体的节理裂隙参数的影响。为确定井下开采裂隙化矿岩体的力学强度参数,引入节理间距和节理面粗糙度系数(JRC)对地质强度指标(GSI)系统进行定量化的分级和参数取值,建立了定量化的GSI评价体系,综合采矿活动的影响因子,实现了裂隙化岩体力学强度参数的计算。以锌铜矿体的裂隙化矿岩体结构为研究对象,在进行的岩体工程地质调查基础上,取得了上下盘围岩的节理裂隙间距和节理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定量确定了上下盘围岩的裂隙化岩体强度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定量化的GSI方法,可以实现裂隙矿岩体结构强度参数的确定,得到了锌铜矿体的上盘和下盘围岩的强度特征参数,其弹性模量分别为5.749 GPa和4.483 GPa,内聚力分别为3.126 MPa和2.772 MPa,内摩擦角分别为24.56°和23.08°。这些力学强度参数指标为裂隙矿岩体的采矿工程设计提供了基础参数。(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王晓明[3](2010)在《裂隙化岩体渗流特征及涌水量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裂隙水作为重要的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应力和信息载体,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大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质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裂隙水作为灾害因子这一问题日益突出,众多岩质边坡、岩质基坑和地下洞室的稳定性都受到裂隙水各种不良效应的影响,因此,对裂隙水的渗流特征进行研究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外尚没有一套完整、成熟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有效模拟与计算裂隙水的运移规律和排泄量。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依托山西省阳泉市泉中花园拟建高层建筑物基坑,对区域内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和裂隙水的渗流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对场地地质规律的综合分析,概化出裂隙水赋存、运移的复合岩体结构模型—地质结构模型;基于多种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各级各类结构面空间组合规律和研究区域地形特征构建出具有特定边界条件的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基坑实际是一个地下水多级次流动系统的人工排泄处。其次,基于对场地各类结构面渗流特征分析,确定了有效渗流结构面,并用不同方法对结构面进行了分组和对比;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了结构面参数的概率分布形式和数字特征值,建立了结构面的概率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Monte Carlo随机模拟原理,应用离散元软件建立了结构面二维、叁维网络模型。最后,通过试验和经验判定,确定了模型的材料参数和边界条件,运用离散元对岩体结构面网络进行了应力场—渗流场的耦合计算,得出了稳定渗流条件下裂隙水的运动要素,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吻合较好,说明建立的岩体结构面二维网络模型能较真实地反映地质体特征,可用来进行裂隙水流的离散元分析。(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0-04-01)

曹文贵,李翔,刘峰[4](2007)在《裂隙化岩体应变软化损伤本构模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针对基于Lemaitre应变等价性假说之岩石损伤模型的局限性与不足,在深入探讨裂隙化岩体变形损伤机制的基础上,考虑裂隙化岩体受载后体积发生变化的影响,采用空隙率反映裂隙化岩体变形过程中的空隙或岩体体积变化,并通过裂隙化岩体微观受力分析,建立裂隙化岩体损伤模型;然后,通过深入研究裂隙化岩体有效应力与宏观名义应力的关系,并引进统计损伤理论,建立裂隙化岩体应变软化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同时提出其参数确定方法,该模型能够充分反映裂隙化岩体的应变软化特性,尤其是能较好地模拟裂隙化岩体变形初期空隙的压密阶段,同时,模型参数确定无需通过非常规岩石力学试验,且参数物理意义明确,应用将较为方便;最后,通过与前人研究成果和实测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12期)

郝健,何鹏,吴赛钢[5](2006)在《裂隙化岩体中圆形断面调压井围岩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块体理论是适用于裂隙化岩体变形失稳分析的有效方法。运用块体理论赤平投影法研究某水电站超大型调压井围岩随机块体的稳定性,将圆形断面调压井开挖临空面抽象简化为八个方位的边墙加以研究,分析了井周各部位可能的关键块体及其运动形式,计算了关键块体的净滑力。分析结果对工程施工具有可靠的现实指导作用,为锚固设计和永久衬砌设计提供了依据,可供类似工程参考。(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技术》期刊2006年05期)

刘佑荣[6](1998)在《裂隙化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近几年来作者的工程实践,概述了裂隙化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在全面认识裂隙化岩体的地质与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对经验类比、室内与原位试验、反算与估算等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然后根据具体岩体所处的力学状态综合确定岩体力学计算参数的基本思想。(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研究与工程实践》期刊1998-09-10)

陈剑平,王清,张倬元[7](1995)在《大柳树坝址裂隙化岩体变形参数分形几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裂隙化岩体由于其间存在着由不连续面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使其力学行为十分复杂,尤其这种岩体的变形没有规律性,使得对其研究十分困难,分形几何提供了一个解决自然界中不连续、不规则、复杂现象的好办法。本文用分形几何探讨了裂隙化岩体的变形参数与分数维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统计回归数学关系。(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论文集》期刊1995-04-01)

裂隙化岩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裂隙化矿岩体的力学强度特征和参数,主要受到岩块力学参数和岩体的节理裂隙参数的影响。为确定井下开采裂隙化矿岩体的力学强度参数,引入节理间距和节理面粗糙度系数(JRC)对地质强度指标(GSI)系统进行定量化的分级和参数取值,建立了定量化的GSI评价体系,综合采矿活动的影响因子,实现了裂隙化岩体力学强度参数的计算。以锌铜矿体的裂隙化矿岩体结构为研究对象,在进行的岩体工程地质调查基础上,取得了上下盘围岩的节理裂隙间距和节理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定量确定了上下盘围岩的裂隙化岩体强度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定量化的GSI方法,可以实现裂隙矿岩体结构强度参数的确定,得到了锌铜矿体的上盘和下盘围岩的强度特征参数,其弹性模量分别为5.749 GPa和4.483 GPa,内聚力分别为3.126 MPa和2.772 MPa,内摩擦角分别为24.56°和23.08°。这些力学强度参数指标为裂隙矿岩体的采矿工程设计提供了基础参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裂隙化岩体论文参考文献

[1].周福军,陈剑平,牛岑岑.裂隙化岩体不连续面密度的分形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

[2].胡建华,许红坤,罗先伟,尚俊龙,阮德修.基于GSI的裂隙化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3].王晓明.裂隙化岩体渗流特征及涌水量数值模拟[D].长沙理工大学.2010

[4].曹文贵,李翔,刘峰.裂隙化岩体应变软化损伤本构模型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

[5].郝健,何鹏,吴赛钢.裂隙化岩体中圆形断面调压井围岩稳定性分析[J].岩土工程技术.2006

[6].刘佑荣.裂隙化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C].岩土力学研究与工程实践.1998

[7].陈剑平,王清,张倬元.大柳树坝址裂隙化岩体变形参数分形几何研究[C].岩土工程论文集.1995

论文知识图

砂岩构成的危岩体图块体分布图猪拱地村红层产生的小规模滑坡现象1 裂隙化岩体损伤模型2 弹性模量的确定裂隙化岩体冲切简图

标签:;  ;  ;  ;  ;  ;  ;  

裂隙化岩体论文_周福军,陈剑平,牛岑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