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型钢条;设置在所述型钢条上用于支撑一对相邻的光伏组件的橡胶垫块,所述橡胶垫块位于所述型钢条的上方,该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存在一安装空间M;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M内使得该相邻光伏组件电连接的导电片;将所述导电片的相向两侧边沿分别压紧在该相邻光伏组件上的压块;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型钢条、所述橡胶垫块和所述压块使得所述压块将所述光伏组件压紧在所述橡胶垫块上的自攻钉。该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型钢条(20);设置在所述型钢条(20)上用于支撑一对相邻的光伏组件(30)的橡胶垫块(40),所述橡胶垫块(40)位于所述型钢条(20)的上方,该相邻的光伏组件(30)之间存在一安装空间M;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M内使得该相邻光伏组件(30)电连接的导电片(50);将所述导电片(50)的相向两侧边沿分别压紧在该相邻光伏组件(30)上的压块(60);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型钢条(20)、所述橡胶垫块(40)和所述压块(60)使得所述压块(60)将所述光伏组件(30)压紧在所述橡胶垫块(40)上的自攻钉(80);其中,所述导电片(50)的相向两侧边沿延伸出所述安装空间M以形成与所述光伏组件(30)电连接的连接端部,所述连接端部位于所述光伏组件(30)的上方,所述压块(60)包括一对压设在所述连接端部正上方的压头(61)和一连接所述压头(61)的压块主体(62),所述压块主体(62)位于所述安装空间M内,所述导电片(50)上开设有一供所述压块主体(62)竖直下凹的开口槽(51)。
设计方案
1.一种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型钢条(20);
设置在所述型钢条(20)上用于支撑一对相邻的光伏组件(30)的橡胶垫块(40),所述橡胶垫块(40)位于所述型钢条(20)的上方,该相邻的光伏组件(30)之间存在一安装空间M;
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M内使得该相邻光伏组件(30)电连接的导电片(50);
将所述导电片(50)的相向两侧边沿分别压紧在该相邻光伏组件(30)上的压块(60);以及
用于连接所述型钢条(20)、所述橡胶垫块(40)和所述压块(60)使得所述压块(60)将所述光伏组件(30)压紧在所述橡胶垫块(40)上的自攻钉(80);
其中,所述导电片(50)的相向两侧边沿延伸出所述安装空间M以形成与所述光伏组件(30)电连接的连接端部,所述连接端部位于所述光伏组件(30)的上方,所述压块(60)包括一对压设在所述连接端部正上方的压头(61)和一连接所述压头(61)的压块主体(62),所述压块主体(62)位于所述安装空间M内,所述导电片(50)上开设有一供所述压块主体(62)竖直下凹的开口槽(5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50)的连接端部上设置有当所述压头(61)压紧时刺破所述光伏组件(30)的铝合金边框氧化膜以实现相邻光伏组件(30)电连接的钢刺(5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刺(52)的主体呈圆柱体状,所述钢刺(52)主体的底部成型有一便于刺破所述光伏组件(30)的铝合金边框氧化膜的尖端部(52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刺(52)主体的直径为3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盖设在所述压块(60)上以避免所述导电片(50)裸露在外的压条(7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70)包括一位于所述压块(60)正上方的弧形薄板(71)、一对固定设置在所述弧形薄板(71)底端面上的隔板(72),其中,所述弧形薄板(71)中间高两侧低,所述隔板(72)卡设在所述压块主体(62)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61)的底端面上成型有花纹(61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主体(62)包括一水平设置的水平板(621)、一对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平板(621)相向两侧边沿上且位于所述水平板(621)上方的竖直板(622),其中,所述水平板(621)与所述竖直板(622)之间存在一直角夹角,所述水平板(621)上设置有供所述自攻钉(80)竖直穿设的第一通孔(623),所述压头(61)固定设置在所述竖直板(622)的顶部,所述压头(61)与所述竖直板(622)之间也存在一直角夹角,所述压头(61)向所述光伏组件(30)侧延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40)包括一第一块体(41)、一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块体(41)正上方的第二块体(42)、一竖向贯穿所述第一块体(41)和所述第二块体(42)用于供所述自攻钉(80)穿设的第二通孔(43),其中,所述第一块体(41)的底部成型有一与所述型钢条(20)的中间突起相契合的凹槽(44),所述第二块体(42)的纵向截面小于所述第一块体(41)的纵向截面以形成一阶梯状的限位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50)包括一底板(501)、成型在所述底板(501)两侧且位于所述底板(501)上方的一对侧板(502),其中,所述侧板(502)的顶部向所述光伏组件(30)侧弯折以形成所述连接端部,所述开口槽(51)包括一成型在所述底板(501)上的底部开口、成型在所述侧板(502)上且与所述底部开口相连通的一对侧部开口。