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固定反式论文_刘红,刘延军,吕文凯,祝海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改良固定反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反式,论文,TBA,AngleIII,骨性前牙反,骨性前牙反牙合,Angle。

改良固定反式论文文献综述

刘红,刘延军,吕文凯,祝海波[1](2007)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联合前牵矫治安氏Ⅲ类前牙反对颞颌关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联合前牵矫治安氏Ⅲ类前牙反对颞颌关节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 appliance,TBA)联合前牵治疗15例安氏Ⅲ类轻、中度骨性前牙反,测量分析治疗前后颞颌关节中位断层片变化情况。结果未发现1例患者出现颞颌关节病症状。治疗前后线性百分比分别为24.67%和11.62%,N/M值治疗前后分别为1.82和1.07,A值及P值的变化均较明显。关节前间隙增大、后间隙减少,髁突明显后移位,髁突位置基本居中。结论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BA联合前牵全天作用引起颞颌关节适应性改建,适当的持续矫治力不会对颞颌关节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07年04期)

刘红,刘延军,陈杰,杨勃,刘冠花[2](2006)在《改良固定反式TBA联合前牵引矫治前牙反的比较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appliance,TBA)联合前牵治疗AngleIII类骨性前牙反,综合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矫治骨性前牙反牙合15例,对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X线硬组织测量进行分析,并与单纯反式TBA组及前牵组进行比较。结果:经过3 ̄5个月的治疗,患者侧貌外型明显改善,反覆盖、覆纠正。结论:反式TBA联合前牵引是矫治前牙反牙合的理想装置,对上下颌骨影响均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06年11期)

刘红,段银钟,杨振华,宋卫东,张海军[3](2006)在《改良固定反式TBA联合前牵矫治前牙反对软组织影响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 appliance,TBA)联合前方牵引矫治AngleⅢ类功能性轻、中度骨性前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联合矫治15例,对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X线软组织测量进行分析,并与单纯前方牵引组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矫治组上、下颌软组织的变化均十分明显,能较快改善侧貌外形。而单纯前方牵引组侧貌改善较慢,一般需要半年以上。在矫治后上唇前移明显,下唇基部无明显后移。结论:反式TBA联合前牵对上下颌软组织矫治作用较大。(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06年08期)

刘红,宋卫东,段银钟,杨振华,戴娟[4](2006)在《改良固定反式TBA联合前牵矫治AngleIII类前牙反的肌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appliance,TBA)联合前牵治疗AngleIII类轻、中度骨性前牙反牙合,进行肌电研究,探讨在矫治过程中咀嚼肌功能活动的变化规律,以期从咀嚼肌适应性改建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调查颞肌前束(TA)、咬肌(MM)、二腹肌前腹(DA)治疗前、中、后肌电活动变化情况。结果:矫治后姿势位TA、DA、MM肌电值(MCV)明显下降;反牙合时下颌前伸位TA及DA存在异常的肌电活动,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退位MM、TA及DA肌电活动与对照组相比均较大,具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结束后明显下降;反牙合解除后紧咬及双侧咀嚼运动MM、TA及DA肌电水平明显增加。结论:反式TBA联合前牵全天作用可引起神经肌肉的适应性改建。(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06年08期)

刘红,段银钟,杨振华,张海军,宋卫东[5](2006)在《改良固定反式TBA联合前牵矫治AngleIII类前牙反对TMJ影响的比较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appliance,TBA)联合前牵治疗15例AngleIII类轻、中度骨性前牙反,进行颞颌关节方面研究,以期从颞颌关节适应性改建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测量分析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中位断层片变化情况,并与前牵引组及反式TBA组进行比较。结果:未发现一例患者出现TMD症状。联合组治疗前后线性百分比分别为24.67%和11.62%,N/M值治疗前后分别为1.82和1.07,A值及P值变化均较明显,关节前间隙增大,后间隙减小。联合组及反式TBA组髁突发生明显后下移位,前牵引组变化较小。结论:适当持续性矫治力不会对颞颌关节产生不利影响。联合组全天作用引起颞颌关节适应性改建,前牙反锁结的快速解除并结合将前伸的髁突、下颌诱导后退,有利于恢复和建立后牙正常的ICP,真正实现牙位、肌位、关节位的协调一致,此对于矫治前牙反牙合、防止复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06年07期)

