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受器论文-唐智娇

电感受器论文-唐智娇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感受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伯利亚鲟,神经丘,壶腹器官,发育

电感受器论文文献综述

唐智娇[1](2016)在《西伯利亚鲟侧线系统发育中机械和电感受器分化机制的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包括鱼类和两栖类在内的低等水生脊椎动物具有侧线这一重要的感觉器官。在系统演化过程中,尽管真骨鱼的电感受器发生了丢失,但软骨鱼和非新鳍亚纲的侧线系统都是由感受机械振动的机械感受器(神经丘)和感受弱电场的电感受器(壶腹器官)组成。这两类功能迥异的侧线感受器却都由感觉细胞、支持细胞和神经细胞组成,且它们都起源于一系列的侧线基板。头部侧线基板通过延伸形成感觉嵴,然后在感觉嵴的中央区形成神经丘原基,旁侧区形成壶腹器官原基。目前,两类侧线感受器分化的分子基础尚不清楚,而这是理解电感受器在系统进化中出现-消失-再出现的关键。目前对鲟鱼侧线系统的研究,在形态学上已经有较全面的认识,越来越多基因和信号通路被报道与侧线系统相关。其中的研究发现,脊椎动物机械感受器的发育受到Shh、Wnt、RA等信号的调控。既然神经丘机械感受器和壶腹电感受器来自共同的祖先——侧线基板,那么侧线基板是如何分化成神经丘和壶腹器官?这些信号在分化过程中又发挥怎样的作用?我们通过转录组测序、整体原位杂交等研究手段,在分子水平上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侧线系统机械和电感受器的分化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西伯利亚鲟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鲟形目,是非常古老的鱼类之一,也是少数几种同时具有神经丘和壶腹器官的硬骨鱼类之一,在侧线系统进化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侧线系统机械感受器和电感受器分化机制的重要实验材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1.小分子化合物对西伯利亚鲟侧线感受器发育的影响Hedgehog信号、RA信号、典型Wnt/β-catenin信号在动物胚胎的早期发育、器官形成、组织再生和其它生理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阐明这些信号通路是否参与西伯利亚鲟侧线感受器神经丘和壶腹器官的分化,我们分别用小分子化合物20μM环巴胺、0.1μM视黄酸、1μM视黄酸、10μM DEAB、20μM DEAB、50mM氯化锂对st29期西伯利亚鲟胚胎处理4天,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西伯利亚鲟的形态变化,扫描电镜和FM1-43染色观察侧线感受器神经丘和壶腹器官组织形态学变化和数量变化。结果显示环巴胺不仅影响西伯利亚鲟头部眼睛、触须、唇和躯干背鳍、尾鳍的发育,还抑制神经丘和壶腹器官的发育,且对壶腹器官发育的作用更显着。视黄酸低浓度组并未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而高浓度视黄酸处理组对神经丘和壶腹器官的抑制作用很显着,尤其是壶腹器官,几乎未见生成。DEAB两个浓度组对西伯利亚鲟仔鱼的影响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差异,且与对照组相比,神经丘和壶腹器官的生成以及形态结构几乎不受DEAB的影响。同样的,氯化锂对西伯利亚鲟仔鱼神经丘和壶腹器官的生成以及形态结构几乎没有影响。以上结果初步表明环巴胺作用的Hedgehog信号通路以及视黄酸作用的RA通路可能参与了侧线感受器神经丘和壶腹器官的发育过程。2.Hedgehog信号参与西伯利亚鲟侧线感受器发育接着,我们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进一步分析Hedgehog信号通路在侧线感受器发育中的作用。首先,我们对再生过程中的神经丘和壶腹器官的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Hedgehog信号通路关键基因(Shh,Patched1)在两类感受器中差异表达,且它们的表达在再生过程中呈现动态性。然后,我们用环巴胺(cyclopamine,Hedgehog信号抑制剂)处理西伯利亚鲟胚胎(st29),通过整体原位杂交,在分子水平上分析了Shh,Patched1,Smoothened,Gli2基因在西伯利亚鲟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在st32和st36期的西伯利亚鲟中,Shh,Patched1,Smoothened,Gli2基因的表达较为广泛,且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基因表达差异不明显。而从st41期开始,这几个基因的表达范围缩小,主要集中于眼眶下和上下唇区域。在环巴胺处理的西伯利亚鲟中,Shh基因在腹侧眼眶下区域有微弱表达,且在上下唇区域强烈表达;Smoothened基因在腹侧眼眶下区域和上下唇区域均有微弱表达。相对对照组,Shh和Smoothened的表达有稍微减弱,但差异不明显。而Patched1,Gli2基因在环巴胺处理仔鱼腹侧眼眶下区域和上下唇区域几乎不表达,均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明显。以上结果提示Hedgehog信号通路与神经丘和壶腹器官的发育有关,推测其在神经丘和壶腹器官的分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西伯利亚鲟为模型,首先通过扫描电镜和FM1-43荧光染色对仔鱼(st43-st44)神经丘和壶腹器官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环巴胺、视黄酸抑制了神经丘和壶腹器官的发育。然后对再生过程中神经丘和壶腹器官的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Hedgehog信号关键基因Shh,Patched1,Smoothened,Gli2在两类感受器中差异表达。最后通过整体原位杂交,证明Patched1和Gli2在仔鱼腹面侧线区域的表达受Hedgehog抑制剂环巴胺的显着抑制。推测Hedgehog可能参与了神经丘和壶腹器官的分化。(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6-05-01)