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化社会中,人们对舒适的建筑环境的追求越来越高,导致建筑采暖和空调的能耗日益增长。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是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能够有效减缓能源压力。现有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中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存在结构复杂、使用不便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型钢条;设置在所述型钢条上用于支撑一对相邻的光伏组件的橡胶垫块,所述橡胶垫块位于所述型钢条的上方,该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存在一安装空间M;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M内使得该相邻光伏组件电连接的导电片;将所述导电片的相向两侧边沿分别压紧在该相邻光伏组件上的压块;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型钢条、所述橡胶垫块和所述压块使得所述压块将所述光伏组件压紧在所述橡胶垫块上的自攻钉;其中,所述导电片的相向两侧边沿延伸出所述安装空间M以形成与所述光伏组件电连接的连接端部,所述连接端部位于所述光伏组件的上方,所述压块包括一对压设在所述连接端部正上方的压头和一连接所述压头的压块主体,所述压块主体位于所述安装空间M内,所述导电片上开设有一供所述压块主体竖直下凹的开口槽。
优选的,所述导电片的连接端部上设置有当所述压头压紧时刺破所述光伏组件的铝合金边框氧化膜以实现相邻光伏组件电连接的钢刺。
优选的,所述钢刺的主体呈圆柱体状,所述钢刺主体的底部成型有一便于刺破所述光伏组件的铝合金边框氧化膜的尖端部。
优选的,所述钢刺主体的直径为3mm。
优选的,还包括一盖设在所述压块上以避免所述导电片裸露在外的压条。
优选的,所述压条包括一位于所述压块正上方的弧形薄板、一对固定设置在所述弧形薄板底端面上的隔板,其中,所述弧形薄板中间高两侧低,所述隔板卡设在所述压块主体上。
优选的,所述压头的底端面上成型有花纹。
优选的,所述压块主体包括一水平设置的水平板、一对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平板相向两侧边沿上且位于所述水平板上方的竖直板,其中,所述水平板与所述竖直板之间存在一直角夹角,所述水平板上设置有供所述自攻钉竖直穿设的第一通孔,所述压头固定设置在所述竖直板的顶部,所述压头与所述竖直板之间也存在一直角夹角,所述压头向所述光伏组件侧延伸。
优选的,所述垫块包括一第一块体、一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块体正上方的第二块体、一竖向贯穿所述第一块体和所述第二块体用于供所述自攻钉穿设的第二通孔,其中,所述第一块体的底部成型有一与所述型钢条的中间突起相契合的凹槽,所述第二块体的纵向截面小于所述第一块体的纵向截面以形成一阶梯状的限位部。
优选的,所述导电片包括一底板、成型在所述底板两侧且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一对侧板,其中,所述侧板的顶部向所述光伏组件侧弯折以形成所述连接端部,所述开口槽包括一成型在所述底板上的底部开口、成型在所述侧板上且与所述底部开口相连通的一对侧部开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其相邻光伏组件通过压块压紧在橡胶垫块上,且相邻光伏组件之间通过导电片实现电连接,该导电片通过该压块压紧在光伏组件上,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导电片上设置有能够刺破光伏组件的铝合金边框氧化膜以实现电连接的钢刺,具有连接稳定可靠的优点;压条能够避免导电片裸露在外,具有使用安全可靠的优点;开口槽包括一底部开口和一对侧部开口,侧部开口能够使得压块的竖直板紧贴在光伏组件的侧壁上,从而使得压头更好的压紧在导电片的连接端部上,具有连接可靠的优点;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存在一安装空间M,导电片和压块的主体均位于该安装空间M内,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少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型钢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橡胶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片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钢刺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压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檀条;20、型钢条;30、光伏组件;40、橡胶垫块;41、第一块体;42、第二块体;43、第二通孔;44、凹槽;50、导电片;51、开口槽;52、钢刺;521、尖端部;501、底板;502、侧板;60、压块;61、压头;611、花纹;62、压块主体;621、水平板;622、竖直板;623、第一通孔;70、压条;71、弧形薄板;72、隔板;80、自攻