刘红,杨振华,段银钟,刘兰忠,李建学[6](2005)在《改良固定反式TBA联合前牵矫治前牙反对软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临床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appliance,TBA)联合前牵治疗AngleⅢ类骨性前牙反牙合,以期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及对软组织的影响。方法:矫治骨性前牙反牙合15例,对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X线软组织测量进行分析,并与单纯反式TBA组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上下颌软组织的变化均十分明显,较快改善了侧貌外形。反式TBA组对下颌软组织的影响较大。结论:认为反式TBA联合前牵对上下颌软组织作用均较大,是矫治前牙反牙合的理想装置。(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05年04期)

刘红,段银钟,陈巧玲,毕惠贤,杨振华[7](2005)在《改良固定反式TBA联合前牵矫治前牙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 blockappliance,TBA)联合前牵治疗AngleⅢ类骨性前牙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TBA联合前牵矫治骨性前牙反15例,对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X线硬组织测量进行分析,并与前牵组进行比较。结果:经过3 ~5个月的治疗,患者侧貌外型明显改善,反覆盖反覆纠正。结论:反式TBA联合前牵引是矫治前牙反的理想装置,对上下颌骨作用均较大。(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05年03期)

刘红,段银钟,刘兰忠,葛永玲[8](2003)在《改良固定反式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AngleⅢ错》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将改良固定反式Twin -block矫治器用于矫治早期AngleⅢ错牙合 ,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反式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 1 2例处于生长发育期AngleⅢ错牙合 ,比较矫治前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投影测量结果。结果 :经 4~ 6个月的治疗 ,患者正、侧面轮廓明显改善 ,前牙反覆盖反覆牙合得以矫治 ,磨牙关系为AngleⅠ类。结论 :反式Twin -block矫治器能迅速有效矫治早期AngleⅢ错牙合 ,且制作更为简单 ,结构小巧 ,对生长发育期患者的依赖性小(本文来源于《西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2003年02期)