宋炜,马凌波,张涛[2](2012)在《电感受器发生发育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侧线系统为水生脊椎动物所特有的感觉系统,有感觉水流、水压、水温、微弱电场变化的功能,在鱼类的摄食、避敌、生殖、集群、洄游等行为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侧线系统在动物的头部和躯干均有分布,它由机械感受器和电感受(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2-09-01)

殷雷明,黄洪亮[3](2011)在《鱼类电感受器的种类、结构与作用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鱼类的电感受器,是一种特殊的侧线器官,与机械感受器官同属于侧线感觉系统。电感受器可以感受到生存环境中的弱电场,在鱼类的定位、交流、摄食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感受器的种类分为壶腹型电感受器和结节型电感受器,其作用模式分别为主要用于摄食和逃避敌害的"被动模式"和用于电定位与电交流的"主动模式"。研究鱼类电感受器的目的,一方面为了深入了解鱼类的进化意义和生物学特性,并在生态养殖或捕捞中有效地利用鱼类的电感受的特性,以提高增养殖或负责任捕捞技术。另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和保护鲟鱼等电觉鱼类资源。(本文来源于《江西水产科技》期刊2011年04期)

赵亚龙,李冀[4](2005)在《鱼类电感受器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种鱼类具有发电器官,用以攻击敌害或者 猎取食物。但是,某些鱼不但具有发电器官,而且 还具有能够接受外界微弱电流的器官,被称为电感 受器(electroreceplor)。这些鱼类用电感受器检测自 身产生的电流来进行定位,或检测由其他鱼类产生 的电信号,来确定外界物体的位置。这种功能对于 生活在深海中的鱼类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05年01期)

朱宏,邹嘉玉,夏发生[5](1991)在《鲇鱼 Parasilurus asotus 坛形电感受器的传入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电生理方法研究了电感受器的自发和诱发活动,结果是:(1)18尾鱼的126个感官的自发发放率自15—85脉冲/秒,众值为50脉冲/秒.(2)分析了正弦电刺激下反应的周期直方图和脉冲间隔直方图,确定了频率特性.频率响应曲线呈带通型,带宽为5—30Hz,最适频率在15Hz 附近.(3)向坛内注入正弦电流测量了47个感官的反应阈值,其中35个感官(占74%)的反应阈值低于0.1nA,9个感官(占19%)低于0.01nA,分别相当于水中电场强度61μV/cm 和6.1_μV/cm.(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1991年03期)

