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公案论文_曾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施公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公案,调兵山市,侠义,形象,制度,富农,清官。

施公案论文文献综述

曾洁[1](2018)在《制度与观念:《施公案》中清代的司法审判》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统治阶级迫切需要惩人心、窒乱阶,整肃纪纲,因而大力宣扬封建的纲常名教,加强文化专制。故狭义公案小说被迫纳入封建纲常名教所允许的范围之内,由清官统率侠客,既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民众的心愿,又颇适应鼓吹休明、弘扬圣德的需要。《施公案》此类公案小说应运而生。此类小说虽承《水浒传》之勇侠,精神则已蜕变,其人文蕴涵大体在于回归世俗,表现了鲜明的取容于封建法权、封建伦理的倾向。主要体现在:第一,从以武犯禁到皈依皇权。古代“侠”的特质,韩非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是“以武犯禁”,是在法外维持正义,具有对封建法权挑战的品格,《水浒传》所谓“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而侠义公案小说则将侠客与清官统而为一,将其纳入封建法权的运行机制之中。第二,江湖义气被恋主情结所取代。侠客精神中重承诺、轻生死、为朋友两肋插刀等的江湖义气趋于淡化,而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则趋于强化,发展成为失落自我的恋主情结。《施公案》中的恶虎庄黄天霸为救施仕伦而杀兄逼嫂就是明显的例子。笔者从法律史的角度出发,以《施公案》主人公施世纶审判过程为引,参以清代律令典章、传世案例等,剥开文学艺术的面纱,探寻当时清朝切实的审级制度和刑讯制度并评其功过,并挖掘时人在审判断案中的司法观念:伦理观念和鬼神观念。本文除了引文外,包括叁个部分,分别是《施公案》中的审级制度、刑讯制度、司法观念。第一部分:《施公案》中的审级制度,包括地方审级制度和中央审级制度。本部分通过案件审理过程展示县、府、司、院、刑部、皇帝在整个审判过程的司法权限,揭示通俗小说文字中蕴含的司法规范,以还原当时清代实际的司法审级程序。第二部分:《施公案》中的刑讯制度,从刑讯对象、时间、方法、刑具、主体多个方面介绍清代刑讯制度,考察《施公案》中施刑情形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对刑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第叁部分:《施公案》中的司法观念,从伦理观念和鬼神观念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伦理观念包括孝道伦理中的恭顺父母、不得别籍异财、存留养亲等观念、夫妻伦理中的干名犯义、内外有别等观念,鬼神观念包括字谜谶语、因果报应等表现。《施公案》中审判过程体现了当时百姓此等司法观念,反映了当时的司法状况和科学水平,也是时代局限性的体现。(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8-03-12)

朱玉霞[2](2017)在《《施公案》中的“常与非常”对施仕伦形象的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施公案》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公案与侠义合流的代表作品之一,书中穿插了大量的"非常"情节,主要表现在异类鸣冤报案、异象启示案情方面。《施公案》中渗入的这种"非常",与"常"一起塑造了施仕伦在为民伸冤过程中,明得人心拥戴、暗得鬼神之助的清官形象。这一高尚伟岸的形象与其丑陋不堪的形貌形成的巨大反差,出人意料中起到了反向突出的作用。施公的青天形象反映了时代现实和市民阶层渴求正义的社会心理,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安康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赵奇恩[3](2016)在《浅析京剧“八大拿”对《施公案》小说的改编——以《八蜡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京剧传统武生短打戏的剧目中,由《施公案》改编的京剧不下十几种,其中以黄天霸为主角捕盗拿贼,翦除赃官恶霸的短打武戏比较出名,过去戏班术语称为"八大拿"。然而《施公案》小说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艺术水平都不甚高,但在戏曲研究中,尤其是在晚清短打武戏的研究中,它却是不能漏掉的一环,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小说和戏曲曲本进行比较研究,并互相借鉴继承,将有益的艺术移于新创作和改编剧目之中,尽可能为京剧"八大拿"剧目找到理论的依托,进一步辩证看待戏曲艺术与通俗小说在不同历史阶段内的思想倾向性和文史价值。(本文来源于《大舞台》期刊2016年06期)

