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针对多雨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提供一种具有阻排水功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该具有阻排水功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包括:隔水层、排水槽以及阻水墙;其中,隔水层铺设在水泥混凝土面层和水稳基层之间,排水槽设置在水泥混凝土面层之下,并位于隔水层上,多个排水槽在水泥混凝土面层之下交错分布;阻水墙横设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中,位于路面纵向坡度超过预设坡度值的位置,且阻水墙自水泥混凝土面层,穿过隔水层及水稳基层,伸入土基层中,多个阻水墙沿路面纵向间隔第一预设距离分布。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改善多雨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排水效能,从而减少水损害对道路带来的破坏,其实用价值明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具有阻排水功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包括:水泥混凝土面层、水稳基层、土基层、隔水层、多条排水槽以及多个阻水墙;其中,所述水稳基层铺设在所述土基层上,所述水泥混凝土面层铺设在所述水稳基层上,所述隔水层铺设在所述水泥混凝土面层和所述水稳基层之间,所述排水槽设置在所述水泥混凝土面层之下,并位于所述隔水层上,多个排水槽在所述水泥混凝土面层之下交错分布;所述阻水墙横设在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中,位于路面纵向坡度超过预设坡度值的位置,所述阻水墙自所述水泥混凝土面层,穿过所述隔水层及水稳基层,伸入所述土基层,多个阻水墙沿路面纵向间隔第一预设距离分布。
设计方案
1.一种具有阻排水功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包括:水泥混凝土面层、水稳基层、土基层、隔水层、多条排水槽以及多个阻水墙;
其中,所述水稳基层铺设在所述土基层上,所述水泥混凝土面层铺设在所述水稳基层上,所述隔水层铺设在所述水泥混凝土面层和所述水稳基层之间,所述排水槽设置在所述水泥混凝土面层之下,并位于所述隔水层上,多个排水槽在所述水泥混凝土面层之下交错分布;
所述阻水墙横设在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中,位于路面纵向坡度超过预设坡度值的位置,所述阻水墙自所述水泥混凝土面层,穿过所述隔水层及水稳基层,伸入所述土基层,多个阻水墙沿路面纵向间隔第一预设距离分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阻排水功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包括多条横向排水槽和多条纵向排水槽;
其中,所述多条横向排水槽沿路面纵向间隔第二预设距离分布,所述多条纵向排水槽沿路面横向间隔第三预设距离分布;且所述纵向排水槽与所述横向排水槽连通,所述横向排水槽的出水口导入路侧边沟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阻排水功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中铺设有侧壁开孔的排水管,并填充有碎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阻排水功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为管径100mm或150mm的双壁打孔波纹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阻排水功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层包括SBS改性沥青层和碎石层;其中,所述SBS改性沥青层铺设在所述水稳基层上,所述碎石层盘撒布在所述SBS改性沥青层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阻排水功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的撒布面积为满铺面积的50%~6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阻排水功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墙伸入所述土基层的深度不小于20c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阻排水功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公路工程中,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稳定性优良,平整度和粗糙度良好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水泥混凝土服役期内,水损害是其重要的破坏原因之一。由于水损害导致路面出现破坏,养护维修费用大大提高,给道路使用及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有效解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排水问题,减少水损害是工程人员面临的迫切题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阻排水功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该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可有效改善多雨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排水效能,从而减少水损害对道路带来的破坏。其实用价值明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所述具有阻排水功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包括:水泥混凝土面层、水稳基层、土基层、隔水层、多条排水槽以及多个阻水墙;
其中,所述水稳基层铺设在所述土基层上,所述水泥混凝土面层铺设在所述水稳基层上,所述隔水层铺设在所述水泥混凝土面层和所述水稳基层之间,所述排水槽设置在所述水泥混凝土面层之下,并位于所述隔水层上,多个排水槽在所述水泥混凝土面层之下交错分布;
