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路冷却系统,包括:水冷组件,其具有换热水室和冷水室,换热水室内设置有油路管,油路管两端从换热水室内部向外穿出,换热水室侧面设置有出水管板,冷水室侧面设置有进水管板,出水管板和进水管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管,散热管之间设置有散热片,换热水室在下端设置有进水口,冷水室在上端设置有出水口;风冷组件,其设置于水冷组件一侧,散热管一侧设置有集风罩,集风罩上设置有开孔,开孔上设置有风扇。整体采用全铝提高散热效果,将散管设置为两层,在散热管之间设置折叠散热片增加接触面积,进行导热散热,用集风罩和风扇配合加强空气流动进一步散热,整体结构紧凑,散热效果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油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冷组件,其具有换热水室和冷水室,所述换热水室内设置有油路管,所述油路管两端从换热水室内部向外穿出,所述换热水室侧面设置有出水管板,所述冷水室侧面设置有进水管板,所述出水管板和进水管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之间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换热水室在下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冷水室在上端设置有出水口;风冷组件,其设置于水冷组件一侧,所述散热管一侧设置有集风罩,所述集风罩上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上设置有风扇;油路管经过换热水室热交换,换热水室的热水流经散热管进行散热,通过散热管之间的散热片辅助进一步散热,风扇将散热管和散热片之前的热空气抽出,加速散热。
设计方案
1.一种油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冷组件,其具有换热水室和冷水室,所述换热水室内设置有油路管,所述油路管两端从换热水室内部向外穿出,所述换热水室侧面设置有出水管板,所述冷水室侧面设置有进水管板,所述出水管板和进水管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之间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换热水室在下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冷水室在上端设置有出水口;
风冷组件,其设置于水冷组件一侧,所述散热管一侧设置有集风罩,所述集风罩上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上设置有风扇;
油路管经过换热水室热交换,换热水室的热水流经散热管进行散热,通过散热管之间的散热片辅助进一步散热,风扇将散热管和散热片之前的热空气抽出,加速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组件和风冷组件的材质为全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连通换热水室和冷水室,所述散热管设置为椭圆管且对齐排列为前后两层,所述散热片分别设置于上下两侧的散热管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折叠设置且折叠凸出面分别紧贴于散热管的平整外侧壁处,所述散热片和散热管之间构成横向间隙,所述横向间隙的方向与风扇抽气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设置有向外凸出的保护罩,所述风扇设置于保护罩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板和进水管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集风罩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片,所述安装片固定于连接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水室顶端设置为斜向面,所述斜向面上设置有补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室下端设置有放水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水室上端设置有测温口。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路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热,发动机在正常温度范围内才能够正常工作,冷却作用至关重要,由于水冷的冷却速度快效果好,通常会采用油路和冷却液进行热交换,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
由于冷却系统是用在汽车中的,冷却液整体是处于相对密闭的环境内,需要循环利用。发动机长时间工作中,冷却液在多次循环后温度上升较大,冷却作用下降,或者汽车在高温的环境中行驶,冷却液的温度较高,冷却效果差,高温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使用,甚至损坏发动机。冷却液在循环过程中需要及时散热,才能用于换热处理,对油路冷却,保证冷却效果。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强循环过程中冷却效果,通过增加表面积,在循环管外增加散热片等方式,结构复杂,易结垢,需要大量结构辅助,占用空间大,负重大,而且散热的热量有限,散热效果不可调整,在长时间的行车或者高温环境下散热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散热效果好,占用空间少,散热效果可调整的风冷水冷组合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油路冷却系统,包括:
水冷组件,其具有换热水室和冷水室,所述换热水室内设置有油路管,所述油路管两端从换热水室内部向外穿出,所述换热水室侧面设置有出水管板,所述冷水室侧面设置有进水管板,所述出水管板和进水管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之间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换热水室在下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冷水室在上端设置有出水口;
风冷组件,其设置于水冷组件一侧,所述散热管一侧设置有集风罩,所述集风罩上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上设置有风扇;
油路管经过换热水室热交换,换热水室的热水流经散热管进行散热,通过散热管之间的散热片辅助进一步散热,风扇将散热管和散热片之前的热空气抽出,加速散热。
在上述一种油路冷却系统中,所述水冷组件和风冷组件的材质为全铝。
在上述一种油路冷却系统中,所述散热管连通换热水室和冷水室,所述散热管设置为椭圆管且对齐排列为前后两层,所述散热片分别设置于上下两侧的散热管之间。
在上述一种油路冷却系统中,所述散热片折叠设置且折叠凸出面分别紧贴于散热管的平整外侧壁处,所述散热片和散热管之间构成横向间隙,所述横向间隙的方向与风扇抽气方向相同。