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檀条10;紧固在所述檀条10上方的型钢条20;设置在所述型钢条20上用于支撑一对相邻的光伏组件30的橡胶垫块40,所述橡胶垫块40位于所述型钢条20的上方,该相邻的光伏组件30之间存在一安装空间M;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M内使得该相邻光伏组件30电连接的导电片50;将所述导电片50的相向两侧边沿分别压紧在该相邻光伏组件30上的压块60;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型钢条20、所述橡胶垫块40和所述压块60使得所述压块60将所述光伏组件30压紧在所述橡胶垫块40上的自攻钉80;其中,所述导电片50的相向两侧边沿延伸出所述安装空间M以形成与所述光伏组件30电连接的连接端部,所述连接端部位于所述光伏组件30的上方,所述压块60包括一对压设在所述连接端部正上方的压头61和一连接所述压头61的压块主体62,所述压块主体62位于所述安装空间M内,所述导电片50上开设有一供所述压块主体62竖直下凹的开口槽51。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导电片50的连接端部上设置有当所述压头61压紧时刺破所述光伏组件30的铝合金边框氧化膜以实现相邻光伏组件30电连接的钢刺52。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7所示,所述钢刺52的主体呈圆柱体状,所述钢刺52主体的底部成型有一便于刺破所述光伏组件30的铝合金边框氧化膜的尖端部521。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所述钢刺52主体的直径为3mm,若所述钢刺52主体的直径值太小,所述钢刺52易折断,影响连接强度;若所述钢刺52主体的直径值太大,则与所述光伏组件30的铝合金边框尺寸不符,影响安装。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10所示,还包括一盖设在所述压块60上以避免所述导电片50裸露在外的压条70。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0所示,所述压条70包括一位于所述压块60正上方的弧形薄板71、一对固定设置在所述弧形薄板71底端面上的隔板72,其中,所述弧形薄板71中间高两侧低,所述隔板72卡设在所述压块主体62上。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8所示,所述压头61的底端面上成型有花纹611,所述花纹611能够增大摩擦阻力,以使所述压块60更好的将所述导电片50压紧在所述光伏组件30上。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压块主体62包括一水平设置的水平板621、一对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平板621相向两侧边沿上且位于所述水平板621上方的竖直板622,其中,所述水平板621与所述竖直板622之间存在一直角夹角,所述水平板621上设置有供所述自攻钉80竖直穿设的第一通孔623,所述压头61固定设置在所述竖直板622的顶部,所述压头61与所述竖直板622之间也存在一直角夹角,所述压头61向所述光伏组件30侧延伸。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垫块40包括一第一块体41、一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块体41正上方的第二块体42、一竖向贯穿所述第一块体41和所述第二块体42用于供所述自攻钉80穿设的第二通孔43,其中,所述第一块体41的底部成型有一与所述型钢条20的中间突起相契合的凹槽44,所述第二块体42的纵向截面小于所述第一块体41的纵向截面以形成一阶梯状的限位部,所述凹槽44的纵向截面呈等腰梯形。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导电片50包括一底板501、成型在所述底板501两侧且位于所述底板501上方的一对侧板502,其中,所述侧板502的顶部向所述光伏组件30侧弯折以形成所述连接端部,所述开口槽51包括一成型在所述底板501上的底部开口、成型在所述侧板502上且与所述底部开口相连通的一对侧部开口。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型钢条20的纵向截面呈“W”型;所述型钢条20通过自攻螺丝与所述檀条10连接。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3667.7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488520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H02S 40/36
专利分类号:H02S40/36;H02S20/22;F24S25/63
范畴分类:37P;
申请人:苏州联创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苏州联创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316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山镇登云路268号1号房苏州联创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刘慧勇;杨延许;张勇;贾涛;崔鹏举
第一发明人:刘慧勇
当前权利人:苏州联创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萍
代理机构:32280
代理机构编号: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