冯利华[4](2015)在《《施公案》之施仕纶形象的民间文化内涵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施公案》为清代公案侠义小说之先导,与民间传说有一定渊源。《清史稿》等史书虽记载施公的为官品格,但并没有他审案的记载。历史提供的仅仅是施公的"清官"原型,而民间艺人虚构的故事才是其小说形象的来源。《施公案》是在历史人物"施世纶"的清廉、正直、爱民品格的基础上,采集民间传说而成,明显具有世俗品格,满足下层民众的审美期待。小说描写施仕纶审查民间案件,塑造其聪明机智、秉公断案、以民为本的形象,反映民间普遍的"清官情结",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社会公正和生活安宁的美好憧憬。(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5年20期)

闫石,于占海,李世武,孙超超[5](2015)在《施公案:看村官如何领办合作社——关于调兵山市富农水稻专业合作社的调研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4月初,我们在辽宁省铁岭市调研,其间与调兵山市富农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施立武理事长座谈一天,了解到合作社成员以村集体成员为核心,将土地股份量化,村干部兼任带头人,有效解决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保值增值、村集体组织功能激发等难题。施立武一席谈满是故事,这里记述几段,权作别解"施公案"。从上访户到村干部施立武是调兵山市兀术街街道施荒地村农民。早些年做过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2015年06期)

张娜[6](2015)在《《施公案》与《叁侠五义》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的开山作《施公案》(97回)和代表作《叁侠五义》为研究对象,从公案因素、清官与侠客的关系、侠客群体、章回体制和结构等角度,分析它们在两个文本中的表现形态,并对两种形态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的发展及其特点。本文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综述以及选题意义等问题。第二章分析清代侠义公案小说中的“公案”描写。清代侠义公案小说与明代的《包公案》等公案小说相比,在审案、破案方式上,《施公案》表现出了从“神判”到“人判”的萌芽,但是进步不大,而《叁侠五义》则完成了由“神判”向“人判”的转变。同时从《施公案》到《叁侠五义》,公案描写在全书的比重逐渐减少。第叁章清代侠义公案小说中的“侠义”描写主要从清官与侠客的关系比较、侠客群体比较两个方面展开。关于清官与侠客的关系,《施公案》中施公与黄天霸的关系呈现出主仆思想和江湖义气的矛盾斗争;包公与展昭的关系则侧重于主仆外衣下的合作关系。通过对这两组关系进行比较,笔者认为在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的发展中清官对侠客的控制逐渐减弱,官员的形象逐渐弱化,侠客逐渐成为表现的对象。《施公案》中的侠客,主要出身于绿林,由盗入侠,侠客在破案的过程中,更多面对地是与盗的对立,虽然侠归顺了官府,但是在与盗的斗争中,仍然采用江湖斗争的方式,所以《施公案》中出现了建立江湖内部两个集团斗争模式的萌芽。《叁侠五义》中侠客的成分比较复杂,侠客介入忠奸斗争,江湖内部两个集团斗争的模式继续发展。第四章分为两节,第一节对《施公案》、《叁侠五义》的章回特点进行比较,第二节进行结构分析。《施公案》主要以施公审案为主,整体结构呈现单线缀段结构,《叁侠五义》中清官审案与侠客行侠同时进行,总体呈现双线缀段结构。从单线缀段到双线缀段,可以看出侠义成分的增多和地位的提高。第五章结语部分总结概述全文,指出从《施公案》到《叁侠五义》,在公案因素、清官与侠客的关系、侠客群体、小说章回体制与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及变化趋势,从中可以看出,清代侠义公案小说在发展中呈现出从公案向侠义发展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5-06-03)

徐小明,周蓉[7](2014)在《试述《施公案》和《彭公案》中窦耳墩的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窦耳墩是侠义公案小说《施公案》和《彭公案》中的一个共同人物。《彭公案》中窦耳墩的事迹是其前半生的简述,《施公案》则是叙写窦耳墩后半生的事情及人生结局。然而,从具体方面来看,《施公案》中的窦耳墩人物形象和《彭公案》中的窦耳墩人物形象仍有很大的不同。(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4年28期)