所述阻水墙横设在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中,位于路面纵向坡度超过预设坡度值的位置,所述阻水墙自所述水泥混凝土面层,穿过所述隔水层及水稳基层,伸入所述土基层,多个阻水墙沿路面纵向间隔第一预设距离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槽包括多条横向排水槽和多条纵向排水槽;其中,所述多条横向排水槽沿路面纵向间隔第二预设距离分布,所述多条纵向排水槽沿路面横向间隔第三预设距离分布;且所述纵向排水槽与所述横向排水槽连通,所述横向排水槽的出水口导入路侧边沟内。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槽中铺设有侧壁开孔的排水管,并填充有碎石。
可选地,所述排水管为管径100mm或150mm的双壁打孔波纹管。
进一步地,隔水层包括SBS改性沥青层和碎石层;其中,所述SBS改性沥青层铺设在所述水稳基层上,所述碎石层盘撒布在所述SBS改性沥青层上。
进一步地,所述碎石层的撒布面积为满铺面积的50%~60%。
进一步地,所述阻水墙伸入所述土基层的深度不小于20cm。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阻排水功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施工简便,在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较小的改变,即可有效改善多雨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排水效能。
2、取材方便,主要建材和项目本身材料接近,便于施工,同时节约造价。
3、简单实用,作用明显,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阻排水功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的纵向切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阻排水功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水槽的横断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排水槽,2:隔水层,3:阻水墙,4:水泥混凝土面层,5:水稳基层,
6:土基层,7:排水管,8:碎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阻排水功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该具有阻排水功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包括:水泥混凝土面层4、水稳基层5、土基层6、隔水层2、多条排水槽1以及多个阻水墙3;
其中,水稳基层5铺设在土基层6上,水泥混凝土面层4铺设在水稳基层5上,隔水层2铺设在水泥混凝土面层4和水稳基层5之间,排水槽1设置在水泥混凝土面层4之下,并位于隔水层2上,多个排水槽1在水泥混凝土面层4之下交错分布;阻水墙3横设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中,位于路面纵向坡度超过预设坡度值的位置;也即在陡坡较大的路段设置阻水墙3;该阻水墙3自水泥混凝土面层4,穿过隔水层2及水稳基层5,伸入土基层6中,其伸入深度不小于20cm。多个阻水墙3沿路面纵向间隔第一预设距离分布,该阻水墙3可采用与路面相同配比的水泥混凝土,用于阻断经路面结构层沿纵坡下渗的水流,从而保证路面结构的稳定;如图1和图2所示。
进一步地,上述排水槽1中铺设有侧壁开孔的排水管7,并填充有碎石8,如图3所示,可将渗入路面雨水经过碎石8过滤后引排入排水管7。该排水管为管径100mm或150mm的双壁打孔波纹管;此外,上述排水槽1包括多条横向排水槽和多条纵向排水槽;其中,多条横向排水槽沿路面纵向间隔第二预设距离分布,多条纵向排水槽沿路面横向间隔第三预设距离分布;且纵向排水槽与横向排水槽连通,横向排水槽的出水口导入路侧边沟内,从而将汇集的水分经由横向排水槽引排入路侧边沟内。
上述隔水层2用于进一步阻止路面渗入的水分浸入路面下一个层位,从而保证路面结构的稳定;该隔水层2采用SBS改性沥青,是在清扫洁净的水稳基层5顶面撒布聚合物SBS改性沥青,然后在SBS改性沥青上面撒布一层单粒径的碎石,其撒布面积为满铺面积的50%~60%。
上述具有阻排水功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的技术要点如下:
1、排水槽中的排水管采用双壁打孔波纹管,排水量较大时采用φ150mm,其它均采用φ100mm。排水管周围采用碎石填充,碎石粒径1~2cm。碎石起到过滤颗粒的作用,防止小颗粒将排水管阻塞。
2、沿道路横向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纵向排水槽,并将纵向排水槽连接至横向排水槽,将汇集的雨水沿横向排水槽排至路侧边沟。
3、阻水墙采用水泥混凝土浇筑,其技术指标可与水泥混凝土面层的水泥混凝土一致。阻水墙深度应自水泥混凝土面层,穿过水稳基层后深入至土基层中不小于20cm。阻水墙主要作用是将沿路面纵坡流至路面结构内部的水强行阻断,并沿道路横坡排出路基范围外。
本实施例的具有阻排水功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施工简便,在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较小的改变,即可有效改善多雨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排水效能。
2、取材方便,主要建材和项目本身材料接近,便于施工,同时节约造价。
3、简单实用,作用明显,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的出现,仅仅是为了作区分技术名词和描述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0059.0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7(西安)
授权编号:CN209669632U
授权时间:20191122
主分类号:E01C 11/24
专利分类号:E01C11/24;E01C7/32
范畴分类:36A;36E;
申请人:西安公路研究院
第一申请人:西安公路研究院
申请人地址: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高新六路60号
发明人:刘洪辉
第一发明人:刘洪辉
当前权利人:西安公路研究院
代理人:孙民兴
代理机构:11335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