朱宏,邹嘉玉,夏发生[6](1989)在《锂对淡水鲇Parasilurus asotus坛形电感受器活性的阻断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后侧线神经上记录了单单元传入活动并在受此神经支配的感官开口处用测试溶液替换正常溶液,结果是:1.Li~+(>50mM)首先引起反应的激发极性逆转,随后反应被阻断.作为对照,Na~+仅引起逆转而无阻断作用.2.Li~+降低自发放电率并使脉冲排列更趋规则,放电率降至最低值所需时间与阻断反应所需时间相同.3.EGTA溶液阻断了反应并抑制自发活动,其结果与Li~+的作用类似.4.Ca~(2+)可掩盖Li~+的阻断作用,含Ca~(2+)的Li~+溶液可引起逆转但无阻断现象出现.已知多种细胞内的叁磷酸肌醇可调控细胞内Ca~(2+)水平.考虑到Li对磷酸肌醇酶的抑制作用,本文结果表明磷脂酰肌醇的代谢产物可能参与了鲇鱼电感受器的传感过程.(本文来源于《生物物理学报》期刊1989年04期)

蓝源池[7](1987)在《鸭嘴兽靠电感受器捕获食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绝大多数动物借视觉、听觉和嗅觉寻找食物,而鸭嘴兽却是靠电流觅食。科学家早就发现身上披毛、卵生的鸭嘴兽有一种古怪的捕食方法。当它潜入水中寻找淡水虾及其他食物时,总是紧闭着眼睛、耳孔和鼻孔。于是鸭嘴兽专家设想:鸭嘴兽是靠有感觉作用的扁平嘴来探明食物的。最近,一个德国人和澳大利亚人协作的小组发现,鸭嘴兽的嘴有电感受器,能探测电流。所有动物的运动,都是由脑发出微弱的电流使肌肉兴奋而发生。电流由看不见的电场围绕着,鸭嘴兽却能感觉到小动物运动时这种来自肌肉的电场。科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在水池里放进四只鸭嘴兽,池底放置一枚能产生弱电场的电(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1987年04期)

朱宏,夏发生[8](1981)在《鲶鱼(Parasilurus asotus)坛形电感受器的时间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鲶鱼坛形电感受器传入神经的自发活动是规则排列的脉冲串。电刺激改变了脉冲的排列,正向刺激使脉冲提前出现,反之,负向刺激使脉冲推迟出现,在一段包括刺激时间在内的时间区间内脉冲总数几乎不变并与同一时间内自发脉冲数一致。这些特点表明,坛形电感受器是以脉冲在时间轴上的位置来编码刺激参数的。这种编码方式类似于通讯系统中(本文来源于《生理科学》期刊1981年02期)

电感受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侧线系统为水生脊椎动物所特有的感觉系统,有感觉水流、水压、水温、微弱电场变化的功能,在鱼类的摄食、避敌、生殖、集群、洄游等行为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侧线系统在动物的头部和躯干均有分布,它由机械感受器和电感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感受器论文参考文献

[1].唐智娇.西伯利亚鲟侧线系统发育中机械和电感受器分化机制的初探[D].上海海洋大学.2016

[2].宋炜,马凌波,张涛.电感受器发生发育的研究进展[C].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12

[3].殷雷明,黄洪亮.鱼类电感受器的种类、结构与作用模式[J].江西水产科技.2011

[4].赵亚龙,李冀.鱼类电感受器的结构与功能[J].河北渔业.2005

[5].朱宏,邹嘉玉,夏发生.鲇鱼Parasilurusasotus坛形电感受器的传入特性[J].地震学报.1991

[6].朱宏,邹嘉玉,夏发生.锂对淡水鲇Parasilurusasotus坛形电感受器活性的阻断作用[J].生物物理学报.1989

[7].蓝源池.鸭嘴兽靠电感受器捕获食物[J].生物学教学.1987

[8].朱宏,夏发生.鲶鱼(Parasilurusasotus)坛形电感受器的时间编码[J].生理科学.1981

标签:;  ;  ;  ;  

电感受器论文-唐智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