刘红[9](2003)在《改良固定反式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前牵引矫治儿童Angle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改良固定反式TBA联合夜间前牵引治疗15例8-14岁AngleⅢ前牙反(牙合),通过X线头颅侧位片、颞下颌关节中位断层片测量与改良反式TBA组及前牵引组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了联合组肌电图研究。以期从颅面硬软组织、TMJ及咀嚼肌的改建上来探讨反式TBA联合前牵引的作用机制,并对矫治疗效进行综合评估。 结果: (1)硬组织:联合组对上下颌骨的作用均较大,SNA、A-VertT、Pr-vertT、U1-NA、ANS-VertT增加具有显着性,认为联合组发生了上颌基骨前移,但对上前牙及上牙槽的作用相对大;SNB、B-VertT、Pg-VertT、NPg-FH的减少及Go-VertT、ML-SBL的增加均具有显着性,说明下颌骨发生了明显的后下移位;CondAx相对于参考系统的向上向前是最重要的骨生长改形。反式TBA组对下颌的作用大;前牵产生的主要变化在上颌,主要是牙槽改变和较少的骨矫形改变。 (2)软组织:联合组上下颌软组织的变化均十分明显,较快改善了侧貌外形。反式TBA组对下颌软组织的影响较大;而前牵引后侧貌改善较慢,一般需要半年以上。在矫治后上唇前移明显,下唇基部无明显后移。 (3)TMJ:临床矫治过程中未发现1例患者出现TMD症状。联合组治疗前后线性百分比分别为24.67%和11.62%,N/M值治疗前后分别为1.82和1.07, 第。*医大会硕士学位伤大A值及P值的变化均较明显。说明关节前间隙增大、后间隙减少,躲突明显后移位,踝突位置基本居中。反式TBA组踝状突发生明显后下移位,关节前间隙增大、后间隙减少。适当的持续性矫治力不会对颗颌关节产生不利影响。而前牵组踝突后移位不明显。 (4)咀嚼肌:矫治结束后姿势位TA、*A、*M肌电值明显下降:反矜时下颌前伸运动TA及DA存在异常的肌电活动,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退运动MM、TA及DA肌电活动与对照组相比均较大,具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结束后明显下降;反牙合解除后紧咬MM、TA及DA肌电水平明显增加;矫治后双侧咀嚼运动MM、DA及TA肌电水平与矫治前相比明显增加。结论: 反式TBA的作用机制是以后退下领为主,其缺点是夜间导斜面接触差,影响疗效。仅适用于下颌能后退至前牙切对切的功能性前牙反不细 而前牵引的主要变化在上颌,对下颌的作用较小。反式TBA联合夜间前牵引的作用特点是通过增加二合接触时间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适用于下颌有一定后退能力的功能性一轻、中度骨性前牙反方合。临床研究表明:改良后的反式TBA对患者的依赖程度低,反式TBA与夜间前牵引共同作用可以相互弥补缺点,使患者全天处于下颌后退、上BN6iJ伸状态,形成 Twin七lock矫治体系,最大限度地增加疗效。对颌产生的代偿性变化,既可协助快速解除反胎,又可促进面中部的生长发育,限制了面下部的过度生长,产生了快速的矫治效果,为二期矫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前牙反锁结的解除并结合将前伸的踝突、下颌诱导后退,使TMJ、神经肌肉及相关骨骼发生适应性改建,恢复并稳定于正常的关节位,有利于恢复和建立后牙的正常ICP。真正实现牙位、肌位、关节位的协调一致,此对于矫治前牙反路、防止复发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03-04-01)

改良固定反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appliance,TBA)联合前牵治疗AngleIII类骨性前牙反,综合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矫治骨性前牙反牙合15例,对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X线硬组织测量进行分析,并与单纯反式TBA组及前牵组进行比较。结果:经过3 ̄5个月的治疗,患者侧貌外型明显改善,反覆盖、覆纠正。结论:反式TBA联合前牵引是矫治前牙反牙合的理想装置,对上下颌骨影响均较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改良固定反式论文参考文献

[1].刘红,刘延军,吕文凯,祝海波.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联合前牵矫治安氏Ⅲ类前牙反对颞颌关节的影响[J].口腔医学.2007

[2].刘红,刘延军,陈杰,杨勃,刘冠花.改良固定反式TBA联合前牵引矫治前牙反的比较性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6

[3].刘红,段银钟,杨振华,宋卫东,张海军.改良固定反式TBA联合前牵矫治前牙反对软组织影响的比较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6

[4].刘红,宋卫东,段银钟,杨振华,戴娟.改良固定反式TBA联合前牵矫治AngleIII类前牙反的肌电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6

[5].刘红,段银钟,杨振华,张海军,宋卫东.改良固定反式TBA联合前牵矫治AngleIII类前牙反对TMJ影响的比较性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6

[6].刘红,杨振华,段银钟,刘兰忠,李建学.改良固定反式TBA联合前牵矫治前牙反对软组织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05

[7].刘红,段银钟,陈巧玲,毕惠贤,杨振华.改良固定反式TBA联合前牵矫治前牙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

[8].刘红,段银钟,刘兰忠,葛永玲.改良固定反式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AngleⅢ错[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3

[9].刘红.改良固定反式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前牵引矫治儿童Angle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髁突前后间隙面积标志点及测量项目髁突前后间隙宽度标志点及测量项目4 治疗后正面观 图 5 治疗后侧面观 图 ...软组织标志点及测量项目髁突前后间隙宽度测量定点指标 图硬组织测量标志

标签:;  ;  ;  ;  ;  ;  ;  

改良固定反式论文_刘红,刘延军,吕文凯,祝海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