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凭借低廉且接近于“无限供给”的劳动力优势参与到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去,主要从事附加值相对较低的加工、组装等生产环节,以此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相当程度地解决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就业问题。但随着参与价值链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高技术产业逐渐陷入了“低端锁定”的尴尬境地,再加上“中美贸易战”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高技术产业就业市场再次受到打击。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势在必行。全球价值链(GVC)理论为研究国际分工和新形势下的就业提供了新的角度。立足于处在国家产业发展规划优先位置的高技术产业,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深入研究其分工模式对国内就业市场的影响对提升国内未来就业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就跨国生产合作对就业影响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并从直接传导和间接传导两个层面归纳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高技术产业就业的影响机制;其次,基于联合国2016年发布的WIOD数据库,利用生产分解模型(WWZ)对我国2000-2014年高技术产业的GVC参与度和GVC位置指数进行测算,由于位置指数在衡量一国某部门分工地位时缺少对附加值的考量,本文在此基础上对GVC位置指数进行了必要的修正,并利用这些指标刻画我国高技术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和地位;最后,结合我国高技术产业就业总量现状和就业结构现状,基于中国2000-2014年7个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回归计量模型,深入分析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劳动力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的影响。本文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考虑到一国某部门的科技属性对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本文用该部门基于增加值的技术复杂度对GVC位置指数进行了必要的修正;第二,本文从生产的角度出发衡量一国某部门中间品贸易的增加值,克服了以往文献中的参与度指标以出口为分母而存在的高估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首先,中国高技术产业主要通过后向联系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且参与程度要高于总体水平;GVC位置指数较总体水平偏低,且呈现右偏的“V”型;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科技化程度最高的产业,在国际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次,前向联系的GVC参与度与我国高技术产业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总量是正相关的,对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影响不显著;后向联系的GVC参与度与我国高技术产业劳动力就业总量是负相关的,但提升了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然后,从位置指标看,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的GVC位置指数,并不能为我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但将会拉动熟练劳动力的就业;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是同时增加我国高技术产业劳动力就业总量、改善劳动力结构的唯一路径。最后,总产值、资本投入和技术水平的提升都会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对就业的需求,其中总产值的提升降低了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侧面反映了其对于非熟练劳动力的提升较为显著;不论是就业总量还是熟练劳动力占比,技术水平的提升效果都最为明显,是解决失业问题和改善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主要动力,国际分工地位指数也通过技术水平来影响就业。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分别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对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改善劳动力市场结构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第一,由于技术水平的提升能促进就业、改善就业结构,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府应鼓励科技创新,提供便利政策;作为吸纳就业的直接部门,企业应加大研发力度,积极进行科技创新。第二,为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使我国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政府应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第三,为保障就业、维持社会稳定,企业在推动生产环节向高附加值转移的过程中应适应劳动者素质的变化,不能急于求成。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马子轩
导师: 李金昌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高技术产业,就业效应
来源: 浙江财经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社会科学Ⅱ辑,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 数学,社会学及统计学,人才学与劳动科学,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经济
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
分类号: F276.44;F249.2;F125;C8
DOI: 10.27766/d.cnki.gzjcj.2019.000120
总页数: 80
文件大小: 1218K
下载量: 54
相关论文文献
- [1].技术创新模式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J]. 科研管理 2019(12)
- [2].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美贸易摩擦[J]. 新经济 2020(06)
- [3].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基于与科技创新协同的视角[J]. 国际金融研究 2020(07)
- [4].价值链分工演进如何影响贸易增长:现象、理论及模拟[J]. 国际贸易问题 2017(02)
- [5].制度质量对价值链分工位置的影响——基于亚太地区的跨国实证研究[J]. 亚太经济 2017(04)
- [6].全球价值链分工结构变革:以中美经济为例[J]. 清华金融评论 2017(09)
- [7].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我国产业升级研究[J]. 全国商情 2016(20)
- [8].南北服务经济发展失衡及中国的路径选择——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分析[J]. 亚太经济 2015(01)
- [9].华中三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10].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J]. 市场观察 2016(S1)
- [11].生产方式变迁视角下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的思考[J]. 中国商论 2017(21)
- [12].外资进入如何影响了中国国内价值链分工?[J]. 财经研究 2017(11)
- [13].全球价值链分工演进与中国外贸失速之“谜”[J]. 经济学家 2016(01)
- [14].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研究进展及评述[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6(06)
- [15].全球价值链分工对贸易与环境失衡的影响[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0(06)
- [16].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7].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贸易上游度视角[J]. 当代经济管理 2020(11)
- [18].关于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产业成长的研究述评[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4(01)
- [19].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就业效应分析[J]. 商业时代 2014(21)
- [20].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与对策[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04)
- [21].营商环境优化能够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吗[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0(05)
- [22].中国区域价值链分工拓展的空间解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生产分割视角的考察[J]. 国际贸易问题 2020(07)
- [23].邻近约束、生产性服务与价值链分工[J]. 国际贸易问题 2019(05)
- [24].服务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和异质性研究[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9(05)
- [25].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跨国比较——基于金融发展视角[J]. 经营与管理 2015(08)
- [26].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外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机理及调整战略[J]. 商业经济研究 2015(32)
- [27].嵌入全球价值链如何影响了中国国内价值链分工?[J]. 开放经济研究 2019(00)
- [28].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现状及其竞争优势分析[J]. 商业时代 2014(08)
- [29].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30].探索中日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产业合作方向[J]. 国际经济合作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