在上述一种油路冷却系统中,所述开孔设置有向外凸出的保护罩,所述风扇设置于保护罩内。
在上述的一种油路冷却系统中,所述出水管板和进水管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集风罩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片,所述安装片固定于连接板。
在上述的一种油路冷却系统中,所述换热水室顶端设置为斜向面,所述斜向面上设置有补水口。
在上述的一种油路冷却系统中,所述冷水室下端设置有放水口。
在上述的一种油路冷却系统中,所述换热水室上端设置有测温口。
本实用新型整体采用全铝提高散热效果,将散热的椭圆管设置为两层,在散热管之间设置折叠散热片增加接触面积,进行导热散热,用集风罩和风扇配合加强空气流动进一步散热,整体结构紧凑,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α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水冷组件100,换热水室110,出水管板111,进水口112,斜向面113,补水口114,测温口115,冷水室120,进水管板121,出水口122,放水口123,油路管130,散热管140,散热片150,风冷组件200,集风罩210,开孔211,安装片212,风扇220,保护罩221,连接板23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油路冷却系统,包括:水冷组件100,其具有换热水室110和冷水室120,换热水室110内设置有油路管130,油路管130两端从换热水室110内部向外穿出,换热水室110侧面设置有出水管板111,冷水室120侧面设置有进水管板121,出水管板111和进水管板12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管140,换热管之间设置有散热片150,散热水室110在下端设置有进水口112,冷水室120在上端设置有出水口122;风冷组件200,其设置于水冷组件100一侧,散热管140一侧设置有集风罩210,集风罩210上设置有开孔211,开孔211上设置有风扇220;油路管130经过换热水室110热交换,换热水室110的热水流经散热管140进行散热,通过散热管140之间的散热片150辅助进一步散热,风扇220将散热管140和散热片150之前的热空气抽出,加速散热。
水冷组件100用于热交换冷却机油,油路管130内为高温机油,在换热水室110内油路管130和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冷却机油,冷却液温度上升,流经散热管140,散热片150辅助散热管140进行散热,风冷组件200内的风扇220转动加速空气流动,在冷却液流经散热管140时通过空气带走更多热量,加速冷却液的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液温度降低,收集至冷水室120内,从出水口122再次流出,再从进水口112进入到换热水室110,冷却液用于循环冷却机油,整体结构紧凑,水冷组件100通过散热管140和散热片150进行冷却液散热,风冷组件200通过加强空气流动,进一步加强散热,集风罩210覆盖散热管140和散热片150,将携带有大量热量的空气进行集中,便于风扇220精准地将热空气抽出,加速冷却液的降温,冷却效果可调节,适用于发动机不同工作情况下的散热。
优选地,水冷组件100和风冷组件200的材质为全铝。全铝材质导热效果好,有助于冷却液的散热操作,材质较轻,有利于降低整体重量,减轻负重。
优选地,散热管140连通换热水室110和冷水室120,散热管140设置为椭圆管且对齐排列为前后两层,散热片150分别设置于上下两侧的散热管140之间。两层散热管140和散热片150的结构,提升散热效果的同时,增加结构强度,散热管140前后两层沿着椭圆管截面的焦点方向排列,两层散热管140设置有一定距离,便于散热,椭圆管上下两侧具有平整外侧壁,散热片150设置在上下两侧的散热管140之间,平整外侧壁和散热片150接触面积大,导热效果好,从而提升散热效果。
优选地,散热片150折叠设置且折叠凸出面分别紧贴于散热管140的平整外侧壁处,散热片150和散热管140之间构成横向间隙,横向间隙的方向与风扇220抽气方向相同。散热片150折叠设置,两侧分别形成凸出面,两侧的凸出面分别接触上下两侧的散热管140平整外侧壁,散热片150多次折叠后会形成多个凸出面,和散热管140的接触面积增大,导热效果好,风扇220将散热管140和散热片150之间间隙内的空气抽出,快速带走热量,冷却液的散热速度快,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
优选地,开孔211设置有向外凸出的保护罩221,风扇220设置于保护罩221内。集风罩210上设置的风扇220凸出于集风罩210平面,可以加速散热管140和散热片150之间的空气流动,散热管140和散热片150之间的热空气沿着集风罩210向风扇220阶梯流动,加快散热,保护罩221固定在集风罩210上,风扇220的保护罩221用于固定风扇220主体,同时可以保护风扇220结构,避免杂物卷入到扇叶之间。
优选地,出水管板111和进水管板121之间设置有连接板230,集风罩210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片212,安装片212固定于连接板230。集风罩210两侧各设置有两个安装片212,风冷组件200通过安装片212固定到连接板230上,结构简单稳固,组装方便。
优选地,换热水室110顶端设置为斜向面113,斜向面113上设置有补水口114。斜向面113为向外侧倾斜,补水口114倾斜设置在补充冷却液过满时冷却液向外溢出而不会流入到内部结构。
优选地,冷水室120下端设置有放水口123。放水口123用于冷却液更换时放出操作。
优选地,换热水室110上端设置有测温口115。测温口115用于设置测温装置进行冷却液温度测定,便于控制系统在温度过高时自动启动风冷组件200进行加速散热。
本实用新型采用冷却液热交换进行发动机油路冷却,冷却液需要降温后才能进行循环使用,流经散热管140时在散热片150的辅助下进行导热散热,需要提高散热效果时,启用风扇220,用风扇220将散热管140和散热片150之前的热空气抽走,加快散热速度,达到冷却液快速降温的效果,冷却效果可调节,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全铝材质轻便导热快,散热效果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097427.2
申请日:2019-07-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7(宁波)
授权编号:CN209244654U
授权时间:20190813
主分类号:F01P 3/20
专利分类号:F01P3/20
范畴分类:28A;
申请人:宁波伯希尔汽配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宁波伯希尔汽配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5800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霞浦万泉河路3号3幢2号,1号
发明人:宋裴裴
第一发明人:宋裴裴
当前权利人:宁波伯希尔汽配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道升
代理机构:33255
代理机构编号:宁波智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