冯雷[8](2013)在《对历史人物故事再创作的成功扬弃——评电视剧《新施公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小说《施公案》形成于清朝中后期,在我国民间流传甚广,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公案小说之一。《施公案》的主人公施仕伦,根据《清史稿记载,真名为施世伦,是清朝统一台湾的功臣靖海侯施琅之子。史载他"聪明果决,摧抑豪滑,禁戢胥吏,所至有惠政"。"峭直刚毅,不苟合,不苟取……凡民有一害,必思有以除之;有一利,必思有以兴之"。施仕伦是清朝着名的清官,爱国爱民清廉刚正、不畏权贵、政绩卓着。这些记载和传说无疑都是施公题材中最重要、最宝贵,也是最应该坚守的精神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中国电视》期刊2013年11期)

华策[9](2013)在《电视剧《新施公案》央视开播》一文中研究指出7月17日,由华策影视出品的悬疑幽默探案巨制《新施公案》于央视开播的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该剧已于7月16日登陆央视一套白天档,7月31日强势登陆央视八套黄金档。该剧由导演余丁执导,范明、汤镇业、郭珍霓、姚笛、甘婷婷、韩栋等演员联袂出演。《新施公案》改编自晚清小说《施公案传》,讲述了清初名将施琅次子施仕伦,在康熙年间政绩斐(本文来源于《当代电视》期刊2013年08期)

曹月[10](2012)在《《施公案》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施公案》的研究主要经历了四个重要时期:第一、第二阶段是建国之前,研究比较分散,没有系统,但对于后世的研究却有深远影响。第叁阶段是建国后至80年代初,由于特定环境的制约,这一时期的《施公案》研究进展不大,总体评价较低,不管小说还是戏曲研究都被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符号。第四阶段8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随着公案小说研究的整体推进,《施公案》研究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2年34期)

施公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施公案》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公案与侠义合流的代表作品之一,书中穿插了大量的"非常"情节,主要表现在异类鸣冤报案、异象启示案情方面。《施公案》中渗入的这种"非常",与"常"一起塑造了施仕伦在为民伸冤过程中,明得人心拥戴、暗得鬼神之助的清官形象。这一高尚伟岸的形象与其丑陋不堪的形貌形成的巨大反差,出人意料中起到了反向突出的作用。施公的青天形象反映了时代现实和市民阶层渴求正义的社会心理,具有重要的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施公案论文参考文献

[1].曾洁.制度与观念:《施公案》中清代的司法审判[D].西南政法大学.2018

[2].朱玉霞.《施公案》中的“常与非常”对施仕伦形象的塑造[J].安康学院学报.2017

[3].赵奇恩.浅析京剧“八大拿”对《施公案》小说的改编——以《八蜡庙》为例[J].大舞台.2016

[4].冯利华.《施公案》之施仕纶形象的民间文化内涵探析[J].作家.2015

[5].闫石,于占海,李世武,孙超超.施公案:看村官如何领办合作社——关于调兵山市富农水稻专业合作社的调研报告[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5

[6].张娜.《施公案》与《叁侠五义》比较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7].徐小明,周蓉.试述《施公案》和《彭公案》中窦耳墩的异同[J].文教资料.2014

[8].冯雷.对历史人物故事再创作的成功扬弃——评电视剧《新施公案》[J].中国电视.2013

[9].华策.电视剧《新施公案》央视开播[J].当代电视.2013

[10].曹月.《施公案》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J].文教资料.2012

论文知识图

施公案-清道光十年(1830)厦门文德堂...施公案-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广...施公案-清道光十年(1830)厦门文德堂...施公案-猪鸟梦鸣冤落马湖-京剧画《落马湖》京东大鼓-董湘昆为工人演唱京东大鼓

标签:;  ;  ;  ;  ;  ;  ;  

施公案论文_曾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