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高考状元议论文
2022-11-07阅读(2148)
问:教育部禁止炒作高考状元,你如何看待高考状元炒作现象
- 答:事实上,炒作“高考状元”是对教育的误导,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高分者未必高能,如果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各中学竞相攀比高考升学率和名校升学率,毫无疑问会将教育引向歧途。
同时,炒作“高考状元”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使之变得心浮气傲。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普通中学生,转瞬间被披上许多“光环”,成为众人追捧的香饽饽,很容易使“状元”们失去对自身的正确判断,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炒作“高考状元”之风禁而不止,说明我们的社会对高考、对素质教育依然缺乏正确认识。要刹住炒作“高考状元”之风,除了主管部门对炒作行为及时制止外,还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只有不断完善高考制度,倡导科学的人才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人们才能真正平心静气,才能理性看待高考和高分考生。 - 答:教育部禁止炒作高考状元,是对事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有效措施和手段。现在社会,不缺拔尖的人才,缺少引起大众共鸣的东西。高考状元之所以是状元,是高考大军中的精英,是家长和社会都稀罕的人,所以他们的出现以及所带来的作品肯定会收到大众的传阅或者吹捧,这是正常现象。
- 答:高考带有跟多运气成分,对成绩好的高考时发挥得好,就容易中状元,考察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课本知识还有学习能力,综合素质也很重要,所以有些状元进入大学后学习就不怎么样了,炒作状元不仅对他本人不利,也对其他学生不利,容易误导家长和学生
问:对于“高考状元”你有什么看法?
- 答:中国高考状元现象成为每年高考最吸引人的新闻,很多家长、学生心系高考状元、名校,陷入了踌躇满志和求而不得的焦虑当中,似乎成为高考状元,就能获得更好的人生。殊不知,高考只是人生书本的序言,很多状元大学生在大学求学期间和毕业就业中失去优势。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试教育制度片面强调智力因素而忽视多种能力的培养,是很多高考状元沦为高分低能的制度性因素。所谓的高考“状元”,仅仅是按照应试教育唯分数论的尺度排列出来的优胜者,其中有的甚至是被应试教育制造出来的“病梅”。
第二,高校现行教学体制和管理制度滞后,从招生工作到课程设置再到教师考核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中职业能力教育的缺位,也是导致高考状元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高考状元在选大学时过多关注牌子而忽视考虑大学的发展前景,同时缺少良好的职业规划,挑专业时扎堆热门专业,结果进入高校之后,对所学专业没有足够的兴趣,导致学无所长。
高考是步入大学的通道,高考状元只是考场的状元,并不代表是职场状元。所以,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我们都要脚踏实地,勇于拼搏,不能被一时的虚名所迷惑,做到有所擅长有所建树,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更精彩。 - 答:理性看待这一问题。应当说,能在数以万计的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状元,学习态度、家庭教育定有可学之处。媒体聚焦,家长取经,可以理解。然而,近年来,对高考状元的炒作之风却成愈演愈烈之势,巨额奖励、状元游街,甚至有人专门去高考状元学习过的地方沾灵气……如此高考状元热令人担忧。
关注高考状元,应是为了总结成功经验。对于学校和家长而言,也要看到,对高考状元的过度关注,可能会强化唯分数论,导致教育片面追求分数,忽视学生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本领等综合能力。此外,过度聚焦高考状元,无形中也加大了落榜考生的压力。
炒作高考状元,还因为利益作祟。有些高考状元能成为教辅机构的“形象代言人”,学校的招生卖点。某县就曾让4名身穿校服的小伙子合力抬起一块大幅“喜报”,让胸戴大红花的当地高考状元穿过轿车天窗站立在车上,紧随其后有数十人组成的腰鼓队,穿街而过,引得行人纷纷驻足围观。对此,有人说,这是教育的悲哀。
高考状元热应该降降温了,注重考生的全面综合素质,才是关键。
问:我们为什么不再宣传“高考状元”了,“炒作”高考状元会造成哪些影响?
- 答:可能就是会造成一些恶意增强学生的行为,还有可能会形成每个学校之间互相的攀比,然后形成一些不良好的风气。
- 答: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利有弊,教育部屡屡禁止“高考状元”和“清北生”的炒作是看到了炒作对教育带来了不良影响。1.造成恶意争抢初中尖子生生源。
- 答:炒作高考状元会造成其他考生的恐慌感、还有就是对孩子的影响不太好、其次就是自卑感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